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踏雪寻梅教案【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踏雪寻梅》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将5片花瓣围成圈状。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手指点画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音乐响起,幼儿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跳进入教室。

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进入教室。(歌曲《踏雪寻梅》)

2、展示梅花的视频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出示梅花视频,幼儿观察

教师总结:原来梅花是长在树梢上的,不仅有***、粉色的,还有白色的,而且是由5片花瓣围成的一朵圆形的花。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画梅花。

出示绘画视频

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4、教师提出点画要求,幼儿操作点画梅花。

5、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踏雪寻梅》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感情,感受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曲。

四.导入新课:

1.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3.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合唱练习,导入新课:

1.江苏民歌《蝈蝈蝈》

2.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

学生看书,了解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其**作品。

3.欣赏: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抗敌歌》

(2)《卡农歌》

师问: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4.巩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打击乐器伴奏。

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感受了二部轮唱的效果,并且了解了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作品。

《踏雪寻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三、下课

《踏雪寻梅》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 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放映)

师:(看完图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出示课题)我想邀请大家一同去踏雪寻梅,但直接去是不是太没意思了呢,所以要考考大家哦!

第一关 你们能唱一唱下面这条旋律吗?

35 50

25 50

35 50

11 10

响叮 当 响叮 当 响叮 当 响叮 当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休止符了吗,下面就让小毛驴来提醒大家。

学生:齐唱

第二关:加**顿音记号,你们会吗?

大家觉得自己正确吗?小毛驴又来提醒大家啦。

学生:唱

我:嗯,大看来大家都有好好的看小毛驴的提醒哦。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接再厉,就剩下最后一关了。

第三关:别忘了之前认识的渐强记号。

大家还记得这个符号吗?那大家来试试加上他效果会如何。

学生:加上渐强符号演唱。

过关,播放梅花图片

三 新课教学 (听梅)

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一起读一读歌词。学生:齐读

我:同学们读完之后,知道词中“雪霁”、“坝桥”、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答。(不知道,没关系。有老师来告诉你们。)

了解了歌词后,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该曲的词作家。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作曲家。**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了解完曲作者,老师来和大家做个游戏。(踏歌寻音)

四 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 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描绘东,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

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技能目标:

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踏雪寻梅》第二声部的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自制课件多**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听《铃儿响叮当》,随音乐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进教室,

2、发声练习:四二拍1 — 3 — 5 —

13 15 13 15 13 15

二.授新课

(二)歌词赏析:(通过系列启发性的**展开讨论,赏析歌词)

1、多**课件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解释歌词

A “雪霁天晴朗”的“霁”是什么意思?——雪后放晴

B “坝桥”是什么桥?——有扶手的石板桥。你现在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的?(也许江浙一带的古镇上还有)

C是谁在骑驴赏花?(从诗中最后一句“书声琴韵”猜测是学堂的孩童)他的心情怎样?

D、作者简介

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1916——1929年在**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歌曲学唱

3、学唱《踏雪寻梅》

A、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用“啦”哼唱歌曲第二声部。

2、唱出歌曲情绪,顿音,欢快

B、第一、二声部合唱。

1、跟琴声哼唱第一声部。

2、分声部合唱。

(循序渐进,使合唱变的较易掌〖〗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C、歌曲演唱处理:结合谱例赏析歌曲,通过引导**、师生讨论来细致地处理歌曲:1、乐曲的力度与旋律线的起伏有联系吗?——有。根据歌曲的旋律线来做适当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

2、乐曲的**在哪里?力度怎样?歌曲的开始呢?——**在“花采得供瓶养”,力度是强,感叹地抒**感。歌曲开始用中弱的力度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的骑驴赏花的情趣。

3、乐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4、学生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表现出活泼、充满童真情趣的动感画面。

四、创编、表演

A探究音响,要求用各种方式表现:

1、人歌声

2、铃声

3、驴蹄声

4、雪花飘落声

B、模仿小品《踏雪寻梅》进行表演

五、课堂小结

A说说冬天带来的乐趣

B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迈着轻快步伐、听音乐出教室。)

《踏雪寻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

**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了解黄自生*,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对**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有关梅的诗词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梅

师出示图片,请生辨别是什么花?(图片背景音乐《梅华引》)

师介绍梅花。

二.踏雪寻梅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歌曲《踏雪寻梅》,那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花香扑鼻的画面······心旷神怡啊!

1.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的生*。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1916—1929年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歌》《红豆词》等。

1.出示歌词,让生自己朗读歌词,找找词中不理解的地方。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刘雪庵写的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方式来读一读歌词。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师询问。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同学们读的有点乱,我们尝试一下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

请生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第四小节和第十三小节两句弱起拍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 (2) 巩固学生对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 (3) 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感情,感受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 1. 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 2. 歌曲教学:

(1) (1) 齐读歌词。

(2) (2) 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 (3) 再次欣赏歌曲。

(4) (4) 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 (5) 巩固几遍。

(6) (6) 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 (7) 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 (8) 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三.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曲。

四.四.导入新课:

1. 1. 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 2. 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3. 3. 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一.**教学:

师生问好。

二.合唱练习,导入新课:

1. 1. 江苏民歌《蝈蝈蝈》

2. 2. 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

学生看书,了解音乐家黄自的生*及其**作品。

3. 3. 欣赏:

(1)《抗敌歌》

(2)《卡农歌》

师问: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4. 4. 巩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打击乐器伴奏。

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备注

《踏雪寻梅》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短小精练,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尝试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是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唱与演唱,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不怕寒冷,奔向冰雪的世界,享受无穷的乐趣。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快乐的情绪。有打击乐器来更深一步渲染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题上看,很明显,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一定与哪个季节有关?(冬季)

2、想像一下冬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后出示幻灯片)

3、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4、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后出示幻灯片)

5、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二、新课教学

1、师领,按节奏齐读歌词,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①“霁”ji,读四声,指雪后放晴。

②“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认识休止符。

3、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地唱好断音。

4、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处理歌曲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好花摘得供瓶养”是歌曲的**,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感。

(三)歌曲表现与拓展

1、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2、各乐器的表现:

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也可用摇铃。

3、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踏雪寻梅》,而且了解了很多音乐符号的含义。演唱一首歌曲除了会唱曲调之外,还要注意它的艺术处理和它所表达的意境,你觉得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淳朴的生活情趣)。自古以来,人们对雪情有独钟,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一些与雪有关的诗词,演唱与雪有关的歌曲,画画美丽的雪景图,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感知**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教学:

㈠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

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

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

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

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

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

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

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

《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

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1916——1929年在**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 X︱X X X音型伴奏)

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

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

5.视谱唱词。

6.表现歌曲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

0 1 3 5︱ì 7.6︱3 6 5︱

好花采得瓶供养

师:“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发自内心地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

②、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③、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④、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

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

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

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追寻。“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用你们更美好的声音来诠释作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