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论文摘要:通过对《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分析,并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引导读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欣赏该词所表现出来的优美意境和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
在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中,柳永的社会地位最低,但名气很大,他开拓慢词,转变词风,勘称中国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1柳永对词的贡献及《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大力开拓慢词,柳词中慢词占到十之八九,之后苏轼、陆游等人继起,慢词遂行。慢词的成熟,使词获得了增加表现力的物质基础,得以表现更加丰富的感情和社会生活,最终发展成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元之曲”并架的‘一代之文学”。不仅如此,柳永还以市井生活人词,打破了唐以来词在内容和题材上始终囿于上层社会的享乐及风情的局面,使词返回民间。他精通音律,善于铺陈,语言明白晓畅,并常以理俗语言人词,形成了熔雅俗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使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市民文艺,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从“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侧和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柳永影响之广和人们对其评价之高。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仁宗时期,其时城市兴起,像杭、沐这样的大城市均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物资充衍。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含绍兴)、长安、成都等地。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汁京的郁闷,开阔了词人的眼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在词的内容上亦增加了对城市风光的描写,《望海潮·东南形胜》即是此中名篇。
2(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词作于1003年秋,是柳永献给时任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门禁甚严,柳永因久不得渴见,便作此词,教歌妓歌于孙何席前,孙折服其文才,于是请其人座。这首词一创作出来,即引起轰动,“流播甚广”,据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不足信,但其影响可见一斑。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烧堤沙,怒济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现,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络络钓支莲娃。千漪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贫烟霞。异日国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魔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的。取此名,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放地。
词的上闽写白天的杭州,突出其美丽、富庶。“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指杭州的地理位置;“形胜,,是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而“胜”还有世人瞩目、兴旺发达之意。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到了宋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仁宗皇帝曾在诗中称赞它“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江吴都会”,杭州位于钱塘江北岸,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称“江吴都会”,一作“三昊都会”,《水经注·浙江水》谓吴兴郡、吴郡、会稽郡,世称三吴。钱塘旧属吴郡!s1。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历史悠久,正所谓“钱塘自古繁华”。在这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形成对偶,“东南形胜”是从地理角度写杭州的重要,“江吴都会”是从历史的角度写杭州的悠久,最后以“钱塘自古繁华”从史地、时空两个角度进行总括,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很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难怪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 “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此句亦是全篇的统领。
接下来作者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此句就如电影镜头的伸缩,先从远处拍照:城外杨柳含烟,薄雾如纱,彩亭画桥,点缀其间,景色如画。然后镜头慢慢拉近:城内千门万户,微风拂过,帘珑轻摆,透出一派富庶安详的气象。接着,镜头再次拉升,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景式的场面:城内城外,各式建筑,各抱地势,檐牙错落;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好一个“参差十万人家”!《西湖老人繁盛录》中也写到杭州居民稠密,“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品之总觉太俗;潘间也曾在《酒泉子》一词中赞杭州之美,“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又过于矫饰,都不及柳永此句精练、传神,雅俗共赏。在这一句中,柳永不像前人小令那样,单镜头的表现一刹那的感觉或一事一物,而是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到人文景观,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又脉络清晰,体现出层次结构的多重性。以上是远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是近看。在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高人云端的大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清风入怀,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这是写静景;钱塘江中奔腾的江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壮阔雄奇,这是写动景。动静相偶,相映成趣。“天堑无涯‘’则是总括钱塘江是一道阻挡北方敌人的天然屏障。此句赞赏钱塘江的雄伟、壮阔、险要,写出了杭州美丽之外的另一面—雄奇。水陆交通便利,带来市民的富庶,市场的繁荣:“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豪奢”。“珠巩”,此处泛指珠宝等贵重商品;“罗绮”,泛指纺织品。金银珠宝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续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精美豪华、竞相斗艳。作者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当时杭州居民富足、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之景。
上阂中四句写了三个层次,呈总分之势:第一句总写杭州的“形胜”、“繁华”,第二、三句写杭州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第四句写杭州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时间上由古及今,空间上由远及近。写法上由“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的浮光掠影式的概写,到“市列珠现”“竞豪奢”的细致人微的特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但是,杭州的最美所在不是她的建筑、财富,也不是钱塘江,而是西湖。她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是杭州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提到杭州就不能不提西湖,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西湖来作文章了。
下闽写傍晚的西湖,突出杭州的繁华。
“重湖叠嗽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作者首句便点西湖。西湖旧名钱塘湖,以白� “嗽”,山峰,“叠嗽”,即重叠的山峰。明丽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于是作者以“清嘉”给西湖以总的评价:清秀、明丽、浓淡相宜。这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时间上,其与上阅相继,仍是白天的景致;在内容上,却与以下西湖月夜密不可分,过渡巧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写湖边桂花飘香,湖中广植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荷花种植广泛;第二层意思是用典,“三秋桂子”隐含了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职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的诗句,这是“用典,,与写实相兼。人神相通的美丽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为下文描写杭州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张本,而“十里荷花”则为下文“采菱俘做伏笔,下文便自然而然地写到西湖的人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臾莲娃”,“羌管”,笛子,因其出自羌中,故称羌管。“弄”,吹奏。“晴”,指风和日丽的白天:“泛”,声音飘荡。这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烘托“笙歌盈沸,口夜不停的景象。西湖岸边,笙管悠扬,菱歌回荡,鹤发童颜的老人悠然垂钓,天真烂漫的孩童喧闹嬉戏,一片太平盛世的生动景象,这是杭州普通百姓的生活。“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则是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千骑”,成千的马队。“高牙”,高大的牙旗,指将军用的旗帜,宋朝州郡长官兼知州军事,因此,此句中千骑所簇拥的将军当指孙何。这一句也是概写孙何出人酒肆歌馆时前呼后拥的威风场面。“听箫鼓”、“赏烟霞”道出了孙何的闲情逸志及文人雅士风度。至此作者选取了湖边市民、城中权贵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铺叙漫衍,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杭州的繁华景象。这也是全文的高潮,柳永不仅工于铺叙,而且更懂得精练,接下来作者就以极其简练的笔触收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是对孙何的美好祝愿:将来将杭州城的美景绘成图画,待到升任京官时,带进中书省和同僚们一起欣赏、夸赞吧!“图”,动词,绘画。“凤池”,是凤凰池的简称,它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掌握政治机要的中书省与其较近,故以凤池代称中书省,此词中又代指朝廷。这两句是祝愿孙何早日升到中央去做官。虽是对孙何的祝愿,但也归到了对杭州的赞美上,首尾圆合,正是柳永的高明之处。
我柳家虽不算豪门,却也非等闲之辈。祖父柳崇,长儒学。父柳宜,曾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任沂州县令,官至工部侍郎。少年时我居于福建,书香门第之家自是勤奋好读,家中多子,个个笔墨文章。而我就是金鹅峰下那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地方虽小却掩不住一代词王横空出世!
自幼喜文弄诗,名扬乡里,此地人称“鹅仔峰下一支笔”。后世流传的那些《题中峰寺》或《巫山一段云》等均是我少时所为。自诩好汉,当年事不提也罢。
恼的是: 喜的是:我的小作不经意间走进了风月。我还是低估了流行的速度,在众姑娘的争相传唱中,我一跃成为流行歌曲词作代言人。其实不过是失意时的堕落和颓废,写下两首艳曲,谁成想“凡有井水处,即能柳歌词”了。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这金牌作词的桂冠一戴就是数百年,直至影响了后世词家以及金元戏曲和明清小说。没办法,才气,想挡也挡不住!眼见唱我词的必红,那些花花绿绿的姑娘,真个是争先恐后,烦!姿色好的、音色美的,但唱无妨。稍有逊色,走人。美女,兄弟见多了!自持一词难求,我倒落得在这风月场上肆意驰骋的宠儿。
夜深人静,捻须自问:难道就让我满腹的才华沦落烟花不成?不可!比我那两兄长:三复与三接都已中了进士,我仅作为一名流行歌曲工作者,怎去面对家乡父老。我的词作脍炙人口,却传唱在勾栏瓦舍,水井渠边,难登大雅之堂。身为书香世家的后人,我不禁扪心自问,怨气冲天。
此时只觉文思隽永,便提笔写下了“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罢,丢笔,奋而苦读,再争功名!
要说我的命运真是不济,这首滥调活活毁了我。本来高中了,又被仁宗皇帝亲手刷掉。幸得晏殊老先生指点,方知那曲《鹤冲天》实在是火大了,不仅� 榜单上刚见我柳三变大名,立即叉叉了!
谁愿意混迹风月场?因为我失意,我才会肆意烂醉;因为我伤怀,我才会与歌伎舞女引吭高歌。上流社会什么东西!� 我醉我唱我心里有伤!好歹我是舞文弄墨之人,老陶还不为五斗米折腰呢!我算什么,金牌词人?狗屁,不过是为你们服务而已。那些女子的曲又唱给了哪个听!
清晨,我抹去嘴角的口水,上路。一路的落寞惆怅,灯红酒绿再不关我事,耳听得路边的说唱恍若隔世。从此告别三变,更名,我叫柳永。
去杭州吧!散散心,那里有我老友孙何,我要离开这伤心地去养养心的伤。同修学业,人家已高中为官了。高官自是深宅大院门庭森严,刚递了名帖,就被守卫轰了出来。咽口吐沫,我忍。再递,还哄。一怒,走人!
杭州,有名的风景转了个遍。路上遇见高打牙旗的官人,真是威风,不禁心生羡慕。如果见得我友说不定也会举荐个小官儿当当。
路上风景宜人,却不敢造次。怕写了东西不知又会得罪谁。毕竟是文人,到钱塘江观了潮,实在再忍不住了,就写下《望海潮》竟成名篇。我是谁!白衣卿相。别忘了我从哪里来,在哪里混!我想到哪去谁能拦得住。经店家指点,我拜访了杭州名妓楚楚,那姑娘牌大得很,但凭我柳三变大名,立即春风般温暖。
中秋,孙大官人摆宴宾朋,邀了些歌舞名妓。席间,楚楚使出平生本领将我那首《望海潮》演绎得淋漓尽致,博了满堂彩。老孙更是眉开眼笑,召来姑娘一问,即把我弄了去。老友相见感慨万千。我一生作词,却落得如此境地。
好在景祐元年终于进士了,做了些不闻不名的小官,没什么大的出息。看开了也就不再羡慕牙旗下的官家了。
一、柳永开创了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歌咏杭州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三句总写钱塘之繁华富庶,前两句尽展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又极尽刻画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穷奢极欲。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最可贵的是,《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在烟柳画桥、满目繁华的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二、柳永第一次将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全面展现出来,并表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凡所存在,即可人词——浅谈柳永词题材创新
文 张 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心声,表现他们喜怒哀乐,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集中于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至柳永方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增添了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将都市风貌、市民生活和失意文人的羁旅愁情带进词的领域,借词尽抒眼中景、心中事、胸中情。
一、柳永开创了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歌咏杭州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三句总写钱塘之繁华富庶,前两句尽展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又极尽刻画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穷奢极欲。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最可贵的是,《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在烟柳画桥、满目繁华的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二、柳永第一次将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全面展现出来,并表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在这类词中,柳永将笔端伸向歌妓们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把她们的身世之悲、遭遇之惨、内心之苦、感情之真如实道来。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坎坷潦倒,导致他对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生活后面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以脸面、甚至身体换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如,《锦堂春坠髻慵梳》:
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也不敢无端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同时柳永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歌妓的不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人格及脱离娼籍愿望的作品。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情诉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声。
三、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现羁旅行役情怀
现存柳永213首词中,羁旅行役词就有70首。在柳永词中,那些以秋暮雨霁为背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天涯游子身份嗟叹羁旅行役愁苦的。《木兰花慢》写那“依危楼”的思乡客,遥望无边原野,“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卜算子》写那“登临”“楚客”,远眺重叠峰峦,“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定风波》写那“伫立长堤”的游子,“骤雨歇,极目萧疏,寒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秋暮雨霁则视野顿宽的特点,把纵目远眺、感慨万千的抒情主人公引进画面,抒写坎坷困顿而壮心未泯上的游子情怀。南宋陈振孙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真可谓评价精准。
柳永和所有的封建士子一样,把功名仕宦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他自视颇高,认为“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流连坊曲”的浪子行径使他屡试不第,晚年及第后又仕途偃蹇。柳永的羁旅行役之作,往往是他壮心勃勃地追求继而厌倦至困惑的情绪的流露。《夜半乐》《曲玉管》都是此类佳作。这类词常把地理风光的描写与思乡怀人的感情,风尘劳碌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伤感悲凉。
这一切创新都使得柳永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有开拓之功,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倒,导致他对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生活后面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以脸面、甚至身体换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如,《锦堂春坠髻慵梳》:
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也不敢无端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同时柳永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歌妓的不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人格及脱离娼籍愿望的作品。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情诉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声。
三、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现羁旅行役情怀
现存柳永213首词中,羁旅行役词就有70首。在柳永词中,那些以秋暮雨霁为背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天涯游子身份嗟叹羁旅行役愁苦的。《木兰花慢》写那“依危楼”的思乡客,遥望无边原野,“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卜算子》写那“登临”“楚客”,远眺重叠峰峦,“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定风波》写那“伫立长堤”的游子,“骤雨歇,极目萧疏,寒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秋暮雨霁则视野顿宽的特点,把纵目远眺、感慨万千的抒情主人公引进画面,抒写坎坷困顿而壮心未泯上的游子情怀。南宋陈振孙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真可谓评价精准。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诵读 教学方法
中学课本中所选的古代诗文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诵读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丰厚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
纵观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古诗文距现代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很难逾越语言障碍;二是当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弊端,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大多采取串讲加分析的大包大揽的方式,没有让学生通过诵读体味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品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直接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下面就以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例,探讨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独特功效。首先,诵读前简略进行常识简介,如词的起源、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等。其次,通过多轮诵读,让学生逐步熟悉作品,领略情感。
一、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两宋慢词的时代,实由柳永开启。
《望海潮》相关背景: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途经钱塘江,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柳永一个平民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一)把握节奏。
1.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2.上阕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3.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可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二)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三、三轮诵读,缘景明情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完颜亮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是对杭州城的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城市景观美丽无比。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是对钱塘江雄阔景象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了他强大的侵略欲望。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
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何花。”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流露出了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
钱塘江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秀色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丝竹管弦。前一句要读出气势,雄壮有力,后一句要读得轻快婉转。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也是完颜亮心驰神往的理想社会。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四、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一)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二)把握技法。
1.善用“点染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1)“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2)“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2.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关键词:柳永;词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71-03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专业词人。他一生落拓不羁,蔑视礼法,所以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为世人所不解,甚至是被正统文人冷落和嘲笑,在他身后,作品也大多散佚。我们现今所能看到的柳作只是其庞大作品中的一部分。在他存世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宋词的锦绣斑斓,也从中感受到作者那颗柔情万种的心,足见其才华横溢,文思富赡。他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广泛。“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后人对他最大的肯定。也是后世无法超越和企及的巨大成就。
一、柳词在内容方面的开拓
晚唐以来,词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载体,内容不离离别相思、风花雪月。北宋前期词坛,文人们主要写传统题材内容,风格上承袭了花间、南唐词一路。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将城市风光、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等题材写进词中,打破了以往词作题材传统,为词的内容增添了新鲜元素。柳词的内容分为五类:女性题材词,103首;羁旅行役词,59首;都市题材,27首;咏物咏史词,13首;颂词,11首。在内容方面,柳永有着十分重要的开拓意义:如在描写女性题材时,能够对歌妓的内心世界进行真实地刻画,把她们的情感生活、个人遭遇及心理感受通过词作向人们细致地传达,而且柳永同情歌妓们的命运,平等地与她们相处,这更增加了柳词描写爱情意识的含量和分量。不但如此,柳永长期奔波在外,出入于风尘之中,饱尝羁旅之苦,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此类词冲破传统楼阁庭院的范畴,其视角转向自然、社会,通过选景,烘托悲凉气氛,表现沉郁感情。其词作内容开拓方面表现如下。
(一)描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词
柳永的词作在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上也着力探索用思颇深。我们知道柳七郎所处的生活年代,时值北宋盛世,由于战乱纷争刚刚结束,农业和手工业得以发展,商业经济日益繁荣,这便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于是便出现了一些较为繁华的城市。柳永正是用他那支灵动神奇的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与市民的游乐情景。如在《迎新春》描写汴京的节日盛况: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熬山耸、喧天箫鼓。”《瑞鹧鸪》铺叙苏州的富庶景象:“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在这其中最富代表意义的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首叙形势之胜,来历不凡,凝重有力。次状都市之盛,形象可感。以下用“云树”、“怒涛”叙钱江之状阔,以“珠玑”、“罗绮”显市民之殷富,层层铺叙,显现繁华景象,下片前半专咏西湖,先景后人,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具体入微。最后转为颂词,虽美郡守,实衬西湖美景。全词总分结合,经纬严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堪称是柳永用词体写就的杭州赋。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梦魂牵绕。《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
(二)对歌妓和市井女性思想感情的表现
在柳永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描写底层女性的笔墨较多,比如歌妓和市井女性,而且用心独特。可见,他是比较偏爱这类题材的,由于当时的北宋都市繁华,商业发达,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盛行。柳永也深受影响。更何况他精通音乐,可以变旧声为新声,且其词音律美妙。由于他这些音乐天赋使他更具浪漫的气质,故多以� 他在乐章集中总是以才子自居,所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又由于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深受歌妓们的喜爱。柳永追求功名道路上备爱挫折,屡受打击,于是出入于烟花巷陌、秦楼楚馆也应是其科举功名上遭受挫折的心理慰藉,然而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的是,他对歌妓的态度是平等的态度,是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是关心和同情的态度。正因如此,柳永在描写这些歌妓的处境、遭遇、理想时,坦白直率,真情投入,没有丝毫寄托,没有表现任何含蓄,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民间词风味十足,以平民化的口吻出之,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和传统的诗词写法迥然不同,作者对待感情的的态度是大胆直白的表述方式,毫无保留、无所顾忌的写作风格。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和羁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挑战。从艺术上看,这首词通过平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又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三)直抒羁旅行役的落寞失意的情怀
“羁旅”主题并不是柳永的独创,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以及唐诗里羁旅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但将这些多入于诗的羁旅穷愁主题移入词中开拓这便是柳永。
柳永大量创作羁旅行役词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就当时宋代社会现实而言,文士治国是宋代政治的象征,但当时考场作弊之风盛行,而且决定文人命运的权利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像柳永这种出身低微的文人很难实现其抱负,只能浪迹天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柳永在追求功名屡屡受挫,写羁旅行役词,表达了柳永无奈、凄凉、感伤等多种复杂心绪。
柳永羁旅行役词中悲愁主题特别突出,我国古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中写到“自古逢秋多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但柳永和大多数人一� 由于柳永四处漂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关塞山河,所以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还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的词。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章法结构细密有致,写景抒情浑然一体,作者通白描手法,以平常语出之,抒思乡之情,发怀人之感,成为词史上的丰碑。
二、柳永在词体方面的开拓
晚唐五代的士大夫中寄情于词的人,一般只是填词写短小的令词。虽然张先、欧阳修等人也写了许多慢词,但张先等人的慢词题材仍局限在恋情和宴饮聚会之作,表现手法极其单调,另外,北宋前期慢词大都有句无篇,初期词作不乏情景交融、细腻优美的诗句,如张先“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秒。离情尽寄芳草。”(《熙州慢・赠述古》)空灵淡远、含蓄蕴藉,但整首词的境界却往往显得颇为一般。张先素有“张三影”的雅称,这是因为他们在创作慢词时,注重警句的锤炼与安排。但一旦关系到谋篇布局,张先则显得有些力不能及,慢词作品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神韵将其联系在一起。第四,堆叠实字,呆板痴重,慢词由于篇幅长、字数多,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张先等人的慢词作品中,堆叠实字的现象就比较突出,看张先、欧阳修的慢词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实字组成,显得密集堆砌。后来柳永在慢词中大量使用虚字,使整篇词作显得空灵而有秩序,歌唱起来也更为和谐美听。直到柳永出现,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弥补了慢词创作中的不足,从此确立了慢词在词坛的地位,大大推动了慢词的发展。
柳永大力创制的慢词,就其革新的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令词衍为长调。如《长相思》本双调36字,柳永变为双调103字;《浪淘沙》本双调54字,柳永变为三叠144字,以及《安公子》《定风波》等这类长调在《乐章集》中约有近90首之多。二是柳永创制的新调慢词如:《望海潮》、《一寸金》、《倾怀》等。特别是柳永的自度曲《戚氏》此调在《乐章集》入“中吕调”,共212字,是柳永词字数最多的一调。这样,从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慢词到了柳永手上才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这也为苏轼在后来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从《乐章集》还可以发现,柳永的慢词除一小部分是对前代的继承,其余绝大部分是柳永首创的。
三、柳永在手法上的开拓
除去在内容和词体方面的独到贡献,柳永在词的创作手法上也是独树一帜,可圈可点的。其开拓意义表现在铺叙和点染两个方面。
柳永在铺叙手法运用方面大胆突破词的传统写法,不仅变小 如《望海潮》写杭州,但并不直接写,开始先介绍其优越的地势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接着写人家,写钱塘江,写西湖,写人物活动,等等。通过情与景的有机结合,进而展示市井生活的百态状貌,直率自然,不避俚俗,不粉饰,不雕琢,为市民所喜爱。
点染既可使作品主题明晰,又能使其得到渲染烘托,而被表现的更加生动、更加多姿。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这些词中的点与染,或以景物作渲染烘托,使作者的愁情表达更为形象,或点染交叉变化,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和谐统一都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柳永词中的点染则又较唐五代词中的点染内容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审美也更具特色。如《雨霖铃》便被视为点染的成功典范。上下两片,在结构上共有六个层次,即每片三层构成。上片分为写景、送别、别后之景三个层次;下片分为总括离愁、想象离愁、别后悲思三个层次。此六层之间,层层生发,环环相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上片开头即点,如用:“寒蝉”点季节,“长亭”点地点,“晚”点时间等, “念去去”为“点”,点明此次分别是渐去渐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便是“染“,衬托出千山万水之遥和深沉凝重之愁,极富韵味和感染力。以上的例子表明柳词中的点染,由于是用在长调之中,因而较之李煜等唐五代词人中的点染是具有更为丰富与更富于变化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柳永不断地艺术实践,丰富与升华了点染这一艺术技法,而此,即为柳永表现在词学艺术史上的又一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柳永的词是富于艺术生命力并且源远流长的。后人在对其词的研习中总结出他对词的创作各方面开拓功绩显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巨大成就,柳词是担得起这样的评价的。他以其独到的视角,细腻的情感,畅叙自我的襟怀,感动他人的心扉,每一字每一句都浸透着他智慧的灵光和生命的感悟,词就是他人生的延续,他虽不为当世的文人雅士所认同,但却在后世的研究者眼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灵魂。可见,柳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民众的喜爱,时至今日依然青春永驻。尽管宋代文人们指责它“词语尘下”、“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但他们实际上又偷偷地从中吸取了许多写作经验和艺术技巧,特别是关于慢词长调的写作经验,足见柳永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他联系了宋及唐词坛的创作成果,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风流人物。研究其功绩对我们今人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