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
在各个领域,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技巧,借助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水”在不同形态下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的生动性,理解水的循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水的视频(如瀑布、河流、海洋、云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美丽的景象都与什么有关?”引出课题《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可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我”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段学习:
第一段: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多种形态(云、雨、雹子、雪),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通过角色扮演(如“水娃娃”在不同场景下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变化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段: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利用图示或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语言赏析:选取文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
四、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变化,水还有哪些形态或作用?
2.创意写作:以“我是水”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描述水的一天或一次奇妙的旅行。
五、总结归纳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水的重要性和循环过程,鼓励学生成为保护水资源的小卫士。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预习下一课内容,思考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知道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成语接龙,日积月累
每天五条,日积月累,增加学生词语量。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老师读《我是什么》(生笑),想知道我是什么吗?(想)请跟老师走进课文,看看我到底是什么?
1.按老师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隔字,不拖音。
2.标出自然段
教师提醒自然段的标志:开头空二格,标准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同桌合作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用横线画出词语并把生字圈起来。
小组内自学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小老师领读,老师并正音。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按偏旁归类识字,拓展延伸同偏旁的字。
4.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读一、二自然段,找一找书中有哪些句子写水会变?
2.“我”又是怎么打扮出自己,它给自己准备了什么衣服呢?
3.师:同学们看,“我”会变,变成汽,变成云,还会变什么呢?(会变成雨,雹子,雪)
4.“我”能做什么呢?
说说“我”还会做哪些好事、坏事?理解“帮助”与“灾害”都有哪些?
5.“我”是什么?(揭题)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指的是水,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水的奇妙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是水,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变化过程。
难点:感受水的循环过程,体会水的神奇与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谜底:雨)引出话题“水”。
2.提问:“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是什么》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3.课文讲了“我”的哪些变化?学生尝试概括。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段学习,每学完一段,引导学生总结“我”变成了什么(如:云、雨、雹子、雪等),并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水在不同形态下的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示水的变化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讨论: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2.创意写作: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滴水,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五、总结巩固
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循环过程和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4、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
教学难点:
了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然后采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冰雹)
2、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谜底,你发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它们有关的课文,我们亲切的跟它打声招呼吧!(板书:我是什么)指名读、齐读课题。
三、细读、品读课文1、2、3段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请小朋友边读边想:我是什么?
2、老师贴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魔术呢?看看我能变成什么?谁来读?(板书图片:云雨雹子雪)生讲。
3、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他是怎样变成汽的?
4、课件出示(水变成汽)水珠哪去了,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范读,指名读,自由练读
5、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和句子对照的图,细细地品读,让学生感受云就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美读。
6、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7、学着他们的样子,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8、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9、练习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和()
10、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理解“落、打、飘”)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飘得轻逸。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11、练习读这几句话,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12、表演读──挑战读──齐读
这会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
(朗读评价对于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朗读欣赏和朗读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在低年级课堂上看到,一开始学生朗读热情非常高,可是由于教师的评价激励没有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朗读的热情就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蔫。所以朗读指导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成败。)
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出示音乐课件)师范读第三段,问:同学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14、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回到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变化着。
(从部分到整体,及时梳理学生所学知识,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15、拓展生活你们在生活只看到过水的变化吗?
出示句式:就变成,人们管我叫。
(生活即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打通学生生活与语文的通道,同时利用其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四、自读课文第四段
同学们,水在自然界这的变化我们弄明白了,不过,要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要到它的家里去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自读课文第四段。
1、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不同性格”。
5、拓展交流
水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在朗读交流中明晰课文内容,然后拓展课外,“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不同性格"。”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练习了说话,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
作业设计:
自选: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再写下来。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板书设计:30、我是什么
水
汽云雨雹雪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熟识14个新字和多音字"没",掌握10个生字及10个词汇。
2、流畅地阅读文本,简述水的转化过程,感受并模仿“落、打、飘”等词汇的精确性。
3、理解水在特定条件下的形态转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新的字词和多音字。
2、流畅阅读并描述水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谜语,引导学生猜测并揭示谜底——孙悟空。然后引出本文的主题——一位也会"变"的朋友《我是什么》。
(二)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我"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行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2、引入汉字"变"的学习,展示其甲骨文形式以及演变过程,并教授书写方法。
(三)深入解析
分析文本中的每一段,解读"我"的'不同形态转变,包括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在生活中,水还能变成什么,鼓励学生模仿文本句式进行创作。
(五)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体会“落、打、飘”动词的运用。
教学准备:
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初读感悟
1、谜语导入。(小石猴,人人夸,七十二变本领大,保护师傅去取经,路上妖魔个个怕。谜底:孙悟空)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和孙悟空一样会变的朋友。揭题。生读课题。
3、我到底是什么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4、学生先看动画朗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5、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展示。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学听。
二、识字教学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用生字魔方学习生字。
4、师检查自学情况。全班汇报识字方法。
三、写字教学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四、精读生悟。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水会变成什么呢?(云)师板书。
你从哪里读出来它变成云的呢?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云的美丽。(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看云的图片,直观感受云的美丽。)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水还会变成什么呢?(雨、雹、雪)师板书。
4、你最喜欢水变成什么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引导学生体会“落、飘、打”三个词运用的贴切。
雨是怎么下来的?(生:落下来的)。
雪花是怎么下来的?(生:飘下来的)。
雹子是怎么下来的?(生:打下来的)。
这里的三个动词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学生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加深理解。
6、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水变化的神奇。
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
7、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一个“变”字。
生看课件。师小结水变化的神奇,水会变成汽、云、雨、雪和雹子。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
五、总结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水的变化吗?
2、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汽————→云
↑↙↓↘
水雨雹雪
教学背景分析: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在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的生字多次出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在朗读感情方面: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同时,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朗读,甚至背诵一些段落。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一、二自然段时,抓住“我会变”质疑,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投映画面,能使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的优势,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帮助学生加深对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的形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复述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同时,解决了教学重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我”指的是水及其多种形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水的探索兴趣,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水的多种形态及变化过程。
难点:感受水的神奇与重要性,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水循环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的主角是谁?它在做什么?”
2.揭示课题:《我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尝试解决读音问题。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难读字词的发音。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课文。每组负责一段,找出“我”变成了什么,并讨论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等句子。
四、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2.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记录一周内家庭用水量,并提出节水建议。
五、总结提升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珍惜水资源的意义。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水的知识,探索更多关于水的奥秘。
3.布置作业:完成节水小调查报告,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水的不同形态及其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水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理解水的循环概念,并能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谜底:雨)引出“水”的话题,进而揭示课题《我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自主解决。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讲解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初步认识“我”的多重身份。
三、深入研读
1.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云组”、“雨组”、“雹子组”、“雪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形态的水,并准备汇报。
2.汇报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讲解该形态水的'特点、形成原因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师总结:串联各组汇报内容,形成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情感体验
1.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某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五、拓展应用
1.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活动,如制作节水宣传海报、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等。
2.创意写作:以“假如我是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表达自己对水的认识和感受。
六、总结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关于水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