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精彩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精彩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1

1、通过《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1、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伴奏。

录音带、手风琴、打击乐器。

听唱法、练习法、竞赛法、启发式……

养成教育训练点:课堂常规训练

1、创设情景,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平时掌握的知识多,谁能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师: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大家去做客呢?(播放《齐多列》录音)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出示图谱,并播放音乐《其多列》录音。

优美的歌曲学生爱听;多彩的画面,学生更喜欢看。在听歌曲与看图形的同时,掌握音的高低。

2、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师范歌曲,请学生把不人认识的字用拼音标记好。

(2)、出示“走”与“跑”的线路图

引导学生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为读歌词打基础)

(3)、朗读歌词,师生共同分析歌词。

(“其多列”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教师领唱。

(2)隋琴轻声放入填词唱歌曲。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示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分发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没有得到乐器的同学拍打强弱规律一同进行伴奏。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愉快;热爱劳动)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节奏:

×××︱×××︱××××︱×××︱

××××︱×××︱×××︱×××︱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2

1、聆听《小象》

2、聆听《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两只小象》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采用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课时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3

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编创与活动

编创与活动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2) 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4

教学内容:1、歌曲:《小蜻蜓》及律动

2、综合训练:碰钟

3、欣赏:我是只小小鸟

骑竹马

教学目的:

1、学习用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通过律动,使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并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2、通过综合训练,认识碰钟并掌握其演奏方法。感知 的时值。

3、感受两首不同情绪的乐曲,试着选择能为三拍子乐曲伴奏方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做律动

教学难点 :感知 的节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认识碰钟

教师介绍碰钟:两个铜铃组成的打击乐器,发音清脆悦耳。

示范演奏姿势。再请生自己敲击练习。

提问:为什么有的敲击后会响,有的不会?

仔细观察得出:不要紧抓碰钟,要拿下面绳子的部分。

2、节奏练习:

①复习以前学过的节奏型 和 ,并拍一拍。

②教师排击4条节奏中的一条,请生说一说老师拍的是哪一条?

③同学们,老师边拍节奏边说一句话,看谁学得快。

老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先说说那个音拍的最长,再说说这句话讲的是谁?(小蜻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蜻蜓》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请生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3、教唱法学唱歌曲。

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不要唱的拖拉。

4、请生回想小蜻蜓的样子,它是怎样飞行的。

听伴奏乐,边唱边随着作律动。

四、欣赏

1、教师简介2首乐曲。

2、初听乐曲(2首一次听完)

请生说说两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请生分别用2种节奏随音乐为《我是只小小鸟》伴奏,并说说哪种节奏伴奏的效果好。

听《骑竹马》时,请学生模仿骑竹马的动作。

五、小结:

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奇思妙想,欢乐时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板书设计 :

课后小记: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5

教学内容:

知识“声音的强弱”

唱歌《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唱准高低不同的音。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知识“声音的强弱”

(1)播放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

(2)认识力度记号()。

(3)将学生分组,为学生设置情景,表现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辨声音

聆听大鼓和小鼓,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何不同?

(2)聆听范唱

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欢愉的情绪。

再次聆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3)学唱歌曲

师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大跳音程,老师可用手势辅助学生唱准。

第一句的第二小节、第四小节之后可以换气,而第二句尽量不换气。

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就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下正确的演唱姿势,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表现歌曲

师启发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试试哪种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音乐表象形象。

边唱边唱,边用声势动作伴奏。

分小组边唱歌曲边列队行进。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6

1、歌曲:牧童

2、综合训练

3、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1、学习用o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一、发声练习(第26页综合训练一)

注意:唱“o”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

二、学唱歌曲《牧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

5、处理:

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

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1、讲解游戏方法:

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学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随着鼓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

2、做游戏。

3、教师讲评。

四、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听听它们在做什么?

义务教育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带领小朋友熟悉新环境。

2、通过学唱《我们一起来唱歌》,让学生相互认识,彼此感到不陌生。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手段带领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初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步骤与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认识音乐娃娃

三、音乐游戏《传、传、传》

四、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五、总结

教师的指导活动

1、组织学生按照已排好的圆形座位坐好。

2、宣布课堂秩序

出示音乐娃娃:“小朋友在这奇妙有趣的音乐乐园里,将由这三个音乐娃娃为你们做导游,他们会带领你们认识许许多多最最快乐的朋友,你们想跟他们交朋友吗?

3、放音乐《传、传、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唱唱’为我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传、传、传》”

4、放音乐(第二遍)

5、宣布游戏规则“……大红花传到谁,谁就走出来作自我介绍

6、导入:‘唱唱’可是一个天生的歌唱家,今天我们在音乐乐园里要跟‘唱唱’学 好多的歌儿,下面我们和‘唱唱’一起来唱歌,好吗?

7、弹琴伴奏

8、弹亲伴奏

“今天老师把小朋友带到音乐乐园,认识了哪些朋友?你们快乐吗?”

学生的学习活动

按个子高矮排队等待认识“唱唱”、“听听”、“动动”三个音乐娃娃。

1、坐在原位随节拍拍手。

2、跟着学唱。

3、按节奏顺时针传大红花。

4、跟着老师唱第一段歌词

5、学唱第二段歌词,在囗处填上自己和认识的小朋友的名字。

6、巩固歌曲

①两个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唱,商量好歌中名字的先后。

②跟随琴声唱。 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

把学生从教室里“秧田”式的座位改成开放型的圆形座位,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为活动带来方便。

通过游戏,让小朋友互相认识,消除了害怕的情绪,同时又增添了许多乐趣。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巩固了小朋友在前面游戏中认识的新同学的名字,增进了友情。

课堂小结:本课中的《我们一起来唱歌》和游戏《传、传、传》目的都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三个音乐娃娃的出现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活动内容:唱、动、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