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端午节的作文(4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生端午节的作文(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篇1

家乡的端午节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今天农历初五,这一天有浓浓的节日气氛。它能与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一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人们欢歌笑语,欢度节日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节更加隆重,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准备迎接它的来临,后几天准备划龙舟庆贺。这天人们买好箬叶、棕、米与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更加具有节日气氛,你看现在离节日还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包粽子。原来单调的粽早有了改进,现在有豆沙馅的、板栗馅的、蜜枣馅的……真是五花八门,口感好极了。满街都能闻到粽子飘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带来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摆放各式各样的早点,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圆、粽子、茶蛋与大蒜,这是家乡传统的佳肴。大家欢度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得热热闹闹,津津有味,但对我来说到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吃厌了。听外公说,他们小时候多么盼望节日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平时那有这样好的生活呢?

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这真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们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篇2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草……”每当念起这些歌谣时,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来。

每年端午节,妈妈和奶奶总会买好多粽叶,用水泡着。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蜜枣、猪肉等。包粽子可是一件技艺活,首先,将粽叶弄成一个类似圆锥的形状,放入糯米,蜜枣等,然后用粽叶将口包上,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形状有很多种,正方形、长方形都行,随心而定。粽子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非常难哦!在妈妈和奶奶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粽子大军诞生啦!当粽子放入锅里煮时,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笼转,等待粽子出锅的那一刻的到来……

关于包粽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儿吃屈原的尸体,便做了许多粽子投到江里,让鱼吃粽子,不要吃屈原。再这之前,还有一个更早的传说,再很久以前,古人想去其它地方得骑马,有的地方非常远,需要走几十天,有时碰到饭馆,吃饭便成了问题,那时没有盒子,饭用什么装呢?古人想了个好办法:用叶子钭饭包着,不就可以带走了吗?于是,粽子便诞生了。

在粽午节,不仅有好吃的粽子,还有清香的艾草。

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便会和姐姐去市场买艾草,并配上栀子花,石榴叶等合成“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艾草,据说艾草可以镇邪避灾。当然,闻一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鸭蛋吃。晚上洗完澡后,妈妈又会用泡“五味草”的水将我们淋一遍,又香又舒服,据说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我们这里没有赛龙舟,但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那场面热门非凡。

端午真是一个丰富有趣的节日啊!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篇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一说起端午节我就想起了三年前的端午,那一段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记得那时因为爸爸妈妈都有事,我妈妈便把我托付给了外婆。一到外婆家,我便被门前挂的物品所吸引,有驱邪的菖蒲,有似条条绿鞭的艾叶,有如一团团艳火的石榴花,甚至还有一长串蒜头。

我一进门,我的外婆便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她和我交谈了几句后,便请我坐下,让我吃桌上的糕点。我的目光看向了桌面,桌面上摆着清甜软糯的绿豆糕,泛着层层诱人光泽的油糕,还有几个我叫不上名的糕点,但都十分好吃、诱人,我吃着吃着,不经意间看见了厨房里有几个未完工的粽子,我便让我外婆教我包粽子,在我的央求下,外婆见拗不过我,便答应了。外婆先选了一些粽叶,把它们煮上8分钟,这可以让它更容易塑形,然后把它卷成圆锥状,加入泡发好的糯米,接着把馅料用筷子压实,封口,最后缠上麻线,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可是我面临的局面却不太好,不是馅儿漏了,就是线掉了,好不容易我的粽子就包好了,那是一个四处拴着麻线,有许多漏洞的粽子,看起来弱不禁风。我的外婆把粽子放进锅里煮---连同我那一个蹩脚粽子。煮粽子的时间里,我的外婆又用手帕沾了沾有着草木苦香的艾叶汁,擦拭着我的脸和手,她说擦艾叶汁可以防止“五毒”的叮咬,让人一年不生病。擦完不一会儿,午饭时间到了,我家的亲戚陆陆续续围坐在一起。席上,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这个端午节,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体会到了民间的风俗,十分高兴。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篇4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端午节的思念。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