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1、从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公民应有的生物学素养的高度,来初步理解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意义。通过精选的事例,使学生对学习生物课怀有亲切的需求感。
2、在初中学习生物课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这些特征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的主线。
3、通过生物科学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和现代技术的结合,由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初步的认识。
4、要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应主要以探究、讨论为主,要重视实验,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以主动的态度来参与学习过程。
1、绪论课只是一个开场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绪论至少要讲两节课,甚或三节课,这是不必要的,对于正确的情意、态度的建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开场白也是重要的,除了要达到前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还因为师生第一次接触,是共同学习的开始,要创设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要适当展示教师自身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因此仍须精心准备和设计。
2、内容和重点是教学目标的2和3,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教材所述内容并不难,学生掌握也不会有多大困难。所需注意的是:
(1)生物的基本特征,所列甚多,但从物质运动形式之一的生命运动的特征来说,两点最重要,即由新陈代谢所表达的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和稳态,以及由繁殖、遗传、变异所表达的连续性和信息流。前者称之谓自我更新,后者称之谓自我复制。教师应以最通俗的语言和事例,予以适当的概括提高。
(2)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因为是内容的重点所在,更不可取灌输的方法,一定要由学生参与讨论,由他们举例、分析和概括。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善于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全班或小组进行都可以,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创造性的见解应鼓励,不正确的见解,也要予以引导。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好开端,以后的课就好办了。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教材列举很多,也不是都要讲的,学生可以自学,以后各章节教学时,有的是机会。建议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举例阐发即可。例如微观方面可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例如宏观方面可介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也可以结合地区特点举相关的例子来说明,这可以更方便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关于教育目标1和4,并不是可以通过传统的条分缕析的讲解来完成的,甚至不要出现板书的标题。因为,它基本上属于情意、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应该贯彻于教学目标2和3的过程中实现,即在探究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以及对教师的点拨的感受和领悟。对于那些应试教育影响还很深的地区和学校,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多讲几句。即学习生物课是提高生物学素养的需要,与高考是否开考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现代公民必需具备的科学素养。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实验、实践能力的锻炼,则不仅影响学习的成绩,更是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鉴于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也有不同的模式。以下仅举两种常用的模式供参考。
1、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例如可设计如下的问题分别由5个小组(每组10人)讨论,即每组1题。
(1)把人、蛙、小麦、细菌(或其他生物)都归属于生物?说说你的见解?看谁的见解更接近于科学的表述?
(2)一块岩石和一头牛,科学地说,两者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3)就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来说明学习生物学对解决有关问题的意义。
(4)当代世界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其中和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关的有哪些?
(5)�
教师的总结,重在吸取学生发言中的精华,重在表扬,适当补充和校正,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教科书。
2、教师引导启发,全班参与探究的模式。这一模式比较传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提请注意以下各点:
(1)选好切入点。例如可以从教科书的封面相片——青海湖鸟岛开始。认识图中的鸟及介绍图中没有表示的鸟,介绍鸟岛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指出生物多样化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由此进入什么是生物学的绪论内容。还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切入。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的洪灾,其原因中哪些和生物学有关?如1999年,取缔非法组织研究会,其谬论之一:“不吃药,就能治病”是怎样违反了生物科学原理?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包括生物学素养有极端重要性。如当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作物病虫害的大发生、耕作技术改革的重大举措,都可 乃至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禽畜产品、英国的疯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等等有国际影响的与生物学有关的大事都是可选用的切入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拉近距离,体会学好生物科学的重要意义。
(2)生物的基本特征可引导学生逐一列举,但需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避免背诵。教师要分析诸特征的关系,指出生命运动最本质的特征。
(3)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状况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也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这不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材梳理]
一、遗传、变异与性状
1、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符号pf1f2×⊗♀♂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2)实验过程:
2、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f1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f1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5)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
(6)遗传图解: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基因a,绿球代表基因a。
4、分离假设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
(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细胞进行减数_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四、分离定律的应用
1、有助于正确地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
2、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
3、指导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
[牛刀小试]
一、相关概念辨析[判断正误]
1、凡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显性性状,子代不能表现的性状即隐性性状。(×)
2、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3、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 (×)
4、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_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提示:例如: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_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下列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
(1)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提示:不是。狗与兔不属于同一种生物。
(2)玉米的早熟与晚熟。
提示:是。早熟与晚熟是玉米成熟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结合教材p27图3-1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思考:
(1)在自然状态下,图3-1中的紫花和白花两亲本能实现杂交吗?
提示:不能,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在杂交过程中,若选紫花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白花作为母本(接受花粉),请讨论应如何操作。
提示:开花前(花蕾期)剪去白花的雄蕊→套袋→待雌蕊成熟后,授以紫花的花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白花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4)紫花和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紫花和白花,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因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错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杂合子。
(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提示: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
2、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
提示: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1、结合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2)测交实验除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能。
2、结合教材中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的描述,完成下表。
目的方法
确定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判断显隐性
提高纯合度
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
提示:测交杂交、自交自交测交、自交
3、连线
4、农户种植的玉米和小麦,能否自行留种用于来年种植?
提示:农户种的小麦是纯种,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连年留种。而玉米是杂种,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留种。
5、某多指患者为防止生出多指患儿,婚前特意做了多指切除手术,他(她)能否达到目的?
提示:不能,切除多指并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后代仍有患病可能。
[重难突破]
一、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及适用范围
1、细胞学基础:减数_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2、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遗传规律相关概念辨析
1、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杂种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着相同性状,如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3、个体类
(1)纯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dd、aabbcc、ddeerr。
(2)杂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aabb、ddeerr。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4)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4、交配类
(1)杂交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得到新品种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2)自交连续自交可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测交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特别提醒]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基因分离定律常用解题方法归纳
1、由亲代推断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aa全为显性
aa×aaaa∶aa=1∶1全为显性
aa×aaaa全为显性
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
aa×aaaa∶aa=1∶1显性∶隐性=1∶1
aa×aaaa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则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用b,b表示相关基因):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4)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即bb×bb→bb。
四、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n杂合子纯合子显(隐)性
纯合子显性性
状个体隐性性
状个体
所占
比例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2、根据上表比例,绘制出的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五、区分自由交配与自交
自交是指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而自由交配是指一个群体中的雄性和雌性个体随机交配的方式,两种交配方式中概率求解方法不同,如:同样为13aa、23aa的群体,自交时隐性类型所占比例为23×(14aa、24aa、14aa)得23×14aa=16aa。而自由交配时隐性类型应为23aa×23aa×14aa=19aa。
[考向聚焦]
[例1](海南高考)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
[答案]c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
①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2)自交法
[例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
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
a:30
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
白花d:绿茎×
紫茎绿茎∶紫茎
=1∶1
b:30
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
白花e:紫茎
自交全为紫茎
c:30
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
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查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所以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1)白花a(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组和e(5)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填充:①豌豆②性状分离③测交④分离定律
[关键语句]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4、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5、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_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知识点一、孟德尔分离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
解析:选c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最后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假说。
知识点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全国高考)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选a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
b.眼大和眼角上翘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解析:选a眼大和眼角上翘不是同一种性状;c项也不符合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的要求;d项不是同一物种的性状。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解析:选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知识点三、分离定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
b.避免小球的丢失
c.小球可能再次使用
d.避免人为误差
解析:选a小球重新放回,能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小球)。
知识点四、分离定律的应用
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①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
②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
③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解析:选b③的结果说明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则甲是隐性纯合子,丁是显性纯合子。①和②子代表现型接近1∶1,说明乙和丙是杂合子。
7、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_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回答:
(1)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二_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_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_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
(4)欲判断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是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实验二中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后代出现的新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_子叶为显性性状。(2)实验二中_子叶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自交后代的比例为yy∶yy∶yy=1∶2∶1,所以在_子叶戊的显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3)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中的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4)在鉴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中,测交和自交均可以,但自交不用进行去雄、套袋、传粉等处理,操作较为简单。
答案:(1)二_(2)2/3(3)y∶y=1∶1(4)让戊自交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选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出现,如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有1/4是显性纯合子,有1/4是隐性纯合子。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2、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结果是()
①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
②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的表现为高茎,有的表现为矮茎③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④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少数表现为高茎,大多数表现为矮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用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表现出显性性状;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子一代也只表现出显性性状。这两组实验过程实际上是正交与反交实验的关系。
3、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b.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与隐性性状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逆推的
c.之所以选择隐性性状个体与f1测交,是因为这样可以使f1中的所有基因都能表达出来
d.测交时,对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选d基因决定性状。性状大多是人眼所能见到的,而基因是人眼直接观察不到的,所以研究基因传递规律是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逆推的方法来进行的。要推知f1的所有基因组成,就必须让f1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所以与f1测交的另一亲本必须对f1无任何遮盖作用即显性作用,也就是说另一亲本必须是隐性的。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析:选b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提出的假说的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一株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f1种子胚乳的基因型可能有()
a.2种b.4种
c.6种d.8种
解析:选b基因型为aa,则可产生两种雌配子,两种雄配子。胚乳是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的产物。若极核中含a,精子中为a,则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精子中为a,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若极核的基因是a,精子中为a,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精子中为a,则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
6、山羊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亲本后代
杂交母本父本黑色白色
ⅰ黑色白色8278
ⅱ黑色黑色11839
ⅲ白色白色050
ⅳ黑色白色740
如果让组合ⅳ的黑色雌羊亲本与组合ⅱ的黑色雄羊亲本交配,下列4种情况最可能是()
a.所有后代都是黑色的
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
c.后代中的一半是黑色的
d.后代中的1/4是黑色的,或者后代中1/4是白色的
解析:选a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黑色)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黑色是显性,且亲本黑色全是杂合子。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黑色),判断亲本中的黑色雌山羊是纯合子。杂交组合ⅳ的黑色雌山羊(纯合子)与组合ⅱ的黑色雄山羊(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黑色。
7、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a.1/4b.3/4
c.1/16d.9/16
解析:选d该夫妇均为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双眼皮孩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这两种遗传因子�
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b.1/3
c.1/2d.3/4
解析:选a因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该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女性的基因型为tsts,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或tsts;如果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sts,则子代基因型都为tsts,全部为短食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因此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男性:tsts(短食指)、tstl(短食指),女性:tsts(短食指)、tstl(长食指),比例都是1∶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4。
9、喷瓜有雄株、雌株和_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_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_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_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_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_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选d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进行杂交,a选项错误。_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为gg或gg-,因此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最多为两种,b选项错误。基因型为gg-的_植株自交,可产生g-g-的雌株,c选项错误。_植株的基因型有gg或gg-,在群体内随机传粉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gg×gg-;gg-×gg-,因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选项正确。
10、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两株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
a.3∶1b.5∶1
c.9∶6d.1∶1
解析:选b两株高茎豌豆间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则说明亲代的高茎为杂合子,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后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时,只有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才会出现矮茎豌豆,比例为2/3×1/4=1/6,则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5∶1。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0分)在豌豆中,高茎与矮茎的有关基因为a、a,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后代
杂交组合高茎矮茎总植株数
①a×b21070280
②c×d0250250
③e×f190190380
④g×d3000300
(1)豌豆性状遗传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遗传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__%。
(3)豌豆g、c、a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茎与矮茎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配子是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媒介,起联系亲子代的桥梁作用。(2)表中所给四组杂交组合都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中第一组杂交,后代高茎∶矮茎=210∶70=3∶1,由此判断,属于杂合子自交,矮茎属于隐性性状。同理可判断其他三组亲本基因型:②aa×aa,③aa×aa,④aa×aa。所有子代中高茎纯合子=210×(1/3)=70,占高茎总植株的比例为70/(210+190+300)=10%。(3)由(2)推知,g、c、a基因型分别为aa、aa、aa。(4)①②③④的交配方式分别为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纯合子杂交。(5)高茎与矮茎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其实质是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1)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配子(2)10(3)aa、aa、aa(4)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5)分离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2、(10分)如图为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庭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______基因。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
解析:同卵双生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异卵双生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从遗传图谱看,7号与8号无病生出了有病的11号,则白化病基因为隐性。3号表现正常,又生出了基因型为aa的10号,所以3号的基因型是aa,同理7号的基因型是aa。因7号的基因型是aa,而6号与7号同卵双生,所以6号是纯合子即aa的概率为0。9号是杂合子即aa的概率决定于其父母的基因型,因其父母生了基因型为aa的10号,又表现正常,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生出来的9号正常,则无aa的可能,所以9号是aa的概率为2/3。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基因型均为aa的7号与8号,生出aa的概率为1/4。如果6号和9号结婚,他们都是aa才会生出有病的孩子,他们都是aa的概率分别为1和2/3,所以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4=1/6,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病,说明二者的基因型一定都是aa,则生出aa的有病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1)隐性(2)aaaaaa(3)02/3(4)1/4(5)1/61/4
13、(10分)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与b分别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情况:___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再生育一头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若上述两头黑牛生育了一头黑色子牛,该牛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________。
(4)若用某黑色雄牛和多头杂合子雌牛交配,共产20头子牛,若子牛全是黑色,则此雄牛基因型情况最可能是________;若子牛中有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此雄牛基因型情况是________。
解析:在判断显性、隐性性状时,常用假设法来推断。例如,本题黑牛×黑牛→棕牛,假设棕牛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应有一头为棕牛,这种假设与现实不符,因而棕牛是显性性状的假设不成立,则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从杂交情况:bb×bb→bb∶bb∶bb=1∶2∶1可知,再生育一头黑牛的可能性为3/4。黑牛有两种基因型(1bb∶2bb),因此,后代黑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为1/3。在判断某黑牛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一般采用测交法,使其与异性隐性纯合子(即棕牛)交配,也可与异性杂合子杂交,但为保证统计的后代数量较多,待测的黑牛应与多个异性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交配。
答案:(1)黑色(2)bb、bb、bb(3)3/41/3异性棕色牛(4)bbbb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知识目标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学习,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学习,认识生物体的物质性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基础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重点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难点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知识繁多、琐碎,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是一要注意与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核苷酸)区分开,二要区分核酸的不同种类(dna、rna),三要区分不同种类核酸的核苷酸,为后面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导入: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包括: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
①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②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断;
③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0;
④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来源:学#科#网]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来源:学,科,网]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
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
(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
(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
(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
(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
(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环节二、新课教学
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
(一)细胞膜的成分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ppt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
(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呈现3种方法:①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
②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③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
(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组成
(1)ppt呈现材料:①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用这种物质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学生阅读这两段材料得出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重要知识:制备细胞的材料、方法;细胞膜的成分
作业:细胞膜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课下预习并查找资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1、了解实验原理。
2、学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通过本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1、步骤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中,蒸馏水要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不能一次快速倒入。
2、实验中有多个步骤都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但是在不同的步骤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
鸡血细胞液(5~1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和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烧杯(100ml,1个,50ml,500ml,各2个),漏斗,试管(20ml,2个),玻璃棒,滴管,量筒(100ml,1个),纱布,镊子,滤纸,铁架台,铁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试管夹。
制备鸡血细胞液,方法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ml,置于500ml烧怀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静置于冰箱内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也可以用离心机离心2min(转速1000转/分)。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板书:(课前写好)
实验十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在沸水浴时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1、提取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稍快,稍重。5min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ml,逆时针方向搅拌,缓慢
4、过滤:取黏稠物
5、再溶解:顺时针方向搅拌,较慢。3min
6、过滤:取滤液。
7、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逆时针方向搅拌,稍慢。5min
的鉴定:沸水浴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