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论文(最新10篇)

高中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爱。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1

摘要: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的倾向。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现状;改进建议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而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实验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学生做实验时我们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长期习惯于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这样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我们的学生能力有限、水平低,而应该认识到,这样做学生会失去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很难达到培养动手动脑的效果,最终将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二、实验程序化,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实验课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结论,学生做实验常常是因为去实验室好玩或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实验课上,教师总是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统统讲一遍。各步骤都规定好了该干什么,只要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做实验,获得与老师实验数据差不多的数据。做好实验后很多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得去分析、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就更谈不上发现问题了。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但与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本就呆在那里浪费时间,由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往往也顾不过来。时间长了,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三、实验课堂化,使学生与生活脱节

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已知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问题,连接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只重视与高考有关的物理实验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造成了物理实验的课堂化,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离自己的生活有相当远的距离。

1、改变实验重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实验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上。我们重新审视物理课堂实验,理应给它一个新的定位,实验不应再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附属品或者是学生的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应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应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奠定基础。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讲解“水流星”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桶在最高点时,桶内的水对桶底的压力是竖直向上的,有必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实验可以用细线系一小球来代替小桶,让学生在竖直面内转动,感觉一下细线对手的作用。还有像“单摆”、“内能的变化”、“摆的共振”等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演示给全班看,这样的演示不仅完全可能,而且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操作加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学到更为鲜活生动的物理知识,能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能培养动手实验的意识。

2、改变实验形式,多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在未知结果的情境下,在教师引导和配合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它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教学目标,它不仅关注“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经历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由于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探究性实验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这部分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实验的操作、更不参与实验的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观察、读数和记录,无须认真观察和思维就能成功,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化、片面性认识。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变部分教师验证性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把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设计成探究型实验,先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受到的阻碍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明确好探究方向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通过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好表格,自己组装好实验器材,按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把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学生完全能在实验数据的反复比较分析中找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这样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相应的思维方法步骤,学会如何控制物理条件,学会在什么条件下测量哪些物理量,学会选择怎样的测量手段,数据记录表格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3、改变实验观念,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科技,培养学生兴趣课堂上精彩实验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适时的加以引导,把实验的范围从课堂上引导到生活中去,多介绍一些生活中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课下试探着去做,想必不少学生会比较容易的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选材料,依靠学校资源平台及社会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和社会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小实验小制作。课外小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通常哪些生活用品可以完成哪些小实验,比如像铅笔可以演示滑动摩擦、静摩擦,可以说明导体与绝缘体,钢笔可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生活中的物品像一根筷子、一玻璃杯水能做许多光学实验,废旧的日光灯或灯泡可以做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等等。对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样动手制作,并把自己的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比一比,以激发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制作的热情。总之,物理实验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包括我们教师在内,都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桂琴。中学物理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冯杰。高中物理探究实验及案例教学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 2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后一种学生往往是在上高中前就听说高中物理很难学,是所有理科学习中最有难度的,加之学生自己学习物理后,也有此体会。于是,学生的内心深处便对物理学习形成了一种抵触,“物理难学”“不想学物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务必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消除其学习物理的心里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物理学习观。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妙用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这便使我们联想到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突破,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环境变得充满声音及色彩。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的使用,这会忽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让整个课堂变得为多媒体服务,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也丧失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因而,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方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物理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体运动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声的传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整个过程,在画面中配以相关的文字,这样便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设备培养多媒体教学,如示波器、音叉之类,这样用实物与画面相结合的演示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合理的归纳整理

高中物理学习最难的莫过于力学学习,而力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受力分析的掌握,所以学好力学的关键在于做好受力分析。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缘由在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及关键,更是高中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所需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做好受力分析。

首先,应该明确研究对象,如果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应该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根据解题需求进行对象分析,要分清其是作为一个质点还是系统。其次,分析力最怕缺失相关力,所以,在受力分析时,应该按照顺序进行,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地球表面任何物体都有重力,而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有接触面才存在接触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刻了解力的基本概念,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力的分析。

分析研究对象的力,应该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在力学中,章节间的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章节间的思维模式是相通的,可以进行相互的类比,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从归纳整理中,学生才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听懂到熟能生巧,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加强训练,努力改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已然习惯被动地学习,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解题,对解题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向。这种解题方法在高中学习中看来极其有用,但是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发展,使得学生无法发散思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例题以外,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多练多积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合理整理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3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练习题目,这个时候错题本就随之出现.下面对错题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错题本的概念和出现原因

高中物理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物理课程具有难度较高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能及时掌握知识点.在做物理练习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导致做题的正确率不能得到提高.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要太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做题出现错误时,有些学生没有对这些错题进行改正和合理分析,致使在以后遇到这种题目时是一错再错,而错题本能够解决这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1.错题本的概念.物理错题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做错的题.错题有时还包括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物理题.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类物理题,能够理解有关的知识难点.将这些错题统一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就成为错题本.2.错题本的出现原因.在做题遇到困难导致题目做错时,有的学生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翻阅课本或者资料改正错题,只是期待老师的讲解,这样的方法太过被动.在老师讲解后,有的学生就把做错的题目抛到脑后,不能理解这种题目的正确做法,在以后的测验中或考试中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还会做错,甚至会犯相同的错误,这无疑是可悲的.有的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独立改正后没有及时巩固,在改正后不去想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不能举一反三、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这种情况的存在,致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将错题本应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能使学生的错题得到统一归纳,方便于日后的翻阅查看和巩固,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二、错题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错题本记录错题的方法是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中逐渐被创新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利用错题本记录错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改正在物理练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利用错题本,学生可以对记录的错题举一反三,加深对错题的印象,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错误出现,提高了解题能力.1.改正做错的题.错题本重在错题,主要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的错题,并对这些错题进行统一归纳总结,方便学生日后翻阅参考.物理是一门知识点较多的学科.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吃力,不能对高中物理的。知识难点进行理解和巩固.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学生不重视高中物理学科,做不到用心学习.利用错题本,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有利于学生改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2.便于反思和复习.将学生做的错题统一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就是错题本.在整理错题本时,学生要根据知识点的类型和错的地方进行分类总结.这种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在改正错误时根据相同的题目类型举一反三,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反思中,学生可以翻阅错题本,巩固知识点.在复习中,错题本能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翻看错题本,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对物理知识的薄弱点,从而利用错题本中记录的题型有针对性地练习.

三、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正确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难点,改正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正确使用错题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正确记录错题本.在整理错题本的过程中,学生要重视错题本的存在,不要因为整理错题本会用到大量时间而感到烦躁.学生要认识到错题本对于学习物理的作用.在整理错题本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有关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的题目进行记录,还要记录一些概念和规律不清晰、不标准的物理题.当出现错题时,学生要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同时在旁边记录自己为什么会出错和正确的解题过程.这样的方法记录,才能使错题本发挥出巨大的作用.2.定期翻看错题本.错题本的记录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对于记录后的错题本,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错题本发挥的作用,从而把错题本放在一边,不能对错题本进行及时翻看和定期查阅总结.错题本记录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和比较容易出错的类型.定期查看翻阅错题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4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1】

【摘 要】 谈到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不少高中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困难,进而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学习困难 障碍

我们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些现象,认真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地去改正他们的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在高一讲完第一节物理课“序言”后,要求学生对在初中学物理时的感受和对高中物理的猜想作一个大概表述。

从学生的发言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初中物理不难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有极厚兴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但也不讨厌学习物理。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进入高中一个月左右,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较高。

一方面,学生刚进入高中,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个个都想跃跃欲试,一展宏图。

另一方面,刚开学,对新的知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主观上给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在学习上比较积极。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对学习物理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分化现象。

这是由于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在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是由物理从初中到高中形成了一个较陡的“台阶”所造成的,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造成物理教学的严重分化现象。

因此,具体深入讨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的畏难情绪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胆怯阴影存在;⑵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⑶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

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⑷现有评价制度。

对学生而言,次次考试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

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学生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⑴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

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⑵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方式。

学生容易按照习惯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化”的困境;⑶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要得出正确结论,不愿多想其他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

3、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

⑴当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在物理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物理情境在教学中不受重视。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与社会背景下,有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

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忘记。

这种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普遍;⑵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完整、不够确切。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创设物理情境并不明确。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措施和尝试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妨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兴趣的加浓,认识能力的提高呈现螺旋式上升。

2、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实验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新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3、我们教师要做好三个面对。

⑴面对新教材、新课标。

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⑵面对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即物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还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⑶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

我们客观评价,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物理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2】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相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物理学习;问题;对策

一、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说初中的物理概念简单概括,但是高中的物理概念要求表述严谨精炼,甚至有时候还要借助数学上的函数表达式来进一步的规范概念,同时一个概念往往还有一定的适应条件,也需要学生牢牢掌握的。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文字转换成物理情景,再把物理情景转化成数学表达式,这就要求学生综合各方面能力,因此增加了难度。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问题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较,对于知识的要求有很大的突破。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5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是有效的通过正向迁移、逆向迁移与水平迁移等方式将知识投入到实际学习中与问题的解决中,通过一种学习对其他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促使个人新旧知识的触碰性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教学而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已有课程知识、生活经验与相关物理感受积累做对应的个人处理来有效的促使新旧知识点构建起较好的融合,进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通过单个问题扩展在一类性的问题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实际知识中的解题、理解与运用迁移等各方面都能力。

1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价值

学习迁移理论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达到新知识的更有效的理解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能够较为纯熟的掌握正向迁移,可以有效的通过已有的旧知识来对新知识内容做学习带动作用,进而有效加速学习速度,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层的感受与认知,学习效率会显着性的提升。其次,该教学理论可以有效的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该教学不仅局限在高中物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学习迁移理论对提升学生在知识实践运用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学价值的实现才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更高的意义。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2. 1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要做好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搭建该理论运用的良好基础,需要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之后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需对该知识基础内容做必要的说明归纳,充分的了解该定律所具有的基本内容; 而后在基础知识的条件之上,需要对该定律所具有的6大性质做有效分析了解,对其中所具有的因果、矢量、相对、瞬间、同一与独立等特性间的联系做有效掌握,进而辅助学生更好的对该知识重点内容做有序的整理; 最后则需要对该定律通常存在的问题做有效了解,进而达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2. 2情境的创设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为学生采用学习迁移理论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知识氛围感受,避免学科知识点的乏味,让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与轻松化,促进难懂性的内容更清晰的了解,这样为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有更好的情境基础。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例如人与地面的盈利关系,让人们想象,所有生活中地球万有引力所引发的运动现象,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内在应力状态所引发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更好的将万有引力定律运用到实际生活现象中的解释。

2. 3不同迁移方法

迁移理论应用可以分为正向、逆向与平行迁移等方式。正向迁移主要是通过完整的知识链达到各知识点的相同的元素做了解,而后将知识点保护正向的迁移来联系到一块成为整体,进而有效的掌握各知识点的内容; 逆行迁移则是通过一整章的知识点所存在的知识链来延伸到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细化分析思考,因此这种迁移方向与正向迁移的方向是相反的; 平行迁移主要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与生化,主要是对知识点做充分了解后做该知识点做深化的分析探究。高中物理知识中,知识点之间会存在较为密集型的内在关联,多种知识点中会存在者相同性的物理思想,因此需要充分的掌握这个特点,做好知识点间的类比处理,达到一种内化性的迁移。例如在电场强度与电势等内容上,该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状态,因此在知识认知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让教师做有效的引领来让学生掌握到该知识点的`特点。要充分运用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例如静电场、重力场等内容,物体会受到重力场影响而达到重力作用,而后迁移到让学生理解到电荷 在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会存在一定关联性与逻辑性,这样可以通过知识迁移能力来促使学生在知识点中有更强的特性掌握,对材料做更透彻的了解。例如在平抛运动知识点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属于曲线运动范畴之一,一方面可以对曲线运动知识做有效巩固,同时通过曲线运动的一部分知识延伸到平抛运动中,同时对平抛运动的特点做有效的分析,运用三角函数对其平抛运动所对应的公式做有效引导,进而达到整个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3 学习迁移理论运用注意事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情况较为广泛,尤其是对知识点的分析掌握中运用有更高的实用性价值。在具体运用中,需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与生活经验情况,在迁移应用中能够充分的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达到迁移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对教师而言,迁移理论的应用需要掌握好尺度与处理的更为合理科学性,从而才能发挥实际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只有学生对知识点与生活经验做充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达到知识点的迁移与运用。如果学生没有教好的基础巩固,教学中途运用迁移理论的效果要显着降低其理论运用的效果。需要从高中起始阶段就充分运用该理论,让学生对该学习方式有充分的了解,进而逐步的搭建好良好的知识体系与理论运用方法、规律,在后期的迁移理论运用中会相对更顺畅。

4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运用需要掌握一定技巧与规律,懂得其价值,充分发挥其理论应用的内在作用。教师要通过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充分了解学生、教材、知识体系,进而达到迁移理论更好的融会贯通,提升迁移理论运用的高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评估标准上展现出实质性的提升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勇。论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 高中版) ,20xx,32(11) :38.

[2]韩学君。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31) :140 ~ 141.

[3]张鑫。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管窥[J].考试周刊,20xx(87) :14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6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1】

第 1 章 绪论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应用数学的能力:一是用数学知识简化物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就是将具体物理量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形式,根据物理题设条件与过程,用数学的表达形式实现物理的推导与求证,从而实现物理与数学的完美对接。

二是挖掘物理题目的含义,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改变物理思维和思路,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学习融会贯通,先把物理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8]。

原因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整合物理数据,进而推出物理量间的某些关系,但是仅仅依靠数学知识,还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9]。

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到物理问题上来,用物理特有的方式进行研究。

单纯的物理观和单纯的数学观都是不全面的,这也是数学与物理结合的重点与难点。

三是把物理问题中各种关系形象的转化为几何图形或函数图像的能力[10]。

图形或函数图像能直观的展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物理过程的发展规律及趋势,能诠释物理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论

事物的外在形式和运动轨迹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造就了事物联系方式的多样性。

当事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我们称之为直接联系,否则是间接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属性,内部的联�

就物理和数学来说,它们是两门不同的自然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有交集,有密切的联系。

2.2 迁移理论

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科目的学习的方向不同,思路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难以避免的存在诸多干扰,这种干扰的强度不能按照一种标准来评判,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影响,尤其像那种接下来的学习有较大影响的,我们把这种普通存在的现象称之为迁移现象[22]。

贾德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做实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得到一种概说理论,而这种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贾德的观点,我们假设一个学习活动为 A,另一个为 B,A 和 B 如果含有某种共同因素,就有了迁移的条件。

在之前对 A 学习时,得到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联�

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或多或少的运用到 B 中去。

迁移现象出现时存在一种必要条件,即它们之间在容上或者思路上是有密切关联的,高中物理和数学的'学习就具备了迁移现象出现的条件。

第 3 章 数学知识与高中物理学习相关性分析 ................ 9

3.1 高三学生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相关性呈现。9

3.2 数学与物理学习联系性的调查分析。11

第 4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策略研究 ............. 12

4.1 学生准确掌握物理和数学的知识。13

4.2 教案编写要衔接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14

4.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14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 16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6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8

5.3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9

第 5 章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5.1 极限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极限法是根据数学中的连续性原理,在已知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使得目标值接近理想的极值上,迅速暴露主要因素或主要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或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42]。

它是一种对物理过程进行研究时,应用规律分析推导出结论,再对表达结果进行逼近的处理方法。

也就是说,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无限逼近最优解的过程,得到的解虽然是近似的,但结果是精确可信的。

5.2 二次函数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每一个图像背后必定有一个与它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由此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种将图像和关系式相结合的方法,即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在物理和数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图像之所以在物理中应用这么广泛,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直观描述过程,二是鲜明表示关系,三是形象表达规律。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学知识与高中生物理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

通过研究发现,具有丰富储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是高中物理学习者的重要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就是知识掌握不扎实,迁移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

如果抛开数学的基础以及应用方法,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尤其是物理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在多年的高考过程中,数学的灵活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应该养成的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基础,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子对物理的学习不感兴趣,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解决物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将其灵活运用,而正是这一点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甚至影响教学进度,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物理之间的灵活运用是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进一步学习中,会给予学生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略)

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2】

1绪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而无论是哪类实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导致大部分学校班级容量大,通常每班学生人数在40-60人之间。

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体积有限致使后面的学生很难清晰的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对实验现象也无法清晰准确判断,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学到知识,同时又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

倘若允许学生离开座位靠近观察,有可能造成拥挤,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教师给出实验所需实验仪器、讲述实验步驟、提示注意事项后,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虽然实验成功的几率大大提升,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培养,只是机械的锻炼了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同时,实际教学实验教学的课时数量有限,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2理论基础

2.1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设置更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知识结构方面,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基础,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和光现象等课程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的安排学习内容,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在课程结构方面,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各章节都安排了专门的实验课程,几乎每一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实验的观察与操作,

同时还在课后设置了开放性问题与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得到充分的培养。

随着学科学习的深入,其知识难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功和机械能与电学部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2.2初中阶段学生特点

在注意力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直接兴趣的影响,所以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科特点,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与生动的现象讲解和知识传授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无意注意逐步转化和深化为有意注意。

在感知觉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感觉与知觉能力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应多进行实验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精确的辨析能力以及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

在思维方面,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借助直接经验或具体模型的帮助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与物理过程。

3真实实验与仿真实验的比较。11

3.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11

3.2真实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1

3.3仿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16

4仿真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8

4.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18

4.2调查结果统计。18

4.3调查结果分析。20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22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22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3

5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5.1仿真实验辅助演示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

其一,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对两个实验班级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对比以及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课后测试成绩的比较,发现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后学生成绩在平均数、中位数、合格率和优秀率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成绩的标准差降低说明学生总体成绩波动减小。

而未经过仿真实验辅助教学(即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教学)的对照班级,五次测试的各项成绩指标几乎没有波动。

实验班级成绩的盈著提高说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其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仿真实验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有好感,而且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5.2仿真实验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课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一,虽然实验结果说明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但由于实验对象与调查对象数量上相对偏小,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是否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学生都有效还有待今后在教学中予检验。

第二,学生成绩的提高除教学中运用了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能受到单节课后测试知识量相对较小的原因。

此外,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庞大,此次仅选择了初二年级基础光学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是否可推广的物理学科各个年级、各个内容的教学中尚未得出结论。

第三,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并未探索出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何时运用仿真实验辅助更为有效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使仿真实验在教学中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6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中主要涉及到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

自变量

在本实验中对各变量的具体表述如下:1.自变量:本实验中所控制的自变量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两种教学方式,即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与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

在两个实验班与两个对照班中进行实验,即对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仿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方式,而在对照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略)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7

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和勤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为实验而实验,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应精心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提出问题:

(1)把铁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圆盘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两种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关系如何?

(2)两个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说明什么?这样设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二、把部分演示实验改变为师生协同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将物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边提出问题,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应得的结论不吻合,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反复实验,直到实验成功,让学生在主动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探究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相应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这里一定要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经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设计出多个方案:

(1)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反映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系列点迹来进行探究;

(2)用光电门计时的自由落体实验仪进行探究(获得多组速度v与时间t数据,描绘v—t图象进行探究);

(3)利用直尺、停表记录物体下落高度和所用的时间进行探究;

(4)用滴水法进行探究(找一敞口输液瓶,在其下方放一个金属盘);

(5)利用在本地拍摄的频闪照片进行探究;

(6)利用单摆进行探究。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结论是可靠的,更让他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而且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培养的目标。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套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凸显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从而实现创新。

四、拓宽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常见的物理方法,如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叠加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殓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论文 8

谈高中物理教学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在充分认识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上,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遵循课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遵循;学生特点;实际;因材施教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2、挖掘教材,巧妙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努力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有效地联系实际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达到遇到实际问题也胸有成竹,自行解决。

3、加强实物演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物理实验的改革也是举足轻重的,势在必行。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而且学生亲手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解《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时,完全可以先布置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实验,接着进行讨论,最后得到楞次定律。但我们也可以采用反向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定律的内容出发,来设想这个定律是怎样得出的,然后在实验中来检验这个定律。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与综合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能力,更能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试验中领会到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很多物理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包括历史上许多有名的物理实验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

又如在教学"自由落体"一节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丰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4、加强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其理亦源于此。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见,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增加师生间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例如讲到《摩擦力》时,可问学生在走路时假设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会怎样?学生哄然大笑,笑余问学生既然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样,在谈笑中学习了判断摩擦力的方法"假设法"。其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光亲切深沉,表现自然丰富,语言层次清晰,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学生任何参与都应有合理且激励性评价,绝不能有任何讽刺和挖苦。再次,不管课内课外,要乐于为学生辅导和解答疑难,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学生会由于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总之,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9

摘要:

在新课改要求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举足轻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本文对高中物理课中实验教学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以实验作为检验其的理论正确性,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的。教师应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开拓创新”的教改精神,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应循序浙进、由浅入深,实行分层实验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开拓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应用实验教学呢?

1、合理运用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借助实验设备和材料、影像资料、数字化媒体把教学中复杂、抽象的理论定律、原理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从而把复杂的定律简明化、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帮助学生对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教学要注意一下几点:

(1)明确目的、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是向学生展示原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能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教师事前做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了解教学内容,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要仔细检查,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良好的效果,明确哪些实验是教材和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哪些是可以适当补充的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小实验。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能准确的反应教学内容的原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动作标准,操作规范演示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知规律、锻炼其观察和思维能力、提供示范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在操作方法、操作顺序及仪器使用等方面动作标准、规范操作。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所用仪器设备及正确使用、实验的操作过程等,作必要的说明或演示,以增强实验的目的性,增加实验演示效果,要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学实验:导线连接要规范,多股软导线有接线端子时用接线端子,没有接线端子时要使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与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电路连接时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线路要整齐标准,正负极导线、零线火线区分开,主辅电路区分开。总之,演示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有些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不规范操作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操作的规范性,是使学生养成认真规范、严谨求实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完成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

(3)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演示实验能充分展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易进行的、有一定危险的物理实验,并且对于需要认真分析、反复观察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重复播放、慢镜头播放,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由于动作过快,学生很难再瞬间完成的实验中观察其速度变化规律。如果通过多媒体将视频进行反复播放,或是慢镜头播放,就可以让学生从中观察、分析、总结其运动规律。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FLASH动画模拟自由落体运动,对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危险性较高、财产损失较大的实验的错误操作所带了的后果,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以规范学生实验时的操作,同时避免危险和财产损失。如由于电路连接错误产生电源短路,从而引起的火灾和实验器材损坏的实验演示。

2、重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验设备和材料,通过规范操作,引起某种物理变化,观察这些物理现象,验证或获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充分准备为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教师事前要先进行实验,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实验的自觉性,教师要在实验开始前通过下达任务通知书、讲授或谈话等形式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理论依据、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实验的操作过程和要求等作充分的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实验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验证物理知识和原理,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实验联系在一起。开放和多变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操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科学、合理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物理实验教学,促进物理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10

一、高中物理“机械能”的相关知识要点

1.动能定理。所谓动能定理,就是指研究对象受到所有外力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另外动能定理还可以表述为过程中所有分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的改变量。作为解决机械能做功问题的常用知识点,在学习机械能时,应对动能定理这一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为物理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动能定理的基本表达式有多种形式,如:F合s=W=ΔEk;∫Fds=W=ΔEk;F1s1+F2s2+F3s3+……=ΔEk等,其中以第三个公式最为常用。此外,动能定理的推导也很重要,动能定理的推导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式与普通直线运动模式两种情况,前者需要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功时的受力状况进行推导,其推导表达式为F合s=W=ΔEk;而后者需要运用微积分的思想,对普通直线运动模式进行拆分,将其整理为非常小的一段一段的运动,最终实现动能定理的推导,其具体表达式为W=F合s=man=En-Em。2.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理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能够保持不变。需要注意的是,机械能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能量,而是三种能量之和,即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三中能量的相加。想要学习好机械能,就必须充分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其他物理定律不同的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影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情况有三种,即只有重力做功、只有弹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只有满足了以上三种条件的其中一种,机械守恒定律才能够成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Ek+E重+E弹=恒定量,其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两侧均为能量,而后者则一侧为合外力做功,一侧为动能。

二、高中物理“机械能”的具体学习方法

明确物理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对于机械能相关问题来说,包括系统运行状态、系统内部能量转换情况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法与思路都需要围绕物理研究对象来开展,因此学习高中物理机械能必须要明确物理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在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可延伸性的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概念对物理规律进行理解,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与机械能相关的物理表达式。物理表达式是对物理规律的总结和定义,只有掌握了机械能相关的物理表达式,了解其使用情况与所代表的物理规律,我们才能够对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在解答机械能相关问题时,物理表达式也能够为我们的计算提供便利,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物理定义式不仅包括机械能基本计算公式,还包括推到定义是与其他相关物理知识的定义式。

3.有技巧的选择零势能面。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其具体数值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因此在学习机械能时,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对零势能面进行选择。而零势能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在此处所具有的势能为零的位置,选择零势能面是解决机械能问题十分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处理机械能问题时,一般都需要判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状态,这时我们可以在系统内选择一个最低点作为零势能面,这样在对于在判断势能与动能的转换时,就能够更加简单,整个问题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4.从系统做功角度分析机械能问题。在进行机械能的学习时,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深奥,不利于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从系统做功的角度对机械能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并 高中的机械能问题一般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察为主,我们可以对一机械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是否有做功现象,具体的做功为多少,从而判断出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守恒状态,找出问题答案。

5.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机械能问题。前文中提到,在能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只存在动能与势能的转换,且外界能量无法与系统内部能量进行转换,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定义,对机械能问题进行处理。例如在求物体下落势能时,就可以将下落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具体的能量转换情况,如符合系能内部能量转化情况,就可以判断出系统的机械能处于守恒状态,能量守恒定律成立,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给出的动能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利用定义式进行计算,得出物体在下落时所产生的势能。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机械能”的相关知识,属于高中物理的难点与重点,想要在机械能的学习与应用上取得成效,必须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全方面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远鹏。浅析机械能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适用范围[J].山东工业技术,20xx,(16):278.

[2]冯峰。高中物理“机械能守衡定律”的实验教学法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xx,(11):2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