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不乏优美动人、寓意深刻的诗句,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对于小孩来说,早期接触古诗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寒食寄京师诸弟
诗人:韦应物
朝代:唐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悯农二首·其一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日
朝代:宋朝|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赠刘景文/冬景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翻译/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
《古浪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营州歌
诗人:高适
朝代:唐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 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 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涼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行踪,所在。
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金谷园
杜牧〔唐代〕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