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范文(汇编28篇)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8篇)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经过这段时间的课改实践,我深感其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首先,课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课改后,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其次,课改也促使我们教师自我更新。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种自我更新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能力,也促使我们持续进步。

此外,课改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更有效地引导他们。

再次,我深刻体会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总的来说,课改带给我无数的启示和收获。我坚信,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

(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听讲。

(4)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5)刚上课的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要尽量通过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

(2)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办法做到!

(3)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我们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我们确实思考过了。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当下,让学生多讲、多活动、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可学生们的上述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学生们认为,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并形成依赖习惯。这再次告诉我们,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2)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

(3)理科以老师讲为主,但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可以让学生逐一展示,讲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从上述观点我们得知,学生们是非常重视关于积极思维这一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的。

(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中国有两个优秀的教育传统,一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有4点建议供参考:

1.人人都当主持人。我主张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当学科主持人,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特长不同,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当不同学科的主持人。

2.人人都当主讲人。也就是说,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学科里当小组主讲人。

3.让每个孩子都阳光。我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发言很少,这肯定是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中阳光起来,而不致成为被课堂遗忘的角落?我主张,课前老师、课堂主持人、小组主讲人要帮助这些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准备,专门为他们创设课堂发言的机会。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

4.让知识与能力齐飞。有人担忧,活起来的课堂,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到底如何。我认为,其一,有了活起来的课堂,就有了进入主体状态的学生,就有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是高的,反过来讲学习质量就高。这是规律。其二,活起来的课堂,必须做到活而不乱,既活又实。关键是,师生要始终关注课堂、单元教学中的诊断、反馈与矫正,重视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在这里,我倒不担心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3

首先,课改是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其次,课改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再次,课改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单打独斗”,缺乏交流与合作。而课改要求教师跨学科、跨领域进行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课改还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同伴互评,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总之,课改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努力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4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5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不断进步,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这一改革,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英语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记忆,而忽略了实际语境中的交流。通过课改,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其次,英语课改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不只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是了解和掌握该文化的内涵。在新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再次,我体会到英语课改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英语课改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这一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人才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6

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亲身经历了这场变革,深感其深远影响。

课改使我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观念的培养。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这样的教学目标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课改也使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而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我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课改还使我更加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我开始尝试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总的来说,语文课改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课改。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8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20xx.4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9

课改,一个常谈的话题,也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追求。我深感课改的重要性,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改变了教育理念。

首先,课改让我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让我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的转变,我开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其次,课改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化。这使我更加关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尝试引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再次,课改也让我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课改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中心明确”、“语句优美”、“语句通顺”、“结构严谨”……这一类的作文评语是我们所常用的,久之,味同鸡肋,不写评语,称不上批改作文,写了,又枯燥乏味,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没多大促进作用。怎样才能“点”到学生脑子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有所感悟,进而有所提高?“聊天式作文评语”妙用无穷。

聊天式作文评语,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用聊天的话语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激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它的优点是克服了评语概念化、程式化倾向,而且把学生和老师放到同等的位置上,更像是益友,所以建议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一、“理解性”聊天评语;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沟通得越好,教育效果则越好。学生写作可能或者可以说肯定会出现败笔,作为老师,我们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不能单纯地一棍子打死。理解才能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信服,一个在写作上让学生信服的老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

二、“目标性”聊天评语;

目标性聊天评语应“由易到难”,将写作目标层次渐进推向高一层次。初一学生作文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要求过高,所以,上学期的作文教学可以基础抓起,开始时要求书写工事,正确使用标点,不出现错别字,病句,写好一两个小片断;然后再来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有文采。让学生先拿到“基础等级分”,再向“发展等级分”而努力,这就是“目标式聊天评语”的总原则。

三、“激励性”聊天评语;

“妙笔生花”、“此语句优美动人,连老师也陶醉了”……激励是人们进取的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教师要妙用激励性评语,鼓舞学生的写作热情。多在学生的精彩语句、段落下画圆圈、写评语,让学生有成就感。

四、“辅导性”聊天评语;

由于班级里学生的作文水平层次不一,统一辅导有一定的弊端,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利用辅导性作文评语进行个别写作辅导。在评语中可回答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形式为其进行写作指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除此之外,“探讨性”聊天评语、“赏析性”聊天评语,也不失为作文评语中的“妙着”,在老师似乎谈心般的作文点评中,学生既受到了表扬,获得了肯定与激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提高了写作水平。

善用、多用“聊天式作文评语”。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课改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课改也给我带来了挑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

再次,我深感课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课改,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参与课改是宝贵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一年半的课改,我认为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学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

这学期我教三年级的时候,举行了学校公开课,上了一节《好伙伴》。这一堂课赢得了许多老师的赞叹。我让学生认真完成前置作业,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小组之间还进行了朗读比赛。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和朗读把这堂课推向高潮。我与学生默契十足,搭配得很好。让我和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了课改的力量!

课改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虽然课改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成绩,课堂、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如:把课程改革仅仅理解为观念的转变;知道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老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更开放,向学生社会生活的更大时空开放;更有效,多一点探究、创新体验,多一些小组互助协作。给学生多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向前走。

课改带给我们新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有力量!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学生与现实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初步体现了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让学生不“安分”去激情参与课堂,掌控课堂。

新课改课堂上同学生再也不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有的干脆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学生们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我们教师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

三.老师把“功”坐在课前准备上。

新课改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一枪的课堂相比老师的任务轻了,但是老师珍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仔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在我校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做为初涉教改的我们面对英语课本大篇幅的卡通、词汇量多的人教版,我们茫然过、怨过教材的难、叹过学生没在小学英语基础。我们努力的研究教材、认真的学习教材,整个思想是教改,却无能真正的认识它。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又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我们对教改的重新认识和教学反思。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年段英语组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理论,集体备课、教学交流、学习、讨论英语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以及其特点。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渐渐地树立理起新课标的理念。认识新课程和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该理念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如何抒国家的意志和专家们的思想变为教师的行为。我匀在茫然中摸索,我们认真学习理论和大胆实践,我转化中进一步认识理论、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教学带来的甘甜。具体教学中感悟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程观认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结合,师生者是知识的开发者,形成学习共同体。例如我们在课本中有大篇幅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尽力增创环境情景,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是课程建议,我们认识了这点就不再怨叹该课教材的难、繁了。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Unit3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前让学生除了学习本单元的生词外,还主动学习很多动物名称,其中学会了pet(宠物)的名词,同时,他们还能说出从电视里看到的一些有,等一些有趣的事,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里,我利用电脑创建画面,构建情景、把单词记下。同时,也体会出本课程的特点,多元化,信息化的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做为教学者不仅对教改是一种认同,还要认真地投入,认识到课程理念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英语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在我们初一备课组中我们自觉组织教研活动的次数大大增多。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积极地找一些有关课改的理论由专人精心的准备,重点发言,集中讨论,我们总想从中找到新的。在学习中我们鼓励相互合作共享信息。教师之间可以坦率地沟通,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我们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备课组集体备课。面对新课标的我们在教学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那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我们不象以前了,是坐在喝茶拉家常,而是一坐下来总是不自觉的说到,这课低频的怎么样,你是怎么上的,那边出现这个知识你是怎样处理的,还有出现新的知识点还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等等的话题。这样的讨论和学习让我们全组的在成员有了双重收获。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这样的教研成了教师自己说课式的学习,可促进对自己这一节课的进行反思,明确得失。这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基础。

3、做好教学反思并体会到其作用。教学反思是指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评,并进行处理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形成自我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中的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革的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出教和顺利完成任务外,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地实物方法。教学后记可以记录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失误等。具体有记录学生困惑,建立教学备忘录;记录课堂教学动态,撰写反思日记;搜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我剖析,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有利于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教学创新目标和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有利于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学反思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力,使教师从只会积累经验的教书匠上升为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学者型教师。

总之,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行为是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可以这么说,没有科学持教育理念,就没有科学持教育行为。而教育的理念是有随着时代的以展,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一旦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后了,那么我们将给我们带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落后。所以我们每一位对磨擦课程的要求,吐新纳旧,认真反思的教学理念。很多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学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让我人瓣课程走向生活,让课程充满创新和活力。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通过一年教育教学本人认为: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从读、听化学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似乎要高于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教师要强,针对这一点,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可谓绞尽脑汁。

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

二、构思形象比喻,运用合理生动的比喻使深奥的化学知识更加易懂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

三、领会栏目功能,合理的运用教材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的制取方法”、“***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例如在《化学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四、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延伸知识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

例如在《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

五、研究学生个性,针对特点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增进师生交流,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进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注意课下和学生加强交流。每一次阶段测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封《致化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就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也写下来,这就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从来信上,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建议,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七、改变评价标准,倡导多元的评价发展观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激励、展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使评价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而新课程则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评价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

八、提高备课效率,加强备课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在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教育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应当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应该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们能很好地秉承高级中学优良的校风、我们每个工作日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几乎每一堂课前我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讨论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试我们都流水阅卷,我们之间也互相听课评课,甚至会分析彼此学生的试卷,互提意见,共同进步。

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3、手头的资料不完善,配套练习很难跟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4、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5、新课程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现在很多地区都将教材版本换成了新课标教材,这次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细化学习目标,并且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参与课堂,体味学习的乐趣。课堂效率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学生真正地喜欢课堂,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这次课改就贯彻了这一思想。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改的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一、知识多元化

在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更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再像原来只看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课本知识也变得多元化,为学生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能力,学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去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考验。在课改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视和提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

二、教师备课方式改变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占主导,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学生只负责知识的接受;课改后,学生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针对这一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改变,教师不能再像原来一样单纯地将自己懂得的知识写成教案,教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进行中,对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备课方式在改变着,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也随着课改的进行在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3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改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语文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分享给大家。

首先,语文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语文课改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语文课改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语文课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语文课改则强调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情境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语文课改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语文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推动语文课改的深入发展。

总之,语文课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语文课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3月8日,我们赴阳城一中参加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会”。聆听了实小、二小、三小三位教师执教的《郑和远航》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原先听说导学案的时候,我觉得犹如镜里看花、水中望月,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通过今天的观摩,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我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受益匪浅。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以往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像耕地时牵牛的人一样,牢牢地拉紧缰绳,生怕牛儿跑了,使自己的教学偏离轨道。今天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在导入新课伊始,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或者课件出示目标,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们明确了目标后,有抓手,有方向,学习起来目的明确,目标清楚。导学案尤如一盏前照灯,引导学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每个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能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知识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得以落实,还培养了良好的助人习惯和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展示挖掘潜能。

“展示”部分给我们的触动很深。改变了过去教师的“单口相声”教学法,转变成师生“三句半”的教学法,由教师主体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令我们惊讶,原来我们的学生潜能是如此巨大,是我们小看了自己的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放权,让学生参与教学。

四、人人参与提高效率。

学生的“展示 ”“评价”“挑战”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节目,尊重与被尊重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进取,心灵得以满足。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何愁学生不学呢?

今天的观摩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新课改的理念尽快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从09年秋季开始,学校就开始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神,到此刻也有一年半时间了,各学科都在学习,也取得了必须的收获,我们物理学科在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也在逐步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是由于学科的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必须的困难,具体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按照洋思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经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终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构成本事。可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学科、不一样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异常是我们物理学科,在教师没有具体讲的之前,学生对该概念一点印象都没有,他怎样去完成当堂训练

我理解的“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资料,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能够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而物理的特点就是资料少,学生看书的文字资料较少,而需要动手实验的较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需要有特定的环境或者说应当具有的基本的实验器材,学生至少有必须的条件去完成自学的资料。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经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经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经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即兵教兵),促使学生相互帮忙,到达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经过必须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到达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展性的作业.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下面,我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深入研究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3、追求高效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之,几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深入参与了课程改革的过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课改之初,我面临的困难是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而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了主流。这要求我不仅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如何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同事们交流经验,还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逐渐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积极变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课改,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用心的情感体验,帮忙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用心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忙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职责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能够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能够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齐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能够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我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好处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透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潜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教师李镇西以前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我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在这次课改中,我有了很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改使我真正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课改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这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其次,课改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和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也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

此外,课改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再次,课改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可能性,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近年来,语文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这一变革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的语文课改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语文课改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语文课改还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高了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语文课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趣的语文课程。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一、创建背景及起因

目前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方面,存在一些不良倾向,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和素质偏低,他们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自身对孩子应负的教育责任,或者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形成隔辈教育,或者爱的多、管的少,形成溺爱教育。我校特色创建源于20xx年xx月张宪华老师的家访,由于这次家访发现了留守儿童问题,经校领导与老师们和部分家长的商讨,创建了我校“家校一体共同参与”的办学特色。

二、创建步骤及其具体实施过程情况

(一)完善组织建设,加强领导

1、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2、成立了村级家长委员会,并制订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学校每年召开两至三次家长委员会议,一般有学校领导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

3、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卡,进一步加强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及在家表现,以便加强配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4、严格家访制度。学校规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年内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全班的二分之一,并对每次家访作以详细的记录。

5、为了使家长能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及时与家长沟通,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

6、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包。(A、学生的个人情况登记表。B、学生在家表现综合评价表。C、学生在校表现登记表)

7、每学年开始,给每位学生建立了《家校一体预习手册》和错题档案,下发了《怎样预习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学生如何搞好提前预习给家长作了说明。要求家长抱着对学生、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放下手中工作参与到教学活动来。把创建特色学校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8.针对我校的教学特色,结合当前当堂达标教学,我校在《家校一体学生预习手册》上做文章,下功夫,力争做大做强。我们专门成立了相应的语文、数学教科研小组,撰写了教科研课题,如:语文:李凤英老师的《当堂达标教学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数学:王绣老师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预习与当堂达标模式有效结合》;切实把《家校一体预习手册》落到实处。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特色教育。

1、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从20xx年春季开始,为提高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管理孩子的能力,我校定期组织家长观看教育子女专题讲座、召开教育子女经验交流会、请优秀家长做《家庭是怎样教育子女》的专题报告。

2、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首先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其次听取本班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介绍,会后每位家长还要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学校把各班家长的意见汇总,由学校进行统一答复。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家庭教育的又一内容。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校园,参观学校的角角落落;深入课堂,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知道教师是怎样教的,并进行评教,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参与孩子节日,观看六一节目、元旦文艺汇演。极大的调动了家长与孩子的热情;拉近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出现了孩子督促家长做模范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做“三好学生”的可喜局面。“家长开放日”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4、家长评教。(根据平时的表现家长对每位教师进行评议)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5、成立村级预习互助小组:为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问题,20xx年6月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提议下,并结合我校的两个市级课题,我们决定组织成立村级预习互助小组。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交流工作,20xx年xx月我们召开“宣章屯镇中心小学家长会暨村级预习小组成立大会”,打破年级界限,以自然村为单位选举出村级家委会、成立村级预习互助小组。同村家近的四、五个孩子组成一组,打破年级界限,以《家校一体学生预习手册》为依据,教师出示预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每天一个家长轮流值日,负责孩子们的预习秩序,值班家长能辅导的由家长辅导,辅导不了的可由高年级孩子辅导低年级的孩子。村级预习互助小组在家长的.努力、村级家委会的督促和老师的回访指导下以点带面的开展起来,真正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问题,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村级预习互助小组的成立:保证了学生们的安全。特别是在夏季,由于学生放学时间早,一部分孩子有可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去下湾,这样增加了孩子不安全的因素,预习小组的成立可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村级预习互助小组的成立可化解家长之间的矛盾。学生家长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由于村级预习互助小组的成立,学生成为家长之间的纽带,这样家长之间的矛盾也可化解。

6、实施了家长值班制度:每天有一位家长走进学校进行值班,明确了家长值班职责:

(1):每位家长每学年到校值班一次,在校一天。

(2):按时到校值班、签到、做好值班记录

(3):到校后帮助值班教师做好上放学时值勤和校内值勤。

(4):协助体育教师安排好学生的两操。

(5):值日家长每天任意听一节课,(家长推门听课)并对教师进行评议。留下反馈意见,以便我们对预习教学的改进。

(6):对学校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家长的到来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规范了学校的各项秩序。

7、从20xx年9月起,我们进一步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聘请有特长的家长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了家长信息采集表(登记造册)

(2)海选出特长家长,并建立了特长家长档案。

家委会还给特长家长下发了的聘书。经过海选小组的海选,确定了3位有特长的家长:一年级家长康洪林的《少年太极拳》、四年级学生家长宋维香的(手工制作)、二年级学生家长黄伟明的《疾病预防》,还特邀、聘请了王业强校长为我们学生上书法课教孩子们练毛笔字;学校制定了课程安排表,每隔周234来我校给学生上一节课,家长的参与真正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使我们的课堂活了起来。这一举措在家长之间反映效果也很好,家长们对学校更加信任了。

(3)结合我镇大棚蔬菜基地的优势,让懂蔬菜技术的学生家长当课外辅导教师,让我们的学生走进蔬菜大棚上实践课,一举俩得,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与家长沟通。

8、定期表彰优秀家长。在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学校每年都要表彰xx名优秀家长。

(三)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1、“家校一体、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地挖掘了家庭潜力,使得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距离拉的更近,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家校联系也使得广大家长朋友充分认识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来,加强了与学校的沟通,加深了与教师的感情。通过听报告、座谈、参与听评课等活动以及与其他家长的接触与交流,提升了自身素质,使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家校联手齐抓共管,也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水平,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升华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取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满意。

三、今后打算:

为使特色学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真正实现我校“人文宽和、幸福阳光”的办学理念,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1、继续调动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行使村级家委会的“特权”。

2、总结已开展的村级预习合作小组情况,逐步推广到学校管辖范围的社区和自然村。

3、“预习与当堂达标教学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并积极推广应用。

4、我校还打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和学生教室内安装上摄像头,目前校园摄像头以安装完毕。构筑学校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家长与班主任的网络联系平台或QQ群,让每位家长每时每刻都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最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5、继续实施家长值班制度和特长家长进课堂制度。

6、走进社区举行“家校一体”成果汇报会。(可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等形式)

7、打造“校园主题文化系列”,整体构建学校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运动场文化等系列文化。

8、创编自己的校歌,校徽(已完成)整理制定《宣章中心小学管理手册》。

9、根据特长家长进课堂的材料,开发校本课程编撰校本教材,真正让校本课程走进课堂,走向学生。

目前,我们“家校一体”学校特色办学的尝试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仅仅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且探索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还没有实现所有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家校合一、立德树人;携手共创、和谐家园”的办学理念,确立“让每一位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家校一体共同参与”为主题,继续完善“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力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县级较好水平。让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学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回顾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简单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通过学习,更新理念

教书20多年,执教地理也有十几年,自我感觉教学经验还算丰富,教学效果也还不错。通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时间交给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二、通过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教师,不管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他的课堂终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虽然不全是满堂灌,但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讲得过多。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笔记,机械地记忆,以致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较强,懒惰思想加重,对照《高效课堂22条》,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会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

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也初见成效:

1.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有效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课前精心备好课,准备好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精彩起来。

2.重视合作,激发学生参与度

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探究展示,教师设计多种活动,如:拼图、猜谜、竞赛等,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3.联系实际,发掘学生熟悉度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入手,发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认知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运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与技巧,借助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好地比较分析归纳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课改学习与实践,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英语课程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这一系列的课改,从中获得了不少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的英语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改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过去,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略了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现在的英语课程则更加注重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此外,课改还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通过引入外籍教师、开设英语角等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总的来说,英语课改带给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