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优秀9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你家乡的风俗是什么?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篇1

除夕开灯

我的家乡在广东河源,那里有很多独特的传统节日风俗,例如:清明节要去祭拜祖宗、元宵节要吃汤圆、除夕要“守岁”、春节要穿新衣服、放鞭炮等。这些风俗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的“守岁”。

除夕晚上,我们吃完团圆饭,要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让屋子灯火通明。随后,大家欢聚一堂品尝美食,长辈就给晚辈讲家史,让晚辈牢记祖训,勤俭持家。讲完家史后,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燃放鞭炮。这天晚上,大家一律不能早睡,必须开着大门,等到第二天才能睡,这就是“守岁”。我查资料得知,“守岁”就是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有一个除夕的晚上,全家一吃完团圆饭,我就高高兴兴地跑去开灯,想让屋子像白天一样亮堂。家乡的房子都是几层楼的,等我从一楼爬到三楼,打开所有房间的灯,我已经累得有气无力了。我心想:这是谁定的风俗啊!开完灯之后,我们就坐在一起品尝美食,互道美好愿望,家长们就给我们讲家史。虽然年年讲,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听完他们的话后,我就听到了鞭炮的响声。我很想去,但是爸爸担心我的安全,说:“不准去!”但最后,在我语言加动作的“攻击”下,爸爸终于同意我去了。放完鞭炮后,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我很喜欢“守岁”这个风俗和除夕这天,但是讲家史这一部分可以等到长大一点再讲。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除夕。

艾米果 篇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燕子衔一方泥。”华夏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我的家乡--江西萍乡当然也有别具一格的风俗。

春天已经悄然来临,清明将至。江西萍乡到处草长莺飞、花开鸟鸣,一派生机。田间地头长着许多嫩绿的艾草,一片片细叶随风轻舞。这正是人们采艾草做“艾米果”的好时候。

人们把采来的艾草洗干净,放入开水锅里,加入少许碱煮上一刻钟,避免艾草煮熟后变黄。艾草煮烂以后,捞入冷水中把碱洗掉,不必控水直接放入面粉里,加入油和适量的糖,把面粉和匀。使出吃奶的劲儿把这些东西揉成一个韧性十足的大面团,由于掺合着煮熟的艾草,大面团呈黄绿色,还泛着油光,传出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和完面,再把大面团揪成一个一个比鸡蛋小一些的面团,揉成圆滚滚的小球,放入蒸锅中蒸上一刻钟。蒸好后,把它们晾凉,装入盘子里,一盘香喷喷的“艾米果”就大功告成了。

盘中的“艾米果”像是许多个草绿色的小皮球,外表闪烁着亮光,似光滑的碧玉,似翠绿的抹茶。看着它们那可爱的样子,不禁让人垂涎三尺!靠近“艾米果”的盘子,一股淡淡的艾草清香立刻扑面而来。咬上一口,又软又香又滑,粘粘的口感中青草的淡香连绵不断。听奶奶讲,“艾米果”不但好吃,还能平喘镇咳、保护肝胆呢!它是深受萍乡人欢迎的民间点心。

“艾米果”常常让我回想起家乡的味道,它不仅是一个美食,每逢清明节采摘艾草、制作和享用“艾米果”已经成为江西萍乡的一项传统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篇3

我的家乡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称作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秧歌、彩车、旱船、焰火……热闹非凡。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天,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展。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现代电器的也有歌颂新生活的,有宫灯、动物灯、飞机灯、火箭灯、飞船灯、有鼔灯、油饼灯······

放烟花,为山西人民最为喜欢的活动,元宵节期间每晚都要在广场上进行放烟花活动。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那美丽的烟花,多么艳丽,把天空都装扮的绚丽多彩,科技含量相当之高。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日狂若”。从十四到十六各区县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表演。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啊!家乡的元宵节,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以部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4

明天就是春节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 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家乡的百家宴 篇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泰顺也有众多的习俗!其中,最盛大的就是泰顺的百家宴。

百家宴是一项古老的闹元宵习俗,是一种地方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

其实,百家宴也可以当成是一场大型的聚餐,全村人都会参加。每到这时,乡镇里人流如潮,街道上车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乡镇从南到北、整条大街摆满了酒席、有上千桌、每年都有上万人赴宴、欢歌笑语洋溢于大街。

顾名思义,百家宴,当然离不开吃。泰顺山城物产富饶、有数不尽的的山珍海味,土特产和风味小吃不胜枚举,比如泰顺的米面层、九层糕、土豆汤,这些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土豆汤,这里土豆汤可与温州的不一样,大家记忆中的土豆汤肯定是色泽鲜亮。而泰顺的土豆汤却是“其貌不扬”,看上去就像芹菜、土豆、萝卜等食材的大杂烩,它的汤呈褐色,也让人“望而生畏”食欲大降,不过你只要尝上一口,一定会爱上它!清爽可口、丝滑入味、回味无穷……还有那更诱人的红烧肉,它红得鲜亮、入口即化、肥而不腻,鲜美中还略带酒曲的纯香!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每每回泰顺,我总会早早的趴到饭桌上,大声嚷嚷,“我要吃肉、我要吃肉……至今大人们还拿这事调侃我!也因此每次百家宴时,我都会向大家隆重地介绍红烧肉这道特色菜。

关于百家宴,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受。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却忘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民族习俗。而百家宴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是泰顺山城特有的风俗,更是人们互相交流的纽带,能够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与族人的联络,增进彼此的感情。

作为一个泰顺人,我真诚地欢迎各地朋友们在每一年的元宵佳节,来参加泰顺的百家宴,体验泰顺的传统民族风情!

202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6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吗?)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其实,这是麻麻的童年回忆)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篇7

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姥姥也换上了大红毛衣,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姥姥一边帮我拿新衣服一边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个新气象,于是就有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顺口溜。”

去年春节,我回姥姥家过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馅,一碗干面粉和一根擀面杖。“姥姥,这是要干什么呀”我问道。“包饺子呀。这可是我们北方的习俗呀。”姥姥笑呵呵地答道。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晚会,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了。姥姥揪面团儿,我来擀皮儿,爸爸妈妈包饺子,之后姥姥嫌我擀得慢,就让我也包饺子,她自我擀皮。我包的饺子简直是四不像,有的甚至露馅儿了呢,赢得大家哈哈大笑。姥姥趁着煮饺子的时候,给我讲了关于饺子的由来。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吃它,象征着来年有好运气,平平安安的。

过了十几分钟后,姥姥把饺子端上来了。我吃着自我的劳动成果,觉得异常鲜美。吃完饺子,我就给长辈拜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姥姥笑着给我个红包。欢笑声、祝愿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春节施我最喜欢的节日,真期望天天过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8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9

闹花灯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往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美丽的花灯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缭乱!那漂亮的金鱼灯,全身金色,还吐出珍珠大的小灯泡,各式各样的小崽,灯来装饰整个鱼,真是既简单又漂亮。还有那夺目的五角星,美丽的小兔子灯全身粉色。它们都发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各式各样的花灯很多,看花灯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连马路上也挤满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终于到了猜灯谜的时间,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个也没猜出来,今年我可是练过呢,我肯定会比爸爸妈妈猜的还多。开始了!开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过去,等我挤出来的时候手上拿满了灯谜纸。我找到一个地方,把灯谜纸一个一个铺在地上,开始思考答案。第一个,很简单:“多一半。”肯定是夕。因为多的一半吗。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猜出了谜底。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无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难啊,要去问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无尺土之封的谜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说:“是一”“为什么是一?”爸爸装作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听到这句话,我笑出了声。不过知道答案就行了,我还要去兑换奖品。我的奖品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我正准备去问爸爸最后一题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奖品去找爸爸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烤鸡,我一下子就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到现在我还是没有问。

夜深了,在赏花灯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