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汇编三篇)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通用3篇)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篇1

处方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合理使用医药资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处方的开具、审核与执行流程

2. 处方的标准化格式与内容规定

3. 处方权限的设定与医生资质要求

4. 处方药物的分类与使用管理

5. 处方的`记录与存档制度

6. 处方的监控与审计机制

7. 处方错误的预防与处理程序

内容概述:

1. 法规遵守:确保处方管理制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2. 医疗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处方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处方开具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防止滥用和误用。

4. 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处方的电子化管理,提高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5. 审计与评估:定期对处方进行审计,评估处方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篇2

处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医疗安全:通过规范处方流程,减少错误和不当用药的风险。

2.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3. 法规合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因处方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

4. 控制成本:合理用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优化资源分配。

5. 防止滥用:防止药物滥用和非法交易,维护社会公共健康。

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篇3

1.药房对处方药实行管理。

2.处方调配员负责处方药的调配。调配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依法经过资质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健康检查合格,培训合格。处方审核员应具有执业药师资格或药师技术职称。

3.上班时间内,处方审核员应在职在岗,并佩带标明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4.销售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开据的处方销售。处方经审核后方可划价、调配。审核员和调配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

5.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投发。必要时经原处方医师更改、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销售。调配员不得代用或擅自更改处方内容。

6.调配处方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作到“四查十对”:

(1)划价人员应将收到的处方交由处方审核员进行审核。

(2)处方审核员应认真审查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规格、剂量、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

(3)处方经审核合格并由审核员签字后,方可电脑划价、调配。

(4)调配处方时应按处方逐方、依次操作,调配完毕,经审核无误后,调配员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交由处方审核员审核。

(5)发药时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剂数量,同时向顾客交代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四查十对”,即:

(1)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

(2)查药品:对药品规格,对数量,对标签;

(3)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质,对用法,用量;

(4)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7.处方当日有效,有特殊情况当日不能取药的,不得超过3天,超过期限需经医师更正日期、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8.处方按《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保存备查:普通处方1年,毒性、精神处方2年,麻醉处方3年。

9.特殊管理药品按“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10.违反本制度和程序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者,按规定予以相应处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