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元宵节赏花灯的诗句,元宵节也是家乡的一种风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说起元宵节就少不了看花灯。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所有人效仿。后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和看花灯。
天刚蒙蒙黑,妈妈带着我和妹妹赶往和平广场看花灯,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我们把车远远地停在了停车场。步行了一段路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泰民安花灯,它由十朵不同造型的牡丹花簇拥而成,“哇,太漂亮了”,我不由得尖叫起来,沿着广场走,各式各样的灯应接不暇,有跳龙门的鲤鱼灯、有十二生肖灯,有元宝形状的灯……它们组成了一片光的海洋,流光溢彩,火树银花。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走马灯,它是一个六边形的灯笼,各个面上都绘制了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灯内点上措独,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转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看起来好像在你追我赶一样。随着天空中炸开了一朵朵绚烂的烟花,灯展也接近了尾声,尽管很不舍,我们还是离开了。希望下个元宵节我还能看到这样精彩的花灯。
这就是家乡的元宵节,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成了家乡的风俗,为人们增添了许多快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的家乡的风俗也是如此吧!
我的家乡坐落河北省与山东省的交际处——沧州市盐山县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虽然比不上繁华的大都市,但是我们这里民风淳朴。每年一进腊月,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扫房屋,蒸年糕、蒸馒头,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大街小巷的喜气洋洋,商店的橱窗里,琳琅满目,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在外工作或上学的亲人们陆续返乡,你看,商场里人山人海,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忙忙碌碌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绿色作文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丰盛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除夕夜里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
大年初一,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爸爸或爷爷先去请神的,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再吃早饭。然后去给长辈们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大人们也会挨家挨户的走亲串邻,嘘寒问暖。大家见面都会先说一句“过年好”啊!
我的家乡民风淳朴,我的家乡有着浓浓的乡情,乡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乡情是一首无声的歌,令人难以忘怀;乡情是一阵清凉的风,缭绕在心头。
打糍粑
邹涵璐
一到过年的前几天,老家的村庄里总是热闹非凡,因为大家都聚集在一户人家里,准备轮流打糍粑。
奶奶排到最后,所以前面我只在别人家看看做法,偶尔帮一点小忙,步骤还挺简单:把蒸了五到六个小时的糯米倒入一个很大的石窝子里,请村里的二到三个壮汉,分别拿着又粗又长的木棍,一般都是两个人砸,因为这样更有序,有时嘴里还唱着歌,特别有气氛。当糯米砸到没有一颗糯米的时候,就可以不砸了,这下糯米,可不粘石头,全粘到木棍上了,一个奶奶用绳子将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个装很多面粉的框子里,这下,上面粘了面粉的糯米团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么粘了。现在开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团分成几个小团,要均匀,再请几个人,把小团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团子放进模具之前,先放松柏叶,这样正吉祥,这小团子必须要非常用力压。这样才能有印子出来,最后在糍粑的正中间点上可以吃的颜料,糍粑便做好了。
刚打出来的糍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糍粑,煎到焦黄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这可是过年的时候,我最爱吃的美食,不仅是我们家的大人还是小孩,别人家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特别爱,最爱的还是糖煎糍粑。
这糍粑,象征着团团圆圆,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着糍粑,我觉得我自己好幸福!
春节,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乃最盛之节。此节之盛,举国同庆尚且不能比也。然千百年中,各地皆有己之过法,吾之所在,河南林州之地,亦不例外。
腊八,腊月初八之日。此日并无何奇特之处,却因一碗腊八粥而闻名于世。这腊八粥,乃是用各种干果与农作物相拌熬制而成。用料甚多,味道甜美。此物非粥,乃小型农业展览会也。
腊月二十三,小年之日也。天色已暮,入夜之时,炮声响起,灯笼挂起,便有了些许年味。此后几天,蒸馒头煮饺子。
大年三十过除夕。每逢除夕之夜,鞭炮不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穿新衣,贴对联。灯火之红于整夜中,不得间断。至于为何贴红对联,放鞭炮。其中有一故事,且听吾细细道绿色作文网来。
传闻在古时,有一物,长相甚怪,专在除夕之夜啖人食畜,名曰年。每逢除夕之夜,众人皆入深山,以避此祸。然有一年,有一老者,仙风道骨,仿有仙人之姿。众人却并无他想,只认此人乃凡人也。除夕将至,众人入山之时,老者却纹丝不动。众人奇之,继入深山以避年。除夕过后,众人返村,却见老者一身红衣,屋旁皆红,红联红灯红爆竹。众人询问老者驱年之法,老者曰:“驱年之法甚简!年看似恐怖,实则惧红惧响。吾穿红衣,贴红联,响爆竹以驱年。”后虽年不再来,但此法却成为习俗,保留至今。
春节习俗甚多,不止以上两种,然时间不足,无法尽述。如有时间,吾必将过年之法全说无妨,亦将吾知之法尽说于此。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老家每在三四月份会举办一个梨花节,也可以叫做桃花节。
我的老家位于寿县八公山脚下的郝家圩村,那里盛产水果,什么梨啊,桃子啊,葡萄啊,无花果啊……都是一些特别常见的水果,特别是梨树和桃树随处可见,每到桃花梨花盛开的季节,山上田间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因此便有了桃花节。
一连十几天都可以是桃花节,一直到山上的花全部落光之后才结束。那几天特别热闹,不比过年的气氛差。当地的人们都非常重视每年的桃花节,所以那天到处堵车,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有些重视的家庭还会在那满分作文网一天里放炮,一一天听到十几场炮并不稀奇,在花朵竞相开放的时候,还会举办许多节目在舞台上表演,小孩子们都要三五成群地跟着两名大人上山、捕鱼、抓虾、赏花。看人们看表演看的不亦乐乎,小孩子也玩的不亦乐乎。
在半山腰中有一条公路,从公路上往下看,你会发现真正的绝世美景一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山间还有一个小峡谷,小峡谷里面有个桃花林,桃树在小路两旁错落有序,一条有小鱼小虾逗留的小溪环绕在桃林四周。
似霞一样的红桃花,是委婉的;像雪一样白的梨花,是朴素的;像金子一样的油菜花;是热情的。桃花劫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那一天只是纯属的赏花,除了这些,留下的只有人们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