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秀30篇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秀30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

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论文 1

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即公式。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如,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四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属基准条件。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选定直角坐标系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第五,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物理规律来源于物理现象,反过来应用于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运用,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规律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最后指出,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67.

3.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0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借助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初中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然后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应当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结果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转变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它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学生的想法,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物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电动机,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识,真正地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一次性杯子,然后让学生用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探究电话的奥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话线替换绳子,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有的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铺垫就能知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然后电流就会沿着导线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的话筒就可以把电流转化成声音,这样声音就传递成功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是依靠学生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电生磁》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演示电生磁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铜导线),因为它能够不受磁场的影响。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我们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物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进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识,但是有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学生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变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xx(31).

[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3

一、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借助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因为网络上面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区别时,教师根据授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们预习的内容,如什么是远视眼;什么是近视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点和远点吗;你的明视距离、近点、远点分别是多少呢。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实践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计算机课的时间,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分小组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如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查找的相关资料等。这种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上课的内容上。初中的物理课程每个章节前都有提纲,综合了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不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如果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拟实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一节时,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在讲述扩散现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特技”,把气体分子的扩散、液体分子的扩散、固体分子的扩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快就能从模拟实验中直观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为简。而且我们发现,对于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观的物理知识时,用实验演示是不能解决的。初中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教师的讲述也带有相关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们不能够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会相信教师,进行怀疑,感到困惑。这样知识也无法掌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展示这些抽象或宏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如果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五、课堂反馈,节时节能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应该通过具体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节复习检测中,可以将学生连接的易犯错误的电路图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电路的连接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演示闭合开关后的电路状态,让学生判断电路故障,并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也以多媒体演示。非常的直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课外辅导,方便快捷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后辅导都采用学生找教师问,或者教师找学生辅导,或者在自习课时教师进入教室进行辅导,而其他非在校时间如果学生有问题就很难找到辅导教师,而如果通过手机等通讯工作辅导也显得不直观、不方便。有了网络后,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在线免费课程和免费服务的网站,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面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在线咨询,教师在线辅导 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七、小结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前提是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4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白板在物理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白板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教学平台,有效提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授课模式,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新颖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中,直观的观察物理现象,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以黑板为原型,融入了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让电子白板既可以发挥普通白板的作用,又可以实现计算机功能,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互动,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教育更快的发展,向素质教育目标迈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下面简单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物理教学的有效应用。

1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发挥资源的有效性,促使课堂更加活跃。教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发挥物理课堂有效性,就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教学环境、课堂氛围等因时制宜地使用电子白板,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物理教学中,有一些具有观察性的内容依靠教师讲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通过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展示出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还存在一些教师忽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性,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借助电子白板,都开展辅助教学,就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以及课堂氛围沉闷的现象。这就是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有效衔接,不注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结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昧的追求课件色彩的斑斓,而忽视了利用课件上课的原本目的,使用色彩靓丽的颜色容易让学生的眼睛产生疲劳,课件利用结果适得其反,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图片代替一些色彩亮丽的文字,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递进的方式学习课件内容,教师还可以在课件首页插入音乐,进行本节课的有效导入,让学生能够产生好奇心,在课堂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课件内容的丰富多彩,还需要注意对课件使用的有效导入以及在课件使用结束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学有所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2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必然伴随着一些操作性实验,学生就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课本上有着许多固定性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但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就极大的改变了物理授课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展台,为学生展示实验的细节部分,让学生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都能够有所参考,避免因过多的操作失误,打击操作信心的状况。在物理操作课上,不管是操作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操作重要性,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反馈。比如在学习力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电子白板教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什么可以影响力的大小、方向,紧接着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力的大小,最后通过课件,为学生总结影响力的大小,方向的条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尤其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互联网功能,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分析数据,观察过程,总结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一定要注意对每件事情都不要亲力亲为,对于一些操作简单、实验性强的。操作,不要只是给学生进行示范,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去做,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让学生能够多多动手参加到实验中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课件的有效性。

3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教育的提出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创新能力,问题的思考是来源于老师创造的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现一些抽象的物理问题,将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得更加直观,让空间变大或者缩小,让时间静止,对一些现实无法实现的实验操作,都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于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探索求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我们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疑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对于教师问题的探索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比如我们在学习“磁感线”时,学生对于磁感线整体性认知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现整体的磁感线画面,通过一种三维立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磁感线的分布、结构、变化等,让学生能够产生空间性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现象展现,要注重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发挥自我想象,提出观点问题,同时对于不同的观点要加以鼓励,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也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印象发现自我观点的正确与否,树立物理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科学探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为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合理利用,促使电子白板能够发挥最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思维发散,物理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孙恒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xx(87):140-140.

[2]邢耀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6):33-34.

[3]张爱霞。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交互性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来的被动提问逐渐的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学生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切入口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顺势而导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6

一、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特殊发展时期,内心和情感需要外在的积极评价和激励.教学评价作为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解析问题情况,展现评价激励功效,运用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动、师生评判等活动,既对学生个体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又对学生评析活动进行评判,让学生在多层次、多样性教学评价中,形成科学高效学习、探析物理知识或问题方法的习惯,树立积极学习情感和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不能把评价教导特性放大,作为“训斥”手段,而应该凸显激励鼓舞功效,作为“激趣”手段,避免出现评价教学活动中,“教训”取代“激励”,从而让学生在积极评判中增强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总之,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物理学科本身魅力,展示物理学科动手实验特性,凸显物理学科内容浓厚趣味,切入学生情感“凸起点”,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7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物理成绩之我见

文/屈国武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教育现代化,(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中学物理教学反思 9

一学年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已此为基础,为下学年的工作做好规划,为洪中的教育工作进一点力。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入物理课堂

怎样教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阶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发展, 共互动。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得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八年级电路、图型连接中、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的许多问题,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开展创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发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果,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10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中绽放

文/庄福星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是教师的本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中绽放光彩是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兴趣

一、发挥物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爱上物理,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因为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教师有趣,他们才会觉得这个教师上的课也一定有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事认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举止、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幽默的谈吐、高尚的道德来感染学生。成功的教育,必须让学生人格完美,人性得到升华,让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作为师长,我们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形象,要给予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不要时时刻刻说学习、说成绩。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甚至做他们的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只有抓住学生年轻的心,我们在教学上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因为喜欢物理教师而喜欢上物理课堂。

二、让爱的主旋律唱响物理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把无限的爱献给自己的学生,做到伸手可以拥抱世界,敞开胸怀可容纳宇宙,拥有这样的大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的、最理想、最爱戴的教师。

爱是宽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期的学生顽皮、好动,甚至叛逆,我们教师不能动不动就批评、请家长,甚至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要用宽容取代严厉,给学生更多的有原则的宽容,并适时地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心灵的触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尽量用温和的态度指出来,并帮其改正,用教师有原则的宽容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我们爱学生,包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师,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严肃而抽象的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来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用我们有限的智力来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它这么高深,怎么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可能天生就有,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煮饭、烧水的蒸气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雨、电的形成,以及火药的发明,***、人造卫星的上天等入手,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是多么的有趣,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还可以改造自然,用好物理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用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长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初中生还是很爱玩的,他们还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来玩物益智。

平时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造成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动手的喜悦。真正做到“百闻不如一动”。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益智小游戏来丰富课堂。比如,教学“磁现象”时,可利用小黑板来玩游戏,事先在小黑板的背面贴上一块小磁铁,记住位置,同时准备好一把有环扣的小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我提问:“有哪位同学能把老师手中的这把钥匙挂到这个小黑板上?”学生踊跃实践,没有一个成功。这时我就故意卖弄一下,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小铁钉,然后变魔术般轻而易举地把钥匙挂了上去!“哇,老师会变魔术!”在一片惊奇声中,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讲“影子的形成原因”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做光源,在屏幕上玩影子游戏,做一些小狗、小兔、小鸟游戏。让学生观察影子再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3.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文化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还有,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1)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2)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可能从小就知道,但没学物理之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在课内外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6)。

[2]车敏虎,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硅谷,(17)。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1

一、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强调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初中物理源于生活,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确保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入“大气压强”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学生们便听到“砰”的一声,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切时,顿时一片惊喜和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一下点燃。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为何变瘪了?.面对学生的疑惑与兴趣,教师可以问:(1)易拉罐怎么变瘪的?(2)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重点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二、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生活元素的导向性,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让问题以直观的外在表现,激发学生的疑虑,进而自主探究、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例如,(1)坐在行驶中的火车或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2)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3)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真实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与交流,众说纷纭:水面反光,看的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导向,与学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逐步破解学生的疑惑,并为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发生了转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形态发生了较大转变,特别是PPT、电子黑板等的广泛应用,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如,利用PPT的动画、声音及图像的功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并在问题的导向之下,实现有趣味、有疑问的物理教学。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由于惯性的抽象性,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惯性”、认识“惯性”,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思考。教师用动画展示几个实验:学生们,在PPT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们热烈谈论: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共同观看PPT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12

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实践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学中离不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是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培养策略

一、心理暗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物理教学,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这些优秀学习品质上。要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之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知道,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物理教学的重点环节,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2.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任何学科教学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少不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既不是反映在学生表面对教师教学的频频点头,更不是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情感赏赐,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真实情感流露。物理教学中,我们同样要特别注重在课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的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好奇引向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物理学习的一般特征,物理教学要善于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并把它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其它学科的差生不见得是物理课的差生,如果把握的好,可以使其它课的差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物理这门课学习的好,无疑对其它功课的学习是会有帮助的。

三、美育因素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合理挖掘教材德育美育素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与一体,蕴含着大量美育素材。我们知道所提倡的教育改革,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方面努力,而要靠各门教师的共同努力。物理教科书不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利用物理教学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结合教材编写的实际,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追求进步的信念。画面有直感美。物理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插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培养学生的美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大胆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物理课堂教学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设置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科。设置愉悦学习情景可操作方法有多种,如鼓励自编习题。学生自编习题可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自行编制,就我们教学的情况看,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项活动。通过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创造。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加深了认识,他们懂得了物理习题课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了解具体事物和其变化规律。自编习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四、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问题意识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心理品质,它需要教师对学习者好奇心的精心保护。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由于看到前所未闻或无法解释的物理事实所产生的'本能的情绪反映。但是,相当数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并没有转化为问题意识,而是许多好奇慢慢地被老师解惑掉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的,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问就是这个道理。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而规律又总是反映着一些概念间的一定联系,解物理题时必须选用适当的规律和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础,概念不清,规律不熟或掌握不牢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中的探索问题意识

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要教方法,教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学。事实上,由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解题的需要,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大大小小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思路中探索问题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大量的物理题,一般应有如下的思路,首先,审题和读题,初步明确题意,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应用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作出正确思考。其次,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题意,弄清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确定使用那些物理规律。同时根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用文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和讨论,分析讨论使所求结果符合物理实际,具有物理意义,验证思考的方向性和解题的正确性。无庸质疑,解题思路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问题意识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尽管学生的情况不同,但要搞好教学的基本道理却是大家公认的,这个基本道理就是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3

一、物理实验探究式的有效实验教学策略

1.注重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具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兴趣指导下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验设计贴近生活,能够促进实验探究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内在潜力,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教学中的“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原理进行了解后,教师提问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常见的光反射实验。将教室内的光进行合理遮挡用手电筒照向平面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发现光束变化情况。在这个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同时由于实验的简单性和常见性,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达到实验目的。

2.明确设计实验任务,提高实验目的性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实验有效性,要明确实验任务,在任务指引下能够促进实验目的实现。实验设计既要有明确任务目标,也要有规定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善实验各环节,最终达到实验目的。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任务的证明“力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要实验过程可设计为准备两个皮球,在平面上用一个皮球压另一个皮球,发现两个球都发生形变,则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合理实验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需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也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搭配中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浮力”实验中,求证“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是否正确。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学生共同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线、容器、水。学生A对水中铁块进行控制,分别使铁块浸在水中浅、深、更深位置;学生B对不同水中深浅位置弹簧测力计重力数的记录,重力示数G1、G2、G3,同时,也要对铁块在空中的重力G0进行测量。通过两个人的配合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注重实验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积累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组间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合理意见,最后再由教师来对每组学生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该组实验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验现状,进而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在加强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同时钻研实验创新,提高实验科学性,以更好服务于学生。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14

本学期我担任八(1)、八(2)两个班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坚持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和安排,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达标情况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2、积极参与理化生,特别是物理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制作优秀课件,备优秀案例,并资源共享。本期主持公开课教学2次,参与听课29节次,并参与讨论了多个教学专题,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成绩显著。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针对我班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上实验课,不喜欢做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

4、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有时不能组织一堂精彩的物理课。

三、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除此以外,结合班级学生在本学期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

总之,一学期虽然过去,我也收获了许多,但求索路漫漫,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学的物理学科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5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邹向东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二、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总之,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6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的概念引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千万不可错过。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引入新概念时,曾采用多种引入方法,现总结如下:

1.演示试验引入概念。如初中物理课,在讲“浮力”概念时,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通过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4.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5.比值法引人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中,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电流、电阻等,它们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初中物理的难点。近年来,频频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归纳这些比值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适当的辨析,无疑会帮助同学们领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概念等。不同的探究内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入物理概念。

二、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学借“物”求“理”。物理概念的形成首先应该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感性材料,(如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观察模型、实物、示意图、或进行实验等等)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概括抽象出本质,得出物理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形成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验探究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也是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最直接形象的方法。初中物理适合实验探究的内容很多,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准确性。

2.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一根主线、一条大动脉,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受“力气”、“劲”等生活用语的干扰,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感到费解。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为了促进这一概念的形成,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搬自己的书桌,搬桌子时,人的肌肉会紧张,同学们能感觉人的手对桌子用了力。再用一绳子把一重物挂起来,比较绳子没挂重物和挂重物时的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绳子对物体是否施加了力。再通过多媒体出示马拉车、人推车的图片,通过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深刻的理解作用的含义。

3.运用比较形成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可通过概念比较的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重力和质量两个概念容易混在一起,在学习质量和重力时可列表让学生对质量和重力加以区别,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蒸发和沸腾、压力与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电功和电功率时都可以采取比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物理概念的。内化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从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题要典型、灵活多样,对题目的挖掘、探讨要力求深入。将做习题与概念教学分离,甚至相对立,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呆板、机械、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深化、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

3.概念和规律的整理。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本身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对概念和规律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概念规律的内容(准确精炼);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条件;在练习中总结的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自学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7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物理教学,因此,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强化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对于磁场、大气压等抽象的概念,教师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来引入,使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形象化,既化解了教学难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4、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常用仪器进行演示或实验探究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现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插入视频录像,将真实的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物理场景,将物理实验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材,从课程内容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收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8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情境引入概念

教学中的情境性原则指的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呈现某些现象,提出新问题,造成学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将学生置于对新问题的探究之中。所以,引进概念要使学生感到引进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理解学习新内容的意义,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在提供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关注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平均速度”概念的引入问题,必须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引入“平均速度”这一概念是为了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在讲解的同时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时快时慢的火车运动情景搬到教室中来,使学生能够由现实的生活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平均速度”这个概念的引入是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来处理的。所以“平均速度”的引入也是处理运动的一种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或是从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的,或是从实验间接推出来的。,或是利用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并同时用实验进行讲解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而是通过实验间接推出的结论。而推论这部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推论这部分转化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去,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所举的实例,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抽象的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借助于该设备,可以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最后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确信这一规律的正确性。

3、凸显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演示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有目的进行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观察,直观性强,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有清晰和深刻的了解。例如,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讲,本身就抽象难理解,通过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使学生切实感觉到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座位靠后的学生就看不清楚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以及动画模拟,不仅能够使演示实验更加的直观清晰,而且可以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观察的基础上做思维的加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或找出它的规律。当然,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和凸显课堂演示实验的同时,必须要目的明确,措施得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促成师生课堂互动性和生成性

从物理概念的形成发展来看,物理学家在形成新概念时,会和真实的经验情境(如家庭、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等)、个人认知水平和固有观念或信念等方面联系起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对同一问题或领域进行研究时就会形成不尽相同的理解,创造出的概念所反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生成性,是有违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必须结合学生上课的实际,根据学生互动情况和随机生成的知识逐步深化。也就是说,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不能一次求成,各个概念又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关系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处理师生课堂互动性和生成性上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的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7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用书中,建议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实验来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但是初中学生可能会把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导体的横截面积理解成“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的电阻也越大”。笔者借助于实验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讨论:电阻可以“类比”成什么来理解?其中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导线比做道路,电流通过导线就好比人沿着道路行走。道路长短宽窄一样而路面状况不同时,人在泥泞的路面上难走些,在砂石的路面上好走些,在水泥路面上更好走些。这好比“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其他条件相同,道路越宽行人越容易通过。好比“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对于这个类比,实际上比较贴合教学的实际,如果用常规多媒体教学可能就有点手足无措了,但是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动态生成的实例加到刚才的课堂教学中去,使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及时地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5、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归类练习

在学生练习题方面要有计划地把解题原理、解题方法相同或相似的问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组织起来,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在做法上,一般是精选一道典型的范例或练习题,通过分析、讨论或课堂练习,得出结论,再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教师根据做题的情况利用电子白板做必要的启发、引导、补充和总结。这样学生做完一道题后,通过解题后的思考和联想,解决了相关联的许多问题,收到“练一题通一片”的效果。下面举出这一类型的一组题目作为例子。

(1)讲解题目如果由两个动滑轮和若干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有几种联结方式?该怎样装配?并分别画出示意图。如果动滑轮的重量以及各种摩擦忽略不计,试分别说明各种情况的省力情况。比较几种联结方式的省力情况。

(2)扩展一用1个动滑轮把70kg的重物提高0.5m,作用在滑轮组的动力把绳子向上拉动2.5m。问:①需要多少牛顿的动力(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②请你设计出滑轮组,应该如何装配。

(3)扩展二某人所发挥的最大动力为42on,现在只有两个动滑轮和若干定滑轮,假设动滑轮的重量以及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问:①假设4种不同的连接方式,要提起200kg的重物,应该怎样装配;②分别讨论利用你设计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为什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做好练习的归类,可以轻松调用前面例题和讲解的内容,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6、结束语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平台,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动态生成。以学生为主体,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并不能自主优化课堂教学,自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让它给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和意义带来革新,还需要教师尽快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积极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拓教育教学新方法和新策略。只有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理想的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时代。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论文 19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论文

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新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它也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探究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方式。

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但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利用探究性活动来自主学到知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好课内实验,做到“边学过实验”

在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讲授与指导并进,做到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要逐渐渡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实验”方法。在以往的教材中,课堂上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却没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其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结论。在这种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为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进程,并适时的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方向。这种讲授、演示、实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在不失教师的指导情况下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效果。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为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发掘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究性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从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再次,结合演示实验、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并使用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课程重点难点;最后,在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要巧用方法导入,并适时的设置各种生动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课外探究,尽量发挥出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程知识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自主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不但得到巩固,还能更深层次的学习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自学主动学习,并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三两下就能马上实现的。,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慢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会探究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五、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四者并用,故在探究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到团队的重要,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适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心理学家分析得出,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学生也一样。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时,该学生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这种感觉就会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讲授课程,还要发现学生的学习细节与进程,并适时作出表扬或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更好地学好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

一、小组合作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比较多的参与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交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让我们的合作学习形式更新颖,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有效。合作学习,一般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包含合作性、竞争性和个体性三种学习情境兼容互补,相得益彰,体现“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理念,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思想得以交流、碰撞,并能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使小组成员真正达到知识技能上的优势互补,并使其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品质得以显现培养等。

二、自主性阅读

自主性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开拓、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理念,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策略的大胆革新,采取适当教学内容、适当教学问题的设置,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及时间,回答教师的提问。在该环节中,适当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比如在《透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教学问题的设计:透镜的概念是什么,透镜的种类是什么,如何区别不同的透镜种类,凸透镜的焦距如何测量,凹凸镜的焦距如何测量,望远镜与透镜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类似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引导其有针对性的开展课文阅读活动,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内心学习需求,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需求,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个体性格,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共性及特殊性教学模块的结合。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和物理效果;另一方面,物理实验能够深入地反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因而,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特别是自主实验能力。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不能一蹴而就:第一步,教师应当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物理教学中实验课程的适当比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第二步,在物理实验课程上,教师应当认真负责地讲解物理实验的步骤和重点,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在日常教学之后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课题,留给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

四、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也是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观察了现象,理解了知识,进行了实验,之后还需要良好的表达。表达是传达知识和想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物理表达能力不仅要求了表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还要求了表达的准确性和说理性。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就要从物理表达的要求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是物理表达的基础内容,只有使用专业的物理词汇正确地解释物理现象,才能做到物理表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物理知识的论证和阐述,课本上每节内容的编撰都有其逻辑顺序,只有揣摩好课本上展示的正确的学习思路,才能做到物理表达的准确性和说理性。

五、课后反思策略

训练学生的元认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元认知是个体高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国外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学习模型,如,现象学派麦考姆斯的高效学习模型、认知学派温内和巴特勒的高效学习模型、社会认知学派齐默曼的高效学习模型等,都把元认知作为高效学习的重要过程或成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必须注意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常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就是结合物理学问题解决过程,提出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有效的监控与调节。

总之,学习能力的培养决定于教师,教师的高素质决定了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导致他们对所学的学科或喜欢或厌倦,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教师。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要运用情感教学,传授人生和社会知识,使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娜。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1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教学中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其中使用的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中的大量实验现象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了提高了学生对物质发生规律的客观认知.物理教学中,除了学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知识以外,还有许多来自遥远国度和神秘太空的未知事物.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单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立体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感受和领悟,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解析,搭配上多媒体音像,模型展示等等.给予学生极多的视觉冲击,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悬念疑问,演示课堂小实验

设疑问难一直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中,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使用富有悬念型的问题情景,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较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提出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领悟.让学生在感知、困惑、探究、领悟、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笔者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空的易拉罐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快速的将易拉罐密封好,一会儿之后,听见“咔叭”的响声,易拉罐变瘪了.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纷纷想要寻求原理:是谁将易拉罐压变形了?笔者这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开始了“大气压强”这一课的教学,由于同学们看见了大气压强的神奇“魔力”,上课时十分认真,提出许多问题,积极的与笔者互动,教学效果颇佳.

三、物理趣闻轶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史上趣闻轶事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形形色色的物理趣事,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调味剂”,有活跃课堂氛围的良好作用.例如,笔者给学生教授“浮力”时,讲了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古时候,叙利亚的赫农国王让�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2

【摘要】温故知新,这是我们物理复习课的目标。但是,既要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又要让学生对以往学过的旧知识依然有热情,这个过程是复习课的重点难点。为了提升复习课的上课质量,科学有效的安排复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课;方法

“上好一节物理课容易,但是想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这也许是很多一线老师共有的感触。已学知识被再次重复,为了不让学生在重复的知识中感到厌烦,反而通过对重复知识的巩固,加深对基础物理知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的拓展,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下功夫,做到科学有效的进行复习题教学活动。笔者总结了一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上有质量的复习课

新课标改革中关于“三维目标”,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需要以“知识能力”作为基础,教师要带着重点进行教学,方能使得学生有方向的进行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探究、学习、应用,这个过程绝非易事,知识点是基础,而复习课的重点则在于把基础进行变化与应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举一反三,把已学内容进行变换,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快乐玩、有效学

在课堂中,强调“快乐玩,有效学。”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迅速发展,从形象思维逐步到抽象思维的过度,有意注意持续发展,但仍然依靠兴趣爱好为基础,介于这些特点,物理的可操作性就需要应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快乐学。新课标中提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由此可见,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其中也需要将物理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物理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到物理课堂中来,在实验中,分析讨论,既提升了学习的热情,又把物理知识更扎实的活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我们在学习浮力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关于浮力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思路、材料等都由学生自己构思准备,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实验,请学生给同学们分享创作思路以及实验原理。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实验,在复习课上,定期的给予机会,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再有就是在学习灯泡的串联并联时,可以给同学们准备相应的材料,请同学们一起制作,并将制作后的成果,挂在班级合适位置进行装饰,促使学生建立自信与荣誉感。复习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复习,可以对已学知识加深领会、已懂的知识再巩固和举一反三应用的学习能力。复习课的内容,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融合,拓展的内容与延伸部分要尽可能适应班级大部分同学的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复习安排,需要对新课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安排好巩固新课的复习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内容。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然而机械记忆不但容易被忘记,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在复习中,尽量通过理解记忆替代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通过机械记忆来死记硬背物理中提及的定义、定律、公式。在学生的思维里,很难将学习内容有系统的记忆在头脑中,这就需要老师把知识重组,把零散不系统又单一的概念和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思维上的加工与统合,将已学知识串为一体,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会”,还要让他们做到“会学”。

三、巧用习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强调自主学习的力量,提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内容,将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对复习题进行批改,对于错误的习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得彼此都可以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记忆和巩固。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对老师进行提问,这样的过程将学生作为了学习的主体,将主权交给了学生,并促使学生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习题批改过程中,多留意观察,找到大多数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复习课堂上,对于疑点难点进行解释与解答,并设计有质量的思维问题,促使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导中要重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突出教学的重点。

复习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复习课内容方法不得当,使得物理课堂变得乏味、枯燥、无趣,使得学生对物理没有了学习兴趣。新课标改革中提及,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中考压力的背景下,使得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绝非易事,需要教师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总结,把零散的概念有系统的串为一体,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新旧知识的复习,使得旧知识更加巩固,新知识更加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黄华。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4):25.

[2]王桂珠。有效修改初中物理复习课导学案的具体做法[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12):73.

[3]朱志义。观察分析身边现象掌握应用物理知识——一堂初中物理总复习课[J].中学物理(初中版),20xx(2):28-2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3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 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 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6(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16):167.

初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4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中学物理教学的论文 25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论文

一、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想创新

教学过程不应该总是很严肃的一个概念,应该把它看作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应该是轻松而有情趣的.所以,作为老师,最好要放下“严师出高徒”的信条,放下身段来做同学们的朋友,只有当同学们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的时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宽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才会真的没有拘束,任凭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产生各种有创意的火花.反之,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情绪很难调动,只会去迎合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话,就算是教好了,也可能是老师的复制品,哪里有什么创新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放下身段,走到同学们身边,做同学们的好朋友,在民主、和谐的的学习氛围中,大家一起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才是真正有了宽松的创新氛围.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平常提倡的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让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

物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实验是其基础,也是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实验教学的开展,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物理属于自然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其中很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不能被学生充分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问题。而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可以把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阐释物理知识、理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教师在“电路并联”的教学中,给学生举例家中的电视、冰箱与洗衣机同时使用的情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联电路[1]。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把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把物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比如,在教学“浮力”知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寻找一些实际物品,把它们放到水槽中,依靠反复实验得出结果,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与生活相关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结合生活激发实验动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列举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或想要了解的问题吸引他们,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声音传播”相关知识时,教师根据初中生对声音传播常识的基本了解展开实验教学,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各位同学都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但请大家思考,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吗?”此问题提出后,学生在讨论后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有学生说自己游泳时,在水中没有听到声音,所以不能在水中传播,也有学生认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为有时候能够听到从水下发出的声音。基于生活化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实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联系生活开展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对实验教学重新设计,积极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材料进行实验器材制作,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比如,在教学“浮力和密度”相关知识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两部分的知识难以结合起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物理实验再次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与沉入水底的物品,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物理浮沉现象,相互之间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和浮沉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是物理回归生活与社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物理探究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需求[2]。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贴近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生活化情境,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动性。如在进行“轮轴”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用圆形饮料桶提水的情境,然后提问:“如果水桶过重,借助哪种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呢?”学生会猜想是杠杆,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从而将学生引到一个新的物理知识点———轮轴。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物理知识,进而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四)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当让他们真正理解事物内在与本质属性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依靠各种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借助实际生活中的小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相互进行充分讨论交流,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到答案。

三、结语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合理应用,可以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初中一线物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科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将物理实验、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物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梅强。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xx(1):55-56.

[2]贺建平。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21):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6

题目:浅谈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要:微课程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采取的是一种称为分层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微课程完全是一个部分, 其中微课程教学包括独立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过程。所以, 在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微课程的广泛推广对物理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微课程; 创新;

一、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微课程通俗地讲就是小课程, “微”的意思就是在课程的视频教学中讲的知识点精而细。正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少, 所以微课程的教学时间比较短, 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诸多方便。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简单直接的授课, 没有多余的铺垫和引导, 重点简明扼要。正因为有了这种特点, 微课程才可以在移动式教学的模式下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这个课业繁重、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 微课程的兴起打破了以前两三个小时讲课的传统模式, 它既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又可以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 一节微课程的讲授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微课程虽然微小, 但它的本质还是一门教学课程。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的不足10分钟的教学课程中形成完整的一套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除了有必要的课件教学准备, 另外教学中还必须有教学讲义、素材以及案例的配合。另外, 微课程也可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物理实验中不懂的细节之处也可以向教师反映。教师根据诸多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微课程素材的制作, 按需施教。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 时间上更加灵活。教师可以24小时在线为学生提供以前的教学视频,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同时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和现状

微课程在视频媒介的基础上形成了短而精的突出特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再合适不过了。微课程是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手段, 在教学课堂上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 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觉简单直接。初中物理微课程主要的侧重点主要是一个知识点的解读, 使学生在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微课程的兴起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不拘泥于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需适应新模式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进行良好衔接。教师要根据新的微课程教学理念, 设计好的微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体现出来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增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和现实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一对应的微课程资源,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任何时刻和地点想学习就可以打开制作好的学习资源。这种模式是摒除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相比于传统方式来说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 系列化应用

微课程以初中物理课程所需为出发点, 它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型教学模式, 虽然它具备独立性的特点, 但它仍然是以物理课堂为教学基础, 这样的模式不会使微课程失去最根本的教学意义。在微课程教学模式中, 教师必须做到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情况为基础, 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微课程视频的制作, 形成初中物理教学与微课程系列化的使用模式。例如, 将初中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一一标注出来, 以知识点为出发点, 制作微课程的主题。从单一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微课程视频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 但要是把所有的微课程视频整合来看, 那就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全部的知识点内容。在初中物理微课程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很多部分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接受能力进行实时调整, 其中包括课程的实施、练习设计、评价以及课后反馈等。

(二) 实际化设计

微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这样学生精力集中, 学习效率高, 方便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所以, 在初中物理微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 在“浮力”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前提背景必须是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点, 在视频中列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提纲,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对“浮力”这一节的微课程进行了三个简单基本问题的引入: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对于上述的三个问题就将浮力的知识点分了三层。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视频中, 简单直接的课程设计本质就是知识点的直接体现。在下边的实验中, 我以浮力为实验对象来进行举例说明:把一个空的塑料瓶子用手压入水中, 瓶子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 计算此时瓶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利用动画将情境模拟出来, 让学生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标记, 并能够迅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三) 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重、难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 这样才能相应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效果最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教学中, 对价值高并且提问次数比较多的知识点需要作为微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制作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微课程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围绕学生来精心制作和设计微课程, 才能使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兰兰。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 20xx (4) .

[2]吴铁飞。浅析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科技视界, 20xx (31) .

[3]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xx (1) .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论文 27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论文

力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在学习压强、密度、浮力等力学知识时存在着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究其原因,“应试理念”尚未革除,教师大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合作探究变为无效的玩耍,自主学习沦为“放羊式”,启发式教学成为无聊的提问,影响了物理教学成效,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力学教学成效。

一、关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积极的思考者、倾听者、质疑者,教师不能为知识而教,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发展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也要让学生亲历探究测量浮力大小的过程。让学生将曲别针、乒乓球、石块、木块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曲别针沉入烧杯的底部,而木块、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会提出问题:“石块、曲别针等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有同学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没有浮起来。也有同学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理由是物体下沉的速度比较慢。教者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的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学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以情优教,实施积极情感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教师要挖掘教材之美,让学生感受到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分子运动,都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教师要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描绘物理研究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物理学史影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进化过程,以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以灵活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显得至关重要。一是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中受到感染。如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王冠,怀疑工匠以银替金,让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查出是不是纯金制成的,阿基米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一次,他跨入放满水的浴桶,这时有一部分水溢出,他看到这个现象,智慧的火花迸发了,狂奔街头,大呼“找到了”。他获得真理的快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二是以问题导入。教师也可以设置疑难问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好奇有趣的同时,将学生置于愤悱的境地。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在雪地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陷入积雪中,而穿上宽宽的滑雪板就不会陷入雪中还能滑行?用手指轻轻夹住钢笔的两端,为什么两个手指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考虑到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进入压强的学习。三以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视频、动画、图画文字于一体,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内容时,教者向学生播放辽宁号航母在海面上自由航行,潜水艇可以自由在水中下潜、上浮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浮沉现象。教师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开展

教学一是灵活开展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要借助于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向学生完整展示物理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时,教者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比较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关系,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些实验,无法在教室里完成,如测定大气压强值时,需要做托里拆利实验,而汞是有毒的,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完成实验,测得大气压强的值,弥补了无法实验的遗憾。二是以类比生活。在学习液体、气体压强时,学生常会提出问题:“液体容器内的压强是否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教者将液体所受的压强与班级相类比,大家在班级是平等的,如同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相同;大家都受到纪律的约束,随着年级的增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增多,如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通过类比,学生能学得轻松,不再感受到物理知识抽象难懂。

总之,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28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学物理教学反思 29

力学物理教学反思

本月中旬进行了期中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及重力,� 对这三种力,我们一直强调大小及方向,但很多学生还是只顾大小,无论方向。弹力是高中新介绍的一种力,从它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从弹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形变要恢复原状的产生的一种力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为:书放在桌面上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是由于桌面形变而产生的,我便总结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弹力作用,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另一个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不是由于自身形变产生的)。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之前,我强调学生: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动还是静,然后再确定解题方法。而方向的制定是难上加难;在相接触的两上物体间,判断其中一个物体摩擦力方向,要先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判断这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运动及运动趋势的方向。在这里,我同时强调学生记住了一些曲型的常见的例题,用这些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套用其他类似的习题中。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打好这一基础,逐步学会受力分析,作受力分析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