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
一、说教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与活力,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课文按游览顺序,把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描绘得十分生动具体。文章用词优美、句式多变,并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学生学习写景文章很好的范例。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使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的。
二、说教法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优美,极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画、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和“想象理解法”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景,领略黄果树瀑布的无限风光,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想象入境法”、“朗读体会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悟”等活动,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听、看、读、想、品”等手段,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悟美景——总结迁移,延伸拓展”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我利用课件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并配以生动的解说词,让学生形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然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激发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向往之情。接着,我过渡到:“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一起去领略黄果树瀑布的无限风光。”从而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我通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并相机出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认读和理解。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景
细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1.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瀑布的形态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瀑布形态特点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例如,“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形态特点。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2.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瀑布的声响特点。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并找出描写瀑布声响特点的句子。例如,“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这句话通过拟声词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声响特点。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赛读等),感受瀑布声响的震撼和美妙。
3.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我要求学生闭眼听录音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黄果树瀑布面前,描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想象入境,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四)总结迁移,延伸拓展
在总结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自然景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 朗读训练点: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提纲
4、火把节 导语:我们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 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满山遍野 不约而同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日上三竿 不屈不挠 企盼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矫 健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5、概括课文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2)第1—4自然段: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批注。 (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个?在课本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4)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
7、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询问长辈、朋友等方式,收集火把节的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彝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蒿枝 犄角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牛羊 熊熊烈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 )矫( )跤( ) 赛( ) 娇( )狡( )塞( )骄( )寒( )
3、近义词:矫健——强健 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 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 山寨 嫉妒
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四、读句子
出�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五、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 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六、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不惧恶势力
2、斗牛。 火把节
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 不屈不挠
一、说教材
《黄果树瀑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语言将瀑布的声、形、色、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和想象,领略黄果树瀑布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将采用以下策略:
1、情境导入法:
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4、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元素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预习指导: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想象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4、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基本特点。
3、深入探究: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4、感悟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5、总结提升:
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黄果树瀑布的美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探索。
五、说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深入体会黄果树瀑布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拓展阅读和探索,了解更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说教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笔触细腻,主要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在观瀑时的真切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美,还能够学会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教材在本单元中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类文章的任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说教法
在教授《黄果树瀑布》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瀑布之前,直观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描写。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课前预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互相学习,完善自己的认知。
四、说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了解文章大意,并尝试找出描写瀑布的关键词句。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强调写景文章的写作要点,并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说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2.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 培养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黄果树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资料,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3、运用情景教学法,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幼龟离巢奔向大海的过程,理解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教学难点:
对文章最后作者感叹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人与家庭之间会有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寻找秘密
小组合作学习: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提示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叙述这个秘密的语句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3、每组的2号同学读找出来的语句,1号进行概括。(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如果 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品读课文,解读秘密
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指名读第一段,我们是谁?想干什么?
我们弄明白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了吗?可是在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
1、理解蠢事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一说。
书写“愚蠢”都是形声字,愚:心里想的和平常人不同,违背常理。板书“愚” “蠢” 形声兼会意字,春天到了,许多小虫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蠕动,如成语“蠢蠢欲动”,后来由虫子蠕动时笨笨的样子引申出愚笨、笨拙之义。
读读这句话,� )读——
2、品读救龟
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学生汇报
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议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若无其事:若(好象)其事(指什么事?)学生汇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1)绿龟想些什么?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踯躅不前。
(2)读这段话
对于这么危险的事情,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回答,哪位向导来读一读。(指导读出感情)
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和举动呢?(人们、向导、龟)
分角色读。
3、龟群出巢
(1)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绿龟得救了,游向了大海。巢里的绿龟又会怎么样了呢?
出示: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事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巢里的绿龟原来会想些什么?
(3)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画面。
4、引读提升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几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鹰飞走了,几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板书:救一只 害一群)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出示)
“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_______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回归课题,感悟秘密
1、同学们,旅行者事先知道幼龟离巢入海这个秘密吗?(不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的错误,我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错误我 于是作者给我们人类怎样的忠告?出示课件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人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知道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随便地去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我明白了我们人类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可能好心做成坏事。
我们要多了解大自然,这样才不会做错事。)
3、总结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从中我们也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才能正确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
五、拓展延伸,内化秘密
1、在你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小鸡破壳,《 拔苗助长》等)
2、增量阅读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凯巴伯人原想智慧地灭狼,却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而受到自然惩罚,绿色消退,枯黄蔓延,葱绿而生机勃勃的森林消失,八千只病鹿,由此可知,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否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会多一些。
六、布置作业
1、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自然规律 (生存之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中“永生”的含义。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的人物形象。
2、激发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理解题目中“永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角膜活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由信切入,触发情感。(3)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封信。请听:
课件配音: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
这位热爱生命的女孩是谁?(板书:温迪)两位昔日盲人能够终生分享温迪的美丽,所以说温迪的眼睛(板书:眼睛)——是永生的(板书:永生的)。课文还讲了谁的眼睛永生?(母亲、父亲)对于捐献眼睛,父亲和温迪是如何看待的?
二、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自主学文,感知内容。(2)
师: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小组内互相读读所找的句子,并谈谈读后的感受。(2)
2、全班交流汇报: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对于捐献眼睛,父亲是如何看待的?(12)
(说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课件出示:
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况且当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读读这几个句子。注意读出感情,感动自己,也让别人感动。
(1)你想读哪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谈谈你对“最珍贵”这个词语的理解。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送人了,还可以买回来,可是有一样东西,送了就再也买不回了。那是什么?(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师:父 )
(3)如果一个盲童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孩子们想想看,会发生什么美妙的事情呢?
师:此时此刻,在你心里,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善良、乐于助人)
引读:
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曾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曾愉快地说──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曾骄傲地说──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师:多么可敬父亲啊!当我把这个心愿告诉温迪时,孩子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好好读读描写温迪的句子。
课件出示:(10)
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这热泪里饱含着什么?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
温迪才十四岁呀——恰是当年我首次听到器官捐赠的年龄,可是母女俩的反应却有天壤之别。
“天壤之别”是什么意思?十四岁的琳达首次听到器官捐赠是什么反应?
师:小温迪却能有这样的认识,是受谁的影响?作者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课件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师:为什么说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留下的不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已根植在后人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师:温迪眼中的“骄傲”是什么意思?为谁骄傲?能读出这种骄傲之情吗?谁来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师:多么可爱、多么乖巧的孩子,她是妈妈的骄傲,是我们大家的骄傲。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请听故事的结尾。
课件配音:(5)
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了正在马路边策马扬鞭的她。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
如果那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温迪眼中这时的“骄傲”又是什么意思?谁为谁感到骄傲?
三、理解题意,升华情感。(3)
师:父亲、母亲和温迪永远地离去了,但留下了什么?还留下了什么?(帮助学生体会到留下了眼睛,留下的精神是永生的、留下的爱心是永生的。)(课件出示:爱心永生)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让我们一起怀着深深的敬意再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四、回归生活,延伸情感。(3)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像琳达一家一样善良的人:
(1)出示并解说捐献眼角膜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师:他们让我们感动。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仍然还有许多的人需要帮助。
(2)播放多组图片并配以下录音资料。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5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小结:你们让老师感动。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用爱温暖人间。
五、我的作业我能行
课文让你有了许多感想,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写一篇读后感吧。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父亲
善良 乐于助人
温迪
爱心永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 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
感受瀑布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让学生随文自主识字,兼顾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事物特点以及由此展开丰富想象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朗读,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激发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旅游,请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2、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看完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随着小导游京京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看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词语,自己读一读。
3、出示词语,抽生教读。
4、学生评论,并提醒应该注意的字音。教师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5、多种方式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读)
6、调皮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里面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欣赏瀑布美景。
(一)读课文,请找出京京和阳阳在哪儿观看瀑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二)再读课文,找出他们看到的瀑布的特点,用“——”勾画出来。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远处:突然,“轰——轰——”远处传来一阵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啊,瀑布!原来是山崖顶上飞落下来的大河。
瀑布落到深深的潭中,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瀑布壮美的景象,理解其中的词语。)美美地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2、观瀑台:立刻,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打湿了她的脸、头发和衣衫,洗去了她一路旅行的疲劳。播放课件,观察图片,激发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五自然段。
3、水帘洞:大瀑布就像给山洞挂上一幅很大的窗帘。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六、七自然段。
4、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学生语言描述彩虹,美美地朗读课文八自然段。
5、有感情朗读全篇课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五、积累运用。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一背。
六、拓展延伸。
欣赏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感受}舒服极了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一、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才刚刚过去,大家都哪些地方呢?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指名回答)
师:(景点)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或者说它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师:要是让你用一个词说说置身其中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想身临如画的美景之中,也非常想被“沉醉”。(板书:沉醉)可惜,此时还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有一个人要比老师幸运多了,他亲历了这里(幻灯:黄果树瀑布),完全被“沉醉”,他是谁?
2、了解徐霞客
师:徐霞客是什么人?预习时了解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出示小贴示。
师:这样一个游历了名山大川的人,见过了各式奇景,为什么会为黄果树瀑布“沉醉”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果树瀑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师:要想能够读顺、读通、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必须能够准确读书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可以读准他们吗?
出示:哗哗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三叠 撩过来 隔着 胸膛
沉醉 雷声轰鸣 訇然作响
师: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这些词的理解。
师:这些生词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正确书写,请大家注意“隙、隔”,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描红这两个字。
2、检查句子。
师:文中有许多长句子,要想读通顺不容易,谁来试试?
出示: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象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三、新授1—4自然段。
1、师:现在,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来听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的深情呼唤,看一看黄果树瀑布给我们的震撼。(揭题)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黄果树的什么特征让徐霞客那么沉醉?
3、请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并读读课文中给自己深刻感受的句段。
4、总结板书:声:响
5、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
(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突出一些声音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师: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佛、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师:动词用得多好呀!老师也想体会一下。(师范读)
(7)、师:水声越来越大,都“涌”上来了,这一个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换个词可以吗?比如“冒”?
(8)、练习:泉水咕嘟咕嘟从下面( )上来。
可以填什么动词?说说你的理由。
(9)、师:这水声源源不断,气势磅礴地涌来,声音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
(10)、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请随着这瀑声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配乐朗诵第二段)
6、师:我完全被吸引了,真想走近瀑布看看。
(1)、指明朗诵第三自然段,同时播放瀑布图片。
(2)、对哪句感受最为形象,读一读。
(3)、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师:恰当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使素未蒙面的景物更加鲜活,跃然纸上。再读一读。
(4)、师:善于联想的同学是不会满足于书上的一两句大比方的,还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领会瀑布的豪情。你发现了哪个字?
“泻”用在这里给你什么感受?从读中去体会。
(5)、总结:这一段写了瀑布的形,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 壮)
(6)、学习重要的还要会灵活应用,�
7、师:瀑布的声音轰然作响,形态气势恢弘,那么它的水花呢?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2)、对第四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点出了“银雨洒金街”,小组讨论:“银雨”是什么?“金街”是什么?谁把“银雨”洒在“金街”上?
朗读出这种美景,出示“小贴示”,补充了解,再读第四段。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早就这种美景的?
“洒”用得好在哪?读出这种感觉。
8、总结: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瀑布先声夺人的吸引了我们的耳朵,他的声音震耳欲聋,摄人心魄。而当我们走近它又被它一泻千里的壮美所震撼。而它那“银雨洒金街”的奇景更是似真似幻。徐霞客还有我们怎能不沉醉于这瑰丽之景中,又怎能不感叹黄果树瀑布真是(出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读。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音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及应用BBS发帖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平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网络的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三.说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以服务于学生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回顾旧知,语言激趣
为了了解学生在上节课中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开始新课学习之前,教师设计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的习题,学生完成之后将答案提交,他们的掌握情况教师就一清二楚了。这既是一个回顾旧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网上交流的过程,在学生应用BBS发帖子这个环节中起到了“热身”的作用。课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是新课学习的指挥棒,教师介绍“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黄果树瀑布充满了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情景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安排了聆瀑阁和赏瀑楼两个栏目帮助学生去感受瀑布声响和形态的特点。在这里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
看,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通过录象的播放,学生领略到了黄果树瀑布一泻而下的气势,准确地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比作为宽幅白练,利于他们了解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特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形象直观的图片,结合图文,学生联想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随风飘扬,最后轻盈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情景,教师紧扣学生的想象,抓住“腾空而上”“ 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洒”四个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朗读中,那阵阵银雨不仅洒落在黄果树小镇上,也洒落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洒”字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水的不同动作,将课后第三题设计为课堂练习。答题、查看方式与选择字义一致。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情由境生,多种形式对黄果树瀑布的深情赞颂为本段学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选读探究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谷底内容的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进入专题网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导航:
1、如果你坐在绿潭边,最想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浏览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瀑布的图片,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们各自的美?
3、为什么作者会感到自己的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觉得自己的胸膛就像张开的山谷?
第五自然段,着重让学生结合图文,进入情境,感悟到潭水的清幽和水珠飞溅在脸上的清凉,让人感到这一切舒服极了。
第六、第七自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庐山瀑布的秀美和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进入情境,展开联想,仿佛自己端坐谷底,观赏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瀑布,聆听轰鸣如雷的瀑布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使学生体会到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觉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感悟到黄果树瀑布不愧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在交流第三个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要引导学生领悟游记的写作特点:要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读者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写作方法渗透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升华
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真的很美,使每个来到这里的游人身心都沉浸其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课文中用哪个词语表达出了这种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抓住“沉醉”一词,结合网页上的“霞客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就连游览过无数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沉醉在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之中,感悟到黄果树的的确确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全文结束在学生沉醉般的朗读之中。
在“名人赞瀑”栏目中,学生欣赏到古今文人对瀑布的赞美,或诗歌或对联,结合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感受,让孩子们通过网络在“我要写一写”中发表自己的即兴对联或诗歌。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又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课外实践作业:一。浏览专题网页上的“名瀑集锦”栏目,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瀑布资料,和黄果树瀑布进行比较,各有何特色。二。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六)教学小结
《黄果树瀑布》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留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留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
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不断增量的办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 直接揭题
1、 出示课题《木笛》。图片解释木笛。
2、 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
3、 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 初读课文 初知大意
1、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直奔笛声,正确朗读笛声
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指名朗读,指正读音,读通句子。齐读句子。
2、师:我们都听到了,孩子们也听到了,他们仿佛听到的是怎么样的笛声呢?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交流理解。
四、揭开历史,再次感知笛声
1、图片呈现,教师解说南京大屠杀。
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国耻)
2、朗读朱丹的笛声。
3、师生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
4、、这里,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吗?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
1、找到并画出临近石碑孩子们手捧红烛悼念亡灵是句子。
2、教师引读句子。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师生配乐齐读朱丹的笛声。
5、师:同学们,这笛声,为何而泣?又向谁倾诉?在请大家提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两句话。(配乐)
六、感悟梅花,奏响爱国乐章
1、找到课文中描写有梅花的句子。
2、阅读理解,体会写法。
3、全班再次齐读朱丹的笛声。
七、总结拓展,铭记爱国之魂
1、探寻大师惊人举动的原因。
2、补充原文对话。(板书国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精设导入,使之与教学内容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淀,而不留痕迹呢?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板书:徐霞客
了解他吗?指名说。师介绍生平。
师:知道他的塑像现在在什么地方吗?
师:板书“黄果树 瀑布”。知道什么叫“瀑布”?看过吗?谁来描述一下?
师:知道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的塑像为什么会放在这里?猜猜看?
师:是啊!他被黄果树瀑布的美景所吸引住了!这么美的景,谁不想永远的留在这儿呀!黄果树瀑布究竟有多美?想去游览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一同随作者到那儿游览一下吧!
设计理念:
一、在学生头脑中烙下了黄果树瀑布的地位。
虽然徐霞客在文中结尾处才提及了一句话,但这段话却在暗中明确了瀑布的地位,就连明代的地理学家都留恋此地,都被其所陶醉,可见它的魅力,我们被陶醉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储备,为我所用。
虽然,瀑布离我们很远,学生没有直观感知的经验,但是学生已从各种媒体中早就了解到了。如何使学生的这种储备及时地调出,与课文内容进行匹配、重组,引导学生“说说你所了解到的瀑布的样子”恰是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促其主动地去探知。
学生一旦有了一种阅读期待,就会饶有兴致地主动阅读探究,以验证自己的期待。“知道徐霞客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放在这里吗?”这一问题的安排正有此意。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 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 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 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
1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 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齐读1——4自然段。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 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 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 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 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 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 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 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 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 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 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 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
1 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 造句。
3 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 {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大量的阅读理解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这篇黄果树瀑布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黄果树瀑布
瀑布激出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台阶往下走,一 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轰鸣,山谷回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A. 听见;B. 听见的事情;C. 有名望的。
(1)瀑布激出的水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
(2)老李跟我们讲起了峨眉山的趣闻。( )
(3)“耳闻不如眼见”,我们要多走,多看。(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壮观——
仿佛—— 扩展——
3.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C(2)B(3)A
2. 舒适壮丽好像拓展
3.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一、说教材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以及它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段落层次:第一自然段写黄果树瀑布是作者心中的一个谜;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声响巨大,以及作者坐在水边石阶上感受它的美好;第九自然段略写离开时的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课本为凭借,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体,通过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录像和教师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朗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学中采用“读、找、品、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通过“找”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品”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通过“诵”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1.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瀑布吧,它是由许多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的。你们见过黄果树瀑布吗?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黄果树瀑布,感受它的雄伟壮观。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问题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词,再让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3.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为什么成了作者心中的一个谜?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杰作”一词,理解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瀑布声音的渐大、渐强。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样子的句子,并体会瀑布的宽大、壮观。最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3)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
这个部分主要描写作者坐在水边石阶上感受瀑布的美好。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然后找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最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惊喜和陶醉之情。
(4)学习第八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离开黄果树瀑布时作者的感受。我让学生齐读这一段,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眼前的一切恍如幻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因为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和壮观已经超出了作者的想象,让作者感到像是在梦中一样。
(5)学习第九自然段
最后,我让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黄果树瀑布的再次赞美。
4.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总结全文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理解黄果树瀑布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最后,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准备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