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研报告范文(汇总九篇)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精选9篇)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1

为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市_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相关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根据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_会副主任许青云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于5月18日至21日先后深入蕉城、周宁、福安、寿宁四县(市、区)12个乡镇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16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5月22日,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效做法

1.注重组织推动。市长亲任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内设美丽乡村建设组,将工作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和“双百”项目进行管理;20出台《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美丽乡村规划“一张图”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出台《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注重分类指导、示范引路,以来召开了7场各类现场会,组织100多名乡镇长、村建站长分10期赴福州业务培训,组织30多名村支书赴中国台湾参加乡村旅游培训。各县(市、区)制定工作方案与考评办法,开展农村工匠等培训,上下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

2.注重整治环境。围绕五项重点任务(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各地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绿色乡镇创建和村庄绿化工程,有力地整治了农村“脏乱差”问题。美丽乡村示范村则按照“三整治三提升”(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旧房裸房,提升公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提高整治水平。各创建村还突出基础先行,千方百计改善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些村还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小公园,整治了河道等。

3.注重突显特色。各创建村立足条件优势、资源秉赋,保护好乡村原始风貌、村庄原有形态,挖掘文化内涵和生态特点,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点。如以蕉城贵村、邑板为代表沿溪流域景观型,以福安牛石坂、秀洋为代表的田园风光生态型,以福安虎头、溪塔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特色型,以霞浦东壁、福安大获为代表的海边海滩风光型等。同时,我市大力创建白云山、霍童溪、福鼎蒋太线三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并在沿线启动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点建设,成为乡村游精品。

4.注重文化传承。大部分创建村能够注重保护和挖掘村庄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打造精品。如福安市采取融入“畲、茶、古、廉、红”等元素,就是开发历史文化村的好办法,整治后的廉村环境古朴受到好评。我市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镇6村(全省42个镇村),中国传统村落31个(全省125个),总数居全省第一。福鼎仙蒲与巽城、福安廉村、屏南双溪、寿宁西浦及古田杉洋等6个村(社区)于年获得中央财政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补助各300万元。年,省政府通过竞选方式选择十个镇(村)开展历史文化名村环境景观改善提升工作,我市蕉城霍童镇、屏南T下村以总评分第一位、第二位的成绩列入该项目。

5.注重发展产业。一些村庄产业发展意识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福安秀洋、寿宁亭溪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产品畅销效益较好。发展游游产业也是很多创建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选择。如福安虎头、福鼎潋城、古田江湾、柘荣石山村依托风景名胜区;霞浦半月里、福安坦洋村依托民族风情、传统工艺等开发乡村游,都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有益尝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逐渐推开,不少村庄发生可喜变化。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尚处推进阶段,与上级要求、与有些设区市相比有差距,面临较大挑战。

1.各地有差异,推进不平衡。从组织推动看,领导重视程度不一,造成推进力度不一,个别村今年创建工作未启动;从县(市、区)看,各有特色亮点,示范村建设方面福安、蕉城相对走在前;从创建村看,环境整治效果差异较大,有的连基本的卫生都未打扫清楚,有的观望等待、应付过关,重建设轻规划、重基础建设轻环境整治的现象自然存在。

2.规划不完善,特色不突显。村镇规划20虽然实现全覆盖,但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整体水平不高,相当多村庄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宜。一些村规划雷同或者太抽象,甚至无宜居环境整治规划;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够。从建设上看,“有新房无新村” 现象比较明显;不少村庄存在硬化过度等现象,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没充分展示。有的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则贪大求洋、大拆大建,洋气有余,土味不足,有的种大树、搞不锈钢,甚至有的挖地造湖,脱离农村实际,城市化明显。

3.整治不彻底,保洁不落实。一些村“五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不够清楚,示范村“三整治三提升”不到位,脏乱差问题尚未全面解决。有的卫生没搞不到位,有的房前屋后生产生活用品乱堆乱放,有的村“清违”工作不落实,有的裸房未装饰或处理,个别村鸡鸭没有圈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现象比较普遍,连霍童溪沿岸部分村庄也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整治后回潮现象不容忽视。

4.发动不到位,主体不主动。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一些群众卫生保洁意识差,各扫门前雪,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做,群众看”现象,甚至涉及自身利益时就不支持、不配合、开口就要钱,宣传发动工作有待加强。少数乡村干部存在阶段任务意识,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

5.产业不突出,发展缺后劲。除个别村有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村都因区位、自然、人才条件原因,找不到发展路子,产业单一趋同,没特色没规模没竞争力,也难招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土地流转缓慢,人才、资金缺乏;有些村想借助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愿望好,但自身条件限制,即使加入旅游元素也难有作为。

6.投入不集中,机制不健全。当前除了省财政专项资金外,市县乡财力投入不足,部门项目资金没有有效整合,加上村财薄弱,难以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投入。今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建制村则相当部分是村财空壳村,难度更大。组织领导与共管长效机制也待完善,怕美丽不持久。

三、意见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延伸“点线面”攻坚,不断提高串点连线成片上规模效应。必须突出重点,科学选点,分期分步实施,示范引导推动,形成特色亮点。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六项工作:

1.强化规划引领。以规划为龙头,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一要注重基础资料和民意收集。规划要因地制宜,注意多深入实地摸实情,多尊重村民意愿,多方便生产生活,并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相衔接。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村庄山水、生态、人文、产业等实际,考虑旅游基本要素,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防止“千篇 一律”,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三要简单实用便于实施。规划不能太抽象,要通俗易懂,简单管用,可直接实施。四要强化项目带动作用。通过规划生成项目,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地筛选好项目,争取上级的立项支持。当前可结合生态农业开发、精准扶贫、水利建设、环保投入、乡村旅游,做好做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文章。五要提高规划执行刚性。要加大规划宣传与督查力度,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强化执行。

2.强化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宜居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要注重生活环境整治。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基本工作。要引导农民开展环境整治,严格按照“五清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具体行动上,真正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二要注重生态环境整治。要遵循“六不六多”(不推山、不填塘、不搞村里的宽马路、不要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门前屋后搞过度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原则,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坡荒地)和裸露地块绿化,达到“两特色”(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绿化”“田园资源是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目标,防止简单套用城市化做法。三要注重规范村民建房。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加强旧房、裸房整治,进行“平改坡”或挑檐改造,古建筑、古民居不得随意粉刷,管控好村庄整体风貌。

3.强化基础配套。从我市村级实际出发,各地要在继续完善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三方面公共配套服务缺位问题。一是建设乡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综合考虑人口数量、供水规模和建成区分散与否,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和排放路线,合理建设布局乡村污水处理设施,每个创建村当年应想办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敖江、闽江、交溪等重点流域1公里范围内的554个建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前全部实现污水有效处理。二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重点在解决市县经费投入问题上求突破,推广“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实现“四有” (每个村有稳定的保洁队伍、完备的处理设施、长效的资金保障、完善的责任监管机制)目标。省里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我市要抓紧跟进出台。还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一定费用用于村庄保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所有乡镇和90%建制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三是配套建设其他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群众集体活动广场、凉晒场、公厕,整治河道、沟渠,加强防灾避灾场所、防洪和消防设施建设,解决好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向农村延伸商业服务,完善基本公共保障。

4.强化文化传承。文化是每个村落的“魂”。美丽乡村建设不能面子光鲜、里子脆弱,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村庄特色,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延续乡村野趣上下功夫,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彰显乡土、山水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列入20xx年省政府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整治项目的蕉城霍童镇、屏南T下村,要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快全市传统村落普查与评审认定,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传统村落名录,并有效组织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5.强化产业支撑。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选好路子,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最大限度激发农民创业就业热情,打造“一村一品”,激活“美丽经济”。一要发展高效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动农业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农业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创业、转产转型。福安秀洋村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产业的做法值得学习推广。二要开发乡村旅游。要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树立更多类似“霍童溪生态走廊”、“溪塔葡萄沟”、“洋中梦里水乡”等特色品牌,逐步将传统农村观光产品转变为农事体验、民俗风情、特色民宿、养老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今年重点抓好蕉城、福鼎、福安、柘荣四条示范线路创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三要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整理资产、转化资本,鼓励乡村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股份合作型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

6.强化机制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搞一阵风,当时很漂亮,不久又恢复老样子,必须靠有效机制来保障。一要完善投入机制。市本级和县(市、区)政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兑现落实政策投入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纳入美丽乡村年度创建计划的村庄和景观带,按照创建等次、成效、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要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建立污水、垃圾、绿化、护栏、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来管、有制度来管、有村规民约来管,避免人为破坏、过快损坏。同时,加强市县乡三级村建站建设,充实技术力量,县乡要派人挂点帮助指导推动,严把质量关。三要建立村民参与的有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强化村民主体地位,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同时,要广泛开展文明教育,创建美丽家庭,引导村民改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自觉整治环境。四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宣传先进经验典型范例,营造氛围,使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村民的自觉。加大宣传促销,提高我市美丽乡村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五要完善督查考评机制。继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任务和绩效考评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采取“月通报、季考评”等方式强化督查,强化动态管理,扎扎实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2

xx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xx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xx村

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59000公斤,油料生产3000公斤,禽蛋产量28000公斤,蔬菜产量50000公斤,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

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

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

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xx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

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厂建设生产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议:

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

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

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

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3

“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全系统上下以学习国家、省、市、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切入点,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形成了以学促改,比学赶超的新局面。我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不转变行业作风、优化卫生环境,就不会实现创新驱动,就不会实现我县卫生事业的跨越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目标,逐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基本药物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开展,“契约式”服务使大部分农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变。“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目标基本实现,一系列惠民措施的不断推出,明显改变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感受,使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与人民群众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坚守在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法律观念、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有着日益增多、索赔频率及索赔金额不断提高的趋势。作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乡村医生在面临着工作量大、收入减少问题的同时,还承受着难以避免的医疗事故带来的巨大风险。由于现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少年轻乡村医生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转行,严重影响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为医改在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顺利抵达带来不小阻力。为此,我就建立健全我县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分担机制问题做了一个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我县有218个行政村,目前全县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共248个,全县注册乡村医生600余人,全县34万人口,平均每500名农村居民有1名乡村医生。实施基础综合医改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医改运行新机制,一是全县218个村卫生室实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医生收入分配问题。二是在20xx年底建成了2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20xx年,全县共有80名乡村医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年轻医生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发挥了专业才能,乡村医生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县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活动当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频率有所上升,20xx年以来,经县卫生局受理涉及乡村医生的医疗纠纷5起,赔偿总额万余元,其中最大一笔赔偿金高达19万元。医改后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每年平均不足2万元,这样高额的赔偿金,一起纠纷会使他们的一年或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医疗纠纷成为悬挂在许多乡村医生心头的一把刀,而经历过的医疗纠纷更像是时时萦绕乡村医生心头的一场噩梦。

XX镇XX乡村医生苏存朝对一次医疗事故记忆犹新。20xx年的一天,苏在为一个8岁女孩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孩子死亡,事发后,孩子家属将诊所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求十万元的赔偿。最后,在村委会和乡亲们的调解下,苏赔偿丧葬费2万元,这是他辛劳一年多的收入。

说起医疗纠纷,XX乡XX村乡村医生白更是有一肚子的苦水。20xx年9月6日,本地一村民在外打鱼时脚底划伤,在白桂枝处处理伤口。尽管该村民全家老小已在白XX处积欠了十年的医药费未偿还,白还是从医者的角度出发,劝其注射破伤风,以防感染,该村民嫌贵不同意注射。后该村民感染破伤风死亡,其家属一口咬定是白没有在第一时间为其注射破伤风所致,要求白一次性补偿30余万元。经多方调解无效,目前已递交法院审理。纠纷发生以来,白及其家人的正常工作生活被严重扰乱,期间白还被死者家属打伤。因为这起纠纷,白让上了四年医学本科的儿子退学回家,“当乡村医生太委屈了,我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过这种生活,太不受尊重了,起早贪黑挣不了几个钱还要蒙受这种冤屈。”

乡村医生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而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医疗责任险,承保的基本上是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少数延伸到乡镇卫生院,而在乡村医生执业的村级卫生室几乎是空白。为弥补这一空白,降低我县乡村医生从业风险,提高乡村医生从业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20xx年4月,我县卫生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和支公司联合,协商设计了符合我县乡村医生实际的医疗责任险,在XX市率先启动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

根据该投保方案,保险经费由个人和卫生室共同承担,保费分8个等级,分别是365元/年、730元/年、1000元/年、1500元/年、20xx元/年、2500元/年、3000元/年、3650元/年,根据投保额度的不同,年度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也分为X万元、XX万元、X万元、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8个等级,即村卫生室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365 元保费,可获得最高赔偿4万元,目前,我县乡村医生投保额度多为365元/年。我县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启动后,乡村医生参与热情高涨,截止5月底,全县218个村卫生室,已参保170个,参保率达77.98%。此举大大提高了乡村医生执业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进一步稳定我县乡村医生队伍,结合我县实际,提三点建议:

一、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

1、对在岗的乡村医生实行级差岗位补助制。由县财政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按500元/月发放,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按300 元/月发放,仅有乡村医生资格的按200 元/月发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乡村医生补助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给予补助,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2、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

3、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县财政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减少的药品收入进行补偿,按照网上采购金额的20%进行预拨付。

4、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一般诊疗费,主要由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

5、各乡镇、村委会要结合实际,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取暖等方面予以补助。

二、合理统筹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1、建立在岗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机制。根据乡村医生拥有的个人行医资格证及村委提供的相关工作证明确认其工作年限,由县财政对年龄满60周岁,从事乡村医生工作30年以上者,均按本人离岗前级差岗位补助的90%发放养老补助,工龄每减少5年,补助比例相应减少5%。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年以下者,不予补助。对年满60周岁以上确因工作需要且身体健康的乡村医生可延缓退休时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继续工作;对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乡村医生确因工作需要,经卫生局批准后可返聘到多人卫生室工作,返聘期间从事基本医疗服务享受级差岗位补助待遇;对从其他医疗机构退休和离岗退养等已享受退休退养待遇的人员,本人申请经卫生局批准后可到村卫生室工作,聘用期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离岗后不再享受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待遇。

2、曾经在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且年龄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工作年限10年以上者,每月按80元予以补助;工作年限20年以上者,每月按100元予以补助;工作年限30年以上者,每月按120元予以补助。

3、曾经在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且年龄不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具备乡村医生相应资格,本人申请通过卫生局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到村卫生室继续工作,工作期间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

4、曾经在村卫生室工作后被其他企事业单位录用、严重违反医德医风规定或者发生严重医疗责任事故的乡村医生不予办理退休审批。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4

xx镇是我县典型的山区边远小镇,离县城52公里,道路弯曲狭窄,交通十分不便利,信息不灵通。而且是县城食水源,省级高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和工业,耕地也不多,除了茶叶产业、竹木产业外,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项目。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屏颈。

下面我就xx镇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条路要搞通,要加快106国道马岭至高坪村改道工程,拓宽改直通往主干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老板想到发展种植产业,进去一趟后都打退樘鼓,没有了下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曾经我带了一个老板去考察青迳反季节萝卜种植项目,后面他说:照现在这个交通状况,连辆大货车都难进,就算你不用成本,送几十吨萝卜给我,我拉到珠三角去卖都会亏本,何况我还要投入一笔资金。这个生意做不了。

还有就是至乐昌、至城口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够改造成为7米宽道路,对发展来说,都是很大帮助的,也是群众盼望实现的目标。

其次,不能搞养殖业和工业,那我们就要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主要种植产业是茶叶,但茶叶主要分布在鱼皇、烟竹、小楣水村等几个村,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种植茶叶。有几个海拨较高的如青迳、中山、前洞、新白等村种植茶叶产量不高,也有人尝试过,鱼皇这边已经摘了一趟茶叶了,上面才开始摘,海拨高,天气冷,发芽慢。

为了寻找适合这几个村的产业,我们也不断寻求更多产业项目,如目前在中山试种了40亩弥猴桃,在前洞种植了77亩何首乌,在青迳试种了60亩山楂,在新白试种了50亩蕃薯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气候的'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佛山商会旗下的一个农业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建设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生态环保的农产品通过商会直接销往香港、珠三角等地。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第三是可以结合城口红色小镇,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当年红军经过三天三夜,还在新白村一个村小组住了一晚,目前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更多旅游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总之,我觉得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正进行新农村建设才有意义,否则,只见新村新面貌,不见实惠好生活也是达不到乡村振兴的目标的。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5

我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发展中问题较多,后劲欠足,普遍呈现出"起步容易,提升艰难"之态势。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进入转型期,需因时而变,提质升级。县镇域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旅游业的基本架构,其发展现状如何,怎样进行引导、规范,促进其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值得认真深入的思考。对此,我对镇乡村旅游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提出相关措施加以推进乡村游发展。

一、镇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

镇位于县南部,地处、三角地带,是打造20公里绿色生态文化长廊的重要区域。就乡村旅游而言,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广泛普遍性和发展前瞻性。

这里有最大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洞深400米,洞室面积1800平米,溶洞自然天成,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层层重叠,洞内通道扑朔迷离,使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洞内钟乳石纵横交错,晶莹剔透,造型逼真。龙潭河群山环抱,藤林茂盛,郁郁葱葱,还有湖北罕见的蝴蝶生态景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还有三道河、金家湾、百里荒、百宝寨一批风光俏丽的自然景区。

二、镇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分析

旅游看市场,市场促旅游。镇乡村旅游受、乡村游发展带动,在起步相对较早,经验丰富,周边市场需求看好,发展前景广阔。1.从出行线路看,由远程逐渐向近郊转变。镇是的近郊镇。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已不满足县城的生活,环境纯自然,食品纯天然,乡村意象浓,反倒成了诱人之亮点,更渴望到郊外去休闲度假。目前摆在镇人面前的不再是担心本土资源不足,而是担心乡村意象浓不浓,能否推出真正拴心留人的特色"套餐"。2.从游人需求看,由单一逐渐向多样扩展。以往县城居民郊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早出晚归,过夜者甚少,现在则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对此,镇乡村旅游产品较为丰富,山有风景,水有灵气,食有佳肴,住有条件,购有特产,玩有体验,游人不虚此行,来时兴至勃勃,返时满载而归,大有美不胜收之感。一些游人初来乍到,感到品种多,体验深,心舒畅。3.从地理位置看,由劣势逐渐向优势转化。镇虽作为近郊镇,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乡村旅游其劣势是显而易见,但其又处在、交会点,周边景点多,这又是其优势所在。近几年远当一级公路的贯通,交通的便利拉动了外来企业的进驻,从而带动了镇乡村旅游发展,游在周边,吃住玩在乡村的格局正在形成,镇逐渐成为具有区域特点的客源集散地。4.从经营主体看,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变。乡村旅游仅有客源市场需求,而缺乏主体市场渴求,发展不易,壮大更难。镇过去略显不足,政府缺乏前瞻性,农户缺乏主动性。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人逐渐意识到,放着金娃娃却羡慕别人的泥娃娃。资源认知的眼界开阔了,由过去被牵着认路逐渐转为自己主动找路。沿着村到木瓜铺的沿线公路旁自发地搞起了农家饭庄,并迅速产生扩散效应。

三、镇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势,镇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提供了机遇。随着新农村建设主题的唱响及"中国乡村游"的启动,乡村旅游发展必然随之提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打造20公里绿色生态文化长廊,镇将建成南部旅游业发展区。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乡村旅游的重点培育,为镇乡村旅游发展无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二是镇自身旅游经济的发展,赢得了机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旅游富民"战略,镇顺风扬帆,借势借力,明确提出打造旅游大镇。现已着手对太清洞的改制拍卖,进一步招商引资,深度开发太清洞的旅游资源,对金家湾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规划,将极大地带动全镇旅游业。镇内有花林最大的溶洞——太清洞,已是重要的旅游风景区。

(二)挑战一是产业群体挑战。城郊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雷同的旅游资源让镇优势难显。紧邻县城的农家乐乡村游集聚区发展迅速。发展农家乐和果品采摘的乡镇较多,有条件的在加快上马,没有条件的在积极努力。如何有效抗击周边现有同类产品和后进产品的竞争,在众多从事旅游业乡镇中脱颖而出,是镇面对的群体竞争威胁。二是后劲不足挑战。目前,镇乡村旅游提升艰难,主要是资金不足造成的后劲不足,存在潜在甚至是现实的威胁。其资源主体溶洞年久缺乏保护,洞内钟乳石颜色退却的现状令人堪忧,已没有昔日的神采。面对如此状况,县委县政府已采取措施,积极招商引资,重振旧日溶洞之气势。

四、镇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由于相关理论研究、规划和政策指导滞后,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健全、待改善的问题,影响了旅游地形象,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是缺乏规划意识。目前镇许多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没有制定具体规划,即使指导全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迄今也还没有组织编制。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现在全镇的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特色,软硬设施不配套,档次低,使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二是管理相对滞后。乡村旅游的管理还不完善,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只是将其纳入广义概念的景区景点管理范畴,在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和引导上隶属于多个部门,多头齐管,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内部,由于经营者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经营管理,企业内部缺乏强有效的管理措施。有的即使有了一定的管理办法,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三是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缺乏。四是服务水平较低。虽然镇村民具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旅游服务质量一定有保障。面对成批的旅游者,仅有热情好客之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较高水平的接待服务技能。但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未能跟上,镇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还较低,有待尽快提高。五是开发意识不强。由于本地风俗习惯的原因,镇多数地方的村民市场经济意识较低,旅游自主开发意识不强,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等、靠、要"思想,即等政府来发动,靠政府拿钱来,要政府解决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农民乡村旅游的自主开发意识不提高,必将影响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整体速度。五、当前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透过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不难得出,当前乡村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入重组、变化和提升阶段,才不会使这一崭新品牌流于"新瓶装旧酒"的误区。

1.消除瓶颈,政府主导。突出表现在农民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庄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政府主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2.长远规划,科学策划。一定程度上讲,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很多是农民自己干出来的,农民的勤劳加上市场的机遇造就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的成功,但是缺少科学的规划逐步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缺乏规划和低水平规划容易走向"盲目性+积极性=破坏性"。对此,一要注意"引智",重视发挥具有全新知识结构、充满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参与。二要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景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村,高层面的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

3.文化灌注,挖掘内涵。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根据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古、始、真、土"特点,在一些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古村落,开展古村落观光游。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参与性特点,在乡村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如杭州龙井村在采茶季节推出的"作一天茶农",深受中外游客欢迎。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镇疾呼"花鼓戏"回归,当属此类。

4.注重宣传,扩大影响。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以及镇未来的"第一溶洞"的龙洞,便属此类。其次,要敢于揭开"羞羞答答的面纱"走出去。根据景区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对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广泛采取和记者交朋友、和新闻媒体联谊、和旅行社联合、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组织活动等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客源。

5.一村一格,树立品牌。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景区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一村一格",重要的是体现差异,突出特色,大到整体定位,小到吃、住。接待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是目前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服务要做到到"四净一热","四净"即饭菜干净、被褥干净、住所干净、院子干净;"一热"即无论什么时候,对游客都像亲人一样热情接待。这种看上去不是特色的.特色,令城里居民感动不已,来了就想住,走了还想来。

6.加强培养,集聚人才。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一是对农民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农民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农民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对农民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7.保护第一,永续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处于上升势头,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一些早期开发的村庄,由于开发水平低,缺乏经验和有效的管理,随着游客的涌入迅速人工化和过度商业化,甚至流于庸俗化。失去了乡村的真实与质朴,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从而迅速走向衰败,旅游这棵"摇钱树"为村民带来的好景不长,反而给村庄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破坏。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不改变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资源造成变化或者是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努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

8.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目前镇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小打小闹,开发缺乏大手笔,以至于丰富的资源优势还不能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的释放,必须要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商和国内大集团、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开发经营乡村旅游景点,开办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准许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6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而且要有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即行业管理能力。资源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丰富的资源与完善的管理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资源丰富而管理滞后,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大打折扣,难于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其行业管理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可以说,行业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乡村旅游业的兴衰与成败。重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研究,既是行业管理本身之所需,更是乡村旅游提质换档、实现转型之必须。

一、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概念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旅游行业管理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就是“政府组织及行业组织通过旅游政策、法规,引导旅游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此类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政府及乡村旅游行业组织,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其主体就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部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如设施需要完善,经营需要规范,规则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维护,行业标准需要确立,这些工作必须且应当由政府来支持、推动,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维艰。

二是行业协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是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行业协会在乡村旅游的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二、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作用。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行业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查处违法问题,制止无序竞争等,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起着指导作用。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乏,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此,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推广管理经验、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意见等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让旅游资源优势尽显,充分发挥。

服务作用。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目的地知名度。

调控作用。乡村旅游各产业要素,彼此依赖性强,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甚至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行业管理主体应当全面把握各要素发展情况,并运用行政、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适度抑制过快行业,扶持发展滞后行业,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监督作用。监督是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当前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权威不足。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乡村旅游的政府机构,普遍权力小、地位低,在乡村旅游中难以成为管理核心,缺乏应有的权威。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小,一是国家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乡村旅游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关键环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过问,经营中出了问题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调。如有的家庭旅馆经营多年却从未缴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提醒督促,最终还得协调其他部门解决。

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如乡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饭店、从业人员等进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监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行业管理缺乏依据,随意性大,致使行业管理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造成乡村旅游许多项目未能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

欠缺统一。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才能有效管理好旅游市场。但由于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不够默契,难以实行统一管理,致使旅游市场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四、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对策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不仅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旅游的政府机构,除现有的职权外,根据旅游行业管理及乡村旅游市场监管的需要,应适当扩大一些行业管理职权。如重点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和餐馆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的监察权等等。此外,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旅游质量监督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旅游投诉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树立行业管理在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当前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旅游市场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查处的情况下,要管住、管好乡村旅游市场,仅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必须要走旅游专业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路子,且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二者结合的办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市县旅游局应下设旅游联合执法大队,长期抽调公安、工商、交通、技术监督、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进行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大队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但业务上接受各相关部门的指导。各部门人员的身份不变,编制不变,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及其编制所属部门的双重领导。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当前,社会监督越来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举报制度。旅游行政部门开设乡村旅游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随时受理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及服务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在乡村旅游村落设立举报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监督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强化新闻监督。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借助新闻的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的目标。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赋予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行业协会是独立于政府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有权力参加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活动。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的一些行业管理职能,让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业检查评比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强行业协会的权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缺乏行业协会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让协会真正起到政府、经营者、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7

4月9日至4月13日,我深入全镇各村,通过走访调研,与村社干部、党员群众深入交流,认真分析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包抓,多次组织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片区包抓和划段包干同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紧盯重点任务,提升整治效果。全镇各村严格按照“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洁净一处”的原则,紧盯公路沿线、村社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对乱堆乱放、生活垃圾等顽固易复发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顽瘴痼疾”得到有效整治。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强化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民代表会议、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结合党群活动日、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环境卫生“6139”(“六个一样”: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一净”:全域整洁干净;“三畅”:路畅、河畅、市畅;“九美”:城市美、村庄美、小区美、机关美、校园美、医院美、河道美、公路美、景区美)工作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深。主要表现在镇村干部、辖区单位负责人存在协调联动不到位,推诿扯皮,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不推不动,一推一动现象。

二是常态化环境保洁机制落实不力。主要表现“谁负责,谁督促,谁监督”落实上还有差距,职责不清,环卫公司、村、辖区单位所负责范围内环境卫生职责落实不力,存在拖拉,眼中无物,没有将环境卫生作为第一工作职责抓,常态化落实不力,村级星期一、三、五,镇级周五常态化环卫保洁,存在面上干的多,深挖细治的少,比如我镇因地理位置原因,山大沟深,主干道路长,辖区两水,往往工作开展上只是将主干道路卫生进行了清理,但对深沟,河道清理上没有做到真抓真管,点线面结合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较薄弱。虽然近年来,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但是总体上说我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比如生活污水排放量加剧,污水排放管道铺设不到位;垃圾收集设施比较少,群众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四是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发挥不到位。虽然建立了卫生保洁机制,但是存在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公益性岗位虚设,人员不到岗现象存在。比如环卫公司、各村都有公益性岗位,但工作落实上,公益性岗位手来腿不来,有些甚至直接没有参加过。

五是卫生厕所后续维护运行机制不完善。发生厕具质量出现问题、因施工不当出现的渗漏问题、室内水冲厕化粪池满了后的清掏问题、后续维修管护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类别的问题

三、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形成主要领导为“一线总指挥”,其他镇领导干部包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直接负责行动部署和工作落实,指导各村组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组织检查验收、考核评比。常态化开展监督,强化执法力量,加强对全镇环境卫生、私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扔乱倒等现象的执法检查。按季度对村容村貌、保洁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深入。

二是要突出清理重点。在镇区街道整治上,坚决清理和整顿店外店、延伸店以及出店经营、游散摊点和马路市场等各类占道经营行为,逢集日所有商户必须在各自经营门店内规范摆设,及时对横幅和广告牌匾乱拉乱挂、公共空间和道路乱挤乱占情况进行清理处置。私搭乱建、无道路破损、无堆物堆料、无违规经营、无乱停乱靠、无乱贴乱挂、无非法小广告、无凌乱架空线、无电杆挡道。在河道水域环境卫生整治上,结合河湖“清四乱”行动,全面整治河道污染,清理河道垃圾,依法从快、从严查处河道以及可视范围内违法违规采砂行为,整治河道内乱搭乱建、乱倒乱放行为,加强周边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在公路沿线、村组巷道、深山沟渠以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大整治上,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外到内,抓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及时清扫清运村内路边、水边、田边、斜坡、沟渠垃圾。结合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对村庄内外、农户庭院的养殖圈舍、柴草等进行集中清理,彻底根治“脏、乱、差”现象;结合“河长制”,组织各村及时对境内渠沟垃圾进行清理,达到底清、面净、岸绿的面貌;结合“路长制”,对交通干道、通村公路进行综合整治,突出解决路边垃圾随意乱倒等问题;结合乡村绿化,加大植树种绿力度,实现绿进脏退,整体推进全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在辖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上,由要加强辖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管控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车辆停放管理,严禁各类车辆乱停乱靠。坚决取缔非法营运车辆,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在镇政府机关和镇直单位环境卫生整治上,要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规范分类整理各类档案资料,保持日常机关单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打造干净、文明、舒适的办公环境。

三是要落实村民主体责任。村级要召开动员会议,积极发动村“两委”成员、党员、网格长、低保户、公益性岗位、巾帼志愿者等人员率先出工出力,带动全体村民自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围绕农户清洁行动,发动群众自觉履行义务。把每月主题党日固定为环境卫生清理日,通过党员干部带动,按月组织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大清扫,确保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坚决杜绝避重就轻、表面整治等问题。对集中整治不积极、发动群众不到位、环境整治不彻底的.村,要依托村财镇管的便利,在提前告知村委会的前提下,由镇动用村集体经济资金,代为实施整治行动,倒逼村环境卫生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定期开展对各村集中整治情况的联评活动,通过相互借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是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统筹配备完善垃圾箱、转运车、垃圾池等环卫设施,着力解决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摸清本村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备家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陋就简制作一批实用的环卫设施,满足当前实际需求。

五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发动。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广播电视、大喇叭、横幅、上门宣讲等各种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调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向“我要干”转变,主动投入到整治脏乱差行动中,认真落实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建好管好自己的家园。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力,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减少,农村土地碎片化和碎片化、土地产出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逐渐落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我们围绕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正确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通过土地权利分离、承包经营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管理体制等方式,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街村位于街道北侧,距市区2.5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对耕地进行了分等配建,将整块土地切割成若干小块分给农民,导致每户承包的耕地分散分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家里的“留守农民”接管了承包地的耕种,使得土地分配更加分散。比如5组村一个农户的3.5亩旱地分成10多块地,最小的一块地只密集种植3株柑橘。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制约;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外地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达成共识;

第六,土地分割产生了更多未开垦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和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实现了耕地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团圆”,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率也相应提高。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与构想

对村里的调查发现,群众虽然意识到承包地碎片化的种种弊端,有“整地”的愿望,但缺乏系统的解决办法、具体的路径和组织者。比如,农民可以互相交换土地,但想法不同,结果有限;由于农民的意见不同,外部所有者的整体流通和集约化管理很难实现。有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以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路:以生产社会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民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耕地集中,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分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试点经营管理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组织街道、村干部成立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与村民达成共识,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以书面协议形式将土地经营权全部委托给所属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持股相关程序,实现土地规范化整理、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将该村作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实行三权分立。农村承包地确权发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必须坚持推进“三权分立并行”,实行集体所有制,坚持农村土地不可动摇的集体所有制,这是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应稳定农民的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用益物权。放开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将土地经营权由农民一次性租赁流转为股份制经营、合作经营等土地经营权入股,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种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xx年,街岛村注册成立城市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现有的山坪塘、渠道、灌溉站、村道、村级公益房等集体资源进行资产核实,通过回收零散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进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确认村集体经济共有人,为下一步村集体收入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入股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村集体资源资产转股,定量成立村集体公司,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互利共赢。

(3)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内大型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苗、嫁接等方式,标准化种植1000亩塔罗科。注入社会资本,完成“霍尔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前期市场拓展和销售。

二是种植蔬菜、芽菜等。林下,并与公司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在城郊城市培育平价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品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龙竹木合作社竹笋加工废弃物作为牛饲料,利用牛粪作为有机肥料种植血橙,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主业,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农村发展和启东湖休闲体验,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个星级农家乐和农业园区,形成纺织园区和南关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4)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90万元试点项目资金用于区集体经济发展投资血橙种植项目,专业合作社吸纳民间资本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参与“三改”改革的农户、村集体公司和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合作社占40%、入股农户占60%的初始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计划实施经营性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权益。同时,村里的大种植园主和贫困户被雇佣长期或临时工作,并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给大种植园主和农民。

(五)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房改造、景观整治、环境整治、清洁照明工程;开展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逐步改善示范区沿线农村房屋、道路和人居环境,适度统一和突出特色;推进乡村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议事会、禁赌扫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庭院等评价。,开展依法识人、依法进农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扶贫传统美德,振奋贫困群众精神。

乡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9

遵义特色小吃

遵义市位于中国贵州省北部,东面与本省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接壤,西面与四川省交界,西南和东南面分别与本省的毕节地区和黔南自治州接壤,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其中以下几种比较有特色,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乌江鱼

制法类似于时下流行的水煮鱼。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放入鲜鱼块和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另有当地特色泡菜、时令青蔬等作为配菜。

鸡蛋糕

遵义鸡蛋糕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百年多历史。遵义鸡蛋糕小巧玲珑,形如扁鼓,一斤在35―40个之间。其型酥软有弹性,其味绵甜香润,不腥不腻。外形棕红而内金黄,饱满油润,香气扑鼻,望而垂涎。遵义鸡蛋糕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独具特色而闻名。

它以上等鲜鸡蛋,白糖、好香油、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将蛋白与蛋黄分离,然后以蛋白打成泡沫,将其他原料按比例和顺序掺入搅拌成浆湖状,然后倒入抹有少许油的模子内放入炉中烧烤而成,特点是酥软有弹性(指压起窝,指放复平),滋润,不腥不腻,半月不减其新鲜颜色。

筒筒笋

赤水筒筒笋(黑竹笋)是由新鲜庆竹笋制成。原料选用背阳、湿地生长箐竹笋“阴山笋”,采摘加工收集熏烤凉晒储存,再经多道漂洗工序后切段入锅。通常和腊肉搭配,二者会相互吸收味道;筒筒笋肉质肥厚,兼有腊肉的独特香味,鲜美无比。

南白黄糕粑

黄糕粑为遵义特产,尤以南白镇所产最为出名。

黄糕粑的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蒸制而成。

蒸熟后的粑表面黄亮油润,糯米粒晶莹闪亮,吃进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

羊肉粉

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不管大人小孩,每天早上起来,在路边的店里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才有精神去上班上学。

羊肉粉的制作十分讲究。做好后的羊肉熟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香味扑鼻。

尝羊肉粉,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原汤原味。许多遵义人为了吃原汤,不惜起个大早。

工艺:选用当天宰杀的肥羊,剥皮后不用水洗,加生姜入锅,熬炖一晚到亮。煮粉时特别讲究用原汤、鲜粉,以保持羊肉粉的鲜味。而且,制粉的米选用当年出产的上等新米。它的佐料之一的辣椒,粉馆灶上烤有大、小两种,供食客取用,若不喜欢吃红油,可取焦酥辣椒捣细入碗,吃起来更增添一种新鲜的强烈的辣香味。除辣椒外,佐料还有葱白、蒜白、花椒粉等。羊肉粉还可做成鸡丁羊肉粉和板栗羊肉粉等多种花样。

羊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小火炖,捞出摆齐用重物压紧,冷却5小时后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簿片。米粉(俗称水粉、筒筒粉)用凉水泡透去掉酸味,(也可以用本地的米皮,但水粉上味一点)放入沸水锅中烫透,用漏勺捞出装入面碗内。将羊肉片铺在粉上、舀入调好盐味的原汁汤、羊油、放入煳辣椒粉或辣椒油、再放入味精、花椒粉、芜荽、葱花即成。

特点:清香、鲜醇、滚烫。由于羊肉属温补,具有滋补和治疗作用,每到秋冬,当地人尤其喜欢吃羊肉粉认为可以御寒保暖。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就是中药里的鱼腥草,有一股特别的鱼腥味道。折耳根炒腊肉,即将当地自家腌制的.老腊肉,与折耳根和辣椒段等同炒。这道菜中,折耳根的腥味与腊肉、辣椒的香气形成了奇特的混合,腊味醇和,菜味清香。

小贴士: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开胃理气之功效,在贵州是每家每户桌上的菜,但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惯。

遵义豆花面

遵义市的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选用薄而透明的“宽刀面”,以豆浆为汤,熟后盖上煮熟的豆花,细嫩软绵;所用的“蘸碟”尤为讲究,有十数种佐料如肉末、鸡丁、油炸花生米等。食用时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蘸碟”内,边蘸佐料边吃。一定要趁热吃,鲜香嫩滑,食欲顿开。新华桥头刘承富家的豆花面最为出名。

原料配方:机制面条200克、豆花150克、红苕淀粉5克、葱花10克、酱油20克、芝麻酱15克、花椒粉3克、红油辣椒20克、味精3克、油酥黄豆5克、盐酥花仁5克、大头菜5克。

制作方法:

1.起卤:先将豆花在锅内煨煮,再用经水泡发后的红苕学业勾二流芡,待用,

2.定底味:将油酥黄豆、盐酥花仁(去皮)压成碎粒,大头菜切成黄豆般大的颗粒,与芝麻酱、花椒粉、酱油、红油辣椒、葱花、味精等一起,均分于各个碗内,再舀上豆花卤子。

3.煮面:锅内加清水,用旺火烧沸,面条抖散下锅,煮熟后捞入定好味的碗中即成。

产品特点:麻辣味浓,配料酥香,豆花白嫩,面条滑爽。

鸭溪凉粉

鸭溪凉粉是女孩子特别喜欢的小吃,因产自遵义县鸭溪镇而得名。它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经过水泡、细磨、滤渣、煮制和冷却之后,切为薄薄的长条状。看上去色泽嫩黄,质地细腻,吃的时候放上特制的油辣椒,风味独特。

凉拌鱼腥草

鱼腥草是蕺菜的别名,三白草料,多年生草本。生长在山野阴湿的地方,茎高尺余,细长,蔓生于地上,初夏开小花。茎叶均有强烈的腥臭。叶与地下部分的草根均可作药用。遵义当地将鱼腥草作为酒席台上的一道小菜,有的吃叶,有的吃叶和根,而遵义仅吃根。看着切成寸段的鱼腥草,乍看像毛草根,入口腥臭,有点像死鱼味。同行问,这腥味怎么不将它除去呢?主人笑道,吃的就是这鱼腥味。听说此草有药用,忍不住多动几筷,腥归腥,但挺爽口的。

小叶苦丁茶

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不同,产于余庆的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是不含***的代用茶饮品。

这种小叶苦丁茶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良好的气候条件,无任何污染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甘冽去火。

尚稽豆腐皮

尚稽豆腐皮产于遵义县尚稽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经发酵制成的豆制品。尚稽豆腐皮外呈棕褐色,质地绵韧,虽臭犹香,风味别具。不作任何加工即可食用,也可切丝凉拌,还可用水发软或油炸至半泡后炒肉。

制作豆腐皮时,将豆腐切成片,草木灰均匀地抹上,然后一片片平放在竹篾上,用草木灰火进行烘烤。烤至两面结硬壳时,将竹篾放入加工豆腐的窖水中浸软,用稻草捆好放在竹篾上,盖上棉被等保温,下面微火加热,让其自然发酵两到三天。等到豆腐片变软呈黑褐色,撒上佐料,再以文火烘干水份即可。

国酒茅台

茅台酒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高梁和小麦作原料,再加上当地的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特的工艺酿制而成,经过8次下曲、7次蒸馏、9次发酵,并经过长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艺长达8个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为出厂的成品。

中国举行国宴或驻外使馆举行盛大招待会时,茅台酒是必不可少的佳酿。茅台酒酒体丰满醇白,晶莹剔透,酱香突出,幽雅细腻,低而不淡,浓而不艳,回味悠长。

茅台酒产于遵义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镇。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酿酒的工艺就已经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间,茅台镇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盐运兴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酿酒生产迅速发展;道光年间,茅台镇的酿酒作坊不下20余家,产量已达170吨。

据文献记载它只有200多年历史。现今董酒的生产始于30年代期的程氏酒坊,当时遵义北郊董公寺有好几家作坊酿酒,唯有程姓一家,由于曲好,酿出来的酒香。后来,他又收留自茅台流浪来的一位重病难行的酿酒师傅,吸取了茅台酒之长,使之名声日益远扬,这就是董酒。其名沿用至今。

董酒是以优质糯高梁为主要原料,采用140多种中药材和小麦制曲,以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一次串蒸而得酒。然后,再经过量质摘酒,分级陈酿,科学勾兑,精心包装而成。董酒,由于采用大小两种酒曲酿造,工艺操作过程又不同于其他名酒,所以,它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回甜的特点,并微带使人产生快感的药材香。故董酒的香型介于浓清之间,就是说浓香、清香兼而有之,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它被定为其他香型白酒。其特点为以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的独特风格,享有中国名酒的美誉。

绥阳空心面

绥阳空心面纤细如发,却中间的孔,贯通上下,入锅久煮,不烂,绵软有劲。

制作时用上等细面加上适量油、盐拌和后,揉成细条,两头穿小棍,使油盐充分渗透后,挂高架上,用双手慢慢下拉,拉到一定程度面条便形成空心,再让其自然下坠,晒干只取中间空间部分,即为空心面。制法全靠人工操作的技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