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精选三篇)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精选3篇)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篇1

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另外,我校充分地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教室前的长廊等基地,宣传地震应急、地震问答、科普长廊等相关知识,信息丰富,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我校各中队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为拓宽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我们通过晨会、班会、校会、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你应该了解的地震知识》等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动画片,参观学校地震展览室。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我校还开设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夏令营、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另外,兴趣小组成员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防震减灾的手抄报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我校每学期都要根据科学制定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练方案进行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强化孩子的认识,我校还要利用电视、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的培训。之后,还要对学生的进行测试,充分了解学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情况。

由于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校将继续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篇2

安阳开发区第三小学位于黄河大道东段,它是一所新建的寄宿制学校,那里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是成长的摇篮,育人的沃土。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自建校以来,我校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创建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作为工作发展战略的核心。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为主管,各处室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校按照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残障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另外,少先队要求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

为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我校聘请安阳市地震局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由于,我校防震减灾工作着眼全局、科学筹划、精心组织,这些措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我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主体办公大楼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均达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需2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而学校的运动场可用面积就有平方米,每栋教学楼前后均有有平方米的草坪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我校有着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我校专门有防震减灾科普展示室,约平方米,室内有地震知识、自救互救常识宣传画廊约米,有图书画册专栏等。四楼的多功能教室坚持每周一次30分钟以上的多形式(知识授课、讲座、观看vcd防震减灾科普教学光盘、知识竞赛等)的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向学生开放,知识面广,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篇3

尊敬的X副县长、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到XX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XX镇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XX镇位于XX县西北部,系滇川两省,、会东、巧家、东川三县一区结合部的XX山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64.9km2,辖18个村(居)委会,有348个自然村,18821户68834人。由于受小江、金沙江的强烈切割,XX镇境内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河谷部分岩层存在垂直裂隙,形成深邃峡谷,全镇有12个村委会处于地质结构较差、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金沙江、盐水河谷和小江沿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站、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单位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4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在各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张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48期,印发防震避险宣传单20000余份,开展地震知识讲座20余次。

三是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镇17个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石门坎村、云峰村、落水村、发基卡村、炉房村和炭山6个村委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共有滑坡点10处,威胁着148户67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中心学校等部门对全镇23所小学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排查统计,目前全镇23所小学共有d级危房9532平方米。现已争取排危资金380余万元,可排除学校危房面积3238平方米,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排除任务,保证学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受四川“5.12”大地震的影响,云峰村委会大水沟村民小组和三家村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为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投资80余万元对两个村民小组处于滑坡体上的29户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

四是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根据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统计,XX镇85%以上的民居均不具备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原因是娜姑镇的民居绝大部分都是土坏房,屋梁直接担在山墙上(土墙),特别是地处金沙江、小江、盐水河断裂带的山区群众,家庭贫困程度深,住房极为简陋,不具备抗震性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大力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工程。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目前全镇已新建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的安房176户2.1万平方米,加固改造的1339户12.05万平方米,基本保障了1515户6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完善修订了《XX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大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四是紧急救援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X副县长和各位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减小灾害损失。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