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教学中:首先采用以读代讲,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品读“赏花”。师引导:终于,春天来啦!儿子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想去那片芳草地看一下吗?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对文章的难点部分,学习信的内容时,第一个“美好的东西”学生能提出指的是鲜花,而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学生一时难以作答,此时,我加以点拨,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或事物在什么时候也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而愉快?我创设情景,学生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美好的东西或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只要是真诚的,这些都是一种付出,而这样的付出却能给人带来快乐,因此说它们都是美好的东西。
不足之处:高尔基信的内涵挖掘不够,学生对结尾句的理解流于表面,难点的突破不到位,对信的整体把握不够,研读教材上仍须下功。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它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应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化到教会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结束处:“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动的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同时把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个部分;来体会父子间浓浓爱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法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给予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学情调查(4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先:
让学生说说课文讲述了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了哪两件事情?
并相机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我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课前预习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没问题,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可以让学生继续读课文,边读边思边体会】
最终落实在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一个字“爱”表达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第二模块:自学“栽花赏花”体会父子间的爱(16)
设计意图: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法指导,为此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学,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1.我打算先出示任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栽花赏花”(2-5节)默读课文,画出体现父子情深的句子(可以边读边在相关的语句上写出你的感受。)先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2.读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以下是每个自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
a.第二自然段抓住“探望”一次让学生体会儿子思念父亲了,不然不会千里迢迢地赶到岛上)
b.第三自然段抓住“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引导学生感受“子爱父”并让学生通过读把这份爱表达出来吗?
c:接着我准备引导学生说话,说说这样美丽的花儿在你眼里像什么?我想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像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心里想到等词语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通过花儿像什么这一句对生进行句式训练,以及写作方法的指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于评价中深深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
3、所以在此我准备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把这种美好的思念通过朗读读出来)
第三模块:自学写信教子(8)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给学生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想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课文
1.想想高尔基的这封信里最想告诉儿子什么?默读课文做批注
2.读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在这一板块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一个是鲜花;第二个是不仅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真正内涵。
朗读记忆
师:此处我想组织学生再来读读这封信把父亲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设计意图: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感情随之融入课文之中。希望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第四模块:迁移运用
设计理念: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高潮。使得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快乐,同时这一片段的教学设计,还使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他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设计理念: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2、练习写回信
3、交流展示
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悟儿子栽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情,父亲写信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谓父子情相牵心相连(画心形)
第五模块:说作业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在此我准备设计以下作业
1、背诵课文。
2、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课后也注意去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别人带去美好的东西和欢乐。
设计理念:希望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作业,不断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父爱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写信教子
设计理念:这样的板书,很醒目,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利于教师理清学生的思路,又能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遍。(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再读,师巡视)
师:两遍了吧,再读。(生继续读,师巡视)
师:很棒,读书很投入,很专心,读了三遍,你认识了哪些字?
生1:我认识了“镢”。 生2:我认识了“嫣”。 生3:我认识了“妻”。
师:拿着书,把它写在黑板上。(让三名学生分别板书)
师:把书盖起来,你记住了哪些词语?考考你的记忆力。
生依次说出了:姹紫嫣红、镢头、红扑扑、彩霞、脸庞、栽种、蜜蜂(师让学生拿着书一一板书,并强调“蜜蜂”不用写,因为这个词简单,大家早就知道了)
师:你看,这就是收获,读了三遍课文,认识了这些生字,还有词。(师边说边指着黑板上的字、词)来,我们读读这些字。(生读字)
师:镢,还能组什么词,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耙子。
师:记住了才是自己的,记生字,记词语,记得越多越好。
师: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猜错了表扬,(边说边竖起一个大拇指)猜对了也表扬。(竖两个大拇指)
生:形容很鲜艳。
师:什么很鲜艳? 生1:形容花很鲜艳。 生2:形容花颜色很多。
师:姹和嫣有区别吗?老师认真查了词语大字典。姹:鲜嫩。嫣:刚开的花。鲜嫩的,刚开的花,明白吗?接着读
师:脸庞的“庞”可以换什么词?
生:脸颊。
师:(指着脸颊处)就这里,小了点。
师:还有一个词形容又多又乱。
生:庞杂
师:庞还有什么意思?
生:庞大,庞然大物。
师:三个字要写,(妻 庞 紫)先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书空。然后拿出钢笔在这,端端正正地写。(生描红,师巡视)
师:指名一生推荐三位书法家。(然后请三位学生上台分别写,其他同学在下边写一遍,写完后对照。)
师:拿出一学生的字展示,然后评讲板演的三个字,画圈,修改,指出优缺点,接着让学生观看老师怎么写,展示自己课前练写的字。
师:写字就应该认真,现在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字是练出来的。——于永正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课文是怎样读的,指名一生读第1段。 (生读)
师:读得真好听,流畅。接着往下读。(随即又指名一生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师:一字不差。(生继续读第四自然段。)
师:纠正姹紫嫣红的花儿的读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生读)
师:正确流利。(指名读剩下的部分)(生读)
师:目前为止,我非常欣赏你的语气,你比他们自然。
师:下面,老师把课文念一遍,注意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再听一遍,看老师的脸,听老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师范读,生听读)
师:你觉得于老师的朗读和你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1:于老师读得很投入。 生2:您读书有感情。生3:您读出了爸爸对儿子的爱,脸上有丰富的表情。生4:您适当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在哪儿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生:读到每个句号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停顿最重要。题目读好,一段读好都要停顿。
生1:老师读的语气很自然 生2:从你的话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抑扬顿挫”。
师:还有一大特点你们没有听出来,在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段读得很轻很轻。
师:是呀,因为那是一封信,信是不会讲话的,我是在替高尔基念。
师:你们的优点加上我的优点,你们再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师:我认真看每个同学的表情,下面请大家再把信的内容读一遍,看谁笑眯眯的。
(师指名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朗读,请拿起笔来默读全文,你觉得哪些是要背下来做个记号?你觉得哪些话引起你的思考也做上记号。该背的用一种记号,该思考的用另一种记号。对着要思考的话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思考,老师巡视)
师:通过默读,你觉得哪些句子最值得背诵下来呢?
(通过交流,总结出最后两段,教师让学生读三遍,然后背诵。)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你在旁边写了什么?
生:我画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师:读自己画下来的这句话。
生1:我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 生3:给:给予 ;取:索取。
师:高尔基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会永远记住他。(师简介高尔基的情况,并展示自己课前写的批注。)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比作红扑扑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于老师看到这两句话,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看。
(等学生猜之后,教师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
师:读到这,老师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书是读出来的——于永正
师:还有一道题:请你替他的儿子写一封回信。师引领学生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1、花开了很漂亮 2、思念儿子 3、多助人)提醒学生注意信的格式,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写回信。(师巡视,从中发现学生的佳作)
师:指名上台读自己的信,加以点评,评出其中写得精彩之处。(学生写的信很精彩,体贴入微)
师:于老师也展示自己写的回信,(投影出示)说说最喜欢老师写的哪一段?
(学生读出老师引用排比的句子)
师:还喜欢于老师什么?
生:您会分段;善于引用名言;符号也打在恰当的地方。
师:会欣赏的人就会有发现,有进步。
【总评】于老师的课朴实而又生动。其一,整个教学过程以读贯穿始终,课堂上,没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有的只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乐意从读中去理解字词,从读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并把文章读得津津有味,语言文字的训练可谓是扎实而有效;其二,识字教学中更注重写字教学,不但要求写得正确,而且要求写得规范,把写字教学渗透于课堂的细微点滴之中;其三,读写结合的训练,待学生悟出情了,方才让学生下笔,并授以写回信的方法,所以学生的回信才会精彩纷呈,情真意切。
读名著说自己
学名人写生活
张莉莉
教学内容:回顾《童年》,练习人物描写。教学目标: 回顾高尔基的《童年》,了解高尔基。2 分析经典片段,学习创作手法。练习人物描写,学会运用塑造人物的手法。重难点: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人物。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净化,对照所读之书,反思自我,才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如此值得珍惜。前一段时间,我们共同捧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节课我们就以《童年》为题材,读名著说自己,学名人写生活。(板书课题:读名著—学写作)(1分钟)
(二)回顾名著:
1仰望作者,回顾一下《童年》的作者是谁?说说你所了解的高尔基。(屏显)(2分钟)
2读过了这部小说,你能说说他所反映的主题吗?(小结后屏显)(2分钟)3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能说说与他(她)相关的情节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3—4分钟)我们共同回顾精彩片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找一名学生朗读。再齐读。分析作者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手法。(10分钟左右)【高尔基童年精彩片段】
她今天样子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着气愤的光芒。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世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小结:学习名家的创作手法,对于我们的写作时很有帮助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学
以致用。人物描写片段训练(给学生训练时间,大约10—15分钟)片段训练:人物描写。
要求:认真回顾《童年》中的经典片段,学习其塑造人物的手法,刻画一位你印象最深的亲人,老师,同学或朋友,注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6 课堂小结: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聪慧,使人净化,而写作则是与心灵对话的最佳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书,勤写作,让生活在妙笔之下生出更美的花。
一、抄词二、给多音字组词。 jiǎ( ) zhǒng( )假 种 jiǎ( ) zhǒng( )三、写近义词。探望( ) 告别( ) 欣赏( )四、按要求写词红扑扑 形容花的成语: 含有花的成语: 五、填空1、 课文通过高尔基与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以及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和,全文围绕了一个字。2、 阅读最后一节,回答:“给”意思是 “拿”意思是 “给”,永远比“拿”愉快,意思是 你跟高尔基的看法一样吗?联系亲身经历说说。 3、高尔基的儿子是个的孩子,高尔基是个的父亲,通过课外阅读,你还知道高尔基是个,著有,他的读书名言有。
一、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
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2、通过自读自悟,结合实际,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二、教学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再以悟促读,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可谓是顺理成章。另外,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充分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信的内容,使学生在互动中合作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看,还是从人物形象看,都是实施理解教育下语文“从实到创”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理解,在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
三、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自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读完后指名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三、实读,读出愿意。
对,儿子去看望父亲时,种下了花,(板书:种花)儿子走了,父亲高尔基看到儿子栽下的鲜花盛开了非常高兴,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板书:写信)在信中,高尔基把儿子栽下的鲜花称做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啊,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评价:
(1)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了这句话,不但能体会到高尔基很高兴,而且我们还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鲜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高尔基信中“美好的东西”带动第4、5自然段的教学,从中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
四、创读,读出新意。
瞧,傍晚时分,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出示鲜花的图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盛开的鲜花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同学们,儿子在岛上种下了花,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假如你就是儿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先自己在心里练习说一说。
指名说。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设计这次创读,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的体验。
五、实读,读懂原意。
高尔基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认真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交流。
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
师指导:是啊,儿子留给了高尔基鲜花,高尔基很高兴,儿子也很高兴;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
是啊,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会需要你,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是一封简单的信,却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好好地来朗读这封信。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在这过程中,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要。这样的实读设计,通过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句子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整个设计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六、创读,读出新意。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请你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这次创读的处理,使得学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半日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写信种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
2、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介高尔基
2.出示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读句: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 自由通读课文,想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2) 读课后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读词:矍头、姹紫嫣红、寄信、探望、休养、脸庞
(2) 解释:矍头
(3) 重点指导书写:嫣,并理解“姹紫嫣红”
(4) 开火车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5) 用一、二句话,说说父子间发生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高尔基在给儿子信中谈到:
出示句子:要知道,“给”永远比“拿”快乐……
请你自读2、3、4节,找找他儿子给予人们什么?
2、 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并指导朗读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小蜜蜂。
采用多种方式,读好第2句
3、引读7、8、9节
儿子离开了身边,但见花见人,高尔基心想……他告诉儿子……到了那时候……要知道……
四、讨论明理,学习名言
1、 小组讨论
要求: (1)读好7、8、9节
(2)“给”、“拿”是什么意思“
(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样的说法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看法。
2.交流,小组派代表参加辩论会
3.学习名言:幸福越与人共享,他的价值越增加。
4、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快乐?
五、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
2.抄写句子: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小蜜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2、写信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内容。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附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
写信教子
父爱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理解高尔基给儿子信中话。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高尔基儿子“给”比“拿”好
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
2、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文4、8节。
4、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2、读懂课文,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反馈预习
1、出示照片,认识高尔基,学习生字“基”。
(出示:照片)——高尔基(板书)
师:“基”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仔细看(媒体)“基”的上半部分像“其实的其”,但是点要变成捺,撇和捺的下面是个“土”。
2、反馈预习,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交流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2)师简单介绍高尔基。
师:是啊!高尔基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海燕》、《母亲》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所以说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生)。
而且他也很爱——自己的儿子(生)。
(3)指导读句。
(4)揭示课题。
(5)谁能来介绍一下高尔基的儿子呢?
(6)交流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镢头高。
(7)拼读:镢头(出示图,师边手势边说:镢头大概这么高)
正音:个儿(儿话音)
(8)指导读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思考: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2)师随机板书:
种花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花 写信
(3)师生串说板书:
高尔基的儿子来到小岛上看望高尔基的时候,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种花(生)。
春天到了,花全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赏花(生)。
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提笔给儿子------写信(生)。
2、快速读读课文,找到描写信的内容的相关小节。
(1)交流出示7、8小节。
(2)自读7、8节。
(3)师生配合读
三、深入学习课文4、8节,理解词句。
1、学习第4节,感受鲜花的“美”。
过渡:高尔基在信中提到的美好的东西是什么?-------鲜花(生)来,自己读读描写鲜花的小节。
(1)出示节4,学生自读。(生字变红)
师:句子中的生字老师用红色字体表示,而且都加了拼音,借助拼音,把它
读准!
(2)出示词卡,拼读正音。
师:老师刚刚听到有几个小朋友把生词读得特别准,你们来拼拼看?
出示词卡,开小火车拼读:摇晃(三拼音)、阵阵芳香(前鼻音)、姹紫嫣红(翘舌音)[正音:同桌相互拼一拼]
(3)看图说话,理解“姹紫嫣红”。
师:姹紫嫣红的花儿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图(媒体出示百花图)
能使用老师给你们的句式,说说话吗?
出示句式(自己说说指名):
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有(有的),有(有的),还有(还有的)。(颜色、品种、姿态……)
师:是啊!各种各样的花朵美丽极了,文中有一个词概括,就是------姹紫嫣红(媒体出示)
(4)媒体范写:嫣。
师;嫣这个字很难写,看仔细了!(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右上方是个“正”字,仔细看,下面可不是“与”哦!“与”的一横变成了---四点)
(5)积累词语。
师:和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你还能说吗?
万紫千红、五彩缤纷……(齐读---自己再读一读、记一记)
师:姹紫嫣红是形容各种好看的花,不仅颜色美、姿态,外形也美。你们刚刚说的这些词和姹紫嫣红的意思很相近,但用起来略有些细微的差异。
(6)再读节4,品悟词句。
师:春天的花儿不仅形态美,颜色美,还有什么深深吸引高尔基呢?
同桌读读节4并交流。
指名交流:味香、摇晃(师:这是动态美)、小蜜蜂……(关键词随机变色)
(7)指导朗读
(8)尝试背诵。
2、借助相关句式,联系4、8节内容联系说话,进一步感受“美好”。
师:看到这么美好的东西,高尔基怎么样?
(1)(出示填空)师:4人一小组,带着问题读读4-8小节,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高尔基看着,闻着,他。
(2)交流反馈。
(3)理解词语“欣赏”。
师:这花儿多美好啊!高尔基是带着喜悦的心情来看花,这就是----欣赏(出示)
(4)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师:高尔基看着满院的花朵,心里想的还是自己亲爱的儿子,来,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节5。
3、小结:高尔基先生急不可待地想写信告诉亲爱的儿子,让儿子也能一同感受这美丽的花朵,体会他此时愉悦的心情,分享到他的快乐。
4、再读7、8节,加深感悟。
(1)引读。
(节7):亲爱的儿子,虽然你回去了,可是……望着它们,我心里想……
(节8):我希望你能明白……
(2)联系生活,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课文中美好的东西是指---鲜花(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
(3)出示齐读: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4)布置作业:今天回家请将这句话抄写在2号本上。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词语:休养 探望 姹紫嫣红 彩霞 红扑扑 脸庞 欣赏、假期、摇晃
2、指导书写:妻、霞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尊重孩子的选择——听杨静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
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张建华
今天,有幸听了杨静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颇有感触。现采颉片段,与老师共同研讨。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答略)
师: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呢 请同学们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把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
(小组讨论)
师:请小组长汇报交流
(老师边梳理边板书)
师:大家都很会看书,学习,提出的问题都有思考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主要学习研究这几个问题:
a,为什么说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
b,给永远比拿愉快,这里的给什么意思 拿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好吗
(一生突然站起)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好,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笑脸啊我就想讨论我们小组提的问题。
师:(毫不犹豫)好,你就讨论这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好吗
生:(高兴地坐下)
点 评:
杨老师顺应了学生的要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我不禁为她叫好!有人曾经担心,让学生进行学习选择,学生是否拣轻避重,偏离了教学的重,难点,难于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这个学生的选择告诉我们:在不断的学习选择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能力。这个学生选择的讨论题 ,不也正是本课的中心所在吗 他们对学习充满了自信,提的问题也与老师设计的八,九不离十,他们能说出自己学习的困惑之处,强烈地渴求自己得到正确答案,一展自己的风采。这是他们全身心投入,执著的一种探索精神,更值得我们去珍惜。也许刚开始尝试时,孩子们会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从心底里尊重他们,理智地尊重他们的差异,智慧地加以点拨引导,在这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他们创设挖掘他们生命潜能的平台。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
今天上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第二课时,发现问题不少,值得反思。
虽然这篇课文很短,但是要求背诵,特别是里面的标点符号值得好好推敲。整课的设计我抓住了“爱”这个主题,通过父子间爱的表露来进一步展开,从而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文中标点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面孔,特别是引号的用法,这里出现了单引号,单引号是用在双引号中的,他是不能独立运用的,但是当把这句单独列出来的时候,又由原来的单转化成了双。在教学时,我首先将他独立出来,用学生所熟悉的面孔和大家见面,然后再联系书本,寻找不同处,然后对比掌握单引号的用法,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我也自以为不用细究。下午默写时,问题来了……37本作业,有30本这个标点符号没有掌握。我先是生气,然后静下心来,仔细的琢磨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分析下来,原因如下,这样的对比出示,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双引号的这张熟脸把单引号给掩盖了,学生并没有掌握,而是听到一个结论,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反而削弱了单引号的用法。看来这一部分还得仔细深入,反复强调才成。
在教学课文中,任何环节我都上得比较粗浅,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空间,因此,学生没有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所以一些本该重视的地方被忽视了。例如,文中高尔基给儿子的这封信在引用中的标点,有2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关引号,很多孩子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提及。没想到孩子都是马大哈,果然对这个现象视而不见,在默写中,错误率几乎是95%。看来老师必须得是个细心人啊!这样的返工,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朗读时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大戏,朗读的指导自然是语文老师功力的最好展现。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朗读指导问题多多。如何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呢?教师得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啊,语言文字功底的薄弱,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要读好,就必须抓好字词,反复提悟,或通过连锁问题进行感受,同时语调和在标点上的停顿也不能忽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反复的思量。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第五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五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用笔做上记号。
生边读边做记号。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从“儿子种的花”,我体会出了父爱。因为我发现文中两次提到了“儿子种的花”,就像我上次做了张贺卡给我妈妈,妈妈向亲戚提起这张贺卡,都说“是我女儿亲手做的”,是一个道理,是很高兴,很自豪的。
师:其他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有。
师:你觉得父母说到“我儿子”怎么样,“我女儿”怎么样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语气?
生2:脸上带着笑,说起来很得意。
生3:很欣慰。
生4:很宠爱。
师:是呀!同学们都很能体会父母的心。作为一个父亲,高尔基也很爱他的儿子,此刻,也为“儿子种的花”感到高兴和欣慰。
生5: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体会出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说不出”是因为他太高兴了!
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5:为儿子的孝顺而感到高兴。
师:子爱父,父爱子,真是——
生:父子情深!
师:我们帮高尔基把他心里的话说出来好吗?
生5:我的儿子这么孝顺,我老了也有依靠了,我真高兴啊!
生6:儿子种的花姹紫嫣红,多美呀!
生7:花终于开了,想想我的儿子,他一定也长高一些了吧!
师:说得真好!把高尔基对儿子的想念和关心都说出来了!
生8:我的儿子多像这些盛开的鲜花呀!
师:同学们简直把高尔基心窝里的话都掏出来了!
高尔基此刻心里很高兴,这一句中还有一个词能体现这种愉快的心情。
生默读这一句。
生9:是“欣赏”。
师:你明白什么是“欣赏”吗?
生9:就是心情愉快地看。
师:恩,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9有感情地朗读。
生10:我从“瞧——”这句话中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我觉得他太想儿子了,所以看见花就像看见儿子一样。
师:是啊,睹物思人!
生11:我觉得是因为儿子很可爱,长得也肯定很漂亮,而花儿很美丽,所以高尔基就想到了儿子。
师: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美的。
生12:因为高尔基看到这些花,就想到儿子为了种花顾不上休息,累得满头大汗,花儿就像儿子累得通红的脸了。
师:是啊,这些花都是儿子劳动的成果。此刻,高尔基的心里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爱啊!同学们的体会可真深,谁来读读这一句呢?
生争先举手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简析:
这一教学片段,指导学生从语言感知到内涵把握,并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渗透,体现了充满人情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
作者:佚名 转贴自: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网 点击数:458
执教者:岚谷中心 小学刘丽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方法:本文教学时我采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朗读”和“感悟”的方法意在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 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2、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物?
3、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
(1)、哪些词最能表现儿子爱父亲?
(2)、比较哪一个句子更好: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3)有感情朗读。
2、感受“父爱子”,学习第4、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春景图,师讲解。
②高尔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他心里想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和赞美)
三、品读“写信教学”感悟信的内涵
1、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2、汇报交流。
质疑:第七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第八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给”指什么?“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3、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的回信会说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渗透爱心教育
1、交流爱心名言。
2、出示课件——西部贫困儿童的画面。
3、出示课件——献爱心的画面。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谈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4课,了解到了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深入了解高尔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的。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给课文分了段,知道了课文共分为三部分,谁还记得课文共分说了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2、学习第二部分栽花赏花
(1)、细读第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感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感情怎样?(板书:父爱子子爱父)
(2)、高尔基的儿子很爱父亲,你从文中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的?(出示第二、三段、读、找)师生共同研讨重点词:探望、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3)、儿子种花仅仅是为了玩耍吗?
(4)、指名读这两段,读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5)、练习说话(出示幻灯片):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
(6)、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都开了,我们来一起欣赏,读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美吗?文中用那个词来形容的?你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幻灯片出示词)生读词。
再用惊喜、赞美的语气来读这一段(集体读)。
(7)、鲜花中包含着儿子的深情,盛开的花朵就像儿子可爱的脸庞,花间蜜蜂的嗡嗡声就如儿子甜甜的笑声,这时一种真挚深厚的父子情在高尔基心中油然而升,他沉静在幸福与欣慰中了。
(8)、读第5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a、引导学生观察高尔基赏花的表情,想象蜜蜂飞舞的动态画面,从而他的喜悦的内心。
b、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父亲愉快的心情及对儿子的爱?(出示幻灯片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欣赏”“儿子种的花”“说不出”“多像”等词。
c、自由诵读高尔基赏花的句子(第五段)
体会高尔基此时内心爱子深情地涌动。(师可指导读)
d、展示朗读:
在练读中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或感到自己进步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性朗读。
e、相互评读:
同桌互读,互相发现优点,肯定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3、学习第三部分写信教子
傍晚满天霞光一片嫣红,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万紫千红的花,想象着儿子可爱的形象,情不自禁提起笔来给儿子写信,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1)、出示第7---9自然段,自由读,找出�
(2)、生说句子。
(3)、共同讨论:
a、儿子种的花在院子里,父亲为何说在“岛上”?
b、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意思一样吗?分别是什么?
c、“无论……那……”强调了什么?(引导学生体味:给别人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d、“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中“给”、“拿”分别是啥意?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高尔基对儿子一种超越亲情的崇高的爱。
(4)、看到别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帮助而愉快时,我们会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满足是永恒的,其中毫无私心,一片真诚纯洁,同学们应该领悟到:(出示幻灯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所取。
(5)、同桌齐读深入感受高尔基给儿子信的深层含义。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所学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既积累了词语,又练习了说话,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老师希望这句话能成为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的座右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3.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教学理念:1.全面依靠学生。2.高度尊重学生。
教学主要方法: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前置性作业:
第一次:
1.读熟读好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3.查找高尔基的资料。
4.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第二次:
1.查找有关“爱”和“奉献”的资料。
2.小组在习网上或qq群里交流读书收获,并制作小组展示所用的ppt课件。
(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简要)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先小组里检查,后全班检查)
二、汇报高尔基的资料。(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汇报)
三、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检查)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谁来板书课题?
师:好,王智慧同学。(其他同学书空)
师:同学们,她写得怎么样?
生:好。
师:掌声表扬。(掌声响起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他的儿子前来探望他,在他的院子里栽下了花草,春天,花开了,高尔基在院子里赏花,心里非常高兴,就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教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好,孩子,请你把你刚才说的提炼成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写得怎么样?
生:好,掌声表扬。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小组交流。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在习网-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上或qq群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并且做好了汇报用的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把昨天交流的成果在小组里回顾,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四、小组展示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一个小组到前台来展示,孟磊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生:我们小组是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读懂的,你想高尔基的儿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意大利,一定很累,可是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为爸爸留下美好的东西,可见他很爱他的爸爸。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有关奉献的名言: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各种各样”读出高尔基的儿子很细心。
师:你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掌声。
生:我还能从上一个自然中的“探望”这个词读出来儿子很爱他的爸爸。
师:说得好。
生:我给你们小组提个建议,你们小组在汇报名言应该这样汇报:泰戈尔曾经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生:谢谢你的提醒。
师:同学们,儿子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生:爱。
师:说得好,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拿。
师:对,那么同学们,“爱”和“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说不出)。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这们说,“爱”就是“拿”。
生:可以。
师:好的,这个小组表现如何?
生:好。
师:掌声,接着小组展示,益文琪小组。
生:我们小组读出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生:我们小组是从“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一首写父母之爱的小诗:
母亲的爱
是一杯浓浓的茶
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明白
其中的甘美
父亲的爱
似一片浩瀚的大海
给予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欣赏”这个词读出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体会得真好,掌声。
扈家祯:我还能从这儿读出来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师:孩子,让老师把话说完,等一等你再说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这个自然段写道: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可不可以说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像像盛开的花朵?
生:可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什么比做花?
生: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师:对,说得好。还把什么比做花?
生:(说不出)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刘子豪同学在一次作文的时候把一个女人比做花。
生:夏老师。
师:对,他说夏老师貌美如花。我想问问刘子豪同学,你真的觉得夏老师貌美如花吗?
豪:是的。
师:夏老师觉得我的容貌没有花美,你觉得还因为什么?
豪:(说不出)。
师:找个同学帮帮你。
生:因为夏老师心灵美。
师:还因为什么?
生:(说不出)。
师:是因为爱!同学们,夏老师也要告诉你,告诉所有的同学,夏老师也爱你们,看到你们的脸庞,夏老师也能想起那美丽的花。好的,扈家祯来汇报,你们小组要补充是吗?是一个同学补充,还是整个组补充?(观察后)你们小组来吧!
扈:我们小组也读懂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生:我们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我们小组是从“多么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出来的。
生:我们小组还联想到高尔基的名言: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你们小组找到的这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尔基教育他的儿子。
师:教育他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师:对,爱是什么?
生:爱是关心、呵护。
师:说得好,发言真精彩。
生:掌声响起来。
师:掌声响起来,
生:发言更精彩。
师:爱还是什么?
生:老师我想写到黑板上。
师:好啊,孩子,来吧。他去写,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能读出来崇高之爱。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其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师:好,掌声。你来说。
生:我能从这两段读出来,人间的亲情的崇高的爱。
师:夏老师觉得你是动了脑筋的,掌声响起来。
生:我想问你们小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答不出。
师:请其他同学帮他回答。
生: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
师:说得好,掌声送给她。噢,黑板上的这位同学们写完了,我们一起看他写的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所以他写信教子,他教育儿子,爱就是奉献。
师:写得好,说得也好。孩子,我从你的话语中读出了爱就是教育,掌声表扬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龙开心同学由高尔基的信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崇高之爱,让我们再次走进高尔基的信中,细细体会这种崇高的爱。好,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课文。好,吴梦齐,你来读。
师:夏老师在认真地听,我能听得出你读得非常用心。孩子,让我们静静地想,细细地品,你有没有新的思考或发现?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在“岛上”“人们”“所有人”,静静地想,细细地品,能不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先在二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有发现?
生:我能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师:孩子,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基教育儿子为奉献,为所有人奉献,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说得真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同学们,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的爱更多的表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教育儿子,一起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同学们,读了高尔基的信,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高尔基写封信,好吗?
生:好,开始写信。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过了一会儿)哪位同学写完了?
生:我写完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你写的信。
生:高尔基先生,看到您的信,我知道您很爱您的儿子,并且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告诉他:“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从你的信中受到教育,今后也要为整个社会奉献。
师:孩子,你写得真好,如果高尔基看到你写的信,他出会由衷地高兴,因为你是如此地理解他对儿子的爱,也明白了他想对儿子说,也想对我们所有人说的这句话,让我们一起来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好,这节课说上到这儿,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真爱艺术。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教材,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高尔基教育儿子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这种父爱爱到点子上,既教育了儿子,又启迪了读者。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居住在城镇,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直生活在父母、亲人不断给予的环境中,对于奉献毫无概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是一篇比较感人的叙事性文章。伟人背后的故事又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本文语言清新,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含义深刻,学生又能洞悉为人处事之道。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易于感悟。
【设计思路】:
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语文课程资源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本课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整合各种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为了让学生能深切感受文章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学设计时我抓住文章的经典之处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做人的真谛,如从儿子身上学到爱,从高尔基的信中去体悟:“给”永远比“拿”愉快。在引导学生理解之后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谈。这样学生在读文、品文之后很自然的受到人格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愉快。
【教学过程】:
一、认识高尔基,名言导入
师: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个人物哦!(出示高尔基图片)你们认识他吗?(板书:高尔基)谁给大家介绍介绍高尔基?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认识他的?(1、查找资料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了解背景,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呀!2、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们爱看书,高尔基小时候也特别爱看书,他之所以能成为大作家跟他小时侯刻苦读书分不开,高尔基小时侯当过仆人、小裁缝、洗碗小伙计等等,他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常常被主人打的遍体鳞伤,可他从没放弃过读书,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他最� 同学们能了解这么多!我想平常一定也特别爱看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就出自——(生:高尔基)
今天我们再来分享一句高尔基的名言(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这句名言就出现在高尔基写给他儿子的信里面。
二、读信激趣,感知文本
师:同学们想看看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课件配乐范读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读边想:你感到高尔基和他儿子的之间的感情怎样?(用一个字概括)你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此时我们何以想象到怎样的一幅劳动画面呢?
(6)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7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想说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文中另外一个“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呢?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 写
花 信
赏 教
花 子
“ 给”永远比“拿”愉快
六、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一、以“爱”切入,体会父子深情。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字概括父子之间的感情,学生大都会选择“爱”字,接着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轨迹,圈画描写父子情深的有关语句,交流后整体上初步感受“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双向的浓浓亲情。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好栽花、春景、赏花等片段,并相机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的语言训练和闭目听朗诵的春天花开情景在头脑中熟记精彩片段的训练。师生及时点评学生的朗读,赞扬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最后教师深情引读“栽花赏花”的整体故事情节,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和高尔基见花如见子的深情。
二、以“给”突破,体悟奉献快乐。
作为大作家的高尔基赏花想着种花人——儿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长的工具——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不仅言谢、言思子之情,更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这种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启发学生理解两个“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深入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和含义。然后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
学生围绕板书上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谈“给”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教子”的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全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肢体,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有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让学生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处世之道。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笔者上来,深切感受到如此美文,无异于一堂活生生的生活艺术指导课。而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更加使课堂上充溢艺术的气息,不时焕发着富有时代感的情趣和语文的独有魅力。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节,交代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第二至五节是第二部分,介绍了儿子来探望他时种下了花草,来年春天,花全开了,高尔基感到很高兴;最后一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三小节,通过信的内容揭示出一个道理:生活中,“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意义隽永的小文。主要讲高尔基的儿子去意大利探望正在休养的他,并为他栽种鲜花,高尔基有感而发,写信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文开头就点出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这份爱体现在哪儿?我们可以从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读出拳拳父爱,殷殷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在这封信中节选三处都是为了说明“给”永远比“拿”愉快。第一处说的是给的对象是父亲,给的东西是鲜花,是美好的事物。第二处进行推广,给的对象是广大的人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第三处说明 层层推进,深深期盼,跃然纸上。
儿子给父亲的是什么?仅仅是鲜花吗?课文主要从这一句话体现儿子对父亲的爱。“来到父亲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顾不上”、“一直”写出儿子埋头苦干的样子,10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在他“顾不上”休息、“一直”栽种花草时,心里会想什么呢?当我回家了,希望这些花能陪在父亲身边,让他不再孤单寂寞。当父亲看到这一大片美丽的花海,心情肯定会很愉快的,那么父亲的身体就能很快的康复。儿子给予父亲的是关爱,是浓浓的父子之情。
儿子的这份心意父亲收到了吗?“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高尔基自然而然就联想到种花的人——儿子。两者的共同点,不仅在颜色上,还在于儿子美好的心灵比跟花朵一样漂亮。
这篇课文的精华在后面那封信里,可做的文章也比较多,如理解方面的,两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给的意思?拿的意思?明明是种在院里的花,高尔基为什么说是在岛上?拓展方面的:如果他的邻居来看到这些花,会怎么说?如果岛上的游客看到这些花会怎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的心情如何?身边的人也曾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东西,你能举例说说吗?训练方面的: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调皮的儿子四处游玩,还把院子里的土翻得乱七八糟。高尔基苦恼地皱起眉头,但还是没有说什么。不久,儿子跟着妈妈回到俄国。第二年的春天,高尔基蓦然发现他的窗前长出了一些鲜花,他才知道儿子翻土原来是种花籽。于是,他激动地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一生将无比美好。”
我更喜欢这个故事,这样的一个故事似乎更对我们的教育有所指导:倘若高尔基在儿子乱翻土时训斥他,那么鲜花与后来充满挚爱的书信很有可能就不会存在。庆幸的是高尔基没有那么做,他给了儿子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或者,也许儿子确实很调皮,他在无意中留下了这美丽的鲜花,而高尔基却用它做了最好的教材。……
文中有两段景色描写,这两段景物描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为什么会从远方给儿子写去那饱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儿子,于是促使他写了这封信。高尔基将这种亲子之爱扩大了,变得更广博、宽泛。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4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1936年6月18日病逝。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高尔基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此外高尔基还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他曾担任《红色处女地》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世界文学出版社”,领导一九三四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工作,同时他还是国内战争史和工厂史写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高尔基名言]
(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2)学习——永远不晚。(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5)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6)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7)天才出于勤奋。(8)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形象浅析]
高尔基是一位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他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在他充满浪漫主义的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中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在现实主义作品《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中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通过阅读《在人间》一书,我们可以知道高尔基是一位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的革命者,他主导倾向是积极的,是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并且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这部作品创作于1924年,记述的是高尔基青年时代的一段生活。高尔基到喀山去原本是希望能进大学读书,由于生活的原因,他只有在另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这所大学里接受熏陶。除了能见到一些真正的大学生外,高尔基更多地是和贫苦市民、工人、黑帮、***这些社会的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在他们中间,高尔基了解了社会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他们中一些人的觉醒意识。高尔基也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长起来也饱含了许多辛酸的血泪。
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托斯契加耶夫等人》、《瓦萨·日烈兹诺娃》,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革命精神震撼着我,他的求学精神鼓舞着我,他的开拓精神激励着我,他的英雄形象是伟大的,高尚的,神圣的,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
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
1、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随机点出“只有”“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我们可以想象到怎样的一幅劳动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劳动的画面)
生:我看到高尔基的儿子拿着笨重的镢头一锹一锹地挖着,他浑身沾满了泥巴,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滴。
生:我仿佛看到高尔基正坐在院子里,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忙着栽花的儿子。
2、抓住懂事,引导想象儿子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3、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他怎么这么懂事呢?请联系课文内容和书后的作家卡片来思考。
师:什么样的人才会写童话?
生:与孩子心灵相通的人 生:对生活充满美好渴望的人 生:拥有一颗童心的人 生:热爱生活的人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正是在这样的父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的。
4、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四、品读“赏花”,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文字,欣赏花美,读读。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个别读)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个别读)当你心情烦闷时,你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个别读)
3、词语积累:当你看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词?
五、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信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心意,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3、出示第9段“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
(2)设计情境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带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的谢我,那时侯——
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的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小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指的是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指的是鲜花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还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帮助,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
4.朗读:高尔基不仅真是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个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他在信中不仅表扬了儿子,而且趁机教育了儿子该怎样做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封信,感受一下这深沉的父爱。
5.引导想象:同学们,当你们收到别人写给你的信后,心情怎样呢?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父亲写给他的信后,一定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谢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多帮助别人的。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我真想飞到你的身边和那些花儿一起陪伴着你。
生:高尔基的儿子会说,爸爸希望你的身体能够早点康复,早点回来。
如果把大家刚才想象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一封非常棒的回信了,大家课后可以试一试。
6、总结:(结合板书)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对儿子那深沉的父爱,同时也感受到了高尔基的儿子深深的爱着他的父亲,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板书“爱”。
7、老师再送几句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8、赠送名言书签:先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书签上的名言,再让学生一起来大声朗读并记住这些名言。
9、延伸: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小故事每个家庭中都有,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体会到快乐!
六、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