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调研报告【合集28篇】

教学调研报告(精选28篇)

教学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11月20日——12月20日,在林建才主任的带领下,我随高中组深入各高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听课大评课调研活动,调研中我发现各高中重视教学管理,抓落实促质量;也发现一大批上进心强,业务水平高,专业素养好,教学基本功过硬,又勤谨敬业的教师典型;也有个别教师得过且过、教学方法陈旧、视野狭隘、不思进取的情况。下面分几方面阐述:

一、教研教改方面

从20xx年我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县各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上网学习查资料、分年级学科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研究适于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大多学校教师课堂上体现了课改的理念,但是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各位老师课堂操作课改力度及取得效果效果参差不齐。教学改革方面,教师普遍接受山东模式,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和总结。二中作为全国60所新课改样本校之一走在全县高中的前列,许多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课堂上不仅通过讨论合作解决了教师预设问题,还会出现一些生成性问题,引起教师的思考,促进教学相长;教改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四中和进修学校,教学模式已初具形式;三中和辉高的教学模式正在展开;一中虽然有导学案,但编写欠仔细,使用也不太到位。

各校每年级每周都分学科教研活动,各校开展情况又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有些学科教研活动内容具体翔实,备课组长确实起到了带领本学科老中青年教师献计献策、交流经验、共同促进的作用。在这方面辉县高级中学抓的非常扎实、到位。我在辉高视导期间,恰遇物理组教研活动,我全程参与了高二物理教研活动,李龙喜老师组织,首先总结反馈上周课程情况,然后对前一天的公开课从内容到教法做了讨论与交流,探讨了本节课值得推敲的问题及课堂设计的优点、课堂操作的亮点、闪光点,又计划安排了下阶段的教学进度及测试。还有进修学校,王远志老师带领高一物理教师搞教研教改,他们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吸取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和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的精髓,正在探索适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我听了吴秀萍老师的创新课,课堂容量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模式已初具雏形,这是集体教研的结晶。但有些学校的某些教师教师教研活动很被动,流于形式,对教学改革之挂在口头上,甚至采取排斥、冷眼观望的态度,希望有关学校采取措施,尽快行动起来。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物理新授课存在的问题

1、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变为记忆水平的课,“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下降。

2、许多探究性教学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这说明教师备课时只考虑教材内容,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知识储备、基本能力、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等)和学生学习的程序。这样必然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部分学生听不懂课。

4、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是一些经历过一步到位的教师们参与编写的。高中一年级的同步训练是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分类汇编,这样的同步训练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做这些习题时,经历多次失败后,必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个别教师说,课本(教材)可以不带,上物理课必须带同步训练,事实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章末习题就是很好的同步训练。人教课本章末习题具有经典性、全面性、典型性、可变性等特点。

5、物理课堂上的具体问题。

(1)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教师备课时对概念、规律钻研不深理解不透,必然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手段笨拙、方法单一,进而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学习障碍。

(2)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一定问题。语言欠推敲造成语言不严密、随意性和废话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有的教师课堂用语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缺乏引导性、启发性,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板书板画问题严重。板书板画乱,逻辑关系不对,板书过多或过少,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引起记忆和思考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教师备课功夫不够,没有真正吃透教学内容。

(4)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该提问的不提问,不该提问的却提问;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在关键处设问;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高考物理总复习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物理高考复习资料(或称复习用书)的品种数不胜数,已是百花齐放、优秀和糟粕共存时期。一些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组织人员编写物理高考复习用书,一些行家开玩笑说:“现在编书比看书快”。认真分析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可以发现下列问题:

(1)逻辑错误。全书的谋篇布局和书中的某些单元有逻辑错误。

(2)对高考TingVoA纲学习研究不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题目在复习资料中屡见不鲜。

(3)编写体系不符合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

(4)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高三物理教师处理复习用书时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三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用复习资料。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基本上照复习资料原样搬到黑板上。知识点的复习,照复习资料上的讲,没有一点新鲜感,没有对知识群体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没有把书念薄,课后学生基本没什么印象。习题课所用例题基本上都是复习资料上的例题,教师基本上按复习资料上的求解程序讲解,这对于已经预习了的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2)资料多,习题作业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时间少,影响学生正常发展。学生整天整夜地听课做作业,没有自行反刍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将学科知识内化为科学能力。

3、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1)对原教材中的知识、方法等不整合或整合不够。对学生清晰地记忆知识、掌握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直接影响复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知识点的复习课上成了知识罗列课,枯燥无味,课堂上学生不参与观察、思考和动手。

(2)习题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一些教师备课时,着急看资料上的答案或解题过程,这样给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必然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①就题讲题缺乏提升。

②例题组织性、目的性和中心性不强。组织习题课的例题时,没有考虑发挥例题群的整体教育功能、中心教育功能和目标功能。

③例题讲解不透,学生收获少。教师讲了很多例题,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做过的类型题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例题讲透。对于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例题,教师首先要真正把它分析透了:从审题到最后求出答案,师生配合放好“慢镜头”,即把每一个细节的状态、过程和所遵从的规律细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解决某类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整体认识。但这还不够,还要将该例题进行有效变换,例如进行设问的变换、条件的变换和模型的变换等,这样我们对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启发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协作互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观察、高质量的思维和动手,这就叫做“讲透”了。

④习题课上教师不知道(或不注意)在解题的关键处设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答习题的切入点或突破点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处本来可以很好地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没有想到,用其细致的讲解代替了,使学生感觉题目不难。这就造成了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的后果。

⑤习题教学不注意分类推进。习题课教学也要讲求分类推进。若不分类推进,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得懂无兴趣,中等生费点劲能听得一知半解,差等生听不懂。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根据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多少。当前教育质量观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这些结果是如何获得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的现象往往被较好的学业成绩以及较好的升学率所掩盖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2、物理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人才。

物理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哲学、学生认知心理学、物理教学论和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书籍。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自己和同行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研究和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有意识地经常反思,必然会加速提升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对物理同步训练、物理高考复习用书进行改造。

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同步训练和高考复习用书为蓝本组织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删、改、增、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经过若干年完成。

4、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

例如,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研究活动,开展板书比赛和板书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设问的研究活动;开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

5、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

由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因素,而探究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因此,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7、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正在倡导混合学习,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8、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①对学生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等,而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②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考试、考评与评语相结合,书面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③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及解题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科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调研报告 篇2

班主任要是能“妙语连珠”地幽默教学,一定会对做好工作大有裨益。

一、幽默有助于班主任恰到好处地引出所要议论的课题

有个班主任,发现他们班的女学生有点爱哭,就决定在班会上就此谈点看法,他是这样引出问题的。首先,在课堂上,他先问了个问题:“大家看过《红楼梦》吗?”大家立刻回答:“看过!”他看了看大家,挺神秘地说:“现在,我想悄悄地问一个男同学一个问题,也请他悄悄地回答我。”说着,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问了两句话,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两句。然后,班主任笑眯眯地走向讲台,对大家说:“现在,我可以公开答案了。我问他的问题是‘你喜欢林妹妹吗’,他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喜欢’,他的回答是‘因为林妹妹爱哭’。”听了班主任的介绍,全班同学都快活地笑了起来,而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讲起了哭意味着无奈、软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

二、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创造明快欢乐的课堂气氛

有一次,某班在数学竞赛中得了团体第一,教数学的班主任就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表了“演说”:“这回咱们班得了第一,为什么?因为大家听课特别认真;为什么特别认真,是因为本班主任讲得特别生动!”哄的一声,大家全都快活地笑了,可班主任却一点也没笑,反而推了推眼镜,接着又来了一句:“大家笑得太好看了,太迷人了,为什么?因为本人的演讲太成功了,太出色了!”哄的一声,又是一串欢乐的笑声。

三、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巧妙摆脱某种不期而至的窘困与尴尬

有一次,某班主任裤子后面剐了个窟窿,可他一点也没发现,仍然那么投入地上课。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十分心疼他们的老师,绝不情愿大家看见班主任的这个小小的不雅,就紧急磋商想了个办法,这就是瞄准他每回落座的位置,在那张椅子上反放了一块橡皮膏,可是,一向准确无比的班主任这回却偏偏没坐准位置,以至那块橡皮膏不仅没有贴准,反而“生动无比”地挂在那了——一走一扇乎,引得全班人大笑……可也就在这时,发现这一切的班主任不仅一点也不慌乱,反而极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叫什么?这就叫异峰突起,这就叫意想不到,异峰突起的直接效果是笑,而对付意想不到的最佳策略就是随机应变——这就是,既然这个不雅的地方出了一个不雅的故障,我就有了百分之百坐下来讲课的理由,请多关照,本人这就座!”说着,教师从容落坐,教室里也随之响起一片愉快的笑声!

四、幽默有助于班主任把严肃的批评变得亲切得体

有一次物理考试,有几个一向拔尖的同学因为骄傲考砸了,班主任曾在总结时发表了如下的一段演说:“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大学生放假回到乡下老家,为了说明他见解深刻,就在吃饭时大谈哲学,还特意指着桌上的烧鸡对爸爸说:‘哲学上讲究具体与抽象,说得明确点,鸡也有抽象的与具体的之分,比如这儿——这只盘子里的烧鸡就是具体的,此外还有一只抽象的鸡在。’老父亲见他滔滔不绝,听得挺烦,就立刻顶了他一句:那好!这只具体的鸡我吃,你吃那只抽象的去!”听到这,大家果然哈哈大笑,而这位班主任也就恰到好处地接着说:“大家笑了,说明大家知道骄傲不好,也知道该让骄傲者吃点‘抽象的鸡’!那么,这次物理考试,应该让谁吃‘抽象的鸡’呢?大家猜猜?对了,就是那些骄傲轻敌的人,说得具体点,有几位同学一向拔尖,可这次却偏偏只考了七十几分!因此我建议,‘具体的鸡’,请谦虚者吃,‘抽象的鸡’,就留给他们!”见大家听了有默默含笑的,也有低头深思的,这位班主任接着说:“不过,我也要补充一句,如果这几位是因为

谦虚才这么干的,那就另当别论,也请他们吃具体的鸡!”于是哄的一声,教室里又一次响起愉快的笑声。班主任的话既是对谦虚者的一个热烈的表扬,也是对骄傲者的一个既含蓄又明朗的批评!

五、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及时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一天,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同学因到校医室打针迟到了两分钟,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外,由于恰好嗓子发炎喊不出“报告”二字,便在教室外急得小脸通红,双手紧紧抓住教室的门框,好在班主任及时发现了她,于是立刻对她说了一句:“我一看就知道你特别特别地爱我们的教室,瞧,你把门抓得多紧!进来吧!”那学生笑眯眯地进来了,自然不再慌乱,并打心眼里感激这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教学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目的

在当前职业中学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从整体上看,职业中学的英语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个情况,我就职业中学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分析职业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0份收回90份其中有效90份

三、调研对象

xx职业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四、调研时间

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五、调研地点

xx职业学校

六、调研结果

1.职业中学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由于初中英语水平差,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法、音标、时态等都不懂。而另外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受到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缓慢。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中学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的读、写能力提高缓慢。

2.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产生偏差

基于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一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3.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普遍不满,而对学好英语又失去信心

由于学生比较偏重专业学习,而对于非专业的英语科目则不加重视;另一方面,基于基础差和学习时间短的原因,许多学生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4.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成不变的课堂环境,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词组,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同时听、说、读、写不能有效地结合,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教学调研报告 篇4

根据XX县教育局《意见》安排,我校在初一、二、三年级全面推广学案教学工作。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方面突显的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推行学案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环节的转变课如果备得好,教起来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创设和学生比较贴近﹑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还在突出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备课时除了要突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相关内容,还应注重对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的训练和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文化氛围。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了浓浓的学案教学改革氛围。具体做法是:更换了校园的多处标语,换成以宣传学生是课堂主人,合作学习是众望所归,学案改革势在必行为内容的标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拆除了教学楼道、各班教室内的标语,换成带有师生个性特色的凡人名言,激励师生尽快改革之决心;更新了教学区板报内容,换成学案式教改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划分了教室黑板,配上小组名称个性宣言,变讲堂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学生主人的地位彰显出来。以上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为我校的学案式教学改革扫清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变了

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受支配的对象。教师常用讲授法机械地将课本里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地位在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在转变,课改以来教师已经逐步把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逐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量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主动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不再单纯地使用讲授法,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变成绩评价为多元评价。以往传统教学,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尺码。学案式教学开展后,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办法。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纪律、卫生、课堂表现以及各项活动纳入评价项目,量化计分。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一表彰。元旦我们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同时表彰了优秀学习小组及组员,进步最大小组及组员。还奖励了在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咏等单项比赛中的优胜者,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案式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推进。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了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老师课前的努力,精心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即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得益于教师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传统呈现形式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预判和预设。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是"对知识点展开解释或陈述规律结论";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哪些活动、如何活动,涉及很少。而"学案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是要把学生学的过程(甚至方式、方法和步骤)呈现给其它听课(或观摩检查评估)的教师,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形式能不能同时存在,或者将两种方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简单的否定其中一种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2、学案编写上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重重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首先学案备写难。现在班级急剧减少,科目多为一人所代,学案备写难。其次课时学案难备。有的课文需要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无法一一备写。学生有时会感受疲惫,如何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旺盛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我们愿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给与帮助。

3、学案应用上的问题:

刚开始我们规定必须按照"学案式"的模式进行,在具体实施教学环节中,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进行问题引领、质疑和探究活动,到最后两节课也完不成一个学案。还有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套用教学环节,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为每周根据学科情况使用学案,但是不少低于2 个,出台了《简学案》,教师可以对每节课写简案,这样灵活的使用了学案。

4、学生的适应问题:

刚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够适应学案教学,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说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上还有问题,需要老师注意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于推进"学案教学"的备课,要加强指导、定期交流,让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推进"学案式"教学的深入。

3、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既要我们引导,又需要有一定制度保障。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肯定有教师投入多些、有些教师投入少些,有些教师表面应付,甚至有些教师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如何引导,如何要求,如何管理,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自觉进行课改实践。

教学调研报告 篇5

经历了多年的教育探讨之后,转变教学观念已经不再是热点问题,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学困境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依然还是观念问题。因此,有必要继续对教学观念加以反思,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偏差

1.把知识当成定论,把课程当成文本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实际上,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

认为课本知识是无需怀疑的定论,而学习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于是,教学就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

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质疑,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是十分必要的,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这不是教学目的的全部。因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学会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虽然会让学生面临问题,感到困惑,遭受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4.对学科的关注有余,而对人的关注不够

一方面,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5.过于强调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而忽视了学习者独特的经验世界

实际上,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习者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应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应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转变教学观念的制约因素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在理论层面教学观念已经得到转变,但在实践中却没有有效地体现出来。究其原因,在实践层面教学观念的转变受着众多因素的制约。

1.教学文化传统的约束

我国的教学文化传统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由于这一教学体系立足于教的需要,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为教学服务,重视教学过程、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在实践中深受教师的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最大的便利,使得教师没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愿望,由此给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人文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缺乏优良的人文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常规管理制度,过时的教学评估手段及简陋的教学条件等也是目前困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外因。教学管理体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范式,以旧观念、旧标准来规范教学改革行为,衡量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它就不足以向转变教学观念提出硬性的迫切的要求,因循旧传统的观念以及它所支持的教学实践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压力,束缚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桎梏就很难打破。

3.教师素质对转变教学观念的约束

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懂得新教学观念也具备了将其实施于教学的基础条件,但不愿花心血去研究探索并实施,宁可因循守旧寻宽松,这就是道德素质问题。而教师如果不懂或不甚理解新教学观念,或者误以为自己因循的旧经验就能符合新教学观念,这是业务素质问题。

三、转变教学观念的策略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复杂曲折的,制约因素很多,在此,仅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下的转化策略。

1.反思经常化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它可以沟通教师实际教学所“采用的理论”和改革“所倡导的理论”,从而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反思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是一种需要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现实中,教师对自身所持有的教学观念提出疑问是很困难的,教师很难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审查。因而,教师只有在与外界进行对话、交流与协作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反思,这需要教师寻求支持,需要同事的合作和帮助。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系统、实施过程和结果系统三个维度去考虑,以反思日记为载体的方式去进行。

2.教研活动本原化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但这里的教研活动必须是本原化的,指向问题的解决,而非功利性的。首先,教师参与科研的前提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供了基础。在产生教育教学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有意或无意地想到,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是教学观念问题,还是教学行为问题,如果是教学观念出了问题,又具体是哪些教学观念,等等。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产生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冲突,为其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会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就问题求教于其他教师,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过程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造和转变。

3.理论学习行动化

“理论学习行动化”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理论学习方式,将理论学习的目的指向行动,变死板的“知识学习”为生动的“在行动中学习”。这样教师可以在行动中来体验新观念、表现新观念。过去,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集体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由于受接受学习和理论讲授等培训方式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并未感受到先进教学观念的可操作性,其接受教学观念往往是陈述性多于程序性和策略性,概念性多于操作性,其结果是教学观念的行为指导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要改变传统中灌输式、死板的理论知识学习方式,要在行动中培训,在行动中学习。

4.思维方式多元化

思维方式本身是观念化的事物。就教师的教学观念而言,其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意味着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一定会引起其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这是思维方式的内涵和性质所决定的。一般认为,线性、实体、二元对立、简单性等思维方式不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非线性、关系、多元并存、复杂性等思维方式则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线性思维方式向非线性思维方式转换,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关系思维方式转换,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转换,从简单性思维方式向复杂性思维方式转换,以适应教学观念转变对思维方式的需要,从而加快转变的速度,增强转变的实效。

总之,转变教学观念,其制约和影响因素是个综合系统,它不是凭观念论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深入实践,研究实践,在实践中转变并影响实践才可能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最终必然是检验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唯一标准。

教学调研报告 篇6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课程一改过去由讲授、灌输一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由“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为此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的的两类活动:“家庭小实验”和“调查与研究”。同时新教材也将一些传统上的学生验证实验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经过一年的实践,对这些精心策划、设计的实验、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究竟怎样?

从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分别有20%、14%和25%没有达到要求,而“调查与研究”开展情况更不理想,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笔者通过和教师、学生的交谈得知,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影响课堂实验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现行评价体制的制约。由于初三面临中考,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仅在于其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不是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能,这就导致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得不放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甚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出现了部分教师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探究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返潮”现象。好在20__年实验成绩计入中考分数。

2.现有实验条件的制约。由于我校参加了百校兴学工程,刚刚盖好的实验室仪器及药品都亟待解决,因此对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

我校初中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只有两位化学教师,人均授课班级数为3个,而且还兼职行政任务,没有大量的时间钻研和准备实验。③实验员队伍配备不完整。我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教师,而是我们自己兼任,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4.实验本身因素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实验本身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季节和地域的差异,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开展的效果较差。如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此时江南地区正处于夏季,气温较高,影响水蒸气的观察;又如“自制指示剂的活动与探究”,做此实验时处在冬季,难以找到牵牛花。

(2)有些实验污染较为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如“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中镁条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严重污染室内空气。

(3)实验间的相互干扰致使某些探究实验无法开展。如“浓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活动与探究,以致动作快的学生倒出浓氨水后使室内弥散了大量的氨气,以致动作慢的学生无法继续实验。

二、影响课外实验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学生负担过重。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各科作业较多,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

2.来自家长的压力。学生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对学生做费时费力的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的倾向,这是调查与研究开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和建议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1.总体来说,教师对实验部分还是比较重视的,能主动创设各种条件进行实验,但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另一重要栏目“调查与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开展情况不够理想。

2.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压力的增大,实验到位情况也越来越不理想,一些规定的学生探究实验也用演示实验代替了。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初三刚开始一段时间内课本上出现的学生探究实验,100%的教师都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即使是习题中出现的活动探究实验(如寻找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大部分教师也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甚至有些只要求是演示的实验,也有不少教师将其改变为学生探究实验。

为了贯彻和实施化学新课程的意图,教育主管或上级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新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或制定初中化学实验室装备条例,完善中学化学实验硬件设施。例如,现在实验室排风系统不到位,化学教师在做一些有毒药品的实验时,会出现轻微中毒现象,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2)加强实验在中考中的地位,以此督促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的重视。

(3)加强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建立实验教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同时重新核定实验教师工作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为全面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加强实验和课外活动的可行性。教材在选择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时应考虑到地区(农村和城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和季节的差异,让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实验和活动的余地。

(5)探索寄宿制学校开展“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的方法,总结经验,以便为今后全面进入新课程提供参考。

教学调研报告 篇7

我校有在岗教师xx人教学班xx个,学生xx人。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通过观察、了解、听课、交谈、座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情况,尤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和教师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亮点与希望

1、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首先,授课教师更具亲和力。教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其次,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

再次,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2、教学方式悄然嬗变。

一是游戏的大量运用,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其做法一是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其二是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游戏的情境。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

二是教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

3、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首先,学习评价目标和多元性有所体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其次,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语言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4、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这次调研发现,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学校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二、问题与不足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一少部分教师根本不去深究教材,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地转变。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方式,凭着陈旧的经验使用教材,很少体现出创新的意识。由于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

2、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仍需提高。

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合作学习一哄而起,合作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调研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多次出现合作的场面,不管问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没给合作的方法,就让学生去合作,这实质是浪费教学资源,消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不会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由于学生有了交流的环境,面面相视,免不了相互逗闹,他们的学习精力不能集中,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这样的合作教学,是没有什么实效的。

4、不能恰当地把握张扬个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基本习惯上的问题置若罔闻。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使整个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座谈交流中,有一些教师认为,经常地在课堂上提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而且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

5、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但有的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仅从形式上追求,就适得其反了。如课件制做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课件出现的“火候”没掌握好等。另外,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恰到好处地使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6、个别教师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师问题设计的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茫然无措。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跟着问题走。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致使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拖堂现象较严重。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

教学调研报告 篇8

一、调研问题的提出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为依据的新编小学数学教材,于XX年秋季在我区起始年级使用。为了解新课标教材一、二年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落实与实施、课堂的教与学、教师的问题策略与困惑、教学评价、校本教研等情况,总结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黄教科研函【】82号通知要求,我们于XX年10月中旬开展了一次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情况调研活动。

二、活动的基本概况

这次调研组由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和市、区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组成,历时四天,对1所城区小学,2所中心学校和2个教学点,即岩寺小学、岩寺镇中心学校、富溪乡中心学校及该中心学校的两个村小教学点长坞小学、呈阳小学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随堂听课、查阅教师教学笔记和学生作业、一对一交流、座谈等形式,对学校新课标教材的使用情况作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

三、教与学的现状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师进入了新课程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和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大部分教师能够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执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师还能跟据学情在用活教材上进行深入思考,在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适当做了一些调整、取舍和二度开发。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让书本知识回归生活。

3。符合学段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挂图、自制教具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在课堂教学上有所体现。在抓好以往强调的“双基”的同时,对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重视了符号、分类、推理、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渗透,重视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班级课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几个一年级班级,虽然步入小学学习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令人欣喜,在老师的呵护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认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6。课堂教学评价意识增强,评价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上,教师极少采用***,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且由滥、露、简的课堂评价向入情、入理、入心转变,引导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作业批阅观念转变。学生作业书写认真、工整,本面整洁,教师批阅及时细致认真,多数采用定量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有的老师增加一些激励性评语,也有的老师采用“五角星、小红花、笑脸”等儿童喜欢的激励方式,感觉非常温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数教师理解教材不够透彻。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数教师在课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现偏差。有的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过多,甚至把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来完成;有的一堂课中练习占用的时间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课铃还在布置课外作业。

3。少数教师重、难点抓不住。表现在:课堂提出的问题总是落不在点位上;教学节奏偏快,在关键点上该慢时却慢不下来;课堂上出现好的生成却不能有效利用。

4。个别大班额班级的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组织教学欠严谨,课堂纪律松懈,难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5。农村教学点,由于教学具配备出了问题,课堂上数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

6。一些教师课堂练习基本照搬课本练习题,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有针对性练习的不多;在课堂上对学生不良作业习惯未能及时纠。如:错误的握笔方法,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1。有些学校领导总习惯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来配备任课教师,以致形成低年级数学教师整体实力相对薄弱的局面。建议:提高对低年级教学地位认识,调整思路,适当倾斜,甚至可以考虑让年富力强的数学骨干教师挑起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担。

2。有的教学点的教师手里仅有一本教科书,缺新版课标、缺教学用书和教学挂图、还缺必需的教具和学具,严重影响正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建议各乡镇中心学校领导引起重视,增强服务意识,如果了解到有类似情况,应作出快速反应,及时解决。

3。这次调研的几所学校一、二年级数学教师上岗培训率是80%左右,未达到上级提出的“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培训安排在暑期,开学人事发生变动是主要缘故,但后续补救工作要跟上。建议学校对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进行补课。

4。新课标教材一、二年级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是一个软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学习、听课、评课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层面上,对教师适应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帮助不大。建议学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宽思路,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在确定教研主题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研讨活动。

五、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面对零起点的一年级新生,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考:从小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赋予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职责,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纳入日常教学之中,要有计划和目标、还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学第一周应该做些什么?平时上课怎样实施?如何与其他任课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如果你想得细,做得实、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困惑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习“位置”的知识有一定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感觉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为后续学习序数等内容做准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降低教学难度,删去了“左右的相对性”的内容,老师要领会新编教材把“位置”内容调整到前面来学习的意图,从整体上去认识、理解教材的用意,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不可操之过急,指望一节课解决,要心中有数,从长计议,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注重渗透和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会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现在发行的教学挂图版面偏小,视觉效果不佳,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观察和思考。

思考:教学挂图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挂图涵盖了各章节所有插图内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教研部门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使版面设计更适用于教学,另一方面老师在使用时要多动脑筋,尽可能使效果达到最佳,还可以动手制作一些实用性强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学生学习“小括号”的效果不好,计算错误率高,教师教学颇感费力。

思考:“认识小括号”内容,原教材在二年级下册,新教材中将其移至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之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计算顺序,学习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小括号的出现还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明确解题思路;其次,造成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最后,加强对比练习。这是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分别应先算什么,突出小括号的作用,巩固运算顺序。

困惑五:有教师反映,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你解答正确吗?”的过程后,感觉反而打乱了学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这一环节?

思考:对于“解决问题”,义教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新版教材的编排思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进地解决一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是新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可能有些教师还不适应。“你解答正确吗?”实际上是反思、检验的过程。问题解决后,对解答过程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检验,不仅能保证解答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而且对培养思维严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如何进行检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还应在教学中引起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困惑六:教师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级数学期中、期末检测试卷的命题有些偏难、偏怪,感觉试题要求高于教材,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教学调研报告 篇9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职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的看法与需求,并为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本课题设计了“关于中职生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福建省五所省属中职院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还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师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现将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围绕为在校中职生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与意义、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场地器材等问题进行展开。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由课题组统一制作问卷,对福建省五所省属中职院校部分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共设11道选择题,共回收有效问卷468份。

(二)实地访谈法

通过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中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整理统计分析数据

(一)企业需要员工具备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企业更需要员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而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体育课上培养的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今后就业更重要。

(二)关于教学内容

调查问卷中列出了17项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其中学生喜欢的项目中排名靠前的都为球类项目,52.78%的受访学生对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三)体育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48.93%的受访学生认为是讲解法和示范法,仅8.97%的受访学生认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体验法和合作法。通过对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一致。

(四)对目前体育课堂内教学组织形式

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10.68%的学生很不满意,31.62%的学生不太满意,22.44%的学生比较满意。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下仅有15.38%的学生有合作体验,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大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活动。

(五)评价方式单一

受访的468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中的评价是单一的,只有教师评定。

(六)体育设施不足

对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能不能满足体育活动需要的问题,40.38%的受访学生认为不能。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

(一)学校的教学目的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差

经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得知,企业更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培养的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今后的就业更重要。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职校特色、依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去培养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综合职业能力,它不是针对具体某一个职业技能、知识范畴的能力,而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中职体育多样化教学在培养与提高中职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上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方法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创新的能力,包含分析与综合能力、决策与迁移能力、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等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个人能力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的爱岗敬業、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

(二)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延续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为主,学生对新兴项目不了解。教师应拓展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加强教材建设,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根据企业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来开展新兴、拓展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三)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调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迅猛发展,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的技术型人才,今后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工作,企业既需要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中职体育教学通常延续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技能教学为主,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变得越来越低,而且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以及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四)体育课堂评价单一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则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每堂课的出勤情况来评定总成绩。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可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努力程度、合作意识等方面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使得评价更全面。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意义。

(五)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不管是学生问卷还是教师访谈都表明,目前福建省中职院校的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特别是足球、羽毛球等的场地供应不足。其他拓展类项目,如游泳、轮滑、攀岩等的场地、器材更是很难见到,学生自然谈不上感兴趣了。面对目前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合作与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使其适应未来就业需求。

总之,从对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体育教学实践要建构出一套可推广的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育多样化教学中课程教学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设置都要紧密围绕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破解当前体育教学目的单一、质量不高等弊端,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身体健康,有较强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

教学调研报告 篇10

教学现状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校有英语教学班4个,接受英语学习学生50余人。小学英语这门新型学科在领导的关怀下和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慢慢地暴露出来。

存在问题

一、教学条件较差,缺少学习环境。

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这也仅限于教师上观摩课,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家长存在偏见,缺乏高度重视。

虽然小学英语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权地位压制,一周,二至三节的英语课当然被摆在了“副课”的位置上,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认为小学英语学好学坏无所谓。

小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很低,尤其农村学生家长。当年他们都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多是英语学习的“失败者”或“逃兵”,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和说不清的酸楚乃至抵触心理。他们虽然明白学习英语很重要,但学好太难,甚至认为我十几岁时开始学都学不好,现在孩子从三年级(不足十岁)开始学也太难为孩子了。家长重视不当,还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样监督孩子回家学习和复习英语。

三、两极分化严重、英语补课成风。

现在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二级分化现象,而且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增长,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英语不同于语、数,如果学习者在初学时跟不上,欠下了一些债,就会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英语课听不懂,感到英语难,对英语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就开始补课成风,且不看市区,就看看小镇,街头林立的英语辅导班,生意异常红火,差生补,好生补,放学补,双休日补,寒暑假还要补,这是一些学生的心里话,一些差生平日跟不上,就利用放学、双休日在辅导班来个二遍,一些好学生则提前补,打个“提前量”,害怕上初中跟不上。

四、英语书写凌乱、字迹无法辨认。

在检测中,字母、单词、句子都会写,而且学生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只要你多翻看一些学生的卷纸和作业等,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英语书写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字母书写不到位,有的离线出格,有的又不能满格,还有的学生书写字母a、d、g、o、p时,上端开口不完全封闭,有的学生在书写r时多加一个弯。单词与单词之间不留距离,一句话开头字母不大写,一句话写完不加标点,一看起来模糊一片,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考试高分低能、满口“哑巴”英语。

现在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都很高,而且也很用功,都知道英语对将来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学习了几年英语后,发现除了能答一张卷纸外,不能做别的,耻于说英语,张口说不出英语来。

六、只挑考试的讲、教材严重浪费。

看看现在的教材,编写体例非常灵活,一篇课文中包括Let’stalk、Let’slearn、Let’sread、Let’ssing、Let’smake、Let’schant等内容,让学生在说、唱、玩、演、做中学英语,但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只挑考试的讲,如Let’stalk、Let’slearn,而其它内容视而不见,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分数很高,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高分低能”,而且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低。英语是种活泼的语言,小学生一接触到时往往会满心欢喜,兴奋不已。可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诸多的因素外,主要还应归因于我们的教师。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也可以把学生引入歧途,直至让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八、英语课时偏少,质量无法保证。

按照课程课时安排规定,每周只上3课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是很难成为熟悉的语言,大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仅凭这几课时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效果并不太好,质量没有一定的保障。每周两课时不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容易让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九、教学评价单一,学生成为“学奴”。

以一张卷纸,往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它只是注重学生的单词,句子记忆情况。学生的听说能力极差,忽视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针对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合理利用媒体,营造英语氛围。

外语一直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启蒙教学的小学英语,更要从语言环境上下功夫。英语小报、英语故事表演赛、绕口令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歌曲联唱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以用电脑设计一些小朋友自己喜欢的卡通动画,卡通游戏,音乐小场景等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穿插进多媒体的课件中去。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自己的口味。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可先专职后兼职分类培训。培训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转岗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必要的英语方面的常识,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等等,这些做法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信地坚持学习。

三、搞好家校联合、促进英语学习。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应当认识并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系电话、家长会等形式多与家长交流,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他们监督子女听磁带复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将英语学习延伸到家庭,在家中创造学英语的条件和氛围。英语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大凡英语学习优秀者都有着良好的家教氛围,一名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家校共同教育的结果。我们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得到他们的配合。让学生在家长的支持、鼓励下,认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搞好英语学习。

教学调研报告 篇11

为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的需求和建议,最大限度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要求,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在党员教育、培训和服务中的作用,**区委组织部于近期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基层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教学资源需求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800份,回收1790份,回收率达99.4%。范围涉及**区所有基层站点(包括社区、农村以及机关等站点)。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状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得到大部分党员群众的认同。在回答“您对本村(社区)现代远程教育的了解程度”时,认为从没有听说过的,占1%;认为听说过,但没有参与的,占9%;认为偶尔参与的,占28%;认为经常参与的,占62%。在回答“您认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如何”时,认为没有作用的,占5%;认为现在还看不到明显作用,以后会有作用的,占30%;认为很有作用,是件大实事、大好事的,占65%。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支持和肯定的。

二是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热情较高。在回答“您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趣”时,只有3%认为没有兴趣,28%认为兴趣不高,69%认为兴趣浓厚。在回答“您认为目前村党支部组织学用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何”时,有30%认为集中学习多了,21%认为集中学习少了,14%认为个人自学少了,3%认为安排不合理。在回答“您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原因”时,认为是村党支部硬性要求的仅占23%;认为是个人自愿高达77%。在回答“站点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频率”时,14%的回答参加了1—2次,25%的回答参加了2—3次,61%的回答参加了3次以上。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所认识、所接受,并对参与现代远程教育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

三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学用成效较为明显。在回答“您认为村里的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发挥作用如何”时,只有5%认为没有作用,30%认为发挥了一些作用,44%认为发挥了较大作用,21%认为是自己致富的好帮手。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引导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另外,还成立了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渭北葡萄产业园,南塬核桃栽植,园区生猪养殖等示范基地,定期联系养殖、种植专家到基地对养殖户现场教学,传经送宝。通过基地联户,井头村养殖规模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初步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二、我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用需求情况

一是学用需求具有的广泛性。这次问卷调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基本涵盖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问卷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出强烈的需求,重点突出在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由此可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除关心与工作、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要素外,已开始关注文化娱乐全面协调发展,开始注重生产、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学用需求具有倾向性。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行情、农村政策法规及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需求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而有关农民自身的卫生、健康及民主法制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三是学用需求具有差异性。多数调查对象除了对讲座类表现出大致稳定的需求外,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又表现出一定多样性和差异性。葡萄种植乡镇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内容,果树种植乡镇的调查对象特别需要果品贮藏加工技术和果品市场行情等内容,生猪养殖的调查对象需要养殖技术和销售等方面内容,城区周边镇办调查对象对装饰、家电维修、建筑、机动车保养与维修等就业技能表现出较大需求。这些情况表明,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传统种植业向新型种植业、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

三、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20多条。针对这些建议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一是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大远教”的工作格局。按照“一站多用、共建共享”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整合相关资源,要大力整合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各类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畜牧、农机、文化、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和延伸现代远程教育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致富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现代远程教育实效。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一方面,针对管理员流动快的问题,加强对远教管理员的培训,使全区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技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培训,重点培训村组干部、学用典型和有积极性的党员群众等,通过示范带动,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增强教学资源针对性和时效性。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中央和省、市现代远程教育播出平台教学资源虽比较丰富,但真正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的教学内容依然较少,尤其是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教学课件严重不足。同时,课件更新周期较长,部分现有教学课件时效性不强,也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大“乡土教材”开发力度,尤其应以简便易学、生动直观为原则,加快制作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小型教学课件,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学调研报告 篇12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部分一年级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主要表现: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提前到岗不到位。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课堂组织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五、建议意见

1.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教学参考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

2.积极主动参加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面对新学校、新的教育对象、新的社会要求,主动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融入团队,吸取团队智慧,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5.增强责任心,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多进行教学反思

6.送培教师,开阔眼界。

7.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专业发展。

六、改进要求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5.在限时改进期限后,任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将进行戒面谈话,直至建议学校换岗。

教学调研报告 篇13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主管教学业务能力不过硬,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不得力,不能用实力赢得教师的认可,同时工作安于现状,对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缺乏创新,特别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办法不实,举措不多。

2、制度不全面或者不切合学校实际,执行起来操作性不强、方向性不明。同时有的制度订的比较全面,但在落实上流于形式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主管不能或不敢直面教师,人情化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3、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只注重管,忽视理,同时自身不注重学习,只忙于事务,欠缺对教师上的引领及方法上的指导。

4、欠缺工作艺术,不注意在工作中形成正导向。工作大多停留在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更谈不上反馈了,因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扼杀了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争好、争优、向优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分明,从而让教师把心思全部集中到工作上。

5、教师队伍从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一少的局面:即接班民办转正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多、中师生拔高使用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没有)且因地方偏僻,教师流动比较大,每当通过多年培养,能做为教学骨干使用的时候就从学区调离了,近几年来先后就有20多人从学区调离,然而上级又不能及时的补充或者调走的及退体的人多而补充的人少,导致教师数量紧张,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信专职教师,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体美信课不能保证,且导致所有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投入学习进行能力提高的时间及空间明显不足且中老年教师人数偏多,特别是小学,老龄化严重,跟不上现代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快节奏、新要求。另外就这一部分教师从上分析,家在城里的多为年轻教师,大部分教师不能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搞教学,而是削尖了脑袋,托人情想办法要进城。家在本地农村的多为年龄大的老师,这些人又大多得过且过,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已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及从事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新技能。

6、教师自身素质欠缺,课堂上没有激情,职业倦怠感明显,对学生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在课堂上观念落后,课堂教学能力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

7、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履行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职责,常常居高临下,总以一个讲师的姿态,用单一的问答方式讲解知识,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丧失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教学质量不高。

8、不注重学习,为完成任务迎接检查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备课时对课标的要求不明确,吃不透教材,没有很好的思考钻研如何使用巧妙、多变、实用的教法和学法而让学生学会、会学,而更多采用的是备课抄、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呆板、落后、单一,违背新教材的要求。同时上课图省事,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着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单一,现有的多媒体设备不会、不能充分利用,使学生听课没有新鲜感,经常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无兴趣,学习动机得不到激活。

9、课堂无激励或激励功能运用不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一个样,不能很好的运用教学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答错了,教师不是鼓励和引导,而是一味的批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很累。

10、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只是常规性的听听课评评课,甚至还有只有听听课而已的,教学工作缺少主动反思及实心真意的交流,课题研究等一系型教研工作,缺乏长久有力的指导,老虎吃天无法下手。

11、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儿童日益渐多,爷奶辈只管吃穿,不管学习。在家的家长忙于生计或者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不闻不问等现象极其严重,导致农村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抓学生教育的孤军作战现象也是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A、专业不精型

原因:

(1)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没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是因学校工作需要改教了其他学科。

(2)教学经验少。教学时间短,对教材不熟悉,教材理解不透彻,重难点抓不准,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不能随机应变,预设有余,生成不足。

(3)专业底子不足。由于多数教师是普通班出身,业务知识不精,底子薄,缺乏过硬的教学本领,自身所拥有的一桶水的容量本身就少,给予学生的一杯水就微乎其微了。

(4)适应不了新课改。部分老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持质疑态度,不肯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愿及时充电学习。素质教育倡导至今依然我行我素,因而形成了业不精新群体。

B、素质欠缺型

原因:

(1)先天因素。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某些问题,如:语言啰嗦。语速过快或过慢。动作慢,反应慢,工作效率低。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考虑问题不全面,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走哪儿歇哪儿,无目标,方向性不强。

(2)后天因素。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没有把学生当成大人那样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面向全体,特别是后进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不能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教师形象。

C、安于现状型

原因:

(1)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工作不积极主动,不求上进,能拖则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真正以校为家,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缺乏责任感,只是为糊口而工作。

(2)前途无望。觉着岁数大了,上不了优质课、公开课等,学校评优选先于自己无缘,于是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凭老本混日子。

(3)自以为是。尽管自己的教育教学存在着问题,却不肯正视,甚至误解、老师、学生的意见、建议,自认为无论我怎样,学校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D、忙于应付型

原因:教师身兼数职,临时性的工作多,影响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检查,缺乏的做法,也缺乏深入思考的时间,成天盲目、被动地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身心疲惫,影响了工作效果。

二、整改措施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在多才能优中选优。其次,拟定并出台《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让所有的教师知道自己在这个地方应最少服务多少年、怎样做可以到什么地方,如此以来才能心稳,才能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加强培训。针对所有及教师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全员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专项培训等方式,实施持证合格上岗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开放课堂。课堂随时开放,学生家长、推门听课。教师才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紧迫感与动力,才会在舆论与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心教研组赛教采用限时备课讲课的方式,以常态化教学水平论高低。倡导教师间相互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要求有全面的听课记录,学期末写出听课报告,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两个层面反思,共同改进,实现双赢。

(4)加强学习交流。埋头苦干,不如高人指路。用耳朵听一千次,不如用眼看、真实感受一次。进一步加强与名师及名校的交流力度,开展系列活动,寻找学校间的差异,将找到差异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加大对交流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其积极上进的一面,学年末评出优秀交流教师。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师课堂讲授限时规定,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

(6)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先以学校为单位,之后以学区为单位,最后实现学区全覆盖。

(7)在教育均衡的大前提下,解决优质生源不外流的现象。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放学学习无人管的实际,建议在农村及城区之间实施差异化管理,鼓励农村学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从而缓解学生不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等。

教学调研报告 篇14

一开学,因徐英老师的突然休假,让我们一年级组有些措手不及。徐英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梁琴芳和陆辉两位老师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了;宗晓珍老师年纪渐长,身体也一直不算强硬,刚刚才脱掉的班主任一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义不容辞地给担上了。年级组里本就人员不足,再少掉一人,年级组长徐美琴那的分饭、值班,午睡等一系列安排,又要全部重来,无形中又增加了组内其他老师的工作、任务……所有的困难,我们一年级组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苦了,累了,但你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那么井井有条,那么出色!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智慧的。你们的管理处处都彰显着智慧。课堂上,老师们都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用要求与激励同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都能注重情境性与情趣性,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比如宗晓珍老师,她利用小组争星、奖小红花、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掌声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励着孩子,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都很专心,整节课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梁琴芳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巧用拍手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

周亚君老师,美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带着浓烈的兴趣在一场美丽的欣赏中感受着艺术的熏陶,整整一堂课,孩子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纪律非常好。

朱蓉蓉老师,注重了音乐课的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造性表现的舞台让其自由展示。虞武琴老师的校本课虽然没有教材,但虞老师安排巧妙,前半节课,指导学生做正确规范的眼保健操,利用多媒体,细细指导认准穴位,怎么按、怎么揉……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听讲、发言、读书、坐姿等方面,都在用心地鼓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上,各位老师也都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用榜样激励进步。班级黑板的一角都写清楚一周行为训练的重点,围绕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一周训练。比如徐美琴老师,就积极培养小助手,给小助手挂上激励性命名的胸牌,让自己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课前,小助手就会用编好的儿歌口诀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应答:眼——看到;手——放好;身——坐正!让孩子在耳熟能详的儿歌口诀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班主任,课间就实行了坐班制,教室里的孩子休息的,活动的,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大声喧哗、你追我跑的现象。你们管理的智慧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轻松的赏识的氛围中,收获着一份成功的喜悦。

教学调研报告 篇15

一、这次高三调研的背景

本次对高三的调研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1、必要性:就20xx年9月17日区教育教研室对我校高三的高考学科的汇总情况的解读分析:

(1)在xx高考中我校的优势学科成绩下降引起的担忧,有些选科目达B的目标定位较低,反映部分教师的情绪低迷;

(2)对三基的理解有偏差,将三基进行孤立地看待,人为地分割,不能将三基有效地整合,对三基的生成和拓展理解不到位;如有的学科老师认为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以背为重点这一层面,至于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养成更无从谈起;

(3)特别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十分薄弱:有些学科的学案形同虚设,有些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仅仅停留在题海战术,而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后作业的布置等缺乏全面的考虑,深入的研究,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位教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青年教师对什么是一堂好课都不知道,是一个拼时间、耗体力的粗放型的教师。

我想这是对我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反映我校教科室对教师的培训存在问题,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者说关注的程度不够,有必要从课堂教学着手进行调查研究。

2、迫切性,从外出学习和参与一些活动分析。

近年来从我与兄弟友好学校的学习与交流中深切感受到,虽然新课程实施已有四年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甚至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教材都不熟,更谈不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了,我想,在我们积极争创四星级高中过程中,我们能拿出几节好课呢?心中无底,十分担忧,要能在四星级验收中上出好课,对课堂教学的调研十分迫切。

3、研究性:从我校有较多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分析:

区对高三调研的情况中一些不大理想的课基本上是没有参与课题研究或者是参与课题不认真,视课题为职称晋级服务、装饰自己的教师,而课题研究是以课题为载体,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设立一个课题三年为一个周期,到了高三基本已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比如郭丽清主持的市级课题今年就要结题了。

4、责任心:从教科室的岗位职责来看,其中第六条规定: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第十条规定:督促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也就是说,进行学科调研是教科室的职责之一。

总之,作为学校教科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是科室的重要职责,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在课堂教学,如何聚焦教师,成就课堂,聚焦课堂,成就质量,聚焦质量,成就教育,聚焦教育,成就教师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重任,它是关系到我校能否平稳、健康地发展关键因素。

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对学科教师进行调研的设想,并提交学校行政研究,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感谢教研组长,更要感谢全体老师对这项开创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应该说明的是,调研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某些教师,对他们过不去,而是通过调研,来剖析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此,我们要求各调研小组组长至少要提出2-3个你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一方面提供给年级领导和学校领导参考,另一方面在与上课老师的平等的互动的过程中探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纯粹的教学研究,典型的教学相长,坦诚的思想交流。

事实证明这种调研是十分有效的。一是全体高三学科教师都十分重视这次调研,十分关注调研之后的调研结论;二是在20xx年11月4日在我校举行的区高三生物学科活动中,区教研员和各校老师对潘卫星和周银芬的二节课的评价中对潘卫星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的二个亮点恰恰就是我提出的三个整改中的其中二个,而另一个建议恰恰就是我提出的三个整改中的第三个。同样对周银芬老师的点评的课也使吴建平主任得到很大的安慰,体现了调研的价值。

二、对高三调研教学情况的总体分析

1、总体评价:在我们调研的46位高三教师中,上课评估为好的有23节,其它均为较好,这里需说明2点,一是各个调研小组的评估标准不一样,也有对所听老师的一种感情因素,不忍心出现一般或较差的字眼,二是有的调研小组提前几天就通知了,违背了常态课的要求;备课评估为19节,有一节是一般,其它均为较好,这里也需说明一点,可能调研没有到位;作业评估中有18个为好,2个为一般,其它均为较好。

由此可见,今年高三教师总体情况不错,一大批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的课都不错,特别是冯梅花、张洪杰等老师的课比较突出。高三年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到位,全体任课老师具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是一支具有高度的负责性、忘我的工作热情、过硬的教学能力、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也彰显了学校领导成功的决策,我们认为,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成功为荣的思想,有“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忧患意识,天道酬勤,“教育的责任在于改变,在于塑造,在于发展”,让新课程走进每一个教学过程,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xx高考一定会再续辉煌。

2、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有法,无而定法,贵在得法;也是一门艺术,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坐春风。不讲究,不追求呢?单就学生而言,真是如坐针毡,形同受罪,有的就只好伏案入梦了。为此,就上课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供老师们参考,其中所谈的问题并非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问题一:有些教师上课的容量严重不足,思维量不够,教学思路不够清晰,阐述问题不透彻,对高考题型缺乏解题技巧的点拨、变式和拓展,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理,缺少对思想方法的提炼,重视结论忽视过程,重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重视时间忽视效率,重视预设忽视生成。

建议: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注重高考精点题型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问题二:有些教师起点高难度大,或问题的呈现较单一,或者讲多练少,随意性比较大,互动时间少,不能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教学方式单调不够多样,缺乏对错误资源的利用,缺乏对即时的训练,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忽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表现,有的教师四个题目中有三个题目是同种类型, 而且缺乏问题的梯度,缺乏对典型例题的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

建议: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要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与激励。

问题三:有些教师讲解时面面俱到,不能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缺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缺乏对不同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缺乏对学生在课堂或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或分层辅导,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有的学生跟着老师走,跟不上的学生就漫游,有的老师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建议: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讨论,促进学生展开积极能动的学习活动。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艺术在于,在学生已有经验的框架内,达成学生智慧的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就是一个从学生现有经验迈向可能发展区,再走向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一句话,我们要在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指导下,在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中将学生送往高考胜利的彼岸。

教学调研报告 篇1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随一生并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上的健康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早在20xx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教师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长期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带着兴趣心去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

三、引导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阅读教学,以更好地进行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都是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学生的思维较少甚至没有参入到阅读中去,此种状态的阅读叫做“浅阅读”。俗话中的“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生养成读天书的习惯,便是典型的浅阅读状态。另一种是心理活动较多地渗入到阅读中去,能够理解作者的境界,此种状态的阅读叫做“深阅读”。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六课《怀念母亲》时,全体学生在自主早读阅读这篇课文时都很认真,很明显全班学生都被此文所表达的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感动了。在阅读过程当中,由于课文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活动,所以学生阅读起来的效果特别好。在讲述《怀念母亲》时,课堂氛围活跃,一向很少举手的学生也很积极。现在想来有强烈情感活动的阅读能激发出学生强大的记忆力,并调动出他们强烈的思维活动,所以笔者在讲这节课时,学生的注意集中度和思维的活跃性都很高,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才越高。《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请4~5名同学宣读他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进行重点点评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多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五、引导学生累积,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积累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比如:分析该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的排比句;再对每个小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中将“水”比作“翡翠”,以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六、强调“读写结合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学生习作的极佳“样本”,教师可以把这样的文章当作“读写结合”的范例来教学。对此,教学形态可以定位为“读写结合课”。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言语表达”,也不在于“读写结合”,而在于其所呈现的丰富的内容,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或拓宽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在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以话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围绕话题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判断,在与他人交流、分享中,发展思维,提升认识。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鼓舞和教育学生,让他们的每一天都有着新的进步和体验,做孩子快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雷.让绘本创作点亮学生写作之门[J].信息教研周刊.20xx,(15).

[2]承金花.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xx,(11).

[3]黄清梅.聚焦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20xx,(1):70.

[4]洪金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J].语文天地(小教版).20xx,(9).

教学调研报告 篇17

9月底和10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两次有效教学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有效性。现将数学学科调研的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分析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数学教学语言。

从听的一些课看,首先的差异是数学教学语言的差异。有的教师语言简洁、有条理、有激情、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有的教师语言呆板、平淡,缺乏感染力。有效教学五种至关重要的行为是: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其中第一个行为就与数学教学语言密切相关,而后几个行为也离不开语言的作用。从口头言语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来说,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根据这一结论,教师上课时的目光、颔首、微笑、倾听或期待、满意或赞许等等,都会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受到感应和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往作用。

2、数学教学具使用。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经常使用教学具,包括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合理使用教学具,至少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我们调研的几节课看,大多能运用教具或学具进行教学,但是在组织使用的实效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的目的性明确程度有差异、使用的时间适合性有差异、使用的过程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有差异。

3、多媒体技术使用。

有近1/3的课运用了课件,都是现成的课件。使用了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比不使用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这样的效果。主要问题是:现成的课件基本是教科书的电子化,没有新的东西;虽然有菜单可选,但是教师上课基本按课件设定的基本程序走,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变化;可能正因为有课件依赖,对于课前的准备反而不充分了,不再考虑需要准备什么小黑板、卡片,不再考虑需要补充什么习题了。

4、板书的使用。

板书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课堂上不是日渐提高而是不断下降。多数的数学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板书,有的只有课题,有的通课不着一字,有的杂乱无章。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1、生活数学的理念。

多数课上能选用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题材、情境,有的教师突出了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探索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有的教师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入诸多生活内容。生活数学的理念应该是现新课程诸多理念中在最深入教师心目中的,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在形式上有这样的表现,实质的内容还有待提高。

2、探索学习的理念。

多数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探索过程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接下就是全班同学之间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主要通过提问进行。也有老师通过猜想、验证、交流、对比、归纳等一个系列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从大体的过程来看,探索学习基本有个样子了,但是主要问题仍存在: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何时介入,介入的程度如何?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在教师预料之中的问题(即所谓生成),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是实现真正意义上探索性学习的关键所在,而我们现在的关键还没有明显的突破。

3、合作学习的理念。

与探索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在大部分课上运用,基本是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有一些课上合作学习已经初步具有雏形,这主要源于教师的一以贯之的要求和训练。但是多数的课仍停留在前层次,合作学习没能用在必须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也每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态度、能力和习惯。

4、面向全体的理念。

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多数的课看不到教师如何通过不同的提问、不同的练习、不同的要求等来体现对学习有余力或有困难的学生的针对性引导和帮助,二是全体学生课堂上做作业的时间均不能保证,只有个别的课有3分钟不到的作业时间,这对于后进学生巩固知识是很不利的。

对策

一、加强师德修炼。

有效教学其基础是教师有优良的师德,师德高尚的教师,即使教学方法、技术等差一点,也能依赖道德的力量弥补这些不足,如果相反,则不可救药。

二、加强基本功的锤炼。

重点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具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机智等几方面的基本功。

三、加强学习、反思。

要把握教学方法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程度,在形式上像了,更要追求在实质内容上有变化,能创新。特别如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如何提高这些学习方

式的有效程度,是我们重点要考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如何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优秀的东西,如游戏教学,直观教学,预习复习,等等,曾经在我们的课堂中大行其道,有很好的经验,到现在仍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使用。

四、加强效率意识。

如果课堂上经常不能保证充分的作业时间,要提高学习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或只能依靠课后加班加点。教师一定要学会取舍,什么是今天一定要讲的,什么是今天可以不讲的。千方百计省下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练习。

五、加强学科建设。

数学学科建设要有一整套规划,既考虑教师成长,也考虑学生成长;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既有高校的课堂,也有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

六、加强教学管理。

尽早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式细化,重点突出在课堂、练习、测试等方面。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有一个基本的规范,管理者也有比较明确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

教学调研报告 篇18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一)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达标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全面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

(1)课堂上教师能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基础而重要的目标努力地凸现它的地位,很多教师的课上,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扎实,并能够适时作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技能培养的角度看多数课堂体现了平实、扎实、有效的特点。

(2)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师们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活动形式,能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尝试与探索新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体现明显。东胜的赵丽华,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丽红,广场的刘俊峰,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台子的汪洪丽等老师在为学生构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活动做得比较好。他们所展示的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透数学这是难能可贵的。老师们心中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

(3)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适时、适当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时机找得准,不进行刻意的与课堂教学豪无联系的或比较牵强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当。今天的数学教学虽然有它的来自于笔纸考试评价的牵制,多数老师们没有把教学目光过分放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教学上仍能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对学生终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标。老师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中、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及老师们对于学生的关切与赏识中让人感觉课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体现完整性。老师们采用新课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结构模式来组织教学,教学环节清晰,能注意各构成要素的和谐。并强化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1、注重生活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富有思考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鲜活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由于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得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数学生活化,引发了学生认知经验,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化思考。多数教师能够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地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老师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下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有效地开展建模活动。尤其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老师们能够抓住各领域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部分牢牢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个教学的核心,借助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来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执教的六年级的《圆柱的表面积》,东胜的王慎云执教的四年级的《四边形的分类》,实验的赵娜老师指教的《辨别方向》,联丰的马世研执教的《认识路线》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领域教学特点。统计与概率部分以培养统计观念为教学核心,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联丰的王书执教的三年级的《平均数的意义与求法》,联丰的刘俊薇执教的二年级的《统计图表》、等都很重视学生的统计观念的培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过程。教学效果良好。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老师们在建模环节中引领学生做的透彻。

3、解释应用拓展环节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既考虑全体的达标,有基础的解释应用,又关注个体的发展,有数学深层次的拓展。教师们普遍再此环节用心设计。

整个教学个过程中,各环节清晰明了,衔接自然。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各环节的教学把握适度,有所侧重。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的处理上,能够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驾驭教材有机结合。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了些弹性空间,这无疑对教师在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与再创造。春明小学的刘希,新明小学的杨俊,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运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们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时又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与自我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与再创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实,富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利于学生数学思考。

(四)概念性教学有所突破。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由浅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复原概念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概念教学,而把目光对准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会用就行,并且这种会用也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把它形式化,大多数学生仅是一知半解,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是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抓住概念本质.透析概念内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对于概念性教学我们看到了不少老师们成功的教学。高台子富炎老师指教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下充分理解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这一概念。学生对于物体的表面、封闭图形、以及他们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与理解。再如不少老师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老师们都努力为学生构建经历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动手折、涂、画的过程中感受分数的意义。走进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记忆这一点很可喜。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运用

学校有电教设备的,教师都能充分利用,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东胜小学,联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新明小学,大峪小学的老师们现代电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师的课堂使用电教手段。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而且老师们具有一定的现代电教使用技术。

尽管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课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实平常的多。老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的.,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读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为数学知识载体的数学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简约化的特点。教学上的很多东西要靠老师们潜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才能为学生的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以及关注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调研中我们感觉老师们对教材吃得不够透,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考达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他不但呈现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教学的方式涉猎不少,新知识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现,分散出现的不少。老师们对于此把握得不够好。

(三)情境的理解与创设有待于提高认识。

情境教学被教师们所钟爱。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表现在:第一,为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师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误区使得课上有生活内容过于泛化之感。在开课伊始的问题情境创设环节,尤其突显。很重要的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的数学情境似乎不见了,或者很少见。第二,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联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情境含有数学思考,但老师们对于它的使用不当,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过于“泛化”。

教师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目前课堂教学看,热情有所减退,老师们趋于理性思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设计还不够好。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②小组合作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③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大的探讨价值,表现在有些教师把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五)课堂教学缺乏有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重要之处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必将引导学生朝准确的方向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研,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评价活动的设计,课堂上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欠缺,评价表象浅层次的居多。一方面,说明老师们不够重视评价,另一方面,说明老师们对学生学习行为关注不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于学情关注不够,不能适时抓住来自于学生的思维做有效的评价。还有,教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数学活动缺乏体验

在低年级的有些课堂上发现,学生一会儿忙话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较差,学生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没有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刻性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思考少。缺乏创新与个性。

(七)预设性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动态生成,讲究有效教学。有效是教学之本。老师们所表现的

第一,超时授课。一节课有的老师们为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超时授课,也有老师对完不成全部内容心怀遗憾。

第二,对课堂上的生成关注不够,一是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纷呈的,有些内容需要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生成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来自于自我的生成的东西少,这说明教学关注程度不够,二是对于学生已有的生成教师关注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与生成的问题不能做到是否予以关注,常常是草草处理。按既定预设的教学行进。

第三,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的过程,学生被动得听讲与被动的执行老师的指令居多,鲜活的课堂教学出现的不多。

(八)课堂上缺乏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老师们给学生的思考的问题深度不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多数的课堂教师提出的诸多问题,学生顺顺利利解答。细思量,这些问题的解决,还不能足以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数学思考和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也极少具有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失去合作探究的意义,有形无效的居多。就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具思考性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缺乏有效性

老师们有一定的电教应用意识和操作技术。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达不到促进教学的需要。为电教而电教的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认识与自觉行动很重要。教师应该有成长自我的认识,数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它的老师们。许多老师们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对自我的积极求进,不断地学习着思考着工作着,数学学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才得以快速发展。实验小学的侯曙光老师密密麻麻的书头教案,足以让你震惊—真下功夫啊,不愧为市级优秀教师,东胜的王慎云自制精美实效的课件,不能不令你赞叹—她的课件走进了各网络成为共享的资源。高台子的刘宏不失时机地与人交流研究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丽红自己花钱买学习网站一直持续至今,这些都使你感觉到他们是求进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认识与行动,是需要被认可。当领导的,做我们研训员的都要给老师们以积极的关注以鼓舞,以弘扬。

(二)用好校本教研这块便捷的阵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很具有实效性与操作性,关键是领导要加强重视。据了解,我区的春明小学,广场小学,新明小学,高台子小学,联丰小学在数学学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视。开学以来,他们分别在本校以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的形式对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校为本的学科教学研究,是现在,乃至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关键是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注重具体操作层面内容的研究和专业引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以提升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 专题研究,扎实实验

针对以上调研的优点与不足,可以说我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过近五年课改的实验,趋于成熟。课改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老师们的心中。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分专题进一步把课改的实验进行优化。某些领域的某些内容我们的操作已符合新课程理念,能推广的我们要在各个层面上推广,在教学手段上,比如说自制电教手段的使用,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比如说,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空间与图形部分有效地经历过程性学习,包括概念性教学的突破,把我们的不足,比如说从内容领域看,计算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等等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有效性,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我们要上下结合,齐心共进,一专题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在学科教学上,总是有些教师走在前列,我们要关注这些教师,用好这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各校均有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的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普通老师快速成长起来。从我区这个层面上,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们将继续采取充分发挥明山区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与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于各校学科骨干。用于全区及本校。另外,本学期正在评选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为我区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起推动作用。带头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发挥。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调研结束,我们三位研训员会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全区专题式互动研讨活动。

以明山师校的网站和明山区小学数学教师qq群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以各负责年段为单位,开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动。本次调研,我们分年段听课的,不同的年段会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与思考,每个人针对各自的年段开展适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动,以确保教研实效性。

教学调研报告 篇19

一、引言

创新性教学平台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是大学生工程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的教学平台。从全国高校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发展可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得了一定的重视,创新实践活动已经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不同覆盖面进行。

从部分重点院校的创新性实践平台可以看出,目前创新平台多以机器人为主,这是因为机器人是一部精密机械组合体,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它融合了造型、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校和研究所进行教学研究和工程训练理想的实验平台。[1]机器人涉及到机、电、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可使学生得到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建构广域的工科知识基地,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科学、可编程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流程有全面认识。

我校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与重点高校相比,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机器人类创新项目的参与程度比较低,有关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机器人模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组建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的意义和目的

机器人研究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训练最理想的平台。组建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提升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对专业的巩固和融会贯通。

目前许多各种工科专业都开设了电子电路、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控制原理与控制工程、单片机和微控制器、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数字逻辑、检测技术与传感器等课程,但是课堂的的学习和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课程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具备多种新技术,而且具备趣味性,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平台能充分引导学生创新动手的实践能力。

组建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能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综合的专业机器人教育和研究平台,能通过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单片机和微控制器、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数字逻辑、检测技术与传感器等课程进行融会和贯通

(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院校知名度。

通过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能够培养校园学术研究氛围,使学校的科研水平,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和国际上各种机器人比赛层出不穷,通过创建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机器人赛事,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这对提升院校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产业的升级,就业竞争在不断加剧,企业更需要动手强,具备专业知识过硬的中高端人才。目前适合企业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造成这种原因的本质是学校教育过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创新技能、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机器人实验室的学习和工作,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后能够广泛适用于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的就业需求,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到学有所用,学所必用。

三、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

(一)硬件平台的建设

建设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由于高端机器人经费投入较大,受益人群较小,因此采取对中低端机器人的投入为主,高端为辅的发展策略。

低端机器人采用自制设备的方式,采用AVR单片机为控制平台,小型直流伺服电机为动力源,加装多种传感器,自行设计电路板,制作小型机器人。通过调动师资力量,开发出基本的控制程序库,程序开源,并设计多种软件接口,方便学生调用学习。该种机器人造价低廉,成本为千元以下,能够配置2个班的数量,满足人数较多的教学要求。

中端为进阶版本,采用ARM或DSP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数字舵机,构建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或多足机器人。既可以选购零组件自由搭配的产品,如BIOLOID的专家版机器人,也可以使用学校的车床和铣床自行加工通用型的构件,学生能用这些构件搭配出不同造型,风格各异的机器人。

高端机器人技术含量较高,造价昂贵。一般针对具体比赛,如中型组足球机器人,机器鱼竞赛平台等。大部分兄弟院校都是采用购买的形式,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算法的改进,如图象处理等。这些机器人较适合高年级及其研究生以上使用,受众小,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但少量的购置对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有所帮助。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法。

以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为载体,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特点及专业教学的需求,组织师资力量,编写出具有专业特色,从入门到进阶的教材,并提供创新性的教学、工程训练和实验平台。

机器人的硬件两大构成要素是机械部件和电气电子部件。机器人硬件的基本结构由机械系统构成,操作和运动由电气电子部件控制。机械部件主要包括减速机构、移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链传动机构和同步带传动等。电气电子部件包括伺服电机、电源模块、计算机、微处理机、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采用机器人模型作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是因为机器人堪称机械设计、电子工程、工业自动化及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实践的最佳载体,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机械加工、机械传动、气动技术、电子电路和软件编程等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2]而软件则主要涉及计算机和应用数学专业,含括了图象处理、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模式匹配、专家系统、智能路径算法等方面。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上,一是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设置,发挥学科特色。

例如:机电学生能够结合数控加工课程,设计与加工机器人零件,进行安装、调试及运动控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嵌入式课程的学习,对电机驱动进行PID闭环控制等课程设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结合图象处理课程,开设机器人视觉识别等进阶课程。

二是开展综合性的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学科交叉的知识,打破孤立的知识体系,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创新性设计和验证。

四、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大多数学生对于机械创新和机器人创新兴趣浓厚,但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的、对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的知识,就会觉得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失去信心。

教学调研报告 篇20

一、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发生了变化。

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认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探究、讨论、实验、猜测、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生物活动中,主动认知、主动建构,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把学生看作生物学习的主人。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是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生物活动。也就是说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诚互动的,是共同探究知识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1.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能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能充分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始终处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

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生物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谁还有疑问?”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工作量偏大。

目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年龄老化现象非常突出,平均年龄41.1岁,许多年过50岁的老师仍在教学第一线;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包班上课,工作负担重,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材和进行理论学习,对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

二、农村中学教学现有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农村中学资金短缺、条件落后,有些学校连台投影仪都没有,很多教师上课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大黑板上过家家”的局面,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倡导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等学习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也是当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三、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挫伤了教学的积极性。

城乡教师工资差距过大,乡镇教师工资偏低、待遇教差。农村学校所处的位置往往在村中,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一般,现实状况造成了青年教师吃住都不方便,很难安心工作。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教师的新陈代谢,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的现状。建议各县区每年选用一批师范类专科以上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优秀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中学生物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尽管课程改革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任重道远。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认识问题需要梳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我们将群策群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努力。

教学调研报告 篇21

调查目的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有非常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传统评价教师的做法,往往是教导处通过检查教案、听课、说课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方面的经验介绍和相关的文章已经非常之多。本文作者运用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剖析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执行新课标情况,富有创新性。

调查方法

1.对象:新初一6个平行班中,依照全面、准确的原则,选择学习节奏较好、一般、较差的代表性的初一(2)、(4)、(6)班135人,其中男生70人,女生65人。

2.内容: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节奏学习的认定程度,分小学和初一上自我认定程度。每一个调查条目分为3级标准,用主观概率统计法进行统计。第1项了解对节奏学习的认识,第2项了解学生对节奏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第3项了解学生在活动课中的参与程度;第二部分针对节奏学习内容的进行兴趣排序,以了解学生的爱好及性别、年龄特征与音乐学习的相关性;第三部分请学生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批评。

3.方法:问卷调查法在班主任监督下,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问卷见附件2)。共发放问卷136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132份,回收率97.2%。

主观概率法:对学生认定程度用主观概率法和数理统计进行统计。

结果分析

从表1看出,女生对各项内容的评价等级在小学时分别为A、B、B、B等,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各项内容的主观概率值都在3.3以上,则说明均提高到A等水平。从总体上说有显著性变化。

第4项对节奏感是否加强的认定程度变化最大,在小学时主观概率值为2.6190?熏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上升到3.0820,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女生普遍认为自己的节奏感比小学增强了两个档次;第1项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其主观概率值为3.1428,学习后上升到3.8090,有显著差异,虽然评价等级没有改变,还是证明女生即使在小学时就很重视节奏学习,进初中以后又有显著提高。第2项关于是否喜欢节奏教学的内容,虽然等级评价已从B等转到A等,但主观概率值只有3.3300,经过T检验,未呈显著差异,说明对中学音乐课的节奏学习内容兴趣程度并未真正提高。

2.男生节奏学习情况

从表2看出,男生各项内容的评价等级在小学时都为B等,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各项内容的主观概率值都在3.0以上,则说明均提高到A等水平,从总体上说有显著性的提高。

第1项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在小学时主观概率值为2.5238,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上升到3.5238,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男生对节奏感重要性的认识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第2项关于是否喜欢节奏教学的内容,其主观概率值从原来的2.3333上升到3.5238,同样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男生非常喜欢中学节奏课的教学内容;第4项关于节奏感是否加强,其主观概率值从2.1905上升到3.0952,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节奏感确实有显著性增强。第3项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课,虽然总体评价已从B等转到A等,但其T检验结果说明,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男生在活动课上的参与程度并未真正提高。

3.节奏教学内容排序情况

说明:

(1)该表填写时是规定每人按喜爱程度的顺序选择3项,第一得5分,第二得3分,第三得1分,括号内表示总分。

(2)条目内容解释:

①活动课:活动课是指座位变化,全班围成圈,分组到教室中间活动,在此指听音乐做动作。如:聆听轻音乐《快乐的农夫》,分组先在老师带领下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起伏的特点模仿动作,如果小组中任一同学有新奇的动作创意,可以马上走到老师前面,作为领头,让全组同学模仿新动作。目的: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想像力、创造力、反映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②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种节奏方式,即“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形式为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在问卷中指没有音乐伴奏。

③听音乐做声势:通常指学生按教室正常座位,根据音乐即兴创作声势。

④朗诵即兴创编:要求学生根据指定节奏,即兴创编含日常学习、生活内容的朗诵词,可根据需要,略微改编节奏。

⑤节奏接龙:听老师两小节节奏,要求某学生先模仿第二小节,再即兴创编一小节,按组轮流或者由同学任意走到下一位他想交接的同学,后者难度大些。

⑥节奏模仿:完全模仿老师示范的任何节奏内容,包括声势。

⑦节奏朗诵:用法国人艾米利-约瑟夫契夫的节奏时值读法,即节奏时值符号化,使节奏更具可读性(详见《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或进行即兴创编,即每种节奏型用一种喜欢的声音来表示。

⑧节奏念打:指直接念出指定节奏(手击节拍),或直接打出指定的节奏。

从表3排序结果看出,“活动课”成为男女同学最喜欢的内容,其得分分别为221分和223分,表明他们喜欢以这样的座位形式上课,听着音乐,可以自由自在、放松自如地运动,无论动作是否优美;“听音乐做声势”是男女同学都喜欢的第2项内容,其得分分别为85分和149分,也许是音乐,也许是动作伴随着音乐,身心是愉悦和放松的?但是与最喜欢的“活动课”相比,就有相当的差距了;第3位女生喜欢节奏朗诵,得分为68分,表现出女生爱相对规范的学习内容,因为节奏是指定的,只要根据创作内容略加修改即可,另一方面也体现女性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而男生则喜欢节奏接龙,得分为73分,说明男生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富有刺激的内容,因为接龙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节奏感,还要有较快的.临场应变能力。奇怪的是,学生们喜欢听音乐做声势,而声势却排序第6位,其得分分别为32分和36分,是因为没有音乐的伴随?还是学生把做声势和做动作相互混淆?这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排序第7、8位的,女生选节奏念打、节奏朗诵,其得分分别只有17分和12分;男生则选节奏朗诵、节奏念打,其得分只有28分和14分,虽然排序不同,但内容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朗诵和念打的节奏都是教师指定的,这是学生完成最好的内容,非常整齐,效果也很好,排序却在最后,这里的原因值得深思。

4.关于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为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和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在调查最后,诚恳地请同学对教师提出批评和建议,归纳意见可分为3类:

首先,有45位同学提出:增加名歌名曲的欣赏,音乐知识的学习;多唱些好听的歌曲;最好能学习一些乐器。有些同学特别建议老师应该按课本内容上课,而且“最好能将活动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毕竟课本是重要的。”“……不能总是节奏啊,能否多给我们听些音乐?谢谢啦!”

从上述意见中反映,从整体上讲,学生认为音乐课内容太单一,没有按顺序讲授课本知识。说明尽管学生在节奏学习上有明显的兴趣,但活动内容似乎与课本无关;他们还渴望老师能教给他们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多唱歌,多听音乐。似乎音乐课中只有节奏教学了?真的没有学习歌曲,也没有音乐知识和欣赏吗?

其次,有29位同学提到:“再多些活动课,”“请多设计一些所有学生都能参加的,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与愉快之中,”“增加活动内容”等,比如举行“学生演唱会”等。

从上述意见表明,学生很喜欢自由、放松的课堂气氛,目前活动课太少,活动课内容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者说适合每个人。“增加活动内容”的要求,表明学生认为活动课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没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

第三,有22位同学提到多听流行歌曲,认为音乐课中歌曲不够时尚,节奏学习也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进行,因为流行音乐通常节奏感很强。

从上述意见表明,喜欢唱流行歌曲是年轻人的“专利”,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但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音乐课中,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与学生同乐,这是大家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第四,有4位同学对音乐课表示肯定,认为很好,应该继续。“很喜欢你的课,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五,有30位同学未发表任何意见,以男生居多。

建议

这次调查虽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比如对于节奏感的概念界定过于简单,节奏学习内容的描述不规范等。根据新课改要求,从学生调查中所得到的信息还是真实、客观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曹理教授在关于“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中提到:“音乐活动中听音乐、唱歌,学乐器是中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其中听音乐在中小学业余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学校课内外音乐教育应重视对音乐欣赏的内容、方式、方法等的引导。”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遵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作为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回顾、反思和小结,做到教学民主性,才能创造出名副其实的“适合学生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调研报告 篇22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校尤其是20xx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xx年和20xx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孝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教学调研报告 篇23

调研时间: XX年9月1日至5日

上课教师:xx校区XX年新进教师共计39人

听课教师:学校、各学科调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

为进一步掌握我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特组织了新教师调研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等环节,初步摸清了新进教师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三、建议意见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教学调研报告 篇24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认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三、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物理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四、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1.物理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物理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物理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物理教室,物理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物理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物理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物理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物理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及学生适应性

教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组织好每一节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探讨问题的机会和场所。即组织学生研读课本,从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及时予以肯定、点评、总结,同时配有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难学生的设想及结论。

学生适应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强于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但缺陷同时显现出来,因学生学习时间紧,课后不可能查阅资料及上网查询导致知识面窄,讨论进行一定深难度较难,因此,对重点班学生探究式教学便于工作于进行,而普通班多数仍按传统式教学进行。

3、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数学的难度加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应用等等;

2、概念和规律的复杂化,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

3、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而学生这方面却比较弱。

4、学生实践增多,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很差,对探究性的课,课堂教学任务一般不能完成。

5、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探究物理规律、

甚至不愿去探索,怕麻烦,怕困难。

6、学生联系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不想自己联系实际去解决,只要求教师给出结论或答案。

7、学生基础不一,探究物理规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完成。

8、实验课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寻找物理规律,但不少学生(尤其是高二文科学生)认为做实验只是玩玩而已。

(1)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物理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物理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物理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物理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物理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物理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物理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物理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方式的反思;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物理学习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物理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物理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物理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做反思型的物理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物理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物理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给物理教学活动的导向;第二、微观上物理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物理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物理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物理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十、总结

总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一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以上就是我的调查研究报告

教学调研报告 篇25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 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络教学,充分发挥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络教学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

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调研报告 篇26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⑵学历情况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2345

论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三、思考和建议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教学调研报告 篇27

开学整整一个月了,学校安排了一次对一年级的全方位调研。在每天的巡视中,总觉得一年级组很不容易,老师们工作都是十分认真的、十分辛苦的、也都十分要强,起始年级的管理水平很高,倾注了全体老师的心血。感觉教导处这份调研报告较好地反映了一年级老师的责任心与爱心,所以破例引用到我的个人博客,以供老师朋友们了解之、学习之。

老师们,我们都知道,一切成功的教育都要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简单而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都深知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启蒙期、关键期。作为担负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肩上的那一份责任是神圣的,那一份担子是沉甸甸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的常规做得好,后面就会很轻松。孩子们入学已经近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他们的常规做得怎样,都养成了哪些习惯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于本周三通过“听、查、看”等形式,对各班的班级管理,教学常规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做了一次调研,时间只有一天,也许这样的调研结果会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也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天时间,让我们参与调研的12位成员都不约而同地感叹:这一个月来,一年级组的所有老师们,你们真的辛苦了!向你们表示敬意!

本次调研,共听课26节,其中包括语文7节,语文阅读课3节,数学6节,音体美8节,品德校本2节。从早读晨会、午餐午休,再到路队放学,一天的跟踪调研,让我今天的这份调研总结报告就归结为两句话:一是,一年级的老师值得赞;二是,一年级的学生值得夸。

一开学,因徐英老师的突然休假,让我们一年级组有些措手不及。徐英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梁琴芳和陆辉两位老师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了;宗晓珍老师年纪渐长,身体也一直不算强硬,刚刚才脱掉的班主任一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义不容辞地给担上了。年级组里本就人员不足,再少掉一人,年级组长徐美琴那的分饭、值班,午睡等一系列安排,又要全部重来,无形中又增加了组内其他老师的工作、任务……所有的困难,我们一年级组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苦了,累了,但你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那么井井有条,那么出色!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智慧的。你们的管理处处都彰显着智慧。课堂上,老师们都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用要求与激励同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都能注重情境性与情趣性,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比如宗晓珍老师,她利用小组争星、奖小红花、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掌声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励着孩子,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都很专心,整节课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梁琴芳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巧用拍手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周亚君老师,美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带着浓烈的兴趣在一场美丽的欣赏中感受着艺术的熏陶,整整一堂课,孩子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纪律非常好。朱蓉蓉老师,注重了音乐课的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造性表现的舞台让其自由展示。虞武琴老师的校本课虽然没有教材,但虞老师安排巧妙,前半节课,指导学生做正确规范的眼保健操,利用多媒体,细细指导认准穴位,怎么按、怎么揉……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听讲、发言、读书、坐姿等方面,都在用心地鼓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上,各位老师也都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用榜样激励进步。

班级黑板的一角都写清楚一周行为训练的重点,围绕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一周训练。比如徐美琴老师,就积极培养小助手,给小助手挂上激励性命名的胸牌,让自己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课前,小助手就会用编好的儿歌口诀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应答:眼——看到;手——放好;身——坐正!让孩子在耳熟能详的儿歌口诀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班主任,课间就实行了坐班制,教室里的孩子休息的,活动的,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大声喧哗、你追我跑的现象。你们管理的智慧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轻松的赏识的氛围中,收获着一份成功的喜悦。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关注细节的。你们的教学管理关注了细节。在张平平的语文课上,一个孩子站起来发言:老师,我能一来头连着说吗?张老师笑了,立即纠正到:不说“一来头”,改成“一起”吧。一个小小的细节,老师关注到了,把方言和普通话的转换,有机地进行着。写字课上,宗晓珍、徐美琴、虞武琴、袁萍等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示范,一个人一个人地巡视指导,再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比对,注重孩子的坐姿和写姿、注重书写的结构和笔画。一本本整洁的作业本上,有的打上了红圈圈,有的印上了小红花,有的盖上了你真棒,……错误的地方,也能明显地标出,及时订正。晨会课上,能积极协助队知识宣讲团的成员讲解队知识,你看,宗老师在亲自示范教行队礼,徐美琴老师手把手地在教系红领巾,还强调着文明礼貌,虞武琴老师在认真教唱队歌,袁萍老师还适时进行着安全纪律教育……午餐时间,每人一块纸巾或者毛巾,垫在自己的课桌上,防止弄脏桌子,每个教室里用餐都是那么安静而有序……这一个个细节的关注,让我们的孩子体验着,成长着,收获着!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齐抓共管。我们所有的老师积极配合,协作互助,齐抓共管。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第一责任人,配班和任课老师也责无旁贷。晨扫时,班主任、配班老师齐齐动手打扫教室和包干区卫生,教室里整洁有序,窗明几净。广播操、队列、眼保健操训练扎实有效。这里面有所有班主任的心血,有我们专职体育老师许旭英、曾娴的辛劳,还有兼职体育老师梁琴芳、王莉、陆辉等老师们付出的努力。正是因为你们的共同努力和付出,短短一个月,孩子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所有的广播操,还学会了队列和规范的眼保健操。

这样一支智慧精干、关注细节、团结协作的一年级教师队伍,我们怎能不赞?一个月下来,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值得好好夸一夸。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都能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静静地等待老师上课,课上坐得端端正正,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读书、写字姿势规范到位,作业整洁工整,排队做操秩序井然,午睡午休安静有序,……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学科素养,如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数学的计算和思维素养,音乐、美术、体育等也已体现出智慧之雏形……总之亮点多多。这些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在座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在座每一位老师的细致与关爱。

当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一起来商榷,交流,探讨,不断改进。

1、课间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生课间在走廊里追追打打、勾肩搭背、玩弄学具,大声喧哗互相吵闹,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我们除了随时性经常性地加强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有益的课间游戏,用一些激励或者评比的手段,来督促学生的课间活动纪律。

2、关注后进生和特殊学生。课堂上,不能认真参与课堂的往往是一些后进生和特殊学生,我们要把目光时时投向他们,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后进生,要多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多提醒,多引导,并降低些问题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吃,从成功的快乐中一点一点慢慢提高自信。特殊学生,我们这届一年级中又有几个,他们特殊的原因在哪里,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要积极去跟他们的家长沟通了解,尽可能找到造成他们特殊的真正原因,并能对症下药,适时辅导,努力让他们能跟上班里其他同学,也能让他们充满阳光。

3、写字时握笔姿势还需强调。我们都能关注到孩子的坐姿,写姿,“一拳,一尺,一寸”,并时时巡视指导纠正。但是学生的握笔姿势,也一样要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有些已经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形成了不良的习惯,有的大拇指包过去了,有的两手指捏得太紧,有的手腕朝里。正确的应该是,手腕朝前,里面空空能放个小型的鸡蛋。平时只要我们去重视去纠正,天天提,反复提,我相信是一定会把不良的握笔姿势改过来的。

4、学生不够自信。从课堂的观察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起来发言的时候,声音不够响亮,说话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更多地来肯定我们的学生,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而大胆地在集体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5、在礼仪教学中莫忘了学生的饭前便后洗手的细节教育。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明显不能如一开始那么集中,副科的纪律普遍没有主科好,自控能力差,有时会插嘴,有时会做小动作,有时也会站着举手……不良习惯很多。我们班主任要对学生加强副科纪律的教育,由班主任和副科老师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学生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特别强调,各科老师都要用心设计教学。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将常规培养和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要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组织要有条不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在课堂中要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会听课的良好习惯是一切习惯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要听,其次是同学们发言时也要专心听讲。一个同学发言完了,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要举手发言。作为教师,我们要一边注意孩子的发言,一边关注全班,观察其他孩子是否注意倾听。

还有,因为体育老师的严重缺乏,形势所迫,我们有很多数学老师兼职又当了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我们带领了训练广播操,训练队列,训练眼保健操,真的很不容易。那么我们自己还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技能,比如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让我们的学生也能通过体育课,把最简单最起码的动作学做规范做到位。

老师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带着一百顶高帽子走进教室,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抛过去。多采取一些正面的激励,培养孩子强烈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用榜样的力量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常规抓与不抓不一样,抓紧与抓松不一样,一个人抓与齐抓共管不一样。让我们反复抓,抓反复,关注每一个细节,多进行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良好的习惯陪伴孩子一生。

以上是学校调研组对一年级调研后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若有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教学调研报告 篇28

一、调研概况

1、调研学校:西乌二中

2、调研时间:20xx年12月4-5日。

3、调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学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旗、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作文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数学学科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多数老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2)以“今日行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制订了行动方案,立足课堂,常抓不懈:导护巡视,看学习习惯常态;人人讲普通话,不分课内与课外;写字比赛,“漂亮字”显身手;体育竞技,一展英姿;科技园里,长周期探究出成果……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有些学科教研组只开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数学学科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综合学科

三、校本研修意见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