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如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5篇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一、精心预设,提高效果
如今的小学生,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早期教学普遍很好,因此在他们的大脑中,绝不是我们想象的一张纯净的白纸,其内心是一张色彩丰富的画卷。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就会出现教学上的一些误区。特别是在预设阶段,很容易忽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忽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上课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不敢声张自己已经懂了,所以学生装作不懂而听课,心不在焉,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精心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教师备课的最关键一环。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才可能做好预设。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首先是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当下状况,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但是这些都不能彻底了解学生,要想提高新课的教学质量,必须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容易出现混淆和误读的小的方面。之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技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合理建构。例如,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转化:白板出示图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生思考,小组交流)师:有结果了吗?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生: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师:怎么想的?到白板上演示一下好吗?生(边说边操作):把上面的半圆移到下面来,正好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利用白板直接把图片、文字进行拖拽、旋转操作,这是电子白板区别于PPT等媒体的显著特点,更加直观,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得到了很好体现。师:右边这个图呢?生:把两个半圆分别旋转到空白处,也转化成了长方形。让学生认识图形,在色彩中、在直观中,了解图形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方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悟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具体的详细的了解,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学生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掌握这些差异的同时,为教学策略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了解的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级是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B级是学习中等,有可挖掘的潜力的学生;C级是基础差、习惯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由A级学生回答和处理,容易的问题由其他两组学生回答和处理。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练习环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应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练习环节是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模式、获得进一步教学经验的途径,所以每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中的练习环节。但是练习绝不是毫无筛选的盲目练习,如果这样,势必要影响学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产生倦怠感。练习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审视。在这里教师要关注细节,通过练习的设计,补充教学疏漏,巩固学生的知识建构。新课改提倡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那就是不能让学生在毫无目的的题海中挣扎。减负要从练习开始,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精练。发挥练习环节巩固新知识、巩固新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练习题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梯度,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要留足空间,让学生思考,实现新课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是从细节着手的,关注细节,才可以有高效的教学效果,细节是有效性的保证,关注细节,才能保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多方面,比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练习等手段。本文仅就上述几点做了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同行的教学提供点参考意见。
很多人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数学内容非常简单,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基本不存在难度,但是却忽视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会感到困难。小学生本身不具备数学基础,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并且小学数学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因此,想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为什么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系统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其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大部分生活在衣食无忧并且备受宠爱的环境中,其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父母解决问题,导致其极少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地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学又是同龄人,大部分时候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甚。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还是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够为其学习别的科目打下思维基础,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欠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不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更不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过于投入自身的课程,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而教师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形。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真正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教学现状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过于注重的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会浪费数学教学的时间,导致实际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从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學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1.创设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虽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创设更加适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比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和“认识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人民币分为多少种面值,分别是多少,还可以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们认识人民币的,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翻看教材上的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条件。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了解,数学教材就结合了这点,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就是结合生活事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授课内容偏离实际教材,从而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学会独立思考。
3.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教学创新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但是若新知识太有深度,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善于动脑,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4.营造活跃的课下文化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校园当做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课下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小学生在下课时间感受到学习氛围,以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形式开展文化探讨。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下则可以利用校园空间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扩大教学范围,深化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拓展数学课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的阶段,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图形与变换”这一课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变换问题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先拿两张方形凳让学生说出形状,再将两张拼在一起,说出其形状,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开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活跃其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开展民主式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课上课下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xx(09):2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15):14.
[3]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64.
[4]何庆林。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20xx(08).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势头,迎难而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也深感教改的紧迫和现实的严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都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学有所感悟、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多用含有期望、激励的语言,如“试一试,你一定很棒!你真行!”第三,要创造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态度使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数,然后小组推荐人员在全班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进而进行新知识的导学。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先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百分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上跟大家讲解。因为这些资料都来自生活中。学生又经历了收集和汇报的过程,兴趣非常高涨,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意识和享受了到了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就要培养学生动口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和脑是密切联系的,只要学生认真看书,他们的头脑自然会动进来,不过,作为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置疑问难,使学生的`脑筋急速地、最大限度地转起来。小学生都好奇、好问,会问一些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予以答复,不能让学生创造的心灵遭受打击,让学生有难敢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只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指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针对原有的问题步步设问,化难为简。或者指导多思考,多讨论,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去看书、摆小棒,并计算35+3=38。笔者及时追问:“为什么3不能和十位上的3相加,只能和个位的5相加?”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笔者让学生在小组中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并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样,会让学生不断地置问、解疑,让学生的脑筋动进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做数学。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农村不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一点有目共赌。事实证明:不但一切科学发明创造离不了动手实践,而且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能激活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垂直与平行的意义后,笔者让学生用两根小棒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学生听说让自己摆量,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摆与量。学生通过自己动力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了垂直与平行的意义。接着,笔者又让学生也像刚才那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垂直与平行图形。在创造的过程中,再次激活了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体会到了真正做数学的乐趣。
4及时评价促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就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欢乐。当学生受到积极评价时,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为了追求成功而改变其行为。同时获得成功的过程又会当作新的经验,进而更有信心地参与学习。
总之,数学课想要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全身心地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就能变被动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
摘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动态感强、图形清晰、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教学更加的直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加对抽象以及难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学习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动态感强、图形清晰、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教学更加的直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加对抽象以及难懂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较小,几乎是受兴趣所支配,所以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通过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由平移和旋转获得一些精美的图形,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们都纷纷摇头,之后教师回答说“只要学习了今天的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图形是怎么来的?你们想不想学习?”,学生回答都说“想”,之后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获得新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学生不受约束,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1]。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难点知识点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发达,而小学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的抽象的知识点,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特别是一些重难点知识点,可以围绕重难点知识点,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快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是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围绕这一重难点知识点,通过教学案例,呈现整个方程解答的过程,然后先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存在疑惑的地方,与同组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参与学生讨论中,为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讲解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并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并反馈给教师,通过交流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在解方程时,应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在方程的两遍同时减去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使得x的系数为1。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总结的解方程的方法,进行方程的解答[2]。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生成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发现知识过程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帮助。例如在学习《圆》时,教师首先让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圆形的精美图片,感受圆的图片带来的美,同时还应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形,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让学生用圆规画圆,教师可以事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学生画完后,让学生们总结画圆的方法,即定长、定点、旋转一周,最后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根据多媒体的提示,进行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认识半径、直径。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3]。
四、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当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由于多媒体课件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时,拓展学生思路,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长方体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了解长方体,从二维空间上升到三维空间,而且通过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这也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如圆柱体可以由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教师很难动态完成这一过程,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够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的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五、总结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的直观、生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注意信息资源的更新,应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实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从合作小组的建立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在新型教学模式普及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断的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运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还需要先建立合作小组。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以前后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6~8人的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事宜,教师在考核中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当然,这主要是在第一学期的实施策略,当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后,教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方便数学学习,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大有帮助,所以在当前教育中备受关注。逻辑思维应从小培养,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事物,增加了数学教学中的困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增强意识,注重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且要从一年级时就抓起。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通常到三年级后才有明显改变,所以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都不同,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比如刚接触数学时,应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和数学接触,打牢基础知识,学会辨别最常见的单位概念,包括数字大小、距离长短等。识数之后,可结合教学进度,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从形象化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思维过渡。加减算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令学生对加减的原理和数字规律进行了解。比如小组共有5人,5个座位,走掉一个,就会空出一个座位。而如果进来一个,就会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或者通过三个小组不同人数的对比,以及如何分配,才能让三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过程中的对比、分析、概括等都是思维逻辑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学科,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其实有失偏颇,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的载体,语言逻辑也属于逻辑思维范畴,教育应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还能够把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平常课程中,还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概念的概括,加减法的总结等。
2、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在当前教学中,借助形象事物进行讲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太枯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今后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融入逻辑思维锻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强大起来,应该防范学生对各种道具形成依赖,意识懒惰,不愿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厘米和米》时,可先给出一些实物,然后令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相关事物,并能对其长度作出大概判断。《认识角》时,教师经常会举钟表为例子,不妨略过实物环节,由小学生主动去想象,尤其是角的移动和变化,如果有实物在手,很容易辨识,但如果仅凭想象思考,对不少学生来说都很难。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较为零散,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会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帮助。课堂上应掌握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比如分类比较法,数学学科非常庞大,为防止乱成一团,内部知识都有较为系统的分类,而且不论是分类内外,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异同性。概括和归纳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同一本质属性的事物进行整合,可以加深理解,从中获取新的认识。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为计算提供了技巧,可以缩短浪费的时间。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应的方法,使得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3、加强练习,积极参与实践
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各种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习题,供他们练习。所选习题需要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逻辑,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易错题,令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经常举办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实现理论实际的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木条、胶水等工具,制作出对称图形。这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地理解,然后逐步探索制作方法,基本相当于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校园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活动,如数独游戏、数字推理等,令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和条件,能够推理出最终结果。
三、总结
总之,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吴云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xx,15(8):52-53.
卢纶。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现代化。20xx,32(8):98-99.
刘伟。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xx,16(8):69-70.
马翠双。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xx,17(2):120-12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内容,凸显数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形式,关注课堂生成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教育城域网的接入让数学资源变得极为丰富,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而且能够与全国的窗口学校建立有效的链接,通过资源分享互通有无。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巧用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如何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笔者参阅了很多资源库中名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设计了猜想—验证—动手—推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边乘高还是底边乘邻边,然后运用数方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由此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高这一推论。接下来,笔者又出示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这样求呢?至此,学生有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心理需求,在深入探究中逐步形成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 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教师的素质、课程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对小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做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方法初探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小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当前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题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表示:加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变革,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受教育之后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加大力度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推理以及建模的思维,同时开阔小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加强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2.1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的谆谆教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导小学生之前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对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概念,而且教师自身也要对核心素养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中的领导者,带领着小学生进行探索新知识[1]。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2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的安排课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果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公式运算,很多小学生 所以每当学习到公式时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讲述公式的同时为小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公式的由来。核心素养的内容相对比较广阔,所以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2]。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全面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还可以从最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自身语言能力的表达,对于要讲述的知识点要进行丰富的备课,在讲课时语言要风趣幽默,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字》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记忆,首先教师可以说“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然后让小学生进行往下接:“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接下来的小学生继续接,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2.3做好教学评价
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为小学生培养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团队,教师就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有听不懂的地方,那么教师便要将这个知识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进而降低数学学习中的难度。教师在课下还要做好教学评价的工作,除了常规的技术和事件评价方法之外,还要加入核心素养能力的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进行学习青岛版数学小学5年级上册《倍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师评价报告为出题点:“同学们,知道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多少吗?”在勾起学生的兴趣时,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可以猜一猜,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是小组人数的60倍?”“300分、240分、360分……”,然后教师便可以继续提问:“老师所在的小组一共有6个人。”紧接着小学生便可以回答:“老师的评价报告分数为360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不断的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小学生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而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09)
[2]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我深刻的感觉到,过去那种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一旁听的办法早已经变得腐朽不堪,很难在适应现有的教育形式和中级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需要,所以,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为他们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很明显,教育的重点在课堂,现代的课堂应当让学生唱主角。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性的总结,我摸索出以下几点,用于课堂教学,效果颇佳。
一、老师引进门,思考在个人
每当学习新知识时,我先把教学大纲上重点的和基础的知识讲授清晰,然后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留给学生们,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在最后一个课时,集中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纠正一些错误,使得学生们对新知识加深印象。采取这种办法后,很明显的感受到上课气氛大变,原先老师一个人讲,学生们在下面听课记笔记的独角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百鸟争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在一片轻松的氛围里展开,当然,课堂纪律是这一切的保证,老师就是要起这样一个监督者和引导着,同时也是纠正者,活跃并不是混乱,这一点老师必须把好关,同时也应当掌握好教学任务和时间的关联,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我也需要和当家在这方面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扎根生活,立足实际学数学
小学数学有一个优势,他所教授的内容比较符合生活实际,这给了我新的启发,在学习圆角分时,我把课堂变身为“超级市场”,在学习钟表时,我把课堂变成“虚拟的旅行社”,诸如此类,把数学带入学生们的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的学数学,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有了兴趣,那学习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同时很好的平衡了不同学生的接受,让大家都不要落下。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把它回归到现实中,不过是返璞归真,同时也使得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变得具体和真实,让学生们得以和数学亲密接触,让他们发现身边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这给他们一生带来的影响远比让他们数学考试取得一次高分大。有趣的是,我发现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后,学生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反而更进一步。
三、预习巩固,改头换面
过去的预习形式是仅仅让学生们自己先看看书,过一遍概念,这样的预习枯燥而乏味,获得的知识不够立体,预习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采取的办法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同时让学生们通过预习提出问题,由课代表汇总,然后在课堂上解决,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同时让学生的主角地位得到更明显的提升。谈到巩固,现在老师估计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测试,而这是恰恰学生最为害怕很头疼的,因此我考虑能不能变更测试的形式和摸样,使得测试既能被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们不再畏惧,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出题,然后集合起来随机派发,互相检测,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他们自己认为的考点用来“考同学”,这样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复习的能力。
四、诱导思维,合作和独立并存
现在我们教学中有许多弊病,比较严重的便是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该怎样想,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从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想入手,启迪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开设学习小组,让不能学习层次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同时每学完一课时,要求学生简单的写一篇学习心得,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作
五、克服数学恐惧症,让数学伴随孩子进入更高级的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相信很多老师和我都有同样的感受,由于数学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要求,不少学生没有开窍,开始畏惧数学,针对这些现象,如果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老师不加以扭转,会给孩子以后的教育发展带来极害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教学和测试验收因人而异,不能追求统一标准,必须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对于新知识,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通过巩固和测试,老师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制定出不同的策略。“这种多重标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使得不少原本位居数学的同学重拾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从此一点打通全局。数学本身就很可爱,不过因为一些老师因为单纯追求成绩,让数学变得面目全非,“狰狞可怖”,新时代的老师应当自己总结一套办法,让数学还原它本来面目。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华丽的评价,背负这样的职业,我们必须为此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老师的称谓。小学老师虽然处于教育系统的基层,但是高楼大厦正是从基层开始的,打不好根基就是动摇教育的根本,新的时代,知识量大增,新的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过去那种单纯的知识灌输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和祖国对人才的需要,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思维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拥有崇高的使命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时适势的人才,不能再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所以老师也应该边教边学,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响应现代的教育潮流,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更好的完成老师的使命和职责。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巧设悬念,以疑激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四、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贴、撕、装、拆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
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
五、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会给学生产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
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得出正确的解答。
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数学。
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摘要: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产品不仅对日常的生活有所帮助,对教学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小学数学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将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是大势所趋。就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当前的学生而言,其所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更为灵活。这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新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由此得以改变、创新,令二者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味重视考试的成绩,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抓紧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进行教学,在课下也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渐渐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应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失去探讨的兴趣,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本身,利用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2、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缺乏重视
在平时讲解数学时,很多教师只是采用一贯的方式,并不会考虑将信息技术融入平常的教学中去。老师认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数学的解题方式就能够举一反三,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单纯地依靠记忆进行解题,在遇到一些新题型的时候发现原本记的知识并不牢固,想要利用原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方式,就会让学生记忆得比较牢固,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灵活运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
1、丰富数学中的信息技术
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缺乏一定的精彩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照课本进行口授性传授,只会加大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在PPT上展示一幅简单的路线图,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手指移动的方向来进行东西南北位置变化的描述,教师先进行自我讲述让学生有东西南北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升日落的自然现象先对学生讲解东西方向的位置,既一改先前沉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让学生能够从常见的景象中进行学习,能够快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2、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将生活实际应用融入数学问题中。如,在讲解人民币时,可结合动画方式,将小动物去超市购买零食的故事演示给学生。在付钱时,对不同的人民币币值进行展示,并细致讲解不同币值的换算。由此不仅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活动,也可避免因刻意模仿而导致的思维定式。
3、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掌握、实践及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高低,是影响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过程中,还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点:及时转变学生传统学习角色,重新确定学生学习模式,推进构建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在小学教育中增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打好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实操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
4、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平常的空余时间,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走出家门,鼓励到户外去感受一下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去亲身参与感受一下数学在生活中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可以用一些新型的画板,画下自己所感受到的有趣的数字,然后想办法将其和学到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对课外数学活动的兴趣。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相互整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重视这个方法,进而使教学和学习变得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想要让小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玲。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3).
[2]盛男。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构建高效活跃数学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施,要经历启动课题研究、整理研究成果、结题鉴定三个阶段。
一、启动课题研究。
课题获准立项后,下一步就是要正式启动课题研究。一般课题在启动研究阶段(这里的一般课题不是课题申报类别中的“一般课题”,而是指不包括实验研究课题在内的所有课题),要做好理论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调控;实验研究课题在启动研究阶段,则要对参与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进行各种实验、试验,积累各种实验材料等。
(一)启动一般课题研究。
1 理论与物质准备。
在课题研究具体实施之前,研究者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是理论上的准备,主要是检查所设计的方案是否严密,概念的界定是否科学,假设是否台理,变量的操作性指标是否已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要检查课题组成员是否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否皇握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本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应技术。做好课题实施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必需的设备、工具的准备工作。
2 搜集、分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
启动研究阶段的重点工作应该是搜集、整理和分析针对研究的问题,围绕已确定的研究变量、研究对象在研究活动中所产生的资料,与课题相关的经验以及有关的数据资料。资料搜集的策略是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范围,在数学教育文献、刊物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尤其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开展调查、进行测试,对相应的结果作记录,对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则要做好资料的审核,分析资料的适用性和统一性;对资料进行分类,使有效的资料条理化;对资料进行汇总,使资料具有系统性和宪整性。
3 调控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一般在半年至两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要做许多工作,如教学测量、调查、实验、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已取得的成果或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协调好。应注意:一方面要正确执行研究方案,围绕研究方案所确定的研究目的落实研究措施和方法,并定期检查各阶段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课题的研究,有时并非按制定好的方案一一执行就可以。越是大的课题研究,越是想获得丰硕的成果,越有可能对方案或计划进行调整。有时需要对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或聚集过于宽泛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或对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充。有时也要根据需要增加一些研究所必须的措施,改变研究所需要的方法,以促进课题研究取得更好效果。
(二)启动实验课研研究。
1 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在课题立项之前的工作,如课题的确定、实验方案设计等是由课题负责人完成的,课题组成员及其他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对实验的方案缺乏理解。较少或从未参加过实验研究的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对象的迭择、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操纵与控制、变量的测试等比较陌生。因此,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是启动实验研究阶段的一项极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也是顺利开展研究乃至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前所述的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是实验起始阶段的培训。如果在实验中出现偏差,要开展研讨与交流,在交流中纠正问题或弥补偏差。
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也可在结题之前,如在实验结束时,参与者集中在一起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性、定里的分析与评价,总结实验的结果与结论,讨论实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实验研究的一次总结,更是为了推广实验而进行的一次培训。
2 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组)。
实验研究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为了确保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时,按照科学的油样方法选取实验的对象,如用简单随机油样的方法等,以保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台理的设计方法安排实验对象,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条件相一致,排除实验对象间差异的别响。
3 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实验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如对实验对象进行相应的测试,如实验前的测试即前测,实验开展一个阶段后的测试即中测及实验结束时的测试即后测,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学科学习测验等。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做教学、实验、反思笔记,“探究”课的教学,总结教学、实验的经验等。对搜集来的资料按类型或按性质进行分类,如按类型分为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按性质分为男生测试数据和女生测试数据。在实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里分析,关注实验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4 控制实验过程。
实验研究要求遵循实验的规范,在选择实验对象、操纵自变量、测里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方面,尽可能达到科学的要求。如选取与实验班条件大致相同的学生组成对照班;选取水平相近的老师任教实验班和对照班;严格控制因为实验而加重学生的负担;用科学的里表和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科学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理论和经验的关系,避免“以偏概全”或轻率地做出结论。
5 进行实验测评。
实验测评是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一部分、某一阶段进行检。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效果随时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价值判断。实验测评是实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在明确实实验测评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实验测评原则,选择恰当的实验测评方式,设计明确的实验测评指标后进行的自评与他评。
二、整理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结束或临近结束,课题组要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各子课题、各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并找出研究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成果时一要对研究方案所确定的研究目的的实现情况和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全面检查与总结。二要认真分析取得成果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 在总结中还要对研究过程中所积w的资料进行分析,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要分类整理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用于准确反映研究成果。三要撰写研究报告。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需要对整个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用文字记载下来。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指定专人撰写能全面反映研究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报告一一是该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因为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主件,一项课题是否有研究报告或研究报告质里的高低决定着该课题是否能按时结题。
三、结题鉴定。
立项课题完成研究任务之后,对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有什么 价值,价值有多大,有没有创新性、应用性,研究的方法是否规范进行鉴定 .结题鉴定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课题组提出申请、鉴定小组初评、学术委员 会评。
(一)课题组提出申请课题组要根据要求填写申请表,研究目标、方法 、过程、结果等方面填写清楚,并向专家呈送课题结题报告,提供其他所有 能反映研究成果的相关材料,如课题研究论文、研究成果集、专着、课件以 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获奖证明材料等,以供专家评审鉴定时参考。
(二)鉴定小组初评鉴定小组对提出申请的科研成果进行认真审阅并提 出个人意见,然后汇总成,J姐评语,决定是否提交学术委员会评审。
(三)学术委员会评定学术委员会集体研究后,写出评语,采取无记名 投票、举手表决或民主协商等方式确定课题是否通过鉴定。
课题鉴定可采用“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法进行。通讯鉴定是 把研究成果的主件及若干附件寄给鉴定专家,请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内,把书 面鉴定结果寄回。会议鉴定是请迭定的专家出席成果鉴定会。会上由课题组 负责人作报告《主要内容是“结题报告”),请专家们提问,课题组成员作 答,在鉴定会上进行现场答辩,专家们逐个发表对成果的鉴定意见,并在会 后写出鉴定结果,表明是否同意结题。如果通过了评委的鉴定,则标志着课 题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结题。
课题组要对专家们的鉴定认真研讨,在此基础上写出“自我鉴定”,并 把它与专家们的鉴定、本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并上交科研主管部门。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将数学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的特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挖掘“数学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升入五年级后,我会每天在课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美丽的糖衣”。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兴趣之门;二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
四、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深的企图是渴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肯定他们的潜在价值,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时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动,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提倡“三个一”: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摘要: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知识难度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苦恼、畏惧等情绪。从数学方面阐述教育心理学的涵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着重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生;效率
數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起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展智力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不断复杂,难度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苦恼、畏惧等情绪。因此,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数学教育心理学属于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领域,国际上对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个通行的概念就是,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数学教学的实践为基本出发点建立自己的理论观点及其体系的研究,从认知理论的立场探究、分析和评述在数学教育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理论及实践问题。数学教育心理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只是将数学教学案例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研究,还是具有学科特色以及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二、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数学心理障碍
1、轻视心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学习很认真、刻苦,但是每到测试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笔者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发现这类学生对于基础性的题目不够重视,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难题和大题之上,于是这种眼高手低的做法导致了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
2、心理畏惧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随着难度系数的增加,变得更加抽象更加深奥,小学生一旦对这些困难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并会出现自卑感。长此以往,这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没有了动力,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3、心理满足
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十分自信,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自以为是,在学习上不再用功。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导致他们总是处于中游状态,得不到更高的发展。
4、偏重结论
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有部分学生注重数学结论,认为只要知道结论就可以了。这就很难深刻领悟数学结论,在运用时常常会出现差错,且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5、心理依赖
小学阶段目前没有升学压力,不需要参加如中考、高考般的考试,这使得有些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压力,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遇到困难并不及时去解决,而是等待教师讲解答案。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数学学习停滞不前。
6。外界诱惑
因为小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在13周岁以下,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意志往往不够坚定,非常容易受游戏、网吧等外界的诱惑,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因此数学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笔者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平时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几点运用:
1、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将教学与实际有机结合,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并不断贴近生活,这样就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这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变得更加努力也更加轻松,并能够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
2、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状态,树立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要经常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授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改正他们眼高手低的缺点,避免出现课上听得懂,课后用不了的局面,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心理引导为主
针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诱惑的学生,一方面不仅要依靠学校以及家长的约束管制,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以朋友的身份带领他们走出误区。
总而言之,科学应用数学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