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重读《家》这部经典著作。初一的时候只读过一半,这几天正好借着电视剧《家》的热播重读经典。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家》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掩盖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高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悲惨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的不同命运也是作品的一条主线,是始终贯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
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过觉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读者只有在把他当作一个牺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产生一点惋惜;这种情绪却往往又为人物自己的行动所否定了。
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便是这种受到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但因为“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交结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与鸣凤热恋的时期,他在外面也“确实忘了鸣凤”,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时,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最后,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开家而远走了。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慧来对觉新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作品中四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命运中又有着某种相同——
瑞珏,旧社会的一个女人,可以说死在封建的礼教下,也可以说是死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下。我宁愿认为她是死在对爱情追求下,也不愿认为她是死在封建的礼教下。因为最起码他追求到了她的爱情,那是有价值的死;但在那个封建思想弥漫的社会下,如果说她死于封建礼教,那并不希奇,封建礼教下死的女人还不够多么?鸣凤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说她死于封建礼教会让我觉得她的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我更愿意说瑞珏是被爱情葬送……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我真不忍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是啊!“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书,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路,每个人脚下都有,沿着这条路走向成功。但究竟是“读万卷书”后再“行万里路”,还是“行路万里”后再回过头来博览群书?这需要思考。
书籍,心灵之药也。一本好书可以伴人一生,博览群书更是可以让人不俗于世,“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无论怎样装饰打扮都无法让人觉得高贵典雅,正如俗话所说:有长相没气质。气质从何而来?即从书中来也。也有一些人不用修饰也能现其雍容华贵,可见书的魅力有多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是在革新当今知识和提升人们道德上起到了不少作用。书是一种粮食,精神粮食。米饭吃多了会撑,山珍海味尝久了会腻,但书却不会。无论品多少都不会腻,像一杯清茶反而越品越觉其甘洌醇香。
不过,但凡事物都有其负面性,书也不例外。
书的产生来源于文明,而文明又产自人类的思想。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所以不是每一种思想都能被大众所肯定和传承。同样,不是每一种思想都正确,而这时检验之,则需要另外一种方式——行路。
行万里路,方可知文化的差异,方可感觉到各种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这些则是书无法带给我们的。
我自幼就游历过一些地方,不说多吧,但也算是大开眼界。了解到许多的风土人情,粗犷的,柔美的;简单的,奢华的。领略过现代都市的高端大气,观赏过名山秀峰的重峦叠翠,感受过江南水乡的优雅端庄,惊叹过茫茫沙漠的一望无垠……这些无不使我感觉到自然所焕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和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的,智慧是人创造的。李白游历大江南北才作得名篇万千;徐霞客不畏险阻翻山越岭,才留下游记以示后人。书是前人编纂的,是获得知识的良好途径,但要是想获得新的发现,你就要自己去开辟道路。因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的未必句句都是真谛,自己去辨别的,去感受的,方可永存心间。书能给人以幻想,而实践能给人以理想。理想是一座堡垒,努力就可以达到;幻想是一串泡沫,阳光一晒就荡然无存。理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幻想等不起时间的折磨。
所以说,书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的心灵之旅,而行路则能带给我们人生的教益。但只读书不行路是迂腐,只行路不读书是盲目。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带上你的书,准备好你的行囊,一边行路,一边阅读,让阅读丰富你的思想,让行路打开你的眼界。
读书不止,行路不停,若你要问,路在何方?答曰:路在你我脚下。
看看名着,读读小说。在我看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有一个下午,泡着咖啡,晒着太阳,不慌不忙的去看书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读书是在过程中享受文字的美妙,在结果中体验书所带来的知识。
读书,让我的生活充实。书中优美动人的故事,精彩绝伦的文章,甚至一个至善至美的句子,都会令我如痴如醉,陶醉其中。像《哈利波特》、《鲁宾逊漂流记》这样扣人心弦的小说,像《SnowWhite》、《Foxandgrape》这样生动形象、富有哲理而又趣味横生的英语故事,像《十万个为什么》、《太空旅行记》这样可以益智、解惑的科普读物,还有世界名人传记、历史地理知识,都能让我如饮甘泉,回味无穷。书本带我到了婀娜多姿、风光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领略冰雪世界中自由奔放和极度放松的快感带我到月色皎洁、浪漫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大山,聆听那优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带我到了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矮人国,认识了美丽善良、真诚宽容的白雪公主带我到无边无际、千变万化的太空世界,忙碌于火星与月亮间,探究宇宙的奥秘。在书的海洋中,我渐渐地知道了世界的变迁,懂得些历史的轨迹,体会了科学的奇妙,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保尔的钢强不倔,爱迪生的聪颖瑞智,卖火柴的小姑娘的苦难经历,邓小平的深圳情结,……这些不朽的故事,都成了我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就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成了一个小书迷。在读书中我深深体会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世界。
书是我离不开的精神食粮。爱书,爱读书,读好书,历来是有识之事所追求的境界。人们在书的海洋中增长知识,认识历史,追求真理,展望未来。我听说过一个对联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时候,有一个穷书生,他家对面的院子里住着一位财主,财主在家门前种了一片竹子。书生触景生情,给自家写下这样一幅的春联:“门前千杆竹,家中万卷书”。财主看了这幅对联很不高兴,于是把竹子砍了,书生并不在意,他把对联改成:“门前千杆竹短,家中万卷书长”。后来财主更生气了,把露出地面的竹杆全部砍掉,书生这时又把对联又改成:“门前千杆竹短无,家中万卷书长有”。这个故事之所以能让我过目不忘,铭骨刻心,是这穷书生爱书痴书的境界令我仰慕。在伟人中,毛主席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典范。据说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他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他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我想,对于迷上书的人来讲,书是精神食粮,要是让他不买书,不读书,不爱书,真是很难啊。穷书生如此,毛主席如此,大概我也不例外了。于是,书城成了我常光顾的地方,《新概念英语》成了我寸步不离的伙伴,我,则成了书的俘虏。
品书,是一种境界。书籍千千万万,我慢慢学会了有选择性地阅读,而且慢慢学会了品尝那些如美酒般醇香,如清泉般甘甜一样的好书、好作品。这学期,我突然发现我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居然是那么优美,那么深刻,那么富有喻意。这种景象,居然像小草遇到了春风,令我兴奋不已。爸爸说,我已经开始学会品书了!是的,王家新的《在山那边》一文中的海,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的小瓜苗,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中的古桥、山泉和老柏树,朱自清的《春》中的鸟儿、牧童,都让我深切地理喻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念。记得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读一本启心益智的书,能让渐渐成熟的心灵与书中的智者心灵相互感应,可经渐渐地抹去浮躁,淡化功利,颐养灵性。当时我并不能领会老师的话语。现在,仿佛在突然间老师的话跃入了我的脑海,我茅塞顿开了!有位爱书又爱茶的人说过,品书如品茶。饮茶之道,先品后饮,即一观二闻三喝。观茶汤茶叶茶花,看叶之玲珑,汤之剔透闻茶之香气缭绕,待沁人心脾之后再轻轻地呷,细细地玩味。即所谓饮茶“意未必在止渴”。片片绿叶,荡漾水中,香气袭人,清幽神正,不求一饮而尽,但求口口芳香。饮茶品出茶香,读书悟出书香,二者“物异理同”,都在于得到真谛。怪不得毛主席身边的人说,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等符号比比皆是。我想,毛主席不仅在读书,而且在品书。如果说读书是一种乐趣的话,那么品书则是一种境界了。
文学巨子沙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用这句话作为我们的共勉。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好庆幸我学会了在读书中享受,在享受中读书。每一天,我都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是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的格言,细细品味一番后,觉得确实如此。读书不仅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之旅,还是提供给我们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原料。既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又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所以说读书时给予我们的一种精神养料。在学校里,我们读书;是提供给了自己一份欢笑。在图书馆里,我们读书;是提供给了自己一份知识。在家里,我们读书;是提供给了自己一份精神之旅。读书给予我们的精神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在书的王国里,我们不再因为无知懵懂而失去自我思考。无数哲人的不朽着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启、造化思想的一大源泉:去揭示自然的奥妙,去把握社会本质,去体味人生的意味;同时学会如何识别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会如何思考缤纷多姿的人生,学会如何识别真假、善恶、美丑,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在阅读中得到升华、超越。
读书可以使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营造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你可以仰视日月星辰,俯视山川大地,吟赏人情风物,浏览名胜古迹,品味神州传说,聆听趣闻逸事,使我们的心灵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读书如朋友围炉夜话,古之圣人,今之贤人,不邀而至,把我们的思想黑暗照明。
读书,可以和你的过去娓娓叙谈。探视成长的痕迹,重温生命的过程,更能与未来神交忧欢,同悲同喜。你可以饱览你不曾目睹的一切,还可以抵达你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你梦寐的巅峰。聆听领袖哲人的对话,净化你的心灵;躬闻作家、学者的讲座,开启你的心智,开掘你的潜能;目睹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感受难民或乞丐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艰辛。刀枪剑戟,古战场的风雨骤起,旌旗猎猎,风烟滚滚;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意趣相投,情韵味相依;你可以走进历史的殿堂,缅怀它所供奉的叱咤风云的英雄,或义愤填膺唾弃那被打入史册、遗臭万年的奸相佞臣;可以漫步自然科学的沃野,采摘你喜欢的奇葩异卉;遨游文学的海洋,捡拾耀眼的珠贝……
读朱自清的散文集《匆匆》,物我皆忘,直到辰光的亮,而我仍一动不动地坐在窗前。薄薄的一本书,我竟看了一个通宵。我看到,一条铺满煤屑的小路,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夜空,一弯水塘和满眼荷叶;我听到,一江春水潺潺地流,流过小桥人家,流过春夏秋冬。读这位“美文大师”的散文,能使人思想得到洗涤,灵魂得以升华。它于朴实中见睿智,与清新中见启迪。这正是许多散文作者望尘莫及的神韵。
一套厚实的《路遥文集》,我总共看了四遍。面对路遥,心灵就会产生不止一次的震撼,我为高加林的不懈奋斗而呐喊助威,为刘巧珍勇敢追求爱情而拍手叫好,为孙少平不甘贫穷而昂首大笑,为田晓霞不幸遇难而悲痛欲绝……“人生,是永远无休止的奋斗”,这是路遥的绝笔,也是我的座右铭。
一部看来字字都是血的《红楼梦》,没有大闹天宫的热闹,没有血溅鸳鸯楼的痛快,但它是一块玲珑剔透的“通灵宝玉”,需要汗水浸润,需要时间舐犊。李耳的《道德经》4500多字,却描述了一个世界,开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不同的年岁、不同的心情也会生出不同的感悟,难怪是大家的孔子也恭恭敬敬地前来“问道”。
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读书可以使人心态平衡,读书可以使生活滋润起来,读书可以使人生潇洒开去。作家王开林曾在文章中写到:“在高处,一个人最容易与历史会合,也最容易与自己会合。”而品味书韵就如在高处。不仅如此,我们只有在仰望时,才能与那些横绝天际的背影相逢,烟熏茶煮,畅谈人生。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是最直接,最迅速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在读书中,有甘有苦,个中滋味却需亲自体会。
在书的王国里,我们不再因为无知懵懂而失去自我思考。无数哲人的不朽着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启、造化思想的一大源泉:去揭示自然的奥妙,去把握社会本质,去体味人生的意味;同时学会如何识别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会如何思考缤纷多姿的人生,学会如何识别真假、善恶、美丑,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在阅读中得到升华、超越。
读书可以使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营造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你可以仰视日月星辰,俯视山川大地,吟赏人情风物,浏览名胜古迹,品味神州传说,聆听趣闻逸事,使我们的心灵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读书如朋友围炉夜话,古之圣人,今之贤人,不邀而至,把我们的思想黑暗照明。
读书,可以和你的过去娓娓叙谈。探视成长的痕迹,重温生命的过程,更能与未来神交忧欢,同悲同喜。你可以饱览你不曾目睹的一切,还可以抵达你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你梦寐的巅峰。聆听领袖哲人的对话,净化你的心灵;躬闻作家、学者的讲座,开启你的心智,开掘你的潜能;目睹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感受难民或乞丐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艰辛。刀枪剑戟,古战场的风雨骤起,旌旗猎猎,风烟滚滚;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意趣相投,情韵味相依;你可以走进历史的殿堂,缅怀它所供奉的叱咤风云的英雄,或义愤填膺唾弃那被打入史册、遗臭万年的奸相佞臣;可以漫步自然科学的沃野,采摘你喜欢的奇葩异卉;遨游文学的海洋,捡拾耀眼的珠贝……
读朱自清的散文集《匆匆》,物我皆忘,直到辰光的亮,而我仍一动不动地坐在窗前。薄薄的一本书,我竟看了一个通宵。我看到,一条铺满煤屑的小路,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夜空,一弯水塘和满眼荷叶;我听到,一江春水潺潺地流,流过小桥人家,流过春夏秋冬。读这位“美文大师”的散文,能使人思想得到洗涤,灵魂得以升华。它于朴实中见睿智,与清新中见启迪。这正是许多散文作者望尘莫及的神韵。
一套厚实的《路遥文集》,我总共看了四遍。面对路遥,心灵就会产生不止一次的震撼,我为高加林的不懈奋斗而呐喊助威,为刘巧珍勇敢追求爱情而拍手叫好,为孙少平不甘贫穷而昂首大笑,为田晓霞不幸遇难而悲痛欲绝……“人生,是永远无休止的奋斗”,这是路遥的绝笔,也是我的座右铭。
一部看来字字都是血的《红楼梦》,没有大闹天宫的热闹,没有血溅鸳鸯楼的痛快,但它是一块玲珑剔透的“通灵宝玉”,需要汗水浸润,需要时间舐犊。李耳的《道德经》4500多字,却描述了一个世界,开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不同的年岁、不同的心情也会生出不同的感悟,难怪是大家的孔子也恭恭敬敬地前来“问道”。
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读书可以使人心态平衡,读书可以使生活滋润起来,读书可以使人生潇洒开去。作家王开林曾在文章中写到:“在高处,一个人最容易与历史会合,也最容易与自己会合。”而品味书韵就如在高处。不仅如此,我们只有在仰望时,才能与那些横绝天际的背影相逢,烟熏茶煮,畅谈人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阅读的乐趣。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阅读,我成长》。
首先,我想问大家,您爱读书吗?相信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我也爱读书。书籍--这一座智慧的殿堂,这一片思想的森林,这一片文明的沃野,包罗万象,藏珍蕴奇,怎能不使人心醉神迷,留连忘返?无论是朝霞灿烂的早晨,还是炊烟袅袅的黄昏;无论是月光如水的良宵,还是风雨大作的暗夜,打开书,我就忘记了一切悲伤与孤寂,心头充满了愉悦与宁静。从而,缀饮知识的琼浆慢慢成长。
是的,是读书,让我由一个懵然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对世界有初步了解、开始懂得思考的中学生。读童话,我走入一个纯净美丽的世界。当看到小人鱼为了所爱的王子,毅然放弃了三百年的生命,化为海中的泡沫时,我忍不住潸然泪下。那天,我一整个下午在小溪边徘徊,看着澄澈的流水,想着小人鱼的善良与美丽,一种难言的忧伤与真诚的感动,占据了我幼小的心灵。而当看到童话中的主人公凭着勇敢与智慧战胜邪恶时,我又为之高兴不已,拍手称快,就这样,我开始懂得了真、善、美。
有人说“优秀的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的确,读传记,读翩翩风度、铮铮铁骨;读诗歌,看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读哲学,解心灵之惑、悟苍穹之远……我的世界因此而辽阔,我的生活因此而充实。
不过,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史书。翻开近代史,书中有南湖红船迎着迷茫烟雨艰难地起航,有抗日战士直冲云天的热血,有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悲怆,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气象,也有千里跃进万马奔腾的豪壮,书中更有一曲曲直冲霄汉、光照九州的正气歌!一段段历史,一页页记载着苦难与辉煌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先辈前贤们虽九死犹未悔的艰难探索,我看到了人们对公平、自由与正义的不懈追求!我看到寻求幸福的道路百转千回荆棘密布,我更看到人们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一往无前的勇敢!这一切,都让我明白肩上的责任,让我看清前方的路,更使我明白,该怎样煅造一个洁白而美丽的灵魂!
各位朋友们,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享受阅读吧,这会让你享受到阳光的明媚,空气的清新,享受到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奇妙!享受阅读吧!让思想的火炬飞越乱云飞渡,雨脚如麻的岁月,穿行在漫漫长夜亘古荒原,在坎坷中前行,在低谷中攀升,照亮你前行的长路。享受阅读吧!乘着书的翅膀,掠过千山万水,走近自然,期盼幸福,收藏阳光!
让我们都来打开书,打开神奇的世界,打开无穷无尽的希望。让文明之火薪火相传,让智慧之声响彻美丽人间!
谢谢大家!
思想是带领我们走向梦幻王国的天使。——题记
走到床前,一阵冷风吹过,让我不禁想起了那让人毛骨耸立的《聊斋志异》。翻开书,打开铺满灰尘的第一页,那记载着岁月的灰尘更把我拉进了一个阴森恐怖的境界。我蜷缩在床的一角,发现那里是多么的静。直立在街头的路灯这是也一闪一闪的,我把被子盖过肩头,带着既兴奋又害怕的感觉开始用眼睛从书本上扫过。“她把门窗轻轻地拢上,拂起那长长的袖子走到郎君的身旁,用她那带着香味的手绢拭去他头上那豆大的汗珠。忽然,一个黑影在轻薄的窗前来回踱步……”我的心悬到了喉咙。各种奇形怪状的画面在脑海中陆续放映。这时,手心里已满是那湿漉漉的汗。原先这些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可是作者却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将他们一一列举了出来,让人感到悬殊、紧张与恐惧,怪不得使它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书之一。“乔郎,我们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最终又以温馨、激昂的语句将文章结尾。这真让我感受到想象力的无穷力量。
生活中处处有想象,就像是在大街上,你也会想到人们的摩肩接踵;在湖边,想到鱼儿在水中欢快的玩耍;天空中的白云在和小鸟谈话……我更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我在黑暗的小巷我会想到有一只青面獠牙的魔鬼向我伸出长长的手,在小草丛生的草地上与小草交谈,这些便是我在写作上充满灵感,使文章更生动。谁说想象力不重要?就是想象力使《聊斋志异》成为中学生必读的书目之一。
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书是伴你成功的伴侣……我爱书,我爱与书成长,在书的世界飞扬。书,总是给予我乐趣,给予我活力,给予我生命的动力!
儿时,我爱沉浸在童话的乐园。我漫步在童话的仙境里,为白雪公主与王子最终的幸福结局而感到高兴;看到继母千方百计的折磨灰姑娘,我无比神伤。幼时的我在童话的乐园里,懂得了善于恶,完美与邪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此刻的我,已经不再依恋那一个个天真纯洁的的童话而是喜欢陶醉在文学的世界你,无忧无虑……
我从高尔基的《童年》里,体会到了生活在21世纪的我多么的幸福,高尔基的童年多么的悲惨;我从朱自清的《匆匆》里,感受到时间的来去匆匆,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善于恶,和书上没有说明的种.种道理。书,总是伴我飞扬,书总是在我的天空下闪烁。书,我永远的朋友!
你明白吗在我小小的心里,一向有一片蓝天,在这片蓝天下,有一位伙伴,总是伴着我长大,总是与我飞扬……书,是引导我的明星,书,我心中的明星!
我从小到大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由小时候读的儿童漫画,到此刻读的儿童文学、三国演义等书籍。
这些书籍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也懂得一些好的知识和成语,包括那些好词好句、优美的图片,都让我们看的全身贯注,根本无法忘记。
小时候,我经常会读一些《儿童漫画》、《睡前故事》等一些十分幼稚的漫画。让我此刻感觉小时候看的书不利于此刻的学习,应当多读寓言故事之类有道理的书。
此刻,我会做到去哪里也能拿一本书。到休息的时候,我会把它拿出来看。我会经常看一些《西游记》、《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等一些国家经典书籍。我对此刻读的书十分满意吧,因为从此刻的书里,我能悟出许多原先不明白的道理,收集一些好词好句及成语。
我觉得读书就是在玩耍,读书时就是把自我全部投入到书中,让自我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老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侦探,仔细看有没有食物、猎物等能够吃的东西。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让我们学会许多很深刻的道理,积累一些好的词句、成语,能够用在生活中及写作中。所以我喜欢读书的原因是,能够帮忙生活、学习。
我感觉书就是人类的教师,无论是婴儿、儿童,还是老年人,都有他们这些年龄应当看的书,书教会了我们认字,告诉我们许多不明白的事情,比如:“灯是谁发明的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等等……”。
我提议大家多读一些有知识的书籍,寻找好的成语,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必须能收集一车的成语。
读了一本书,我感觉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读了一本书,那一串串感人的泪水流下,我的心酸酸,好难过;读了一本书,一阵阵笑声从窗外传来,那是我的笑声……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因为看书令我欢乐、看书让我开心。当看到书里别人那些开心、欢乐、搞笑的事情,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些文章不但让自我欢乐,别人也会更加地体会到其中之乐!
看书让我感动。每当在书里看着一件件感人的事情发生,我就心头一酸,泪水禁不住地流了下来,不管是不是真的,可是作者耗费了多少精力,浪费了多少的感情写出来的!多么感动人心的书啊!
看书让我简便。书里那些日常搞笑的生活趣事,忍不住要让人捧腹大笑,哈哈哈,精彩的资料让你比拟不尽!正是因为这样,使我爱上了看书!
看书不仅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忙,还能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生活更加精彩!读书让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多彩!如果没有了书本,人类的知识从哪里来,科学哪里会那么先进?正是因为有了书本,人类拥有了知识,科学才会那么的先进!
让我们爱上看书,获得知识,生活在书海的世界里!
对于读书,这个字眼,我们再熟悉可是了,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能够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礼貌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以往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明白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多读书,能够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能够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能够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能够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能够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能够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能够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能够发现自我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我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能够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能够勇敢地应对困难。让你用自我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我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境便得欢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能够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欢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我放松心境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当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书,是人类文化遗传的瑰宝,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比必不可缺的精神粮食。书,是一把金钥匙,呼唤我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书,是一叶扁舟,承载着我再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让我领略知识的乐趣;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它给我带来智慧和力量,在我苦恼徘徊的时候给我点亮前行的航标……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畅游在书的海洋中,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吧!
去年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让我觉得很大气。于是,今年买了他的新书《自由在高处》,读完后感到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是常识,举得的例子都是习以为常的。但这本书尤其让我觉得个体并非毫无选择,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但熊氏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注意,是“调整”不是放弃自己的观点随大流。
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
近来,读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书籍,发现自由、平等是所有学科都绕不过主题,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语。自由与平等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
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
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断这些框架的过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比如,有时候当我吃完饭就到网络上闲逛时,其实就是不自由的。
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头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前提。
做老师也有些年头了,深感现在大学生的自由度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学生的自由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有时候自由是要争取的,别人施与的不是自由。
可惜,在我们生活中,自由总是被误读、也总是不忽视。不但有无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熊培云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并不是我所能复述。我只是读完后,发表自己的一点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