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优秀15篇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起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

四、理解字词

1、要求读准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辍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词:

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

(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

(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

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

六、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形、音、义。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讲了母亲哪些事情及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3、品味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4、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用具

西沃一体机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鼓励史铁生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母亲,是冰心心中守护着红莲的荷叶;母亲,是诗人孟郊眼中春天温暖的阳光。母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平凡字眼,但又是守护我们的大英雄。母亲,对于朱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元勋之一朱德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自己母亲的。(板书题目)

二、检查预习

1、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1944年2月25日,朱总司令母亲去世,作者得知母亲去世消息后,怀着深深的怀念与崇敬之情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佃农祖籍妯娌慰勉溺死横蛮

韶关私塾调料血溅不辍劳碌

3、默写课后读读写写字词

4、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为积累财富而不顾仁义道德。

⑤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四、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部分以时间顺序记叙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经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多。

煮饭、种田、养蚕、纺棉花、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退佃搬家坚强不屈

节衣缩食,送子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

同情、支持革命深明大义

晚年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

4、小结

课文以时间给顺序,把母亲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记录下来,也记录了母亲留给我们的许多精神财富,譬如,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德……请同学们课下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主要包括哪些事迹?(生:种菜、做饭等家庭琐事,退佃搬家,送我上学,支持同情革命等)这些事情主要体现了母亲什么精神品质?(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二、整体赏析课文,品味语言。

1、最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回忆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如,“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

“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

“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

两个“还”字用得好……

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如“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

“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母亲又给我……”“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这些议论性语句,反复倾诉,深化主题,表现对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这里可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夹叙夹议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①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

(此处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作用: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②请同学们细度文章16自然段,这一段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三层: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三、小结

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以及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怀念和感恩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作业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母亲生活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事,并写一段话,描述这个场景。

回忆我的母亲 4

[课标要求:]

1、 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4、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通过自学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解惑: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质疑: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地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作者从第2自然段起,到第12自然段止,就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写,这是顺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语言揣摩]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3、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研究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古往今来,讴歌母爱的文章和诗歌不胜枚举。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找一首讴歌母爱的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或冰心的《纸船》,体会一下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

附1:《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附2:纸船

——寄母亲

作者: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太平洋舟中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的作用。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佃农 祖籍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衙门  慰勉  妯娌   和睦  和蔼 管束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徙 瞒 衙 棉

徒 满 街 绵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好劳动:

任劳任怨:

妯娌:

为富不仁者:

周济:

聊叙:

辍 :

三、问题探究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在这段文字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哪句话表达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提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我爱我母亲”。)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感谢母亲的深恩的?

(提示:在结构上用了排比段。内容上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第14、1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主要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4、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提示:文章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述母亲勤劳的一生值得回忆,总领全文。文章最后一段以深深的祝愿,抒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密地呼应开头。)

四、欣赏评价

本文的语言是朴质中见真情,平实中见哲理。�

五、朗读背诵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并不影响作者抒发对母亲的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叙述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认真朗读,体会这种真情。

六、拓展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1989年发生在美国旧金山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和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选自《语文课外阅读》)

[探究建议]

1、在地震灾难面前年轻的父亲主要想到了什么?又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中出现的“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其原因何在?

4、文章是怎样描写父亲为了救儿子,战胜了巨大的困难的?(用原文回答)________

5、当父亲让阿曼达从安全的小出口出来时,阿曼达却说“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为什么这样写?

6、分别指明画线句所用的描写方法。

7、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身上,你学到些什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 ”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

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

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党中央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回忆我的母亲》赏析

《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用简洁明朗的开头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

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文章思路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迹:“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等。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最大特点:热爱劳动,支持革命。读后给人留下了经久不忘的印象。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6

一、说教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取了四篇写人的文章,有写生母的,有写养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著名科学家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这些课文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对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很有裨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终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初步了解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了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教师要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基能。

三、说教学流程与方法: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打算利用两课时讨论学习。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1、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3、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第二课时进行第三板块的学习和训练。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7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写人单元的首篇,曾作为悼文、回忆录、叙事散文来读,我们作为写人记叙文来学。这篇课文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头绪多,跨度大,却条理清楚,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学习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本文语言质朴敦厚,情深意远。教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将教读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发挥例文作用。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提供背景资料知识,梳理文章结构顺序。

二、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敦厚的语言,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任何伟人也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2、从引导学生介绍了解朱德,和他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入手。朱德的伟大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德的回忆,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难点、重点突破

1、将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义。

(这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教读第2—13自然段,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1)阅读2—7段,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说说选取了哪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

点拨:通过写母亲生育之苦,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和睦妯娌,周济穷人等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性格。这些事例构成了这位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2)阅读8—13段,用按时间顺序列表或列提纲的方法,说说又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性格的那些侧面?

例如:1985~1900年前后: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以上事例表现母亲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品质。

(3)思考: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本文哪些地方有议论?集体朗读14—17段,说说这些议论的特点和作用。

点拨: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起到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本文中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深切,感人。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16段,作者把热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一篇传记性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也穿插使用议论,从而把事件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本文开头,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题旨。结尾采用议论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题逐步得到升华,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4、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点拨: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和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作者回忆母亲,叙写了几十年的事,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征——“勤劳”作为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为纬线,抓住最能表现母亲伟大性格以及对作者影响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进行具体生动的记叙。回忆母亲,并不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迹;作者爱母亲,但又不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把爱母亲的感情推广到爱人民、爱党的境界,使之得到升华,从而深化了主题。除时间顺序和叙议结合外,作者对母亲的优秀品质写得详,“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详略处理得当。另外在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的运用,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气贯通,和谐地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语言赏析

1.平实深刻,朴质深情。如:“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写出了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是所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一声声呼唤,激情炙人,一声更比一声感人。"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称呼。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值得人人敬爱的女性,所以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处处感染着读者。

2、虚词不虚,情感浓重

如:85岁高龄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如本文“还”字的应用,因为作者的感情熔铸和渗透,别具韵致。另外,本文“还”字用了十多次对于直接刻画、丰满和深化母亲的形象和抒发感情起了很好的效果。

3、句式复沓,反复咏叹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四、延伸拓展

1、课下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王朔《回忆我的母亲李婉芬》比较归纳同题散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2、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回忆我的母亲 8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分析最后一节

理解文章中心

检测全文理解情况

教学重点:分析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

主要教法:讲议结合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检查:背诵课文第16节。

二、            分析四部分(16-17):表达对母亲深切的哀悼之情,并且决心尽忠于

三、            民族与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来报答母亲的深恩。

1、讨论:16节分为几层次?

一、            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二、            对母亲的评价。

三、            是作者的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及爱劳动人民,并且表达自己的决心。

2、讨论:(1)、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2)、体会“继续”的含义。     以前已经尽忠,现在与将来仍然

尽忠。

(3)、两个“这”分别指什么?   母亲与千百万劳动人民。

(4)、“同样生活着”指什么样的生活?     受苦的生活

“创造了”与“创造着”各有什么样的含义?     “创造了” 表

示动作已经过去,而“创造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两个词语准确的概括了

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与巨大的贡献。

(5)、两个尽忠的目的是什么?     使与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

过快乐的生活。

(6)、报答母亲的深恩的方法是什么?      两个尽忠

(7)、文章中的破折号意义是什么?      解释说明

(8)、第五句中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作者的决

心无比的坚强。

四、            总结全文:

1.中心意义:

2.写作特点:

五、            处理课后问题

六、            布置作业 。

七、            写作一篇人物的文章。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读准字音

溺死(nì)私塾(shú)劳碌(lù)

和蔼(ǎi)迁徙(xǐ)佃农(diàn)

管束(shù)祖籍(jí)慰勉(wèimiǎn)

韶关(sháo)衙门(yá)外甥(shenɡ)

妯娌(zhóuli)周济(jì)

不辍(chuò)

为富不仁(rén)

辨清字形

碌(lù)忙碌塾(shú)私塾

禄(lù)俸禄熟(shú)熟悉

辍(chuò)辍学豌(wān)豌豆

掇(duō)拾掇蜿(wān)蜿蜒

啜(chuò)啜泣惋(wǎn)惋惜

缀(zhuì)点缀婉(wǎn)婉约

理解词语

客籍人:一般指整村整族从外地迁徙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客籍,是相对于原籍说的。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安慰勉励。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 大家说说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母亲是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朱德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量寻找、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3、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4、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2~13):以时间为线索,详尽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的美德。

第三部分(14~17):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品味亮点词语

1、第④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中的“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第⑤段中“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你有什么体会?

“不但……还……”表明“我”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学到了生产的知识,这些都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3、第段中“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句中的“竟”字有何作用?

“竟”字表达了作者因为没有报答勤劳、坚强、可亲可敬的母亲,而内心感到非常愧疚和遗憾。

感悟精彩句子

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导出了后文的主线,即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提高。

2、第⑨段,怎样理解“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句话?

“支撑门户”表明母亲和父亲寄希望于作者,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想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合理愿望。

3、“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表明母亲已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劳动已�

4、第⑥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吃起来有滋味”更体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两个“知道”表明母亲深明大义,盼望革命能够成功。

5、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等句子?

“自然地”“悄悄”“整日在地里跟着”等语句,说明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试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注意对比的双方要合理,写一个片段即可,字数在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可以说是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方面,让师生都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会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回忆我的母亲 10

一  教学内容

理解回忆录的特点,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  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说读课。

三  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母亲的事迹;

2.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

四  教学蓝图

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理解课文,

3.整体赏析课文。

五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同学们进行课堂说话活动: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  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3.教师小结。

教学板块之二:整体理解课文。

1.教师:《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准备进行说话。 3.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说话活动。4.学生代表发言。5.教师进行小结:课文有一槌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深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板块之三:整体赏析课文。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创意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在如下方面表现出创新:

第一,课型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的课型设计为“说读课”。所谓“说读”,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说了再读, 读了再说。学生在“读”与“说”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与赏析。由于要“读”,学生便占有了成块的课堂学习时间;由于要“说”,学生也同样占有大量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如此三读三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也真正有了主体性的学习活动。这在这样的课型中,教师的讲析的分量大幅度减少,教师指导、调控的作用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思路设计创新:这两节课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安排了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这其中有三个地方表现出教学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首先,对课文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整体阅读而不进行肢解式的分析,教学视点、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次,三个教学板块彼此联系、彼此依存而又层层递进,前有铺垫,后有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 明晰单纯。再次,对学生的提问的量有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基本上做到少提问或者不提问,三个教学板块中都有引导着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一线串珠”的主问题而没有一个一个的提问,于是课堂上有学生阅读、思考、发言的活跃场面而没有一般教学中的“碎问碎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

教学环节:

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

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题:

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

2、选了哪些小事?

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

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讲述写作特点

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

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劳俭朴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退佃搬家 反抗压迫

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坚持劳动

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感悟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和文学常识。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母亲的深情。

梳理文章中母亲的事迹,把握母亲的形象特征。

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句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重点

难点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写一篇日记记录感受。

总结文章内容、母亲形象和写作特色。

组织学生讨论母亲的品质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从文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出示一些其他描写母亲的文章片段,让学生与《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阅读。

从选材、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母亲的事迹与品质分析

语言赏析

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具体事例的段落,如母亲种田、养蚕、挑水等事例。

分析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填写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选取文中精彩的描写和抒情语句,如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让学生进行赏析。

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角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围绕母亲 “勤劳一生” 展开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母亲的生平经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讲解读音、意义和用法。

介绍朱德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本文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创作意图。

播放一段歌颂母亲的视频,营造氛围,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母亲是怎样的形象?由此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二)背景介绍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四)整体感知

(五)精读课文

(六)比较阅读

(七)课堂讨论

(八)课堂总结

(九)作业布置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一、导入

朱德同志自投身革命以来,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在任何困难时刻,他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我们再读《回忆我的母亲》,追随着朱德去开启一场精神寻根之旅。

二、读文本忆品质

回顾第一课时第2—8段的内容,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思考:从平凡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三、赏语言悟情感

浏览课文2—13段,品味质朴平实的语言,感悟母亲对“我”的影响,品味“我”对母亲的情感。

思考: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母亲的?

提示:可以找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也可以找母亲的一言一行,分析其对“我”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1)组内交流、讨论(2)班级展示成果。派组代表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交流。

1、初步感知母亲对“我”的影响,关注文中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

2、深入分析,感悟母亲的言行对“我”的滋养。

要求:浏览课文时,圈划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结合关键语句,进一步分析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预设:(1)第5段: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2)第10段:“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

3、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母亲,“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母亲的呢?

提示:关注抒情、议论的句子,注重体味质朴平实的语言的深刻意蕴

(1)悲痛

预设:第12段:“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甚望见你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

(2)敬佩

预设:第5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第6段: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

(3)感激

预设:第14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第15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请用“朱德之所以感谢母亲,是因为……”的句式来组织语言,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

四、猜心语念亲恩

1、假如母亲有在天之灵,看到儿子朱德如此悲痛,你猜猜她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母亲可能会对儿子说的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16、17段

五、小结

六、作业

1、随笔《我的母亲》,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具体事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2、阅读其他作家回忆母亲的文章,例如: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要求:从三篇文章中选取一段内容摘抄,并回答:胡适/老舍/邹韬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15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写人单元的首篇,曾作为悼文、回忆录、叙事散文来读,我们作为写人记叙文来学。这篇课文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头绪多,跨度大,却条理清楚,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学习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本文语言质朴敦厚,情深意远。教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将教读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发挥例文作用。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提供背景资料知识,梳理文章结构顺序。

二、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敦厚的语言,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任何伟人也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2、从引导学生介绍了解朱德,和他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入手。朱德的伟大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德的回忆,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难点、重点突破

1、将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义。

(这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教读第2—13自然段,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1)阅读2—7段,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说说选取了哪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

点拨:通过写母亲生育之苦,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和睦妯娌,周济穷人等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性格。这些事例构成了这位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2)阅读8—13段,用按时间顺序列表或列提纲的方法,说说又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性格的那些侧面?

例如:1985~1900年前后: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以上事例表现母亲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品质。

(3)思考: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本文哪些地方有议论?集体朗读14—17段,说说这些议论的特点和作用。

点拨: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起到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本文中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深切,感人。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16段,作者把热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一篇传记性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也穿插使用议论,从而把事件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本文开头,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题旨。结尾采用议论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题逐步得到升华,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4、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点拨: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和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作者回忆母亲,叙写了几十年的事,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征——“勤劳”作为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为纬线,抓住最能表现母亲伟大性格以及对作者影响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进行具体生动的记叙。回忆母亲,并不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迹;作者爱母亲,但又不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把爱母亲的感情推广到爱人民、爱党的境界,使之得到升华,从而深化了主题。除时间顺序和叙议结合外,作者对母亲的优秀品质写得详,“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详略处理得当。另外在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的运用,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气贯通,和谐地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语言赏析

1.平实深刻,朴质深情。如:“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写出了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是所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一声声呼唤,激情炙人,一声更比一声感人。"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称呼。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值得人人敬爱的女性,所以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处处感染着读者。

2、虚词不虚,情感浓重

如:85岁高龄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如本文“还”字的应用,因为作者的感情熔铸和渗透,别具韵致。另外,本文“还”字用了十多次对于直接刻画、丰满和深化母亲的形象和抒发感情起了很好的效果。

3、句式复沓,反复咏叹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四、延伸拓展

1.课下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王朔《回忆我的母亲李婉芬》比较归纳同题散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2、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