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论文(优秀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教师德育论文(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1

关键词:益阳一中;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新途径;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72-02

一、明确德育目标,确立工作思路

我校地处益阳市中心城区,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学校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经过深入的思考,我们认识到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围绕“学习活动”,学生要调动各种因素来参与,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品格意志、价值观、人生观等,而这些正是德育关注的内容。因此,我校提出了“以培养学习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德育工作的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努力创建“科学与人文并举、智慧与品行并重、人本与规范并存”的和谐校园。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德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思路。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1.铸造教师高尚的师德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优学先”活动和师德标兵及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师德启示录》,引导教师敬业、乐业、勤业,志在教育、情系学校、爱洒学生。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要求教师塑造三种形象:博学者形象、德高者形象、外在美形象;确立“六个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创先意识。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师德建设自我剖析材料,每学期民主评议纠正师德师风问题。近年来我校师生关系融洽,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全市中小学校师德测评工作中,我校教师的师德优秀率为全市第一。

2.打造精良的班主任队伍

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和末位淘退制。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班主任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了解德育工作的新动态,探讨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研讨活动,编辑一期德育论文,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通过益阳电视台和益阳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一次,开阔班主任的工作视野,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促使班主任有创新和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近年来,我校班主任中已有胡进文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欧文等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殷海龙等8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三、强化精细管理,突显育人实效

要保证德育工作出成效,理念先进是前提,强化管理是关键。我校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工作岗”的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强调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实 施“五个办法”:封闭管理办法,规定学生中午集中在食堂就餐,在宿舍午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与团队精神;积分管理办法,进行加分激励与减分惩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向善、警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价;养成教育办法,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训练,加强班风、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校园之星评选办法,每期评选学习、纪律、卫生等星级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化陶冶办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凸显班级文化教育魅力,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感染。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校多次被评为益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成为了全市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

四、开展特色活动,实现德育目标

1.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我校提出了“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管理”的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益阳市一中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一系列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并遵照执行。在一日常规中,我校提出了“三严”: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严防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在抓工作落实时,要求做到“三细”:细化行为规范的要求,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变化,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实行分层教育:第一层面为全校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层面为共青团员,要求他们在学生中发挥示范群体的作用;第三层面为学委会及班团干部,要求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并由他们每日督查学生的习惯养成。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高一年级将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军训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高二年级将班风、校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学风建设;高三年级将理想前途教育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另外,加强住宿生管理,每月评选“文明宿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多年来,我校积极参与益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交模城市”的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签订《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承诺书;三是出办宣传栏,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创建工作的氛围,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四是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支持协助教育子女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五是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一起走”的活动;六是组织教师值班,在学生未形成良好习惯时进行引导,并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处理;七是开展评比活动,总结表彰创建工作的先进个人、优秀班级和年级,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提高了文明素养,我校被评为首批“创卫美家园达标庭院”、“益阳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3.加强学生自治,构建民主管理的校园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尊重学生,把德育过程理解为“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在班级管理中,发动学生订立自己的班规,开展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学委会作为自主管理的骨干,在学校管理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的班级七查、校园值日和志愿者服务、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都由学委会组织实施。在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既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又培养锻炼了一批批学生干部,为高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学委会干部李燕茜、张一山、戴好、何舜成、邓宇皋等清华、北大学子。

4.加强健教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2002年创建心理咨询室,十多年来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丁凤姣(北师大毕业)、曾立红(华东师大毕业)、李阿玲(湖南师大毕业)3位高学历、高水平、资深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投资30多万元建有功能齐、标准高、环境雅的省内一流的心理辅导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全天开放,不仅欢迎存有心理问题、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前往咨询,帮助他们及时解除心理问题,而且欢迎师生前去参加咨询辅导,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排除心理疑难,接受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室开设以来,前往咨询的同学络绎不绝,每年3月学校开展“敞开心灵,走进咨询”主题活动,深受喜爱与好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省文明办和市创建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表彰,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深化我校德育工作改革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小学师德论文 篇2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校长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并成立专门由王孝闯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科室具体落实培训的各项事宜。每个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提升工程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提升工作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教师会向全体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政府花钱、教师受益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培训期间,王校长带头参加,每次亲临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更为关注,从而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建立了出勤考核制度,把过程考核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一环,确保本培训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制定政策,增强实效

1、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要认真做好签到考勤、必须认真听好课,听好讲座,记好笔记,做到记录完整、详实。如有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做到无一人因故而落下培训内容。

2、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起榜样典范作用。

3、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讨论、上示范课、研讨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要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

4、每一个教研组要确立相应的培训目标,认真开展好各项培训活动,建立活动档案,认真安排好每一位教师完成校本培训规定的各项指标。对教研组的工作,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学期进行检查评比,将结果列入教研组绩效考核内容。

5、将校本培训目标考核列入每学年的评先与评优,表彰先进,推动校本培训工作中来。

6、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每次有外出学习机会,学校都尽量满足教师的学习要求,经费基本上报销,让教师把先进的理念带回学校、带进课堂。

三、培训方法,典型独特

1、形式多样,全面落实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通过上公开课、说课、教研组交流讨论等形式,保证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并把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等与学校年度考核直接挂钩,有了教师参与的制度保障。

2、措施到位,学以致用

每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培训方案制定了各学科培训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校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配备一个专业档案袋,每学期一本听课记录本,学校要求教师不走形式,不搞虚假,一步一个脚步,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并适当作笔记,写案例分析(每学年至少1篇,字数达到1000以上)。学校让每个教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转变方式,理论引领

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几年来,学校通过年轻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县教研室教研员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要求教师撰写1篇以上的教学论文或读书笔记,写出1篇以上教学反思反思,定时上交教科室。我校对优秀论文或读书笔记等向县级以上刊物推荐发表。近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在市县级学科论文评比上获奖,这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以上这些做法对教师确立学校主流意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素质起到引领作用,为“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量身定制,塑造师形

在新课程下,我们极其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师德的教师队伍,我们牢牢抓好素质提升工程的契机,并订制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培训内容:

2007年暑假,县委书记尹学群在县影剧院为全县教师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师德培训讲座,我校老师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尹学群书记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滋润着教师们心田,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为了继续拓宽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师德与教师职业》的学习,认真对自己的师德学习及师德表现做了总结或写成了体会。

5、师徒结对,助徒成长

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在“提升工程”培训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每名年轻教师由骨干教师进行学科指导和班主任工作指导,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指导要求,期末进行考核,作为对指导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的落实,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四、硕果累累,素质提升

通过“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的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学习,除了参加三门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培训《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外,学校还要求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培训自修《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课程;通过调查,全体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行为规范,学生或学校评教满意率达98%以上;参加学校联片教研校本培训,至少达到3次或以上;并认真完成以下作业:各种学习笔记齐全,教学设计一份,各种培训课程作业完成100%以上等等。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力量按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所要求的指标数,对全体教师的作业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查漏补缺。本学期学校又组织行政人员及教研组长进行多次复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全体教师任务完成非常出色,有很多教师都超指标完成。

通过本次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实施新课程水平,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学校在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校现有台州市学科骨干教师4人,三门县骨干教师5人,三门县优质课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县德育工作先进个人3人,与“提升工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2、我们提出“在实践中反思与理论学习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经常总结。规定全校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年轻教师写教学案例和做课题的具体要求,学校中已形成了写论文成风的良好氛围,而每次总有一、二位教师的论文入选省级刊物,这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写作激情。20年我校有16位教师的论文参加三门县教科研论文评比,有2个市级课题立项,3个县级课题立项,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映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我校学生在县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增多。在三门县中学英语竞赛中更是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中考成绩也稳步提升,2007年首届新课改学生的中考成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潘金娇同学被三门中学提前批录取,潘小瑶等7名学生被三门中学第一批路却,22名学生被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批录取,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

我校通过制度管理显刚性,人文管理显柔性,引领班主任静心学习、安心工作,有效促进班主任群体素质的提高,为班主任老师们开启了一扇成长之窗。

一、刚性强一点——班主任队伍管理有力度

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现有30个班级,每个班级都配备了正、副班主任,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使班主任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我校经教代会通过并出台了一系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有依法民主制、导师传帮制、例会交流制、深入调研制、月考激励制、蹲点包干制、检查评比制、归档整理制。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班主任队伍管理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刚性强一点,体现了我校班主任队伍管理的

力度。

1.深入调研制

为进一步了解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每学期开展班主任工作调研,如“良好的品行伴随你我——就餐习惯”养成教育调研,用小学生喜欢的歌谣的形式,引导孩子文明就餐要规范:准备工作先做全,碟碗筷子摆放齐,依次排队有秩序,用餐期间不喧哗,饭菜和汤要吃清,用餐完毕收拾净。校长室、德育室协同班主任,采用一查二看的形式,检查落实学生就餐情况,当场和班主任老师反馈。比如“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调研,通过教师、家长、学生无记名问卷评议,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再如“让单调的说教远离晨会”晨会课专项调研,制订方案,下班听晨会,班主任论坛分享交流。年轻的小朱老师这样感慨: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10分钟的晨会大都在我讲学生听中结束,还不时有学生不遵守纪律,原来晨会课还可以这么上,交流式、体验式、故事式等多种形式,让我眼前一亮……

2.月考激励制

根据《鹿苑小学正、副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推行月考评制度,对《班主任工作手册》填写、校级及班级活动情况、家校互动、学生文明纪律礼仪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日查、周报、月结,督促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德育实效,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授予“三星级”嘉奖。

我校不仅对班主任逐月考核,而且对副班主任也逐月考核,制订了副班主任工作细则,每两周更换一次班级黑板报、每周上传一篇本班学生的日记、负责班级和包干区的卫生工作,变以往副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模糊职责为具体细则,对工作出色的副班主任授予“三星级”嘉奖。

3.蹲点包干制

我校班级数较多,光凭德育室两位干事,不能面面俱到。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制订了行政领导蹲点包干制,一到六各个年级都安排一个行政领导蹲点,并明确职责范围,包干到人,做到班级常规管理天天查、班主任工作手册家校联系情况月月查、常规管理示范班期末评,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实效。

4.归档整理制

为了进一步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起来,建立了班主任老师成长档案,记录班主任的每一点进步与收获,在成长中学习应对和处理班级事务,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

二、柔性多一点——班主任队伍素质有厚度

人文关怀是对制度管理的有益补充,通过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优化人际关系,温暖班主任老师心灵,引导班主任勤学多思,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德育科研,虽然没有刚性的指标,但能使班主任老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方面发展,使自己的知识积淀更丰厚。

1.学习培训自主多

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学校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注重班主任自身的学习提高,为班主任老师推荐《爱的教育》《细数阳光》《育人三部曲》等教育名家的专著,班主任老师自己选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还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摸索和尝试,提高了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2.德育科研成果多

班主任老师平时积累了许多与学生的故事,因而在撰写德育论文的时候,也变得有话可说、有例可循,我校班主任老师的论文、随笔频频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苏州市“十一五”课题《小学生道德修养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张家港市立项课

题《学校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两个德育课题已顺利结题,《小学班级文化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已成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要求认真记载和填写课题研究手册,加强德育过程性资料的建设。

三、弹性大一点——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广度

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年龄层次参差不齐,在年级段以及正副班主任安排上,注重老、中、青搭配,老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他们经验丰富、工作踏实,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可以弹性大一点,适当放宽他们的电脑操作等方面的要求,并让青年教师任他们的副班主任,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经验,在网络信息等方面做老班主任的坚实后盾,并为以后选拔班主任奠定基础。

班主任管理的刚性制度能约束和规范管理,使班主任老师有章可循,使班主任队伍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给了其自主发展的空间,柔性多一点,更能丰厚班主任的底蕴,使班主任队伍向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对不同层次班主任的要求,弹性大一点,体现了我校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建设更注重“人文性”。刚柔相济,管理有度,使我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M].教育部,2009-08.

小学师德论文 篇4

【关键词】师德建设;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弊端;对策

教育发展要以教师师资力量为根本,而教师素质发展则要以师德建设为根本。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以及道德的践行示范者,他们的教育品行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与严格督促的。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民族文化、历史、经济等等原因,小学教育建设不成体系,师德师风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师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教育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投入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相比于城市中的教育环境空间,严重缺失家庭教育,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就以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为例,其存在严重的师德缺失问题,这影响了小学教育发展的顺利推进。在本文看来,造成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师德缺失的成因应该包含以下三点。(一)教师原因。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部分少数民族小学教师缺乏对自身道德品德的培养,对学问的研讨也不够深入,无法做到言出必行,有错就改,尤其近几年出现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较多。所以说如果从教师角色层面分析,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普遍是缺乏思想道德修养建设的,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在理论行为层面的学习相对浅显,没有坚定的意志且严重缺乏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这种行为思想在管理相对宽松的少数民族小学中是时有发生的。(二)学校原因。上文谈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缺乏有效性、深入性,在物质建设层面尚有缺陷,更不要谈师德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目前许多地区学校未能及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教师能够为学校教育建设带来什么,这种单方向的索取行为不利于少数民族小学师资力量建设壮大,对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严重负面影响。(三)社会原因。少数民族小学本身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社会单元,而教师则是单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客观讲师德师风建设是能够由点及面影响整个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的。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给予小学建设的支持并不是很到位,无论从物质亦或是精神层面都如此。而在新时期、新环境背景下,少数民族小学师德建设也受到来自于社会中某些不良思潮的冲击与影响,某些关于教师的负面事件已经影响到少数民族小学当前的师德建设工作进程[1]。

二、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对策

(一)培养教师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客观讲,我国少数民族小学是需要实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的,所以在小学师德建设方面还应该引导、鼓励教师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积极响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任务,让教育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先行者。针对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短板问题,一定要通过师德建设及时弥补,全力深入做好“扶贫扶智”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的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在师德建设工作方面,一定要响应精神报告中的重要内容,那就是将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小学整体建设的重要使命与光荣,真正做到不忘初衷、不辱使命、服务学生、服务教育、做好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引导者。(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少数民族小学应该做到对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的有效强化,确保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进而影响学生,实现教书育人。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三严三实”,同时将“两学一做”作为活动契机,不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三)注重“人本教育”思想传播。少数民族教育资源比较匮乏,针对师德师风建设更要讲求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本教育作为一种明确的管理智慧,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意识,利用教师博爱的胸怀公平、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当然,学校方面也要围绕教师实施“人本关怀”,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本身物质资源薄弱,他们应该将师资力量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所以学校必须做到关注、理解、支持和尊重教师的成长过程,为教师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结合更多人性化规范制度合理管理规划教师,以物质为基础、以人本理念为思想全面发展师德师风建设。举例来说,少数民族小学就可利用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来影响教师,做到制私欲、顾大局、积善德、扶贫困,从物质及思想上贯彻师德师风良好教育内容。例如可利用“念、礼、斋、课、朝”等等宗教文化教义内容来约束、影响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实现师德良性建设[2]。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德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所以少数民族地方应该做好长远教育、系统发展的良好觉悟,结合各方资源与影响来推进师德建设,也为小学教育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显正。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9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