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通用七篇)正文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通用七篇)》

时间: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精选7篇)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1

今天早上,我们回老家看看。当我们出城后,乡下道路两旁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呼吸一下这里的新鲜空气,能使你立刻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路两旁有许许多多肥美的农作物。身穿绿色上衣的黄金玉米“将军”,直直的挺拔在那里,仿佛默默地守护着所有的果实;绿油油的花生叶长得非常旺盛,我相信它结出的果实一定又香又甜,有时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向你会心一笑,表示欢迎;路两旁高大的树长得又大又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绿得发亮,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为路人乘凉,不再为夏日的炎热而烦恼,下面的花草衬托着大树,使大树显得更加挺拔;还有身穿绿色T恤衫的冬瓜弟弟躺在地上,无忧无虑的睡大觉,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见他震耳欲聋的呼噜声,要是你去打扰他,你就遭殃了,会被他的成名绝技“睡梦冬瓜拳”打得屁滚尿流,但是它的茎端上长着一朵非常漂亮地花骨朵,有时他睡醒了会冲你做一个鬼脸!

这些美味的果实都是辛苦的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这让我体会到了食物的来了不易,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自然真是奇幻莫测啊!

乡下风景,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地主,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2

我的家乡美极了;水清澈,山高大,风景就像是从画壁里出来的。

春天,河两岸新生的草儿笑眯眯的,好像在低着头蒲公英说悄悄话。树枝绽出嫩绿的叶芽,舒展着娇嫩的身躯,迎着温暖的春风快活地生长着,嬉戏着。远处柳树垂下的柔软如线的枝条,在春风的吹动下,在空中轻轻摇摆,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飘的烟。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小草也迫不及待的从土里钻出来了。

夏天,又是一个愉快的季节。波光粼粼的河水,诱得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河边,在碧蓝的河水里尽情玩耍。令人馋涎欲滴。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夏天的夜晚安静有美好。

秋天,各种味道鲜美的水果也都成熟了,葡萄成串成串的往下掉,有深红的,淡青的,紫红的。紫红色葡萄不但好吃,还很甜,淡青色葡萄有点苦,但苦中带有香甜味。苹果也成熟了,红红的,像婴儿的脸颊那样红,苹果有面的,有脆的,都很好吃·。

冬天,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带来一幅幅画。只见那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来,雪落到了屋顶上,给屋顶戴上一顶洁白的帽子。雪花落在树上就像开满了银色的小花。风一吹,洁白的雪花便飘飘洒洒的起飞,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翩翩飞舞。

家乡就是这样的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3

今天是周六,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攀登白云山。

在路上,爸爸告诉我:白云山海拔382米,景色秀丽。每当雨过天晴,一朵朵白云就环绕在青山绿水间,故得名“白云山”。白云山位列新“羊城八景”之首,它空气清新,是广州的“市肺”。

我们来到白云山脚下。一进大门,就看见宽阔的盘山公路,两边是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树木,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到了山腰公园,眼前是一片绿色的草地。用紫色植物摆成的六个大字“白云山欢迎您”映入眼帘,真漂亮!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桃花涧。这儿真是桃花的海洋,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朵朵桃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更奇特的是,一棵树竟然开着三种颜色的桃花!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咔擦,咔擦,我连忙用照相机把这奇景拍下来。

带着桃花的芳香,我们又向上攀登。一路上,我不停地抓拍着花朵间翩翩起舞的彩蝶,树丛里嘤嘤啼鸣的飞鸟,陶醉在山林中千奇百怪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岭南第一峰”牌坊的脚下。爸爸问我:“累不累啊?”我意犹未尽地擦着汗说:“不累,我还没挑战摩星岭呢!”我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小马驹一样奋力前行,不知攀登了多少级台阶,终于到达摩星岭啦!站在这白云山之巅,哇,整个广州城就在我的脚下,一览无余,真让人心胸开阔,豪气顿生,爬山的疲劳也仿佛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4

你如同风一般,轻轻地走,正如你轻轻地来。

我与你素不相识,尽管我们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风一般的你。

英语老师似乎总喜欢把我当苦力使,总认为我这柔弱的身躯里潜藏着无穷的力量。又一次,我的双臂上被放上比我人还高的本子和试卷。我一步三晃地朝着班级方向走去。

高大的本子与试卷算是彻底挡住我的视线,我完全凭借自己脚下的触觉神经去摸索一条下楼的路。不幸的是,脚下的触觉似乎不够敏感,在下楼的过程中,我一脚踏空,摔个人仰马翻。

随着“轰”的一声响,只见小山似的作业本散落一地,雪白的卷子漫天飞舞,还有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地上龇牙咧嘴。望着躺在地上的本子和试卷,我也顾不得我的臀部传来的疼痛,赶紧着手开始捡它们。

路过此事发地点的同学们很少有停留的,最多好奇地看上一两眼,也都便干自己的事去,甚至还有些走路不长眼的混蛋们在那白花花的卷子上留下不太和谐的印记。

我无奈地坐在地上,一个人无助地捡着散落于整个走道的作业。我的额头上开始冒出细细密密的汗珠,与我刚才摔一跤痛得流出的'泪在我的脸上和成一团。

这时,你如风一般轻轻地出现在我的背后。我以为你会象其他人一样走开,但你没有。你缓缓地蹲下来,放下手中的一本书,帮助我一同在地上捡着作业本。终于我们两个将所有的作业都捡起来。我连声向你道谢并准备从你手中接过本子。你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你推开我的手,说要帮我把本子送到班级。我们一路走到班级门口。你放下本子后,便又风一般悄悄地离去。

你离去时带起的一阵风,轻轻地吹起我的头发,在这闷热的气候中让我倍感舒适。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5

秋,它不比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绿树成阴,冬天的粉装玉砌。它是一个平凡的季节,但它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秋天的路,显得安静极了。在路的两旁,种着整齐的杨树;而秋天的它们,叶子也快落光了,树的周围铺着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地毯。清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四周静悄悄的;走在秋天的小路上,让人感到了秋天的宁静。

秋天的花坛,也越发显得死气沉沉;花坛里只有菊花在那儿孤零零的站着,叶子中间,开着白的,黄的菊花;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它们之所以被人们唤为“秋菊”,就是因为它们在秋天花开的异常鲜艳美丽。

虽然秋天显得那么没有生气。但是,秋天是农民伯伯喜爱的日子。

秋天,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棉花妹妹羞答答的露出它白净的小脸。玉米地里,玉米也把它那白色的胡须换成了金黄色的。农民伯伯腰上系着棉花兜笑呵呵的收着棉花,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到玉米地里掰玉米,有的孩子则找来干树枝,来烧玉米吃。

独自一人走在秋天的小路上,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诗人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优美的诗句啊!可也有人为秋天而感到悲伤: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一到秋天就感到寂寞凄凉,反正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团圆,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秋天,收获的季节,我喜欢它的凉爽,它的美丽。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6

记得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夏天是荷花开发的季节,而我最欣赏的是夏日的荷塘。

夏日荷塘湖边的一角,密密匝匝的荷叶在凉爽的湖风中,在欢快的流水中轻轻摇曳着。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群身着绿裙的舞女。趋身向前,荷叶如芭蕾舞裙一样张开着,也有没张开的,就像一艘小船。它那深深的绿啊,显现出它不张扬的风骨。它那浓浓的韵啊,是那样的纤尘不染。那上面欢快跳跃的水珠,不时折射出光芒,是不是它灵动的眼?我爱极了它婀娜的风姿,爱极了它怡然自得的神态,更爱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落落风骨。

碧玉丛中点缀着朵朵粉色的、白色的荷花。那一朵朵荷花,有的昂首挺胸,豪爽的绽放。有的扭扭怩怩,娇柔地低着头,展开了一半,便“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在万绿丛中沉默着,朱唇紧闭、皓齿轻咬,没有一丝绽放的迹象,唯有几只蜻蜓相拥着。

一瓣荷花漂在了水中央,我从船里就伸手捞起。这,是荷花给我的信吗?它软软的,像丝绒一般。抚摸着它,看着水珠在它身上翻滚,就会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而在另一处的荷塘中,四周桂树环绕,没有一丝风的足迹。水面被浮萍覆盖着,不见一点水色,像一块巨大的绿毯。荷叶一动不动,像一个个跳累了的舞女,依然紧紧伫立在舞台上,静静地聆听着蝉的独唱,陶醉在盛夏的乐章里。

这时,我突然想起半联诗句:出淤泥而不染。这两处的荷花,都是那么高洁。即使是落下的花瓣,也不愿与底下的淤泥在一起。你再看那荷花,虽然扎根于脏脏的泥巴之中,却也能这么眉清目秀,娉娉婷婷。这,就是荷花的美丽所在,这也是荷花的内蕴所在。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而荷塘是荷花生长的地方。我喜欢荷花,喜欢夏日的荷塘。

初中写景周记500字 篇7

郑村是徽州古城的西翼,也是南往北来交通最便捷的地方。

走进郑村,乍眼望去,熟悉的街面,平凡的人群,热情的商家,静谧的村庄,丝毫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可是每当你任意进入一户人家,便顿感惊讶。那扑面而来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主人一举一动的传统礼仪,让你感受到徽文化的深厚。在昔日好友的带领下,我去了西溪一户旺族家作客。

在郑村西溪,有一幢名叫“和义堂”的大宅院。该院有十几个天井,数十间房间,号称村里居家之首。步入大门,一幅“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达”的对联悬挂在堂屋两旁的大柱上,读后让人颇感心底豁朗。由堂屋西进便是主人汪印泉先生的住宅。

汪印泉先生为近现代书法名流,早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其祖汪鉴云与胞兄汪梧凤同为“不疏园”主人,曾一度云集远近文人墨客于“不疏园”说古论今,开一代经学流派之先河。同宗汪宗沂,钻研汉学、宋学和经学。在任李鸿章幕僚期间,因不能尽其才而辞归。其曾主讲安庆敬敷、芜湖中江、徽州紫阳等书院,后在家开馆授徒,有“江南大儒”之称。国画大师黄宾虹、史学家许承尧等均出其门下。宗沂之子汪律本为汪采白的启蒙老师,擅长诗词书画,享有“文武双全”之誉,曾被选为民国政府第一届国会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