教育论文【优秀6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有缘人帮助大家整理的6篇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育类论文 篇1

美术教育类论文

教育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那么对于美术教育的知识与历史,大家知道哪些?

美术教育类论文《浅析黔东南苗族刺绣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思考》

摘要:

刺绣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存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黔东南苗族刺绣的现状出发,分析在地方高校了开设此类课程的意义,提出了在教学中的思考。

关键词:

苗族刺绣;传统手工艺;美术教育;教学

教育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民族手工艺课程,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技艺的传承、发展。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应用型人才,为传承民族传统技艺服务。技艺的传承需要教育,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黔东南苗族刺绣的现状

黔东南苗族刺绣历史悠久,其样式、造型与手法都有着古老的传承,针法多样,主要为十二种类,分别是平绣、编绣、数纱绣、破线绣、锁绣、打籽绣、绞绣、叠绣、贴布绣、锡绣、马尾绣等。其造型多变,想象丰富,风格古朴,色彩鲜艳,图案饱满,展现的是一种古朴原始的民族特色,体展现了苗族人们较高的审美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价格便宜,制作周期短的机绣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对传统手工刺绣工艺产品在以下方面形成致命冲击。

1.受到外来文化的渗入和影响,黔东南苗族传统的刺绣图案的造型、色彩构成及手工制作的流程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如最具特色的龙纹、蝴蝶纹都由抽象的图形逐渐演变为具象图形,甚至还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图案元素,色彩也从多层次转变为层次单一,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对民族文化历史、习俗上的研究价值。

2.传统刺绣工艺制作所需材料从种棉到纺织成布,需多种工序,但这种全棉且纹理清晰的自制土布也逐渐被工厂生产的各类布料所替代,更不用说蚕丝料了。这类材料的使用大大影响了绣品中苗族传统文化的思识形态的呈现。

3.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年青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导致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已不从事刺绣工艺的传承。当地的传统刺绣针法及制作流程,逐渐呈现消失的趋势。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刺绣课程的现实意义

黔东南苗族刺绣是作为苗族的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刺绣图案的造型、色彩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其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蕴含了苗族人民对社会、生活、自然的理解,展示的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审美理想,是极其真实的,最朴素的民族风情。

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设置刺绣手工工艺课程,目的是既能传承传统的手工刺绣工艺,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美术教育专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学制五年,刺绣为其核心课程之一。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传统刺绣工艺的制作技巧及流程,一方面完整的学习了传统的古老的刺绣工艺的制作流程,另一方面可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图案、及制作材质上进行创新。这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还可以深度挖掘和发扬本民族刺绣工艺的特色,提高当地的人文素养,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为发展当地的特色旅游做出贡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接班人,还拓宽了就业渠道。因此,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设置民族传统刺绣技艺课程,是推动学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课题。

三、在刺绣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近年来,地方高校虽然对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仍然较为缓慢,不能适应目前区域经济对此类相关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民族地方高校刺绣工艺传承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1.师资问题急待解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属16个县,苗族人口众多,各个县的苗族服饰有所不同,刺绣的图案纹样、构图、色彩、针法、材料及制作流程也各有特色。地方高校目前实施的是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方式。即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让专任教师到民间采风学习。由于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大多用苗语表述,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出现沟通上的问题,传授技艺仍是古老的方法,很难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专任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心应手,技艺方面又存在不足。所以,需要两者相互学习交流,最后形成双师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需要改进。苗族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都是长辈带晚辈的形式。当前,继续依靠这种教学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在传统传授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应加大参观、市场调研等教学环节的'课时量,带学生多看多了解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市场对刺绣产品的供需要求,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应做好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录像、录音的方法记录下刺绣工艺的制作流程,一方面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提供给学生作为教学参考使用。

3.需要在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改革中,适度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传统刺绣技艺的课程,因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以教学的内容也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多方式、多渠道地发展传统刺绣技艺。

4.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应依托企业,发挥高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的“产学研合作中心”,加大实施“实践教学” 与“市场需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力度;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开设创业专栏,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搭建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可以采用承接订单、来料加工、专门定制等方式对接市场,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是应重视的问题,就黔东南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而言,探讨、摸索传统刺绣技艺的继承、发展,赋予美术教育新的内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正康,蒋志伊,于信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叶继红。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M].群言出版社,.

教育论文 篇2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艺术,音乐文化是音乐的精炼化。音乐文化在时代中洗礼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音乐文化将音乐艺术变成更为形态化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各种音乐形式,并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音乐教育,是指将音乐知识、音乐文化、音乐内涵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进行的传递过程。其中,音乐教育从属于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存在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必然受到音乐文化的制约。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元的、相互渗透的。音乐文化是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而音乐教育是对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离开音乐文化,就失去了内容和作用;音乐文化离开音乐教育,那么音乐就没有未�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指出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在《标准》中所阐释的,凸显了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是在多元文化上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化产生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音乐文化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加种类丰富的音乐,并精炼为一定的教育形态。民族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生活风俗、民族风情,更有着不同的音乐。时代性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另一特征。 是人创造出音乐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状态,音乐更是如此。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最为生动的存在便是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中,劳动人民会喊几声号子;在工作中,工作者会听一点音乐放松;在娱乐中,人们会去KTV唱唱歌。因此,音乐教育可是渗透式的,就通过环境的熏陶、民间的活动、社会文化宣传等,都可以来传递音乐。然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仅仅通过渗透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传授到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技能、经验、内涵等。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将最为精华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这种方式已� 一方面,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具体来说有着较为多样的途径,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能够帮助学习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得系统知识。这些系统知识,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直接保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性,还保证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在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传承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应该有所选择的。具体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更别提未来的发展了。那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就所选择的应该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内容,要是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特战和内涵的内容。音乐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更是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更是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一个保证!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产生、变化、保留、发展是永不停歇的构成,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音乐文化产生。音乐教育传播着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让文化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间流动与融合。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所背负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播这么简单,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促进者音乐文化的'内容系统化、信息更正等,最终实现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音乐教育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一活动时,他们之间的差异决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所不同,让音乐文化并不是一种复制,而是一个创造,衍生出更多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等,赋予了音乐文化新的内涵。音乐文化始终处于传承与变迁的过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促进音乐文化进一步融合与创造,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增强音乐文化的活力,从而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需要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有效合理地借鉴和传播各类音乐文化,实现真正发挥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本民族音乐文化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事物发展中,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基础。就如同高楼建立必须要有坚实的地基,不然就会坍塌。同理,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中,需要以优质的音乐教育为基础,才能发展得更好。优质的音乐教育中,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怀,还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包含的民族特性,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更为深刻的音乐认同,并为他们未来的创造打下了基础。尽管民族音乐文化的当务之急是继承,但要想在有更好的未来,就必须做好音乐教育。

小学教育类相关论文 篇3

小学教育类相关论文

小学教育类相关论文

摘 要:针对激励教育没有发挥其优势的问题,经过分析探讨激励教育中坚持实事求是、及时适度、公平公正、激励教育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实施原则,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激励教育,灵活运用激励教育的方法,树立合理的激励教育理念,特别提出惩罚在激励教育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原则;内在价值

李秀英在《浅谈激励教育法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文中阐述了激励的实质是“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教育法就是根据这一心理活动过程,以激发、激励为原则,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如激发兴趣、提高愿望、给予奖励或荣誉、提供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则。”反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并没有达到激励教育的初衷,笔者在随堂观察中发现:教师激励有偏重,尤其表现在教师偏重于激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注重激励;还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智力、语言智力,而忽视了其他各种智力的培养。同时,教师用同样的激励方法贯穿始终,容易造成学生对激励教育的“疲劳”,学生对于教师的激励常常会无动于衷,有的学生甚至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又是一样的表扬。”

教师片面、方法单调的激励不能满足学生、家长或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落实激励教育的实施原则

教师的激励教育意识不强、方法不正确将会导致激励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达到与预期效果完全相反的结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加强激励教育的意识,而且要明确激励教育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所有的激励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奖惩前作为教师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根据个人好恶,同时对学生的奖惩要具体。

2.坚持及时适度原则

及时是指激励不要错过机会,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不能错失机会,否则不能够实现激励教育的效果。激励的适度是指不能无功而赏,无过而罚;不能功大而小赏或过大而小罚;不能功小而大赏,过小而大罚;激励的次数要适当。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要做到公平公正,那么激励的程度不能与被激励对象的功过不一致;激励不能根据教师的好恶而偏袒某一个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激励必须做到赏罚分明;激励必须坚持民主和公开。

4.坚持激励教育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激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激励的效果,就必须将激励教育与小学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抓住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在教学中渗透激励教育。

二、发挥激励教育的内在价值

激励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那么激励教育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发挥其内在价值呢?

1.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对激励教育的重视

教师是激励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激励教育的效果和方法,要使得激励教育获得应有的效果,应该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起。通过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并适时对教师的道德素质进行考察,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学生中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使教师更具威信。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开展激励教育的能力。

2.准确把握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把握得准确与否,极大地影响激励教育的效果,根据激励教育的及时性,可以把它分为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两种。及时激励是指在受激励者的行为出现的当时,即给予奖励和处罚的教育方式。延时激励是在行为发生了一段时间后,才给予奖励和处罚的教育方式。总体来说要实事求是,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方法,端正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态度,尽量减少不良家庭环境对学校激励教育以及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汇报学校开展激励教育的情况,以取得家长对学校激励教育的支持,以强化学校激励教育的效果。

4.适度运用惩罚

惩罚属于一种负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但是惩罚需要适度,不能滥用惩罚,这样也有违师德。惩罚运用不当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而起到与激励教育相反的作用。在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中对惩罚有很好的阐述:“As children should very seldom be corrected by blows, so I think frequent, and especially passionate chiding of almost as ill consequence. It lessens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ents, and the respect of the child; for I bid you still remember, they distinguish early betwixt passion and reason: and as they can not but have a reverence for what comes from the latter, so they quickly grow into a contempt of the former; or if it causes a present terror, yet it soon wears off, and natural inclination will easily learn to slight such scare-crows which make a noise, but are not animated by reason. Children being to be restrained by the parents only in vicious(which, in their tender years, are only a few)things, a look or nod only ought to correct them when they do amiss; or, if words are sometimes to be used, they ought to be grave, kind, and sober, representing the ill or unbecomingness of the faults, rather than a hasty rating of the child for it; which makes him not sufficiently distinguish, whether your dislike be not more directed to him than his fault.”也就是说,儿童应该很少受到棍棒的惩罚。儿童只有做了邪恶的事情时,才值得教育者去加以制裁,如果他们做错了事,要改正他们的错误只需给点颜色即可;即使有时候不能不责备几句,责备的话语也应当严肃、和蔼而又庄重,而不应当匆匆责骂他们几句了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不能够运用惩罚,而是要适度运用惩罚,慎用惩罚。

激励教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与目的,通过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求知需要等,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与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并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英。浅谈激励教育法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李兰英,陈平文。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激励[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教育出版社,.

教育论文 篇4

1.充分运用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信息

教材是我们所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这一点没有异议。不过可能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只有文科的教材中才会包含情感教育的因素。其实不然,在我们数学课本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我们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发现、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素材,加以提炼,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我们提升学生情感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学习知识,也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高尚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在教高二数学《圆锥曲线》一章时,教师可以从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说起,“神9”飞船的变轨运动就是一个圆锥曲线运动。这样的授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为我国蒸蒸日上的科技事业而自豪,立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再如,在讲数列中的求和公式时,可以引入阿凡提与国王下围棋的故事,这样,学生除了学到数列求和公式这一具体知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会深思,将来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努力,转变观念,仔细研究教材,就会从中找出情感教育的素材,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从生活中挖掘情感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到生活。高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教师应该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与兴趣爱好来创设生活情景,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情感得以提升。如在学习“概率统计”时,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班上同学们家里近几年购买电脑的数据,制成表格,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电脑的购买数量逐年攀升,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就会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对社会主义产生更大的。信心,从心里认识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3.建立融洽的更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古人云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师生感情的第一步。只有博学多才、正直善良、诚实乐观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从心里佩服。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这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的修养。我们在平时要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不断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既专又博,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注意师德师风,不仅做学生知识上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道德方面的领路人,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教师才会与学生贴心,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我们还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宽容他们,认可他们。我们对他们不是救世主式的,而是与他们平等地相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与你做朋友,给你说真心话。

4.对差生进行倾斜式情感教育

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我们把他们当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差“差生”。“差生”这一称呼是传统教育的“赐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绩差的学生,在素质教育下是没有这一称呼或者群体的。素质教育不是唯分数论,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差生”这一群体仍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教师和别的学生所忽视,甚至是瞧不起,长期被压抑,他们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扭曲的,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以我们所不认可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上课弄些动静,提出怪问题,甚至打架。这样的学生用批评、责罚的方式是教育不过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他们的心理因感情的缺失而冷漠。我们要用情感,用爱去温暖他们被冰所包裹的心灵。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灵才会被温暖,他们的情感才会复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提问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正在关注他们,当然,问题要简单,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知识非常缺乏,难题是答不出来的,这会让他们以为教师是在为难他们,而不是在关注他们,会适得其反的。即使他们答不出来,也要给他们机会,一次,两次,在经过多次提问后,他们会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的。再有,就是在课下,多了解、关心他们。差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他们当中有许多是家庭中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我们通过座谈或者家访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

值得的一提的是,以上的种种做法要多管齐下,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做法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并且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见到效果的,或者见效甚微。我们教师千万不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最终沦为邯郸学步,非驴非马。

总之,我们教师要不断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不断地创造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高,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有生气。

教育类的论文3400字 篇5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校际间的专业学术交流,通过学校教学检查、评估准备工作和学生毕业论文研讨,并参考其他学校同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及分析结果,与各校主管部门同仁交流、探讨有关情况后发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或遇到下述一些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是正式进入实际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开始,又是未来进行独立工作的准备阶段。但有的学生并未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认为这个环节根本没有必要,还有的认为撰写论文不过是走走形式,没它不能毕业,只要有一篇就行,都能合格通过。因此,一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上,采取了无所谓、穷对付、走过场的态度。少数学生要参加专升本考试,只顾复习相关科目,其它事情均不予重视。有些学生自恃就业有家长,只需混个文凭。而比较贫困的学生,上学的同时还要打工,或者兼任家教,没时间查资料写论文。更有_些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抄袭,毕业论文简化成了鼠标加键盘的拼凑与粘贴。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_些学校也未能在毕业论文方面严格把关,因为如果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过高,势必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常毕业,轻则影响学校的声誉,重则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乃至影响学校的发展。只是这样“宽容”的结果导致教师、学生均不重视,其结果是质量堪忧。加之指导教师也不重视,对学生毕业论文缺乏足够耐心的指导,只是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学生的论文往往交上即成。此外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也多偏重于教学,导致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

(二)时间安排欠当

高专学生在校时间是三年,一般院校普遍采用2+1(二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践)或2.5+0.5(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践)的模式。多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其间正是学生顶岗实践和求职期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很难将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毕业论文上。为解决这一矛盾,有的学校将毕业论文提前到第五学期,然而,这一学期通常有至少一个月的实习活动,不少学生还忙于各种考级、考证、专升本的备考、四处奔走的求职。学生的这些选择虽然有功利倾向,但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也无可厚非,只是很难平心静气地完成毕业论文,敷衍塞责的多,全身心投入的少。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此时一部分学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工作都找好了,便不再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多数应付了事,还有的待实习回校后匆匆拼凑成文,根本无法保证质量。

(三)指导力度不强

从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上看,多数立意平平,缺乏独立见解,论题观点陈旧,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缺乏创新,较多的是对现有知识的一般性阐述。指导教师缺乏统筹和面对面的指导,有的老师同时要指导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本身还有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根本没那么多精力,无奈只能应付或放任自流。另外,每年都有指导任务,教师本身已现窘境,囊中羞涩,没有更多、更好、更合适的题目,同一位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难免隔_两年后出现重复或雷同现象。对于教师而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疲于追学生问、赶学生要,因为教师有责任完成指导任务。而有的教师也很理解毕业生的心情,往往在论文的评定过程中采取对学生宽容的做法,同情理解有余,认真指导不足,导致毕业论文质量降低。

(四)管理缺乏规范

学校主管部门及各系虽有比较具体的关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规定,但由于执行和管理不规范,这些规定也形同虚设。指导教师在评定、计分上有时不客观,主观性、随意性大。在评定过程中执行标准不够明确,指导教师没有形成团队协作,而是各自为战,单兵做战,结果是成绩不尽客观。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缺少必要的总结表彰,学生得不到明确的认可与激励,也影响了论文写作的积极性。管理者对指导教师的工作缺少明确的奖惩机制,也没有列入考核范畴,难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二、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与办法

明确目的。学生是实施毕业论文的主体,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有信心和动力将任务完成好。要对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让每个学生明确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明确自己的任务。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论的观点。通过提高课程学习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学生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能力。要重视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学,尤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自的实践活动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并运用教育科研,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训练和日积月累的实践锻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活动,每个细节都要求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课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具体问题的'调研讨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作业,使学生逐步打好撰写毕业论文必备的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毕业论文实施过程。

精选教师。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参加过研究工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十人。指导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要对所指导的题目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尽量搜集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形成正确、合理的方案,给学生进行必要的释疑和引导。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细化工作流程,制定阶段性任务,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加强指导。指导教师要采取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指导方法,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指定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即提前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第四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即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布置搜集资料等相关任务,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在调研过程中有利于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产生,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研究角色。为学生提供机会,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的研究大多是该专业比较领先且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课题,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师的_部分研究工作实践,了解到该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向,拓宽视野,启发研究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学生毕业论文管理的规定。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定期检查、临时抽查,严格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考核,力争做到保质保量。学生的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逐_有序进行,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修改、整理,然后进行第二次答辩。成绩评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由专业评分小组集体打分、评价,评阅教师评语由组长指定专业教师完成。对毕业论文优秀的颁发证书,指导三次仍不合格的、抄袭他人的,不准予毕业。

未雨绸缪。从学生角度看,毕业论文从确立选题到文献查阅,从开题研究到论文撰写,都需要高度专注和潜心思考,才能保证质量。否则,就只能是发感想、写体会,或是抄袭拼凑、敷衍了事。无论怎样细的管理规则,怎样严的答辩程序,如果时间问题不解决,都难以保证论文质量。所以,应该未雨绸缪,准备工作要贯穿于二年级的教学中,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把“任务”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这样既可减轻或避免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在进行思想和资料准备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课程学习、专项活动、社会调查等,写几篇课程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在学生离校前作好基础性材料,把实践环节放到实践岗位上完成,结合实习和顶岗实践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

形式多样。学生由于学力与兴趣的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不同的研究兴趣,继而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关注程度、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实践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对此,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就要考虑专业特点,因学制宜;就要根据学力优势和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各显其能。允许学生选择完成毕业论文的形式,除了采用学术论文方式以外,还可以是调研报告(包括考察、观摩报告等)、设计报告(如幼儿园环境创设、舞蹈创编、儿童故事创编等)、教育研究、问题对策研究等方式。在论文评价指标和标准上,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也要有适合多样论文方式的不同尺度,应注重特色、特长评价,对那些确属个人研究、探讨,特别是经过独立思考、富有创见的论文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教育类的论文2600字 篇6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探讨的热门话题,只有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地为小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形成一套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办法,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运用科学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全面管理。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首先打破一种思维定势,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领悟到“只有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本文笔者旨在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为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限制学生创新发展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小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出现事故,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就行,至于能不能认真学习或者能不能学会都不重要。正是因为这些教师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下降,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小学教师因循守旧,教学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彻底,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也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受到限制。有的小学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根据成绩对小学生进行优劣生的划分,在课堂上只关注优等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劣等生则不管不问,这样的做法造成了小学生两极分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扰。甚至还有的小学教师严格规定好课堂流程,完全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小学生有新的想法和疑问也不敢举手提问,课堂又回到了“教师为主”的时代,使小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

(二)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教师之间缺乏互动

在一些小学校园里,管理者过分注重行为管理,树立了明确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管理关系,规定了下级必须要服从上级的安排,这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反而造成了学校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教师教学效率下降,工作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有的小学规定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者反应,等待学校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答复,这样的方法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教师只是简单的把问题反应给上级,而不是积极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师的责任感下降。学校管理者没有定期开展各项教师文化交流活动,对于集体备课、教材二次开发、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工作漠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量化管理脱离实际,校园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量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学校积极推行量化管理,希望能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管理者对量化管理的理解不全面,将不能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将不需要量化管理的工作也进行量化管理,结果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比如学校会硬性要求教师每学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规定教师开展公开课的次数,等等。与此同时,小学校园的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很多小学没有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有的小学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当校园里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且小学班主任也没有向小学生渗透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小学生在内心里没有认识到校园制度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小学必须要积极寻找症结的根源,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管理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新时期,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不仅能够教授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注重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并且帮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要求班主任教师在每周的班会上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定期找一些学生进行谈心,或者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小学生乐于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思想,大胆创新,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积极提高教学水平,争取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二)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构建良好校风学风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光靠目标和口号还是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只有常规工作都有序开展,整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良性运转。我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教书育人”的宗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备课方面,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号召各学科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探究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面,鼓励教师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骨干教师多带动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试方面,学校要不断规范考试流程,严格考试纪律,提倡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让小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考试;作业方面,小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差异化的作业。

(三)加强师生德育教育,积极推行依法治校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聘请德育专家到校开展德育知识讲座,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帮助师生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利用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向师生宣传德育知识,力求全校师生都能够提升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只要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够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制定明确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让小学生知法、守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努力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端正考核思想,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运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