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管理制度(通用8篇)
⒈上料平台要独立设搭设,平台距井架间隙不得超过10cm,平台宽度以进出料方便为原则,长度应≥吊栏外侧。
⒉搭设材料:一般用杉木或钢管搭设、当承重量不大时(在300kg以内)和高度不高时也可用毛竹搭设(应使用新竹经挑选),搭设方法基本和脚手架相同。
⒊用途构造:主要做为井字架吊篮进出料通道使用,一般不堆放材料。
主要杆件有:立杆、横杆、水平拉杆、剪刀撑、栏杆等。
⒋搭设:
⑴立杆间距在1~1.5m以内,步距1.5m~1.8m视建筑物层高而定,平台以每层楼面平。
⑵每隔1~1.5m高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在操作层通道处可设在1.8m高处。
⑶横杆:当平台铺设竹架板时,大横杆间距在40cm以内,当使用钢、木脚手板时,大横杆间距不大于60cm。
⑷剪刀撑:外立杆四周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在进、出料口处可断开留出通道。
⑸栏杆:平台四周按规定设置1~1.2m高的防护栏杆。正面设可开启的安全门。
⑹缆风:当平台高度超过10m时,四面要设缆风绳,或与建筑物固定牢固,并不得固定在井架上
1、目的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使工程质量在受控的状态下运行,要求项目部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交底。
2、交底要求
针对工程施工生产技术,应该交底的事项很多。比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用的机具和材料,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大、难、新问题,施工后要达到的各项目标,施工中有哪些具体要求,施工应执行何种程序等等。
其次还可以就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检验标准的要求,作针对性的交底。其目的为通过各项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认真明确的、系统的技术交底,让操作者懂得用什么材料做,怎样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目标等,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总的目标
在于完成生产任务及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且和谐、平安。具体制度如下:
1)项目生产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施工技术总负责具体、全面的负责,各级技术员、施工员密切配合。
2)生产技术交底,必须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即分部(分项)的技术交底,必须在分部(分项)生产活动开始以前完成。以便被交底方能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人、机、料、机具设备等各项后勤准备。
3)技术交底,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须在交底文件上亲笔签字。
4)交底文件中要明确交底目的`、技术要求、具体操作技术的理论要点,即方法、工艺。所有应用的机具、材料情况,特别是“高、大、难、新”的问题,要细致阐明。
5)交底中要明确人的责任分工和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交底对象的环境条件。
6)碰到特殊情况,或情况变化,或因当初考虑事情不周到等,需作补充交底。以便使技术交底更切合实际。
7)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在各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要计划好第二梯队、后继力量,要有第二方案(应急预案)。
8)技术交底在领导支持的前提下,就某种角度讲,也要依靠现场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并且发动群众,才能做的更好。
9)技术交底的内容,各岗位、各层次的管理干部和操作工人都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让理论去指导实践,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利更好的起到技术交底的作用,达到技术交底的目的。
10)交底跟其他所有管理工作一样,做的越细、管的越深、发现的问题越多,只有在总的原则之下加深理解,交底的目的才会更快达到。
3、技术交底流程
1 总 则
1.1 为规范施工技术交底,提高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质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施工技术交底标准化,特制定《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其它工程可参照执行。
1.3 本办法依据国家现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等标准、公司现行相关文件编制,当上述规范换版时,应按新版规范规定执行。
1.4 行业、地方主管部门另有规定时,应同时执行。
1.5 施工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
当施工人员、环境、季节、工期等变化或施工方法改变时应重新交底。
2 术 语
2.1 施工技术交底
是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规范而编制的技术性文件,用以具体指导施工班组的施工活动。
2.2 施工班组
承担施工的各专业施工班组。
2.3 施工作业人员
专业施工班组具体进行操作的施工人员。
3 基本规定
3.1 原则上,分项工程施工前均应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序、新技术应用的`工序等必须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2 施工技术交底应针对工程的特点,运用现代施工管理原理,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实现绿色施工。
3.3 施工技术交底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材料、机具、人员等资源和施工条件,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编制,并针对施工操作进行细化。
3.4 施工技术交底应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主要项目齐全、内容具体明确、符合规范、重点突出、表述准确、取值有据,必要时辅以图示。施工技术交底中不应有“未尽事宜参照(规范)执行” 等类似内容。
4 编制依据
4.1 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规范。
4.2 当地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4.3 工程施工图纸、标准图集、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及工作联系单等技术文件。
4.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对本分项工程的技术、质量等要求。
5 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5.1 施工准备
5.1.1主要机具
5.1.2作业条件
5.2操作工艺
5.2.1 工艺流程
详细列出施工操作工艺流程。
5.2.2 施工要点
根据工艺流程所列的工序,分别对施工要点进行叙述,并提出相应技术要求。
5.3质量标准
5.3.1 主控项目
验收规范要求,包括抽检数量、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5.3.2一般项目
验收规范要求,包括抽检数量、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5.4成品保护
常规的不写,重点叙述与本工程施工有关的成品保护措施。
5.5应注意的质量、安全问题
6 实施要求
6.1 施工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确认。
6.2 施工技术交底书面资料至少一式三份,分别由项目经理部、施工班组、资料员保存。
6.3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的格式应符合当地要求,当地无要求时应符合表6.3 的表格。
6.4 施工技术交底经签字确认后,施工班组应严格按其操作。
6.5 当施工班组按施工技术交底操作时,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否则由施工班组负责。
6.6 当设计图纸、施工条件等变更时,由原交底人对施工技术交底进行修改或补充,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重新交底。
6.7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与公司技术质量部联系,便于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使参加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施工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进一步明确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之间的责任,
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一般性规定
第二条
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应先接受设计单位的设计交底,组织图纸自审,参加图纸会审。项目部的技术交底应当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技术交底不得后补。
第三条
项目技术交底一般应分为三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交底,施工员向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向工人进行交底。
第三章
技术质量类交底
第四条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技术及管理人员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意图、施工图要求、构造特点、结构要点等;对于工程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新结构、施工难度大的分项工程等;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交底时更应全面、明确和详细。
第五条
施工员向班组交底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准备、工程难点、操作工艺、质量标准等。
第六条
班组长向工人交底主要应包括:施工难点及部位、进度要求、劳动组织及责任分工、主要施工方法、材料要求等。
第四章
安全类交底
第七条
安全技术交底应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其它施工难度较大、有特殊要求的施工工序等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及管理人员、班组长形成三级交底。
第八条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技术及管理人员交底的内容应包括:作业环境特征、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等。
第九条
施工员向班组交底的内容除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交底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一般性安全要求、紧急避险方法等。
第十条
班组长向工人的交底以施工员的交底内容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并在班前安全活动中向作业人员交代清楚,作业人员还应在班前“安全活动记录”中签字。
第五章
技术交底的`管理
第十一条
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辅以口头讲解或操作演示。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均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并注明交底日期。书面交底至少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保留一份,一份交资料员存档。
第十二条
技术交底实行工前交底、工中指导检查、工后检查验收。管理人员在接受技术交底时,应切实将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防范措施等理解透彻,并随时检查实施情况,将交底工作落到实处。各级交底人对技术交底的正确性负责;班组长、作业人员对现场组织施工和交底内容的实施情况负责。
第十三条
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归入施工技术资料中。
第六章
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
公司、区域公司、直属工程公司、项目部应在定期、不定期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对技术交底的编制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交底后不执行以及不交底的人员应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因交底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追究交底人的责任。
1.搭拆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2.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4.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雪、雾天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5.施工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1)交叉支撑,水平架;
2)连墙件;
3)加固杆件: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等;
4)栏杆。
6.作业需要时,临时拆除交叉支撑或连墙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叉支撑只能在门架一侧局部拆除,临时拆除后,在拆除交叉支撑的'门架上、下层面应满铺水平架或脚手板。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拆除的交叉支撑;拆除时间较长时,还应加设扶手或安全网;
2)只能拆除个别连墙件,在拆除前、后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在作业完成后立即恢复;不得在竖向或水平向同时拆除两个及两个以上连墙件。
7.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
8.临街搭设的脚手架外侧应有防护措施,以防坠物伤人。
9.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10.沿脚手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登。
11.对脚手架应设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对高层脚手架应定期作门架立杆基础沉降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12.拆下的门架及配件应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并按jcj128—20xx附录a的规定分类检验和维修,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一、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由工长或施工员负责。
二、工长或施工员必须在工人入场后开始工种作业之前对所有相关作业人
员进行书面交底,每个作业者在接受交底后必须签字(加盖手印)。
三、工长或施工员在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作有针对性的交底(本办法附录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仅供参考,如有特殊情况,应另加补充)。
四、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完后,交到项目安全员处,由安全员负责整理归档。
五、有违反以上条款者,据其情节轻重,按《员工守则》相关条款予以处理,直至建议人事部门辞退的处分。
⑴、项目部在接到设计图纸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全体人员熟悉图纸,积极参与设计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凡涉及到本项目的有关规范、标准、技术要求、措施、工序衔接、质量控制要素及施工记录等,做到项目工程师向专业技术人员交底,专业人员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人与被交底人之间的签证手续,交底要细致明了,必要时以图表、样板,甚至示范操作交底,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⑵、现场设专门资料文件管理员。负责日常技术资料与文件收发工作,包括:设计技术文件、图纸、变更联系单等的登记、发放;规范、标准、安装手册、图集等的保管、发放、借用以及其他施工记录、竣工资料、合同文件等。其批准和发布须由授权人员(项目经理或主任工程师)审批其适用性,以防误用,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均应进行适当标识。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北京市地方性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程项目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
第三条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要强。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必须针对分部分项工程中施工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而编写。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特点、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及施工作业操作要求等。
第四条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在检查施工技术工作时,应对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条分项工程施工时,施工员(工长)安排班组长工作前,必须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员(工长)在检查施工生产工作时,应对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条班组长每天要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等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并负责班组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情况的检查。
第七条安全员负责对本工程项目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级人员严格履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第八条各级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有交底时间、内容、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的签名。
第九条安全技术交底书由安全员每周收集一次,按单位工程归放一起,以备检查。
第十条本制度如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北京市地方法规不符,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北京市地方法规执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工程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