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秀10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秀10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知识链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基本特征优点与弊端,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样)必要性、重要性,含义及目标、手段含义,特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目标和新要求为什么,内涵五项措施及重点语句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实质和影响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知识整合】1、 市场调节的优点、局限性及其弊端、危害?2、 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样)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要性,目标、如何做?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阅读教材相关知识)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性、重要性)8、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热点训练与学法指导】
一、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从经济学上体现了:
a.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注重社会公平
c.坚决惩治党内的腐败现象,加强作风建设 d.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2、材料一:x市-XX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1-10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6860/8.5
7703/13.4
8472/9.0
9422/7.7
10317/9.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2366/4.2
2476/4.8
2622/4.3
2936/6.8
3303/12.5
注:从XX年起,x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
材料二:x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
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
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
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
医率
30
20
6年
10
5
60
51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分、4分)
(2)请你为x市农村改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据此回答3-5题。
3、要实现以上美好图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因为:
a.农村经济发展可替代其他方面的发展 b.农村经济发展能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自然会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4、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全会释放的最强烈信号,从经济学上来讲,为此必须:
a. 重视农业的主导地位 b.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善于抓住重点 d. 提升城市的产业化水平
5、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美好图景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8亿农民的意愿。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④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最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图1 图2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图表1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2分)(2)结合图表1,分析图2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6分)
2、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XX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0.27个
百分点;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升降利率是央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①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國內需求 ②刺激居民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③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④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在广东调研时指出,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生产经营困难,(生产成本升高、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各级政府要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殃及世界?(6分)2、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怎样做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6分)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于XX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完成1—3题。1.我国政府借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的契机,稳步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坚持多用油者多交税,少用油者少交税的“公平和效率”原则,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适度的原则③外因有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燃油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它的实施将 ( )①有利于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②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公平社会负担 ③从根本上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 ④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国务院审议了改革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这样做,是因为 ( ) a.民意对决策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b.政府的职能就是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c.人民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 d.民意是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4、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XX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年度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产量(万吨)
43070
46947
48402
49800
50150
收入(元)
2662
2936
3255
3587
4140
注:①XX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目前秋粮收成也非常好。②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实际增长10.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材料二:XX年我国及a省耕地面积统计
耕地面积(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全国
182600
1.39
a省
3719.3
0.37
注:①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为人均耕地面积0.8亩。②XX年至XX年间,a省共减少耕地258.45万亩,粮食自给率不足35%,在为全国内地第一缺粮大省。
材料三:党的xx大以来连续出台的5个三农“一号文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方针,对农民实行免税和直接补贴,五年共投入了1.6万亿元财政资金,大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究了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包括完善土地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等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2分)
(2)结合材料四,谈a省应该如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10分)
一、1、b 2、(1)材料一说明XX年以来,x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帮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w.w.w.k.s.5.u.c.o.m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x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2)第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三,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民主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3、b 4、b 5、a二、1、(1)图10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零售环节由政策定价占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2)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相应发生转变,财政支出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适度的比重;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2、b三、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2、国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品牌等。(6分)四、1、a 2、a 3、d
4、(1)①材料一反映出:—XX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粮食总产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并且前景良好。②材料二反映出:a省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且近几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③面向市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财政对农业扶持的力度。⑥落实农村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粮食生产的力度。⑧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任意6点可得满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纲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课程标准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备考指要综观XX年全国及各省市新课程高考试题,市场调节的优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具体运用是考查的重点;以XX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措施、意义。【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知识梳理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类的需要具有多样性,而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手段
优点
缺点
市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计划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需求,不能合理安排生产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市场经济的三个要素:价格、供求、竞争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5.市场调节的弊端(1)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市场调节存在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缺陷
原因
结果
自发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谋求自身的眼前利益或者不正当利益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
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影响更明显【温馨提示】(1)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有效运行。(2)公共物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方法技巧】市场调节的弊端化繁为简、编顺口溜理解记忆: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6.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重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而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市场规则的含义与主要内容(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市场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意义: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以社会信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3)主要任务:第一,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第二,尽快完善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第三,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第四,开放信用服务市场。【温馨提示】(1)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就不可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也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②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2)个人信用制度,主要包括准确、公正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和科学、透明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在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下,个人信用状况是人们的“第二身份证”。
考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首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其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此三个特征可简记为“一公二共三强控”。【易混点归纳】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指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4.宏观调控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对象:国民经济。原因:(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2)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人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加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2)增加就业。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在我国,劳动力总量过大且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因而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慎重掌握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并通过促进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来增加就业,促进发展。(3)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造成价格紊乱,影响经济发展。(4)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因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等因素而产生的收支状况的总和。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考虑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平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关系/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
别
含
义
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内
容
/
作
用(1)最常用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2)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
联系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5.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名称市场调节(无形的和手或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有形的手或看得见的手)
区
别
调节
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实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基础性作用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
各自
优势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和缺陷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二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①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的、大量的、第一位的手段②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有形的手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政府参与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误区警示】(1)宏观调控也要遵循价值规律。(2)宏观调控应注意适时适度。不是说宏观调控的力度越大越好,应注意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艺术性。(3)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基础上的,而不能反过来说。(4)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宏观调控。(5)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6)市场调节即市场手段,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它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计划手段也被称为“看得见的手”,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实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结合,所谓“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往前走”。【易混点归纳】狭义的市场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① 狭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②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③ 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或合理配置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部门的分配和调节。二、典例题1.(广东)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的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解析】a项表述错误,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b项表述错误,治理污染应该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2.(福建)国务院颁布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三年以来,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大幅攀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积极作用。下列直接体现政府保护知识产权助力国家创新建设的措施是a.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b.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c.完善行业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体� 【答案】a3.(安徽)XX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关知识的认识。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国家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时所采取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信贷规模,②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需求,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③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①④属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4.(江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解决能源问题,必须注重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方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有限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这是因为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市场调节的方式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c.价格对需求有决定作用d.需求决定价格,需求影响供给【解析】注重采用市场化调节的原因是由市场在资源配里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地位决定的。b不符合题意。c、d说法错误。【答案】a5.(甘肃)如今,类似美容卡、音像卡、健身卡、洗浴卡等形式的消费卡随处可见,但有些商家在出售了大量消费卡后,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改头换面,使消费者手中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的卡成为废纸一张。这表明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a.禁止各种形式的垄断经营b.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c.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规则d.逐步放开市场,培育市场主体【解析】本题通过列举违背市场规则的行为,考查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b6.(北京)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②坚持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标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④有国家宏观调控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其中③④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故均不符合题意。①②均符合题意。【答案】b7.(安徽)《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来概括社会分化的现象,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使“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需要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国家加强宏观调控c.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d.努力提高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a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和谐社会构建
×
b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
cd企业与个人不可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解析】【答案】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题词:如何生产?---制度背景或舞台
考点整合: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
2.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计划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宏观保证经济下调运行,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
缺点----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信息传递容易失真、扭曲;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和动力。
3.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1)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市场调节的过程------93页第二三段)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利用价值规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即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注: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注:第②、③两个作用是通过促使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强调了资源在同一部门中不同企业间的优化配置。
(3)市场调节也有缺点和局限性(即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
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如:枪支弹药、危险品、麻醉品等)则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因此,仅由市场调节,一方面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区分市场的盲目性与自发性
项目 自发性 盲目性
区 别 含义 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支配下自发追求自身的利益 市场主体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而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表现形式 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 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
导致后果 市场秩序混乱和收入差距扩大 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解决手段 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联系 (1)都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2)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都需要以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4.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前提。市场调节自发性导致的不正当竞争势必破坏市场秩序,而对不当竞争的约束依赖于市场规则。
(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
▲市场规则的内容:
第一,市场准入规则:如没有生产许可证照,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违背市场准入规则。
第二,市场竞争规则:地方保护、非法垄断违背市场竞争规则。
第三,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①自愿:反对强买强卖。例如不合理搭售违反自愿原则。
②平等:交易双方身份地位平等;交易双方机会均等。例如“霸王条款”就违背机会均等原则。
③公平: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商品质量必须合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交易双方的双赢。例如欺诈性价格、劣质商品就违背公平原则。
④诚实信用:完全按照合同履行;提供合格商品。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课本94页)
a、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即: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b、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c、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
结论: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要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而这一秩序的建立又依赖于市场规则。市场规则包括法制规则和道德规则(包括诚信规则)。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和诚信制度建设,市场主体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和诚信观念。
例1:辨析题:只要制定好市场规则,就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方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规定。它是良好的市场秩序的有力保证。
(2)但仅有市场规则还不能保证市场经济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保证良好的市场序。。。。。。。
(3)上述观点只看到。。。。还没看到。。。。
例2: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既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 ( d )
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a.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注:①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商品经济。
②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思考:有市场就有了市场经济吗?市场就等于市场经济吗?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比如: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见课本96页“专家点评”),因此凡是反映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借鉴,比如股份制。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附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上,因此又具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有根本不同之处,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个要点)
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注:我国的公有制企业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参与市场交换,所以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并且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引入竞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效益。
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注:我们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实现共同富裕是有保证的:一是公有制为基础,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三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宏观调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成效。原因在于,一是公有制决定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2.加强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是什么?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必须强调:主体-----国家政府部门,即行政机关的措施和行为,不是其他国家机关)
(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首要目标不同于主要目标),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怎样加强宏观调控?(即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一,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计划如:五年计划、远景规划。
经济政策有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此外,还有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等
第二,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
注: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
第三,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和寻租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必须明确一点: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或“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
(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国家也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考点1】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
1.【例】(09广东政治) 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
� 有些事它调节不了 ④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9师大附中四模) 新《食品安全法》已获高票通过,XX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法,今后明星在代言食品时出了安全问题,要负“连带责任”。这表明 ( )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③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④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相关训练3-9题
3.(XX年安徽模拟)看漫画,回答问题:“魔”出来的原因是( )
a.市场经济的滞后性 b.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c.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d.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4.(09曲靖高三冲刺) 导致三鹿奶粉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原奶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所以它成了不法商贩手中的“秘密武器”。不法商贩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 )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平原则
5. (XX年南通模拟)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 )
a.政府调控机制 b.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 c.市场准入机制 d.利益分配机制
6. 漫画告诉我们( )
①在市场经济中应遵循市场交易规则
②市场交易规则约束着生产者
③市场交易规则既有道德约束,又有法律制约
④市场交易需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当前,我国“硅谷热”(即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热遍全国。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一些地方在某一点上可能有自己的优势,但如果遍地开花,就无法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硅谷”。我国“硅谷”遍地开花集中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b.竞争性 c.盲目性 d.滞后性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界定清楚自己的职能。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要“越位”;对满足社会需求而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就必须介入,不能“错位”。政府不要“越位”是指
a.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要充分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c.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市场秩序 d.市场调节存在自 身的弱点和缺陷
9.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矢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是金”的教育,在 但在社会生活中,市场并不愿意提供甲流等重大疫情防控的服务,而要由政府提供。这是因为(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c.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d.重大疫情防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
【考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1.(XX年南京三模) XX年1月28日,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世界金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以及采取的政策举措,表示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的宏观调控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b、我国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
c、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很小 d、我国能够对市场经济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2. (XX年山东) 下列一组图片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社会保障 再就业工程 三农政策 科技下乡
a.兼顾效率与公平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坚持共同富裕
相关训练
13.(09临沂一模) 楼市暴涨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基本稳定。针对这种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如严格二手房销售、打击房产公司“捂盘惜售”等。政府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依据是
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14. 为了控制虚高的房价,XX年2月13日,上海地税部门发布《关于个人转让非普通住房征免土地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月15日起,正式对转让居住未满5年的非普通商品住房开征土地增值税。上海地税部门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15.(09山东一模) 针对此次物价上涨,政府可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因为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c.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16.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今年9月,央行六年来首次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10月,国家又取消利息税,表明了中央防止经济增长滑坡的坚定决心。如果撰写一篇报道,请你选择恰当选� 从宏观调控目标看,图8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是
a.1986年至1990年 b.1990年至1996年
c.1996年至XX年 d.XX年至XX年
18.全球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重点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给优先于生产性用水供给的政策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适时、适度地调整水价和海洋污染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触类旁通
18.读右图。该银行拒绝为上了黑名单的客户办理贷款,是因为( )
①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存款
②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③商业银行要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
④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结算业务的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国家税务总局XX年12月2日发布了《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第一次以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列明了纳税人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这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②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
③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行政执法 ④增强纳税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XX年1o月,在江苏考察期间多次指出:企业“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
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党要积极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要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春节临近,有些不法商贩以“工资不兑现,厂家用产品抵薪酬”为幌子,以“超低价甩卖”为诱饵,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切莫贪小便宜,上了“年底骗术”的当。据此回答21~22题。
21.对以上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b.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c.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d.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只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就行了
22.针对这一情况,� 下列 措施中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
a.XX年8月国务院通过严格审批来抑制钢铁等行业盲目扩张
b.XX年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
c.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XX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d.XX年4月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4.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模型作为消费结构预测模型,其模型为: c=α+β•ni+γ•c-1+μ模型中c表示当期消费额,ni表示当期国民收入,c-1表示前期消费额,β表示短期边际消费倾向,μ表示随机误差,α为一常数。由此可知要想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必须( )
①促进生产,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学科 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③健全市场信用机制,鼓励贷款消费 ④立足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在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经历过如下过程:
第一范文网
这一过程( )
①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②表明市场调节有缺陷
③说明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④说明宏观调控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26.在下列的家庭理财方案中,既符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理念,又符合“平时投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广告语的方案是( )
a.购买国债、住房、汽车和人身保险 b.借钱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财产保险
c.增加外币储蓄、黄金投资和社会保险 d.按比例投资储蓄、国债、股票和商业保险
27.材料一:
图1:XX年11月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 图2:XX年至XX年第三季度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注:XX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7.3、4、3.6个百分点;XX年我国经济在全球通往复苏的路上率先回升,并对全球经济作出超过50%贡献率。
材料二:我国的社会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不断走低。在上世纪80年代,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XX年下滑到35%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高达70%以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5分)
(2)针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请你就如何促进家庭消费发表看法。(7分)
34.(1)①面对XX年gdp呈现下降走势,国家果断出台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2分)②我国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消费比重偏低,比例需要进一步协调。(1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家庭消费,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2分)②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2分)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2分)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1分)
备份题
27.(20分)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而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呈现着“繁花似锦”的繁荣景象。
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感受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感受文化软实力
XX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 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6分)
材料二 探寻文化发展秘诀
XX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一大批艺术院团、新闻出版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上市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保护合法的跨地区经营活动”,要求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对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变化,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注和适应市场与人们的需求,不仅考虑国内消费者需求,文化“走出去”也变得更为主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至少三条),并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7分)
材料三 倡议推动文化发展
XX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大力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3)请你说明上述建议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7分)
27.(20分)
(1)①考生只要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角度来概括,都可以给2分。(2分)
②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4分。每句2分。每句中,每分句1分,最高给2分)
(2)①总结原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3分。每句1分,最高给3分)
②两手结合:市场能够及时准确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手”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有形手”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4分。每句1分)
(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把堵和疏、依法打击和道德建设、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都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4分。每句2分。第一句中,每分句1分,最高给2分;第二句中,只答材料不给分,只答观点给1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网络本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每分句1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复习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重点把握“六个一”
1.市场调节与市场秩序相结合。
(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手段。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积极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主要有两个:法律和道德。只有用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3)维护市场秩序也离不开诚实守信,建立信用体系。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交换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第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注:我国的公有制企业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参与市场交换,所以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并且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引入竞争,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效益。
(2)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注:我们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实现共同富裕是有保证的:一是公有制为基础,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三是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第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宏观调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成效。原因在于,一是公有制决定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
3.处理好一对关系。
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调节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实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地位 基础性作用 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局限性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而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二者都是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1)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和大量发挥调节作用的手段,是第一位手段。(2)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有形的手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单纯的市场调节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政府参与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
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
4.一个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也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只能是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5.市场调节的缺陷。
原因 结果
自发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谋求自身的眼前利益或者不正当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
盲目性 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6.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二)市场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价值规律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市场就无所谓商品经济。因此,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配置的实质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一致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宏观调控各种手段之间的比较
比较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含义不同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依据不同 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来实施 依据经济法规来调节 是依据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来实施的
内容不同 税收、信贷、汇率、利率、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经济立法和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
特点不同 间接性 强制、统一、权威 直接、迅速的特点
作用趋同 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用趋同 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点 标准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更高水平:达到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更全面: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发展状态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体现社会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相同点 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xx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五)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4)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生产全球化是贸易和资本全球化的基础,没有生产全球化,就谈不上贸易和资本全球化。反过来,贸易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3.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1)含义:跨国公司是指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②消极影响:一是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二是使得一国经济波动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发展中国家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培育人才、扩大出口、参与分工等方面的成果。
(2)挑战:一是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二是经济主权受到制约;三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对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二、易混点
误区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误区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
注意:资源有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和计划。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误区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不是信用经济。
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与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守法”与“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诚实信用是法制社会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必须遵从法律法规,企业经�
误区四: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意: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
误区五:建立起有序的市场秩序就可以被世界各国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注意:不一定,有些国家为了竞争中自己获利,故意不承认。
误区六: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注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误区七:宏观调控就是依靠行政手段。
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误区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误区九: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注意: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误区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是各地区同步的过程。
注意: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误区十一: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注意: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误区十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注意:xx大报告指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XX年翻两番。
误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误区十三: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
注意: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误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注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开拓、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给中国民族工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跨国公司的进入同时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竞争与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误区十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
注意: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误区十五: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同等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误区十六: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注意: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前后联系法。前面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我国这些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因此,在第四单元的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的近期目标是为了全面建设个小康社会。因此,第十一课叫“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在最后一课,我们的教材把经济生活放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所以第十二课叫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重点突破法。本单元要重点突破如下考点:市场调节及其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3)热点分析法: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有关热点现象,分析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与具体表现,说明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分析我国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一路子的深刻意义;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影响,探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2.命题前瞻:本单元的知识在历年来的高考中都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考生要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去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呈现出来的新的特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新认识特别是xx大提出的新提法,如xx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众多考点中,要特别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等重要内容。
【真题再现】
[例1](•海南卷)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解析】d 本题考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这一知识点。难度较大。①“必然结果”、③“必然要求”说法绝对化,且经济体制改革和所有制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没有必然联系。②④是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过渡过程的正确表述。
【名师点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对于近期的一些具体目标,xx大报告中有一些新的提法和变化,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解题时要看清题目的限制性条件。
[例2](•上海卷)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 )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b 本题直接考查信息化的作用,难度中等。④说法错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并不是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化会使需要的普通劳动者更少。因此排除④。
【名师点睛】信息化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近年来命题的焦点之一,复习备考时要注意结合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等知识点。
[例3](•山东卷)~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这说明我国( )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解析】c 本题通过数据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①“第一动力”说法不准确,消费、出口、投资被称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④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通过gdp、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可知②③体现了题意。
【名师点睛】gdp总量、对外贸易额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也是高考命题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复习备考时要关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
[例4](•广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XX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年度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产量(万吨) 46947 48402 49800 50150 51000
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材料二:XX年我国及广东省耕地面积统计
耕地面积(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全国 182600 1.39
广东 3719.3 0.37
注:①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为人均耕地面积0.8亩。②近年来,广东省共减少耕地258.45万亩,粮食自给率不足35%,在为全国第一缺粮大省。
材料三:XX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央的第11个“一号文件”,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此次文件分为五部分,即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XX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究了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包括完善土地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等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央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三,说明 第二问实际上是从经济角度考查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主要从三农问题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进行回答。第三问结合广东本土时事,考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措施,可以从多角度展开回答,但注意必须限定在经济生活范围内,不能答成其它模块的内容。
【答案要点】(1)①材料一反映出:—XX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粮食总产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并且前景良好。②材料二反映出: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且近几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
(2)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解决好农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②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3)①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③面向市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财政对农业扶持的力度。⑥落实农村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粮食生产的力度。⑧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
【名师点睛】三农问题是近年来的长效热点,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要注意与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进行复习。要注意从“是什么”(什么是三农问题?)、“为什么”(为什么重视三农问题?)、“怎么办”(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多角度全面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
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秀10篇】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中,一方面强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故奶奶的说法是偏颇的。实践也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如股份制,债券集资,资金、技术、劳动力进入市场等,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借鉴和吸收,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这是一种学习,而非变成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强调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上三个方面。
第三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投影)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投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秀10篇】
[教师引导]材料一(投影)
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1991-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高出全国5.85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几年来一直居各省市区的前列。199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74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11元、1257元。到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广东这些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从经济角度看,广东省经济迅速发展有经济政策、地靠港澳、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加工出口、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等原因,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既充分发展市场经济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具有生机和活力,生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越大。以及在当代,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我国也只有走市场经济之路,才能同国际市场接轨,公平的参与国际竞争,真正纳入国际分工的体系中,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1、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投影)
2、实现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投影)
[教师过渡]:既然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那么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哪些自己的哪些个性和显著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投影)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不能没有,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必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投影)
[教师引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的地位才能得到实现;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上也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设疑]材料二(投影)
广东gdp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比重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100 98.7 51.1 47.5 1.3
1997 100 59.0 38.4 20.6 41.0
1998 100 53.7 34.5 19.2 46.3
1999 100 52.9 34.5 18.4 47.1
100 50.7 34.9 15.8 49.3
结合材料回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同学讨论]略
[教师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竞争、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多元化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是从全国来说的,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和经营特点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别。当前在实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
[教师过渡]: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且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所以,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
2、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投影)
[教师设疑]材料三(投影)
XX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东、中、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2.6:1.3:1。从城乡差距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3
XX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评析上述材料,请同学为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出谋划策?
[同学讨论]略
[教师归纳]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不过,也因种种合理和不合理原因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的现象,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在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方面,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先富要带动后富,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国家也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依法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适当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保持社会稳定。
[教师引导]材料四(投影)
XX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的铁路线,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所经地区大部分属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此外还有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建设青藏铁路的工程难度和环保要求之高,史无前例,其建设工期为六年,总投资达262多亿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奇迹,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讨论:我国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成功的经济意义及其原因?
[同学讨论]:略
[教师归纳]:(1)经济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东中西部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
(2)成功原因:①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有经济在财政、金融、设备、原材料、科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青藏铁路建设有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②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首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各部门、各企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其次,国有经济有雄厚的实力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导向和支持作用;
再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XX年中央果断作出决策把建设青藏铁路列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体现了这一点。
3、宏观调控──强有力(投影)
[教师归纳]:由青藏铁路建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并且能做的更好、更有效。
[课堂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的整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前提。同时,只有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才能巩固、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知识小结]
[课后作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请你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公平问题可任选一话题,并做一定调查,结合所学经济知识谈谈我们国家该重视什么问题,为什么,怎样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
知识方面: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几方面,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培养学生的开放和竞争意识,提高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并且理解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教学重点: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教学难点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教具准备:
板书、资料
导入 新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基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其中对外开放已�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因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见,第八课所学的内容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着密切联系。这节课我们就着重学习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请同学们粗读教材第106页第2自然段至第111页第1自然段,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面向世界?
(2)实行对外开放是由某些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吗?
(3)对外开放是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为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对外开放既不是某些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
1、从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状况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板书)
这是从各国的共性和一般规律来说明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首先应指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外开放的是最初原因。
首先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外开放的是最初原因,对外开放是相对于经济上的闭关自守而言的,而闭关自守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尽管已经出现了商品经济,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因此对外经济关系虽然存在过,但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占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从这时起,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
其次、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在国际范围内调剂各种物资余缺,使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国与国之间生产与消费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
再次,经济国际化使对外开放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二战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换,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板书)
第一、生产的国际化(板书)
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各有优势和劣势。为了更快的发展自己,各国都必须扬长避短,在生产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达到节约本国社会劳动,获得较好效益的目的。
材料:浙江省国有粮食企业——温州虹丰粮油集团,通过协议获得了俄罗斯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7500亩土地为期10年的经营开发权。这一生产经营主要是为利用俄罗斯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
目前,各国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办公桌里的电脑、以及居民家中的诸多电器设备虽然标明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但其中很多部件是在其他国生产的。如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均是由世界各地生产而由美国组装完成的。目前在全球服役的12000多架波音飞机中,有1/4装备有在中国制造的重要部件。波音公司的主打产品--737NG飞机的第48段(尾巴),也就是整个飞机构成中结构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加工装配难度最大的部分,从2000年7月1日起由我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生产。波音公司将要推出的下一种型号的客机,将在华盛顿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组装,尾部整流将来自加拿大,机尾部分产于意大利,发动机将由英国制造。
又如:日本生产的袖珍计算器,其微处理器芯片来自美国,外壳由印度生产,一部分零件从韩国采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阿尔及利亚装配,然后贴上“日本制造”的商标,最后销往世界各地。
再比如:全球闻名的“耐克”球鞋年产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但是,美国“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而生产却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任务》一书中说:“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庞蒂克勒曼库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西德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是用来购买中国台湾、新加坡的零部件,250美元付给英国的广告商,余下不到4000美元才能供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险公司分享。
第二、市场的国际化(板书)
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活动,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发展速度极快。由于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产品和市场、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冲破国家和地区的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把外向型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就使得各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
可口可乐抢滩朝鲜:2000年6月21日,也就是美国宣布部分解除对朝鲜持续50年制裁的第三天,中朝边境的丹东传出一条颇令世界媒体感兴趣的消息:一大批的可口可乐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运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口可乐公司成为第一家成功打入朝鲜市场的美国公司。26日,百事可乐随后跟进。
由于在未来20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故美日欧的汽车公司竞相在中国及亚洲投资参股、并购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以在新世纪攻占亚洲及中国市场。
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0年为11.4%、1980年为14.1%、1990年为16.2%,2000年达到30%,一些石油输出国和欧盟国家的外贸出口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0%。
不仅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国际化,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趋向全球化。以VISA(维萨)信用卡为例,1991年全世界1.87亿人拥有此卡,几十个国家(地区)的650万家商店接受这种卡作为交易货币,每天的交易量为5.7亿美元,而VISA卡只是众多信用卡中的一种,真可谓“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第三、资金的国际化(板书)
新科技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企业的崛起和一部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各国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形成资本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迈进。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7000家跨国公司,1995年已超过37000家,共有海外子公司20多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2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丹麦、挪威、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年金融交易值达500万亿美元,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在一千万亿美元以上。全球国际游资高达7.5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全球外汇市场外汇储备总额(1.4万亿美元)的5倍多。9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为2430亿美元,97年增至4000亿美元。97年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吸收外资达800亿美元,拉美地区吸收外资390亿美元。
第四、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板书)
由于新科技革命带动起的新产业技术群涉及范围广,科技开发投入多、风险大,仅靠个别国家完全独揽新技术已成为不可能。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必须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技术贸易总额60年代为30亿美元,70年代为120亿美元,80年代为500亿美元,以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2001年2月,人类基因图谱正式公布,这项成就被誉为人类登月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的科学家参与完成,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承担了1%的项目。
第五、信息传播国际化(板书)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说:“在把我们这个星球转变为‘地球经济村’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两项发明是喷气式飞机和通信卫星。其中通信卫星大概是最重要的发明。”电子时代的到来,一日千里地改变着交通和通讯的面貌,缩短着人们之间的距离。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1993年9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的全国信息网络建设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不仅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届里,人们了将可望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可看天下事,可知天下事,可购天下物”,地球真的成了一个“小村庄”了。
2、从市场经济的特征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板书)。
(提问)(1)什么叫市场经济?(2)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3)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其中的开放性和竞争性都要求实行对外开放。可见,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板书)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各国市场不再彼此封闭,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国际大市场这一整体。在这个国际大市场上,各国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请计算教材第112页第5自然段的辅助材料中,英国和葡萄牙通过国际分工与交换,获得同样数量的产品,各自节约了多少人一年的劳动?
英国用100人一年劳动生产的毛呢换取同样数量120人一年劳动才能生产的葡萄酒,从而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用80人一年劳动生产的葡萄酒换取同样数量90人一年劳动才能生产的毛呢,可以节约10人一年的劳动。交换使双方都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了最佳经济效益。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在出口大米的同时进口小麦了。请一位同学对此作简要说明。
大米是我国的优势产品,生产一定数量的大米比生产一定数量的小麦花费的劳动量要少,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于自己的优势产品争取多发展、多出口,对于自己的劣势产品可以少发展、多进口,这样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外开放不仅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板书)
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加,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只有努力做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让所有企业都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面向世界,扩大开放,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3页第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材中引用的宝钢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教材中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事例恰恰说明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民族工业才能求得生存,也才能求得发展。宝钢的成功正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可见,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
3、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0页第2自然段至第111页第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是什么?(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遇到的突出难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其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仅靠国内积累、开放和研制是不够的,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据史料记载,自1872年首批中国官方赴美留学生起到1978年的100多年间,我国的出国留学生总数只有14万人。而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已近30万人,他们分布在103个国家和地区。20年间,留学回国人数已达9.6万人,他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在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157人是近十年回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为51.6%;跻身“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人选中,有2/3以上是近几年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
从上述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大量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的关系,已�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某些人的主观臆造,而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被世界各国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练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误区一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剖析】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 也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落后 ,发展又很不平衡 , 生产力呈现多层次的结构 ,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 促进生产力发展。 (2 〉我国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还不大 ,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的前提下 , 在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的条件下 , 一定范围内还要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而国有经济的比重还会有所减少。
误区二 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否意昧着必须从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
【剖析】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 坚持 " 有进有退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的原则 , 而不是只退不进。国有资产从某些行业退出是为了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领域 , 向经济效益更好的行业和企业进入 , 从而增强自身的控制力。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实际上是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误区三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剖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 , 按照一定原则 ,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 ,这种联合 , 既有公有制经济内部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联合 , 又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其中 , 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联合显然为公有制经济 , 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 , 既不能�
误区四 股份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剖析】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其突出特征是财产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也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属于国有经济,有的属于集体经济 ,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误区五 搞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
【剖析】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 资本主义可以用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制度的性质 , 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 ,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 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 , 我们搞股份制 ,只要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 , 就不能说搞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
误区六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 前者指的是公有制经济 ,后者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显 然 ,不能说 "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确的说法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七。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一回事吗。
【剖析】(1)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 ,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 ,可以有所差别 : 公有资产占优势 , 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表现为 : 第一 , 在 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 ,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 国有经济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 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是侧重于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比例 ; 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则是侧重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误区八。 我国当前调整固有经济布局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剖析】(1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就是说 , 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 主要不是看它的数量 , 而是看它的质量 , 看它能否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 , 能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有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调整固有经济的布局 , 虽然会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 , 但其控制力、竞争力得到加强。因此 ,经过调整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不会削弱 ,相反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2)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①公有制为主体 , 不等于说国有经济占主体 ,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③从量上看 , 调整后 , 国有企业的数量会相对减少 , 国有资产的比重会相对降低 , 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仍然会占优势。④从质上看 , 调整后 ,国有经济将会更加有力地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竟争力会进一步提高 , 其主导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总之 , 只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 , 只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只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会改变。
误区九。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矛盾的。
【剖析】 (1)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 , 又不平衡 , 由此决定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 , 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 , 又决定了按 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2) 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行按劳分配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市场配置资源 , 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 , 由市场形成价格。因而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 ,也应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各方面的利益 , 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误区十。 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形式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剖析】前者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后者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误区(二) : 把劳动收入等同于按劳分配的收人。
【剖析】: 在我国现阶段 , 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多种多样的 , 主要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劳分配的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 经营风险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 , 而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 , 所以二者不能等同。
误区(三): 把非劳动收入等同于剥削收入。
【剖析】 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属于非劳动 收入 , 但现阶段我国非劳动收入还包括 : ①按资金分配的收入 , 例如利息、股息等 ; ②风险收人。这些都不是剥削收入。
误区十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 , 市场形成价格 , 价格由供求决定 , 不再由价值决定。
【剖析】市场形成价格或市场决定价格 ,是指价格在市场上形成 ,而不是人为地规定的。这其中就包含着价值的决定因素和供求的影响因素。
市场形成价格 , 实质是由价值决定价格 ,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 , 这是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 , 价格只由供求决定、不由价值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十二。 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剖析】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市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存在着 , 但当时并不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 所以那时没有市场经济。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时 ,才有市场经济。所以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的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十三。 市场经济不是商品经济。
【剖析】有两种错误观点 : 一种观�
要走出这两个错误观点的误区 , 就必须搞清楚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区别 :(1) 含义不同。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 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 考查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 , 它考查的是生产是否为交换而进行。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 它考查的是用什么方式配置资源。
(3) 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竞争阶段。
二者的联系 :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基础 , 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 才出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 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必然要 求建立市场经济。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有密切联系 ,但又不同于商品经济。
误区十四。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剖析】(1)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等同。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如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民和劳动者集体所有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和运营。
(2) 同一种所有制可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 , 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误区十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剖析】(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是侧重于就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比例上讲的,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则是侧重就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而言。
(2)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保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关键部门和关键领域居支配地位 , 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 公有制经济还包括了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和国有成分。
(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上、分布上的优势 ,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上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居优势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误区十六。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
【剖析】(1)分配前提、主体不同 :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前提是个体私有制。就主体而言 : 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公有制范围内的职工 ,后者分配主体是个体劳动者。
(2) 分配尺度不同。按劳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为尺度 , 多劳多得 , 少劳少得。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则是除上税外都归劳动者所有。
(3) 二者的地位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是我国目前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后者是其他分配原则争的一种。
误区十七。 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
【剖析】(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 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 ,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 , 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2)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指大多数人都富裕起来 ,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它不等于同时、同等富裕 , 而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 它不等于同等富裕 , 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富裕程度、生活水平完全一样。如果追求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必然导致平均主义 , 其结果是普遍贫穷。
(3) 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这就会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这样才能激发人的的积极性、创造性 , 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 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成功经验 , 并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 , 带动共同富裕的表现。
(4)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并不必然出现共富。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直接带来的是收人差距 , 如果没有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 , 可能会造成两极分化。为此 , 国家要通过分配政策 ,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 取缔非法收入 , 整顿不合理收入 , 调节过高收入 ,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 帮助贫困地区和家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误区十八。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1) 认识到这一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前 , 认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势不两立的 , 故一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被当作 " 资本主义尾 巴 " 割去。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提法是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即它们不占重要位置 , 也可能在某个时候就不需要这个补充了。而事实上 , 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而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 在这期间 , 非公有制经济都会广泛存在 , 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 ,中共xx大报告明确提出 ,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 ,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 非公有制经济受社会主义 " 普照之光 " 的影响 , 已不同于一般的私有制经济。
第二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 , 同非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 ,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己力量 , 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力量 ,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 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误区十九。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剖析】(l) 生产力水平与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从根本上说 , 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在我国 ,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集中表现的现代机器大工业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属于主体地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落后 , 呈现多层次性 ,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 生产力水平与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 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3) 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 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 ; 发展市场经济 , 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误区二十。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剖析】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 资本主义可以用 ,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 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实践中的新事物 , 是群众的创造。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职工具有双重身份 , 既是劳动者 ,又是股东。
股份合作制的特点主要有两点 : 一是股份合作制改变了所有制主体 , 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的前提下 , 以一股份的形式共同占有和支配企业的生产资料 ; 二是股份合作制企业以按劳分配为主 ,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 , 即税后利润实行按劳分配和接股分红相结合。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兼有股份制某些特点的合作经济 , 具有新型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这是当前城乡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而不是股份合作制。
误区二十一。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
附:
一、学科内知识渗透
1. 本单元知识点与经济常识其他知识点的渗透。
(1) 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理解市场经济的特征。
(2) 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及企业反不正当竞争的必要性。
(3) 注意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点。
(4) 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5) 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6) 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 , 分析企业竞 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用宏观调控理论 , 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7) 联系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 进一步理解宏观调控。
(8 〉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与财政、税收的作用联系起来 , 分析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必要性 , 分析公民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2. 本单元知识点与哲学常识的渗透
(l 〉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 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 分析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和重点论 的方法、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和适度原则 , 分析说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必然性及其实现 (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 分析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分析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 分析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 , 分析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之间的关 系 , 分析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的关系。
(4)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
(5) 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 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分析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三种手 段的整体功能。
(6) 用对立统一观点 , 分析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 分析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 分析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 按劳分配与 非按劳分配的关系。
(7) 用真理标准原理 , 分析 " 三个有利于 " 标准
3. 本单元知识点与政治常识的渗透
(1) 用国家职能、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
(2)结合国家性质理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3) 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知识 ,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
1. 复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时 , 可联系到历史上讲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复习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可联系到历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农村状况和粮食生产状况。
3. 复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 可联系到历史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
4. 复习公有制主体地位 ,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时 , 可联系地理学科中的 " 中国工业 " 和"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 等相关知识。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
[ 重点 ]
1.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 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4.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与市场经济的缺陷
5.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6. 国家的宏观调控
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难点 ]
1. 市场的含义
2.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能力点 ]
1. 对事物根本性质的认识、判断能力
2. 辩证思维能力
3. 综合分析能力
4. 表达能力
四、《考纲》要求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4. 公民的合法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5.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6. 国家的宏观调控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的分类设计: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知识。包括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内在要求及其作用。
(1)课题知识要点分解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运用
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
②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
(2)学生学习水平描述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描述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媒体的选用与组合:
1、设计思想
本框内容既是第八课的教学重�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材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交融,根据各知识要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媒体(如计算机、录像、投影等)来辅助教学,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本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媒体作用
1计算机自制世界经济变化图、配音材料提供问题情景
2录像投影自制广东科龙集团和上海企业走向国外的情况生动直观
3计算机自制我国近几年资金缺口图、我国外资利用情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图生动明了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导入 新课: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世界市场出现的新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我国,能置身于世界市场之外吗?
(稍作停顿后得出答案,并引出本堂课课题)不能,必须介入,而且还必须是自觉地介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板书: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过渡)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呢?
首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在客观条件。
(过渡)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回顾世界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在阅读教材时,请同学们注意几个关键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资本主义社会、新技术革命兴起后这几个不同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看完书后)我们把教材上的这段材料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计算机文本:动态显示“世界经济关系变化图”
(口头)提问:世界经济联系得到不断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过渡)正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到目前为止,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国际化
(在学生看教材时,提出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世界经济中。对正在搞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 带着上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
计算机文本:显示材料和问题: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7000家;1995年已达40000家,其国外分支机构达25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2.6万亿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的50%—60%,美国和英国的80%—90%的出口都由跨国公司完成。
问题
1、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是什么? 特点?
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一体化。
2、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其重要作用给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何启示?
跨国公司已成为其所在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量。鉴于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及所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正在搞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分析:
(1) 必须顺应国际化趋势,主动参与世界经济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明确本堂课学习的主题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109页
学生观察、分析此图,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8页,找到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2)在对外开放中,利用外部条件(如:国外先进技术、国外市场、外资、先进的管理和设备等)来发展自己
结论: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我国目前面对外在客观条件。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讲,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化趋势,实行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参与到世界经济当中去。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正是顺应国际化趋势、抓住机遇的正确选择。所以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必然要求。
计算机文本显示结论性板书: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过渡)前面讲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外在环境的客观要求,那么,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有无本身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呢?
对此我们将通过对两段录像的分析来回答
录象1:(内容略)
计算机文本:根据录像内容设问
问题:
①促使科龙集团从国内走向国外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 作为在国内市场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优势企业,为了进一步将国内优势发展为国际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突破国内市场狭小的界限,走向国外。
②龙集团为什么能成功地走向国外?
引导学生分析:(1)自身具备了条件:已经是国内的优势企业,(在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在国内领先,在某些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2)具备了外在条件: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国内已基本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市场,这是科龙集团能够成为国内优势企业的前提;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也使各国市场不再封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国际大市场。这些都是科龙集团能够成功地从国内走向国外的前提。
结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象科龙集团那样成功地走向国外时,两个市场就得以联结起来,两种资源就得以利用。所以说,正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促使国内优势企业和行业从国内走向国外。而这个结果就是对外开放。
计算机文本显示结论性板书: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过渡)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开放性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竞争性
板书:(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从上海企业从国内走向国外的过程中来寻找答案。
录象2:(内容略)
计算机文本:根据录像内容设问
1、从竞争的角度看,若上海纺织业没有在国内竞争中获得优势,它会由国内走向国外吗?
引导学生分析:作为在国内竞争中产生的优势地区的优势产业,上海纺织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了把市场做得更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从国内走向国外,积极参与更充分、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
2、上海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有哪些积极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
(1)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行业本身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有利于提高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国际竞争能力
(3)国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国外的优势企业也会走进来,这种优势互补正是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我国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促使国内优胜企业和行业从国内走向国外,并在国际竞争中不仅提高了企业和行业本身的生存能力,还增强了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由此可见,实行对外开放确实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再强调(2)的板书内容)
懂得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的道理,请评价这样一个现象:
计算机文本:为什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带来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
计算机文本:显示设问
结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又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所以,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推动下,才使我国越来越深地被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这也证实了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自觉愿望。
板书: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过渡)事实上,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证明了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更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3~114页。
(在学生看书时口述)
1)我国是在什么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的?
2)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
计算机文本:我国近几年资金缺口一览表
1995年,全国财政收入6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445亿元,资金缺口约13257.27亿元;
1996年,全国财政收入73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资金缺口约16294亿元;
1997年,全国财政收入86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300亿元,资金缺口约16658亿元。
(口头提问)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缺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
解决:靠国内筹集,引进外资
(过渡)哪种方法最有利于解决问题呢?还是让事实来说明,请看以下几幅图:
计算机文本:动态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利用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图
(口头)设问:假如没有对外资的大量利用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结果会怎样?
学生得出结论:可见,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是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突出困难的最佳选择。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必要条件。
板书: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从外在客观条件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外在客观要求;(从内在要求看)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作用看)更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设问:在这三点原因的背后,是否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教师分析:
(1)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2)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因此,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了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和一般国策。
(口头)提问:我国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那么,这对我们个人有何要求?
(1)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为今后参与对外经济活动作好准备。
(2)在今后参与经济活动中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应以开放的观念和意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事务。
计算机文本:总结板书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内在要求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
【学习要求】
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运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学建议】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2、基本特征: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原因:
(1)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纯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立法和司法。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