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有关林逋的作文500字
每逢听人说起“林逋”这名字,心中总是那一丝感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印象中,林逋,就是那个清新而绝于尘世地身影,在雪霁晴初,缓缓地走出一段槛杆,漫步在很暖的冬日里。听几声鹤的长啸,穿过那一片幽香的梅树林,一阵晓风拂过枝头,吹落几朵,在他雪白的长袍上。
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能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二十年的,恐怕只有林逋一人了吧。诗风淡远,每每给人一种幽寂的意境。
读林逋,要在一个封闭而不俗的环境里。最好有一壶茶。首道茶还沾染着红尘烟气,第二道也略有些浓郁过度。第三道茶却已然清新自在,淡雅又不失其味,也许是专门为林逋准备的`吧?品着舌尖的茶香,静默着。“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读林逋,要到郊外的杭州。早春二月,芳草古道上。凝眉于远山碧天,澄透自己的心灵。“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读林逋,不可心烦琐事,不要人情世故,不须金玉,不必酒肉。但一定得有一种纯白得灵魂。
可惜今日如斯,人人都被世俗利益挤满了发胀而臃肿的头脑。“梅妻鹤子”是再找不到的了。在家中置些梅花早沦落成春节的一种程序;鹤大概只存在于动物园吧?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怎能与林逋的鹤相提并论呢——不过现在的人倒也找不出与林逋比肩的了。
噫!林逋逝之久矣!
,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清淡雅致,描绘出了林逋的隐居生活。
原文:
猫儿
林逋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猫儿字词解释:
嫌:怨仇,不满意。
贫:穷,缺乏财物。
惭:惭愧。
尸素:即“尸位素餐”,指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食俸禄。
庐:简陋的小屋。
猫儿翻译:
我用细线钓得小溪里的鱼,猫儿吃饱了就在花荫中一躺,无所事事。老鼠嫌贫不到我家,猫儿可别离我而去啊,不要因住在我家无所事事而惭愧。
猫儿创作背景:无
猫儿赏析:
《猫儿》一诗,清淡雅致,描绘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但有趣的'是,诗人的笔触,只一句写自己,三句却在写猫。这是文章中的反面敷粉法,不写自己,正是写自己。 此诗似写猫而实写人,体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淡泊、无功名利禄之心:钓鱼而用细线,不贪;家中别无长物,淡泊。不仅人淡泊不贪,在人的熏陶下,连猫也淡泊不贪,嚼些小溪鱼,就能满足,而且饱卧花阴还余兴不尽。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
相关推荐:
宿洞霄宫赏析阅读答案林逋
山园小梅 林逋_山园小梅赏析
1、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林逋
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林逋
3、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4、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5、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林逋
6、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林逋
7、器满则溢,人满则丧。——林逋
8、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林逋
9、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林逋
10、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林逋
11、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12、谦逊是藏于上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林逋
13、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林逋
14、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林逋
15、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林逋
16、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1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8、德有 ——林逋
19、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林逋
20、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编辑推荐:
林逋的名言有哪些
林逋名言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词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目录人物生平个人成就梅妻鹤子宋史文载收缩展开人物生平林逋(bū)被后 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钏、I、N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N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个人成就林逋,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
梅妻鹤子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DD“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我们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但无论怎样,他再高洁出尘,也只是个人的情怀,清和淡雅之风敌不过刚烈直肠之辈。人类社会延续,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心怀天下的人的支撑。 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林逋之后,一个真正的传奇正在默默无闻地耕耘,这个人的伟大,让后来以品评历代人物为己任,把刻薄当乐趣的南宋大圣人朱熹都称誉为DD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转自《如果这就是宋史》 关于林逋孤山种梅,最近有学者考证,认为林逋生前其孤山居处只植梅一株,而且一直如此,并非如人们常说的三五百株。请参考程杰《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胜考》,《浙江社会科学》第12期;《林逋孤山植梅事迹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3期。
宋史文载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 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及逋卒,谘适罢三司使为州守,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刻遗句内圹中。 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喜,英宗时,为侍御史,连被台移出治狱,拒不肯行,为中丞唐介所奏,降知蕲州,卒于官。
简论林逋诗风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宋初年诗人林逋的诗作进行内容、题材的分类,对其诗作的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得出林逋诗歌总的风格特点:清瘦。
关键词:林逋 诗风 清瘦
林逋少年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其性情恬淡好古,无意于做官。早年曾放游于江淮之间,后来隐居在杭州孤山。他极喜爱梅花,且又以养鹤自娱自乐,所以有“梅妻鹤子”的美称。林逋善于绘画与书法,但与绘画及书法相比,他的诗则更具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
林逋的诗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写景诗。这类诗作大多描绘的是四时之景及其隐居之处的西湖与孤山的景色。如《春日感怀》《西湖春日》《山中冬日》《山村冬暮》等。二是咏物诗。这类诗作所咏之物都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物和细小之物。如《笔》《墨》《茶》《山园小梅》《猫儿》等。其中尤以《山园小梅(其一)》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代表。三是送别唱和诗。林逋的诗集中收有大量的为友人送别时所作的诗和一些唱和诗。如《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送吴秀才赴举》《和酬周寺丞》《送范寺丞仲淹》等。四是表现隐居生活及情怀的诗。如《小隐》《孤山隐居书壁》等。可见,林逋诗的内容并不能算丰富,题材也非常狭小,他的诗作既没有涉及国家的政治大事,也没有提及到民生疾苦。甚至单就景物诗的描写来看,他所写的也只是他住所周遭的景物,丝毫未涉及到祖国各地的风格迥异的自然山水。这些题材上的局限性是和他个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由于他一生不仕不娶,在孤山过着优游的隐居生活,仅以种梅养� 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就渗透出了一种淡泊清雅的情怀。如他的《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仅仅只是自己居住的屋子旁有竹子围绕,诗人就觉得是趣味多多了。而一个鹤闲,一个蜂懒,更是刻画出了一种散淡、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在这里闲鹤的无所事事,懒蜂的自在安逸式的生活也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慵懒的生活姿态,在诗人看来却是人生难得的自然情趣。所以后两句“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就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一如闲鹤和懒蜂那样任性无为,收放自如。如此整首诗就呈现出了淡泊清雅的诗境。
同样,诗人对于自身身世的慨叹,对于末入仕途,才华无人赏识的不平,也都在清泊淡远的诗境中表现出来了,这更增添了悠长的余韵。如《墨》:“青晕时磨半砚云,更将书贴拂秋尘。衰羸自顾空多感,不是临池苦学人。”《茶》:“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两首诗既形象传神地描摹了所咏之物,又结合了诗人自身的形象。大概是因为自己身体衰羸,多愁善感,不适合出仕的缘故,才使他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只能“闲对茶经忆古人”了。虽然诗人将心底的牢骚写得甚为隐晦,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出诗人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知音的难觅,使得诗人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孤傲、清高之情怀。《湖山小隐》“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末妨”,诗人能这样率性而为,任意舒放自己的性情,不也正是隐居的生活带给他的独特享受吗?诗人在其咏梅诗中,在描写梅花体态的同时,亦表现出了其高逸的品格,如《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而在诗人的咏梅诗中,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其《山园小梅》二首。一开篇即写出了梅花的傲立姿态,许多芬芳的花在冬天已凋谢、摇落,只有梅花独自开放,给孤寂昏暗的小园带来了一点明亮和热闹的色彩。接下来是描写梅花独特的精神风貌,诗人没有直接写梅花的姿态和幽香,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昏黄的月光下飘来了梅花清雅的芳香,这香气又似乎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在朦胧的月色之下又添一份清新的雅韵。梅花仿佛天生就具有这样的高贵气质似的。尾联作者由梅花联想到自身,诗人的品格也如同这梅花一般孤傲、高洁。也只有诗人才能真正地欣赏梅花,喜爱梅花,理解梅花;也只有诗人的品质、襟怀是和梅花融为一体的`。
或许是因为林逋是一位真正的隐士,终生不娶的经历及在西湖孤山的隐居生活,使得他的一生平静得如同一池春水,几乎没有任何的惊涛骇浪,所以他的诗作不论是写美景,还是写衰景,不论是表现哀情,还是表现悲情,都只是用细语缓缓流出,娓娓道来。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不存在任何大悲大喜的转折。比如诗中表现豪情的诗《诗招南阳秀才》“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面对仕途的不得意,诗人劝他的朋友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利,就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做一个放游江湖的人。而应将目光放远,看到青青柳堤时也不要感到离别的伤感,毕竟上苑盛开的杏花也可以安慰你。更何况,还有西湖的青山秀水,可以洗濯你旅途的征尘,可以驱除你身心的疲惫,为什么还那么悲观呢?可以看出,诗人洒脱的表现仅仅是用西湖水濯衣尘而已。在《深居杂兴》之一中,诗人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做了以下描述:“门庭静极霖苔露,篱援凉生袅菊烟。”正在生病的诗人独自面对着这样一个幽静偏僻的处所所发出的悲怀之情仅仅只是“瘦行清坐咏遗篇”。
所以林逋的诗风,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最妙不过:“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喜皎然师见访书赠》)“清瘦”二字可谓传神之极。清即清雅、清淡之意。林逋诗不仅意象清淡,而且诗中之意境也是清淡的。所写之景,所描写之物,无一不显出清雅的风致来,在清雅的风格中留下了长长的余韵和淡淡的回味。“瘦”则是指林逋诗的内容单调,题材单一。仅仅只是描写他身边的小景小物,根本未提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指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没有昂扬的激情,以平淡的基调为主。虽是如此,林逋依然在艺术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在后代诗人中,他的影响依然很大。陆游的“平生所慕孤山老”、杨万里的“冰壶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处士家”、陈与义的“自读西湖处土诗,年年临水看幽姿”,就连南宋亡国皇帝赵显被掳去时也写了“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林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艺术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林逋著。林和靖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2]林逋著。林逋诗书[M].上海书画出版社,.
[3]钱钟书著。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赵齐平著。暗香疏影――说林逋《山园小梅》[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钟婴著。林和靖与西湖[M].杭州出版社,.
(姚春莉 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850000)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作者: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和靖集》,存词三首。
注释: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大涤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林逋名言精选
1、德有
2、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3、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
4、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5、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
6、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
7、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8、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9、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
10、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11、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12、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13、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14、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15、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
16、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17、为善如负重爬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不能制。
18、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19、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2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21、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22、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2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25、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26、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1、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林逋
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林逋
3、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4、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5、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林逋
6、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林逋
7、器满则溢,人满则丧。——林逋
8、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林逋
9、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林逋
10、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林逋
11、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12、谦逊是藏于上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林逋
13、知不足者好学,耻不问者自满。——林逋
14、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林逋
15、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林逋
16、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1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8、德有 ——林逋
19、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林逋
20、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狎玩。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
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
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 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