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的工作制度(精选3篇)
(1)医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院医疗组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医疗组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医疗组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开水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三、开水房锅炉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茶水桶和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后方能使用。并做好清洗记录。
四、每次烧水的水温必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存入保温桶,上锁,防止发生学生烫伤等意外事件。
五、保证充足开水供应。发现水质有问题,要停止供应给师生。
六、保温桶和茶水桶一律要放在台架上。
七、工作人员要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确保安全供水。
八、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持开水房与周围卫生整洁干净。
九、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严格履行职责,保证全校师生的开水供应。离开开水房时,要关水关电关门,保证开水房安全。
十、学校在开水供应处要设置饮水卫生宣传条幅,教育学生注意饮水卫生,包括不饮生水、提倡喝开水等内容。
十一、供应开水所使用的容器和用具的材质均需安全、无毒。
定期清洗开水桶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依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盛装开水的茶水桶必须专人专管,包括清洗、消毒、上锁。
二、清洗消毒开水桶的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三、清洗消毒开水桶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每天对开水桶进行清洗和消毒,倒掉茶水桶的剩余水,用开水进行清洗,消毒(先用开水浸泡30分钟后,然后用开水清洗干净),并做好记录,不能使用消毒剂对茶水桶进行消毒。
四、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水的卫生安全。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