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存货管理模式 推动式生产系统 拉动式生产系统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直接关系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很大。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存货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防止存货的不足;加速存货参与周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传统存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需求的变化反应滞后
传统生产属于需求推动式生产,即在生产中前面环节居主导地位,后面环节被动接受前一环节转移下来的半成品继续加工工作。对需求变化的应对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生产效率低下、流动资金占用高
由于顾客对交货速度、交货稳定性、质量和花色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是靠库存去保证交货的速度和稳定性,使经营者没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压力,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柔性。传统存货管理模式靠库存去保证及时交货和客户的意外订货,因此库存量较大,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3.物料消耗不符合生产要求
现代企业面向市场和客户,生产数量是变化的,对物料的需求不均匀、不稳定,是间断性发生的。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企业按计划生产,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不考虑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生产中,各项物料的数量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备,才能制造装配成产品。由于传统订货方法是面向单个零件,对各项物料独立地进行订货,而不是对整个最终产品,因而在生产装配会出现物料数量不匹配的状况。
三 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介绍
1.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的原理
适时制存货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该模式是配合“适时生产”而实施的成本控制系统。它是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模式,仅在顾客需要时才组织生产。从最后一步顾客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开始,一直倒推到生产最初一步对材料的需求。可以说,在适时制生产线上,任何一个阶段的制造活动都在下一阶段需要该阶段的产出时才生产,适时制模式追求的是长期、全局的效益最大化。
2.适时制实施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能够实现最低的存货水平,甚至是零存货?如果企业不能有效降低存货水平,实施适时制就失去了意义。二是在存货水平极低,甚至是零存货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这是实施适时制的前提条件。如果在生产需要时不能保证供应足够的原材料、在产品,或是不能按销售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合格的产成品,将致企业于不利的境地,企业实施适时制就会得不偿失。所以,既能降低存货水平,又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均衡进行,是适时制实施的关键。
3.解决两个适时制实施问题的途径
第一,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从产品装配出发,每道工序和每个车间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车间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而前面的工序和车间完全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这种方式称为拉动式。每一个工序的员工致力于补充后续工序的员工耗用掉的存货,绝对禁止生产超量的存货。在此方法下存货水平较低,因而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为了避免停工,必须保持均衡的加工速度和良好的设备状态并且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二,优化材料采购策略。在适时制下,要求企业持有尽可能低水平的存货,只在需要的时间购进需要的材料;又不允许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中断的原因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采购部门在生产部门有原材料需求时,将所需原材料迅速、准时地采购并送至企业。按照传统模式,从寻找合适的供货,到订货、交货,即使一切顺利也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不能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因此在适时制下,只与有限数量的比较了解的原材料供应商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当企业提出原材料需求时,采购部门可以直接与长期合作的指定供货商联系,缩短材料订购的时间,同时节约订货成本。由于货源稳定、质量有保证,采购部门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对购进原材料进行检验时的抽样样本量,甚至取消检验,降低检验成本。还可要求供应商多批次小量供应材料,进一步降低企业原材料存货水平。
第三,为了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对车间进行重新布置与整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按产品对象建立制造单元。一个制造单元配备有各种不同的机床,可以完成一组相似的零件的加工。制造单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在制造单元内工人随着零件走,从零件进入单元到加工完毕离开单元,是一个工人操作。工人不是固定在某一台机器上,而是逐次操作多台不同的机器。二是无库存生产的制造单元具有很大的柔性,它可以通过制造单元内的工人数量使单元的生产率与整个系统保持一致。每个工序都要有一个入口存放处和一个出口存放处。无库存制造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仓库的作用。出口存放处放置着本单元已加工完毕的在产品,入口存放处放置着待加工的原材料或在产品。工人看到加工的零件还没有为下道工序所用时,就不会盲目生产。
第四,缩短生产周期。生产一件或一批产品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由生产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等候时间和检验时间构成。在生命周期的五个构成要素中,只有在加工时间内产品增值。在其他时间内的经营活动都不增加产品价值,应予以压缩。缩减生产准备时间能够直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准备成本,在生产准备成本下降的范围内,还会降低经济批量的规模。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一是改变劳动工具,购置本身具柔性的加工设备,如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等;二是改变劳动对象,运用成组技术,组成相似零件组进行加工。将这两个途径结合起来,就可以提高生产系统的低柔性,使加工中的转换时间减少,也就减少了生产准备时间。
第五,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在适时制下,客户订单是整个企业开始生产的最原始动力和指令。收到了客户订单,按照拉动式生产方式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生产,通过看板使生产按工序向前道工序展开,直至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环节。
当企业收到客户订单时,由于企业持有的产成品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能够保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客户订购的高质量产成品?这一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适时制的生产效率。当企业在材料采购、生产上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缩短了订购原材料时间、等候时间、检验时间、搬运时间等,进而有效地缩短了周期时间,即从接到订单到交货的时间,企业就可以保证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所需要的产成品。
[1]狄金萍、朱晓丽,JIT存货管理系统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存货管理 风险分析
一、存货决策中的风险
存货管理中不仅要保证有适销对路的存货和合理的存货结构,还要研究怎样把存货的数量控制在最优化水平上,这就是存货决策。存货决策中的风险就是不能准确将存货的数量把握在最优水平上,即一方面夸大企业正常的存货需求量,盲目进货造成高库存;另一方面看不到企业在未来对存货的需求量,不能及时补充货物造成存货不足。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
①存货的增加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使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加大利息支出,而且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开支,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②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然而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价格发生下滑,高库存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时,如金融危机,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③存货库存积压过大,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丧失了机会收入,而且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2)在高库存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①应该详细掌握企业各种存货的数量成本,避免后面的盲目购进带来新的压力。
②对市场作出科学判断,是迅速处理减亏来减轻资金压力还是等待市场加暖。这时候对市场的走向判断非常重要,要求有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丰富的销售经验。
③应该对现在存货进行未来生产产品价值的预测,是迅速处理原料还是继续生产;是继续生产还是停产或减产,所有这些都必须权衡利弊迅速作出决策。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额的亏损。
2.存货不足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企业保持较少的存货,为保证生产经营,必将加大采购费用,影响生产,不利于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影响销售。销售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前提,如果不能扩大销售,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在经济形势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错失时机。相对于其他高存货的同行企业,由于企业库存量不大,不能从经济形势上涨中获利,这在企业的发展以及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在存货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一方面要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尽可能降低采购费用,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形势,做好市场预测,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果断出击,对市场进行大力开拓。
二、存货日常管理中的风险
目前,存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存货的日常管理不能象现金管理那样得到重视,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大规模上,因此存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二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三是内部控制薄弱。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及时发现记账错误,有利于防止舞弊。而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归公营部门管理,产品、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等,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分管存货的资金定额和具体的管理办法。然后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2.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邵英。高库存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会计师,2009.3.
[2]黄晓燕。美英两国关于存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对比研究。会计师。
一、存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
控制存货成本出于以下原因: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影响到当期的损益;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存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并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存货不是资产。一般企 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因为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且当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财务管理的疏漏。只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综上所述,各企业应该寻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存货成本之路,提高企业利润。
三、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方法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浪费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③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时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④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⑥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
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储存空间成本。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计算固定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第二,库存服务成本,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第三,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把握内控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①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②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③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④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⑤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⑥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⑦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31日
一、存货的含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产成品及商品等。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存货采购相对混乱,且没有规范的采购制度。中小企业存货采购的混乱是采购环节的致命弱点。一些中小企业存货采购频繁,也不按计划,而是等到原材料不足才去采购,有的时候一批存货采购多少就是凭采购者的感觉来购买。同时,采购者在购置材料时也没有列出详细的存货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通常是由车间使用者提出,然后报经批准,经采购员采购。因此,导致采购者没有合适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环节十分混乱,造成存货积压,也疏忽了存货的本钱和资金占用。
2、部分中小企业存货库存量大,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高。一些中小企 其实这种观念大错特错,这种观念会直接造成企业存货的大量积压,导致中小企业存货资金的周转不灵。同时,中小企业存货变现能力较差,一旦存货库存量过大时,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例如,某食品公司的存货占了流动资金的55%以上,但销售却没有大幅度增长,因此造成了企业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同时也增加了中小企业存货的资金成本。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平时存货采购没有详细计划,随意性强,造成企业存货库存过多,最终形成企业存货积压,导致企业流动资金高。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据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无健全的存货管理盘存制度,且企业岗位人员分工较为混乱,导致了中小企业存货的浪费。
(二)原因分析
1、存货控制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失灵。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大大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失灵。同时,也与企业重钱不重物有很大关系,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有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监管不到位,造成存货出了问题无人问责。这样,不但造成企业存货资产的严重浪费,而且使企业存货储存成本大幅度的增长。有的企业管理者比较重视产成品的盘点和核对,这一部分做的比较完备,但是对于仓库的原材料和其他车间存货不是很重视。造成企业存货核算不准确,就是这种不完善的决定,给生产环节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不佳,管理观念差。企业库存管理根本谈不上科学管理,仓库里除了一本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外,存货其他方面信息不完善,且相当多的信息采用手工完成,导致企业存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采集与交换这块做得还算完备,会使用电脑等工具,这样使企业库存管理起来十分便利,同时还不容易出错。但这些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还很欠缺,原因是:存货管理系统和统计人员经常替换,所以没有十分明确的存货管理范本,这样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也要经常去适应新的企业存货记录方法。这样的管理模式令管理人员的适应能力变差,实际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创新能力也不佳。因此,改善该企业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三、管理方法和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中小企业存货采购管理计划
1、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的选择和价格的确定这一重要环节上,企业应严格按照自身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原则,对各供应商进行招标、投标,询比价等方式来确定最终的价格。同时,企业在比较价格时,要坚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比价,并和有关部门一起讨论价格和供应商的选择,从中选出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做好相关详细记录和比较后,再报告给企业相关部门,最后由相关部门讨论后确定供应商。
2、合同管理要规范。合同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范本,对已签订的且生效的合同实行归档编号管理,实行专人专管。
3、购入存货及时入库。存货收到后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保管人员和采购人员共同签字,仓管人员对需要入库的存货填制入库单,并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保证账实相符。
4、财务部门及时处理业务,保证账账相符。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发票、验收单、入库单等相关原始凭证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企业物资设备部门填制货币资金支付审批表,按货币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审批后,再进行款项的支付。待到月末时,企业财务部门和物资设备部门一起对企业应付款项进行统一核对。这样,不仅能保证企业账务处理及时准确,而且能账账相符。通过以上对企业存货管理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后,确保企业物资采购的科学性,真正达到了采购商品的质优价廉,极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避免了企业重复杂乱的采购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在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财务风险。
(二)降低中小企业库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针对企业存货控制力量薄弱环节,造成企业资金呆滞这一问题。企业可以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处理企业的库存量。而零存货无疑是企业的最好选择。而零存货实际上就是订单式生产,企业只在有订单的情况下才进行生产,此时才需要购买原材料。既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又不会造成存货的积压。在这种模式下需要企业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且在存货的供、产、销各阶段要保证科学高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建立中小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应建立健全企业存货管理制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可比性原则要求,统一规定存货的采购与发出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还应该设置健全的请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等相关岗位职责。这样做能使企业的内部职权相互制约,不会有的事情发生。
第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专业培训让相关管理人员有意识地从企业全局出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降低企业的订货成本和采购成本。同时,仓库保管人员会运用经济订货点法,及时确定存货的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存货的库存率,从而减少流动资产的占用率,提高企业存货的周转率。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单货同到的存货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货到单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下个月初单还未到的存货及时做相反的分录进行处理。
总而言之,存货管理是中小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科学高效的存货有利于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降低中小企业资金的占用率。所以对于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采购和储存环节制定可行的计划,减少中小企业的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商业,2013.6.
关键词: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管理过程
我国台湾学者傅和彦认为,“物料成本占制造业总成本的50%以上,现代物料管理是‘中国制造’企业之关键成功因素”,由此可见存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因此存货管理的目的是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用的同时降低存货成本,实现存货效益和存货成本的最佳结合。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很大。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发展过程
(一)经济订货批量管理
工业革命以后,工厂制度逐渐形成。物料的采购、储存、存量管理、加工及废料的处理等,均影响工厂经营的绩效,物料管理因而逐渐引起普遍的重视,许多学者也一直致力于库存管理的研究。
雷蒙德・费尔菲尔德在1931年著作的《论经济订购批量》一书中发展了存货管理的数学模型――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开启了决策模型的先河。EOQ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总和最低时的订购批量。当时西方工业企业生产特点是品种少、批量大、生产准备成本高且产品生产周期长,规模生产效益可以带来低成本, EOQ模型的运用可帮助企业控制其存货成本,加强资金的规划,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EOQ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比如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需求是已知且稳定的;每次的采购费用是已知的且不变的;单位储存成本也是已知的且不变;且任何时候储存量是以平均量的一半来计算的等。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假设条件很难满足,所以由EOQ所确定的订货批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真实的。
(二)ABC法库存管理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首次将ABC法应用于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各项存货在全部存货中的重要程度(金额比重、产品种类)将存货分为ABC三大类。A类存货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10%左右,资金约占金额的70%左右;B类存货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约占金额的20%左右;C类存货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60%-70%,资金约占金额的10%。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进行分析对比。C类存货一般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大安全存货量,简化手续,节约定货费用。该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高控制的效率。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提供应该保持存货的数量,并且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各存货被孤立起来了。
(三)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大的突破便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ing,MRP)应用于生产管理上,这阶段属于生产导向的大众市场阶段,组织管理的重点集中于大量生产,旨在降低成本。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对内确定生产部门应进行加工生产的时间和数量。一旦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时,MRP系统可以对采购和生产进度的时间和数量加以调整,使各项作业的优先顺序符合实际情况,实现对企业的库存和生产的有效管理。MRP的基本原理就是由产品的交货期展开成零部件的生产进度日程与原材料、外购件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即将产品出产计划转换成物料需求表,并为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提供信息。MRP的库存状态文件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静态的数据,在运行MRP之前就确定的数据,如物料的编号、描述、提前期、安全库存等;另一部分是动态的数据,如总需求量、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发出(订货)量等。
20世纪80年代属于消费者导向阶段。市场对品质及产品多样化的要求,使生产模式进入多种少量阶段,此阶段信息系统的应用以MRP-II为主。MRP-II是将生产活动中的主要环节销售、财务、成本、工程技术等与闭环MRP集成为一个系统,成为管理整个企业的一种综合性的制定计划的工具。它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整体优化,以最佳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MRP和MRP-II的使用提高了存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MRP和MRP-II是按预测的需求编制的固定计划进行,是一种需求推动式的系统,它仍然认为存货成本在企业中是必须存在的。
(四)适时制(JIT)系统管理
适时制(Just In Time,JIT)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手段,而存货控制是该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功能。适时制存货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行适时制生产,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实行拉动式生产,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积压。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占用,而且提高了相关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JIT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使存货的订货成本为零:(1)与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签订长期合同,持续供给,从而减少订货的次数和降低相关的订货成本。(2)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系统。通过EDI,供求双方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并最终进行交易。EDI实行无纸化操作,不需要订货单或销售发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存货成本。(3)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可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并最终降低存货成本。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包括:满足顾客要求(如按期交货);避免由于机器发生故障、材料或零件不合格、材料或零件缺货等造成的生产中断;生产过程的不稳定;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而JIT系� 但是JIT对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应尽可能提高管理水平,达到存货管理中的零库存目标。
(五)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生产模式属于大量生产模式,信息系统的应用以企业资源规划(ERP)为主轴,涵盖研发、销售、生产、配送、服务与财务等所有资源,并加以整合,以达到快速应变及提升竞争力的目标。ERP是从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ERP在库存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据;收到订购的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记录。
(六)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管理
进入21世纪后,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已不足以顺应全球竞争的需求。企业除强化其ERP系统外,还须整合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网内网络与工作流程技术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虚拟竞争实体,进而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及全球竞争的变局。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的关系。协调好该网络各个节点的销,由顾客需求确定销售量,根据销售量由生产制造商确定生产量,进而得出需要采购的原料数量,由供应商提供原料的供应量,该过程消除了一切不增值的过程,提高了生产运营效率。但是供应链管理对预测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iddalls and Bennett (2002)强调应该缓解需求放大或者是避免出现长鞭效应(“bullwhip”effect)。
二、结论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致力于改进存货管理系统,存货管理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进,满足管理的要求。虽然管理理论不断的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以前的方法已经陈旧落后,不再适用,管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方法也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根据各自方法的优缺点结合适用。
由于经济订货批量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而经济环境很难使得那些假设条件同时成立,所以经济订货批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价值。ABC分类法分级别的管理存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货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时有重点,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环境下,ABC分类法是一种比较粗略的管理方法,所以难以满足现在企业及顾客的要求。ERP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整体资源的考虑,弥补了MRP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ERP代替MRP。在竞争激烈强调共赢的环境下,仅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应该在ERP的基础上建立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上下游沟通协调,使得企业实现零存货。由于供应链管理可能会出现长鞭效应,因此应该建立动态控制和预测机制,使得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能及时应对变化,减少因预测顾客需求夸大或者是需求短缺造成存货积压或者是产品供应不足,导致企业经济损失。Z
参考文献:
1.傅和彦。现代物料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Alev Taskin Gumus.A multi-echelon inventory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stochastic and fuzzy supply chain[J].Elsevier,2008.
关键词:零售业;存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9日
一、零售业存货管理发展现状
零售业十多年来在我国成长速度极快,已然演变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占据的经济比重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对于存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仍没有学习和有效利用,导致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存货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健全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许多国内的零售企业同国外的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零售企业存货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未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我国的零售业同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在收入和利润上有巨大的差距。
第二,缺乏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体观念。从存货的功能可以看出,企业持有一定量的存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分销商和各个零售企业都持有自己的存货,这些存货是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要从每个节点减少成本,但这并非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仅仅节约各个节点的成本,不能够做到对整体供应链的优化,还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最优运行模式。
第三,缺少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在面对不同的市场和竞争下,应有适应市场并能创造更多收益的适合的存货管理模式。如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及时改变存货管理模式,则会使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例如,我国某家电零售企业实行的是价值链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其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其存货管理系统中,由于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对存货的预算需求量达到准确推测的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存货的需求量预测则变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从我国现在的国情出发,我国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够与其模式建立起相匹配的管理平台,导致在许多时候,不能完全降低该企业的存货成本,反而造成了该企业存货周转率下降,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企业存货管理模式受自身管理水平制约。许多零售企业创立之初是由普通的劳动人民辛勤努力加之市场的有利条件创造的机遇而发展起来,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合理健全的管理机制,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营私舞弊等一些问题的产生。在采购环节,由于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不当,造成成本不断加大,最后引发一系列的财务漏洞和经济损失。
二、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零售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零售业的采购是决定整个存货管理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量的重要环节。有些零售企业,由于没有成立相关的价格审批审查委员会,也没有提高对采购环节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进而采购价格由采购人员自行与供应商进行协调,容易导致有关人员与供应商之间互相赚取“回扣”,这样一来,不仅使采购成本迅速提高,又会使存货资金量的占用率扩大,导致许多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重点都被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所占据,往往忽略了存货这一重要且关键的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采购内部控制不严格,采购不够及时,使得公司即便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制度,也不能有效地运行,导致内部资源严重浪费。所以,当前一些零售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不严格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某服装零售企业就是由于采购环节控制缺乏规范性,导致采购成本的不断增加,采购主动权转移到供应商手里,对采购货品失去了控制。
(二)企业缺乏对供应链进行存货管理,忽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企业间对于供应链的存货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华润万家超市出现的“牛鞭效应”是其缺乏和供应商的联系及合作,在货品的需求量上没有获取准确地信息,导致讯息无法在原始供应商端和最终客户端之间传递,导致信息被不断的扭曲和夸大。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存货管理模式。零售业如今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到超级市场、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小到便利店、专卖店等等。目前对于超级市场或大型购物中心等一些大规模的零售企业来说,缺乏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当前大多数零售企业所运用的都是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以ABC分类管理模式和经济批量订货法(EOQ)为主的存货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存货进行一些管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性来管理存货俨然成为了存货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改善零售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零售业存货管理制度体系。存货管理制度也可以理解为是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稽查制度,在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完善的体制是监督和监察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二)改善存货管理人员物资管理方式。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应根据 此举意在改善存货管理人员对于物资的管理方式,避免由于存货管理不严格导致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促进企业快速良好的发展,提高企业存货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更多地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通过对某服装零售企业的问题研究,该企业管理者应根据现阶段存货管理的发展,学习服装存货管理知识,并培训存货管理人员,使其拥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在服装这一数量庞大并且零散的货品上,能够做到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较高保证,才能促进这一服装零售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确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确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在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采用传统存货管理模式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愈发激烈的今天也不能及时、准确、方便地反映企业的存货问题,影响企业对整体长远的判断。就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占据市场这样的趋势下,不难看出:一方面国内传统的零售业存货管理方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弊端和局限性,这样的局限性限制着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存货管理占据着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能够确定一个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问题
企业中的存货归属于流动资产,中小企业的存货包括其在日常活动中拥有并且准备售出的商品、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存货管理是对企业的存货在与其相关的各方面进行管理。科学的存货管理可以使企业达到存货成本和相关利益最优化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使企业领导者作出更客观地决策。李雪飞(2012)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存货内控制度与会计制度以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余红梅(2011)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只有将存货管理制度尽力完善,才有可能提高对存货管理的质量。从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阶段来看,大体会分为采购阶段、存储阶段和发出阶段三个阶段,每一具体阶段在存货管理上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一、存货采购阶段管理问题
1.存货采购成本较高,资金占比大。存货的采购成本,包含采购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可归属于存货成本的支出。在中小企业中,存货的采购价一般由负责此事的职员和供货方协商,而后报请上一级领导核准。企业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在市场对存货成本调研,领导仅凭相关的经验进行决策,经常被部属和供应商欺骗,仅凭从供应商取回的发票入账和报销,导致进行具体工作的两方相互勾结,赚取“背工”。2.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完整,一些工作岗位被少数人操纵。中小企业的仓储主管通常都有核准采购和验收材料的权限,同时还负责对所购存货的保管。这样使权力太过集中,部门与部门之间、负责人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容易使企业的仓储主管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获取利益。3.中小企业长时间在固定的供应商进货,缺乏选择。企业长期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使得企业不必动用人员频繁地调研,利于节省企业成本;但长远看来,由于企业长期不关注市场情况,将无法在各个供应商之间作对比并选择更适合的供应商。而且,与固定的供应商合作,一般会在部分货物上商定固定采购价格。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市场价格与定价的偏差会导致定价脱离实际。4.采购计划不完善,资金浪费严重。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需求量通常不会做具体计划,造成采购的混乱和资金的过度浪费。而且,中小企业经常会有临时性的采购需求,使企业的成本不易控制,导致成本偏高。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在采购货物时没有详细的计划导致不能明确责任,所以当发现货物不符或有意外的情况产生时,很难追究相关责任,最终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二、存货存储阶段管理问题
1.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保管情况差,容易造成设备毁损。很多中小企业采购的存货管理不善,摆放乱、混合存放甚至直接将存货存放在常被使用的部门单位,以致企业存货的存取和清查难度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所以无力改善仓库环境,致使一些货物因为室内潮湿或没有定期清理的原因造成毁损。2.企业验收存货的时间过长,盘点不规范。有些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验收时间并无明确的规定,致使存货的验收时间延长。此外,中小企业对存货清点并不规范,使得企业对有瑕疵的存货不能做出实时的处置。3.企业的存货储量过多,资金利用率低。为防止因生产货物过少而无法按时交货,中小企业通常会大量积存货物,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资金利用率低。而且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往往没有充分利用仓库中剩料,这会使存货的资金占用率较大,造成资金的周转不灵。
三、存货发出阶段管理问题
1.存货发出计价方式不合理。存货发出时,可以使用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四种。个别计价法是比较精确的, 先进先出法要求存货市场价格稳定,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有较高的要求。中小企业还可以选用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有利于降低需求波动的影响,但计算出的数值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公司存货的价值。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中小企业应当科学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存货发出定价方式。2.企业对存货的领取无明确的规定,难以核实存货数目。在中小型公司存货管理的过程当中,各部门都是按其耗用领取相应的数量。虽然许多中小企业都在公司里设置了仓库主管,但由于职责不清,没有将存货领取制度化,导致存货可能产生账实不符。而且,一些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上有章不循、人情高于制度,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仓库。
四、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1.权责划分明确,做到权责到人。首先,企业应该划分清楚存货管理的相关权责,建立相对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使部门间能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与企业存货的管理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健全企业轮值制度,通过轮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再次,企业应安排相关人员对竞争公司和市场进行定期调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做出相应决策。如果企业需要采购的数目很大,可以公开企业所需货物的要求和数目,吸引供应商竞标,并在其中寻找最合适的供货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取最适合的供货方、最佳的采购数量、最合理的采购时间,从而使企业控制机会成本、减少成本支出。2.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及时验收存货。企业应实时的验收购到的货物,仔细检查以免所购货物存在问题。在验收过程中,相关人员对所有的单据应进行仔细地核查,并检查采购的物品是否与公司发出的购货要求一致,然后才可填列单据。其次要做好存货的的仓储和保管工作,避免造成损失。从存货验收入库开始,必须将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内保管,防止其遭到损坏。企业应当选取一种最为科学和合理的存放方式,保证货物从进库到出库能够完好无损。同时应制定严格的存货发出制度,以防造成混乱。中小企业应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权限,完善存货的出库手续,加强对存货领用的记录。对于大批存货的发出,应有特别授权。3.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相关决策。中小企业应关注存货价格的变化,时时关注市场动态,以便能够有效地分析相关成本的变化情况,从而达到企业存货管理的目的。当市场价格波动时,会使市场价格与其原本计划的价格出现一定的误差,企业应及时的调整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价,必要时可以请有关专家提供帮助。对公司需购买的重要存货的价位应按一定的期限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以便采取及时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于红梅。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2]胡琼。企业存货管理[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3]彭叶倩。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关键词:企业;存货;存货管理;ABC法
Abstract: Inventories are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sale or produ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materials consumption and reserves. Inventorie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clude a variety of materials, consumables, work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mobility, multi-point line length with outdoor and open-air operations, etc.,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ventory management.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ventory management, reduce project costs, increase business efficiency, maximiz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enterprise.Keywords: business; inventory; inventory management; ABC France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靠提高产品售价获取利润已变的越来越不现实。在产品售价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显得尤其重要。存货在降低成本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施工企业存货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和落后,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很大,各种物料消耗量在工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凡此种种情况,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正视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
一、施工企业存货管理的作用
1、保证生产稳定进行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企业增加原材料存货有利于排除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而对企业生产秩序的干扰,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降低进货成本
在购买数量较大时,供应商通常给予一定的折扣,有利于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只要购货成本的降低大于因存货增加而导致的储存等各项费用的增加额,就应提前购入存货。
3、适应市场变化
施工企业外购存货有利于在生产经营上升时及时满足需求。但存货的增加,一方面需要企业追加投资,因而需要承担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当市场环境发生时也会使存货贬值的风险增加。所以存货管理应做到:在满足企业生产施工对存货储备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存货的储备数量,以降低存货占用资金成本和风险,加快存货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无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
企业采购计划是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有些企业在采购中出现采购频繁,申购环节上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申报采购计划,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去买一批回来放着,至于这一批采购多少是凭感觉办的。把存货管理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采用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在购买材料时也没有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一般由使用者提出,报经批准,采购员采购。因此没有恰当的采购计划。导致存货采购环节比较凌乱,没有程序可言。没有采购计划和目标,有时候通常会造成存货太多,造成堆积。有时候又太少,临时又要去采购,给存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有些企业每次买材料都是用货车运一辆车的原料过来,没有什么特别计划,所以用的量都不是很合适,不是多就是少了。
2、存货时高时低,无法保证合理库存储备
某些建筑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材料购进存在盲目性,时而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时而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不合理地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了企业的施工进度。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而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
4、毁损报废和超储积压存货储备未及时处理
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并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材料款结算不规范
工程施工中耗用的大量地方材料(如石料,机砖,砂子),多由附近农村的个体经营者供应,这些个体经营者数量众多,普遍经营规模小,供货不稳定,供货数量时多时少,时有时无,一个中型施工企业要与数百家这样的散户存在业务往来。这些经营者多是挂靠一个材料生产企业,发票来源不固定,没有自己的银行账号,出具的发票和银行账号单位名称不一致,或者转款时临时租借账户。这些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会引起涉税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三、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一)科学的存货采购管理计划
针对企业内部存在存货采购无计划造成存货或多或少不规律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存货采购方面,主要通过对以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来实现存货采购方面的管理控制:
1、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和审定。
在进行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时,首先单位根据施工需要,结合预算提出材料需用申请,再按权责指引审定后报施工及材料部门审核,然后由材料部门根据平衡库存后编制物质采购计划,经计划财务部门审核后报领导审定。然后由材料部门根据审定后的物质需求计划编制采购方案,报相关领导审定。
2、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在该关键控制点上,公司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管理要求通过招投标、询比价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和价格。在询比价时坚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比价,并和相关部门一起组织价格谈判,作好相应记录报相关领导按权责指引审定。
3、合同的签定与管理。在完成以上基础工作后即进入合同签定程序,公司按企管法律处审定的标准合同范本与供应商签定物质采购合同,并对已生效的合同进行统一连续编号后与相关的文件资料一并整理归档。
4、采购物质验收入库。当采购物质到货后,由物质装备部门与仓库管理人员对到货物质进行检验清点,并办理入库手续,编制连续编号的入库单,由保管、采购人员签字,并登记入库明细账。
5、采购付款和核对。在完成以上相关程序和手续后,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发票、验收入库单等资料进行账务处理。由物质装备部门填制货币资金支付审批表,按货币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上报审批后进行款项的支付。月末时财务部门与物质装备部门一起对应付款项进行核对,保证账务处理及时准确,核对相符。通过存货管理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保证了物质采购的科学性,真正达到了质优价廉,降低了采购成本,避免了重复、杂乱、无序采购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存货采购环节的财务风险。
(二)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针对企业存货控制力量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这一问题。企业可以使用新方法,处理企业的库存量。做到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的目的。如何降低存货库存,做好存货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ABC分类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数量和占用企业资金的多少,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对三种类型的存货实行有别管理。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如水泥、钢筋、油料等),实行重点管理,严格规范采购和领用程序,按明细项目分别核算,详细准确地记录采购、耗用和结存情况,并按期进行实物盘点,如果账实不符,要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处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如日常修理用配件和辅助材料等),进行适当控制,由仓库保管员登记数量台账,定期和财务账目进行核对;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零存货与即时性管理。
零存货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它使库存趋近于零的方向将存货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没有存货。也就是,当有了客户订单时才进行生产和经营,只有在生产需要时才购置材料和零部件这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电算化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外部的商品供应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下采用。
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首先,预算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信誉、市场价格和供求状况进行动态监控,收集相关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充分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利用ERP管理软件,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既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5、规范资金支付行为
对于个体经济性质的材料供应者,除要求其保证优质足量供应外,在资金结算时要做到“三相符”,即发票上加盖的印章、收款银行账户和发票领购人三者名称一致,如果发票上加盖的印章(发票的实际使用者)与查询到的领购者不相符,便可以判断系借用发票,通常是偷逃国家税收的“大头票”。有不相符的情况,应该拒绝支付货款,最大程度上避免涉税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存货管理工作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做好存货管理工作,提高存货管理业务水平,对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加快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做好存货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材料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参考文献
[1]沈贤香.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商业,2008,(06).
[2]黄秋浅谈企业资金及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21).
[3]汤雪静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1). [4]杨颖.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8,(02)
[5]夏中泽.浅析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2008,(02).
[6]邹波基于ABC分析法的存货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7).
[7]范国欣事业单位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经贸,2008,(01).
[8]王延志。企业存货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