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优秀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本文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1

关键词:听说;读写;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06-02

一、先行听说,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思维能力

开展听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因此,从五年级开始,笔者采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法与措施,积极开展听说活动,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

1、坚持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制度,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说英语

笔者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训练学生张口说英语,教给他们怎样做值日生报告。前一个阶段,让值日生们报告自己姓名,年龄,所处班级,科任教师,出席情况。经过一个阶段的反复训练和悉心指导,结合所学课文,发展到命题报告,如:My Family, My Friend, My English Teacher, My school, My Day, 再过渡到复述课文大意或汇报个人收获,如:Working hard on the farm, The seasons of the year, A good doctor, A big nature park, A happy weekend, Going hiking, Look at my picture.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Unit 6 A Nature Park后,我所任教的501班张淑敏同学做了一篇这样的report:It’s Sunday today. I go to HuangQishan park with my parents. The sky is blue. The flowers are colourful. We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ow!. It’s so beautiful. There are so many tall buildings in Dongguan. I love it! 这实际上是一篇很好的口头作文了,虽然语言难免稚嫩,有部分语法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与修改,但是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做出这样的口头作文已经相当的不错。

2、教师用英语讲课,营造英语教学氛围。

用英语教学英语,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创造英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作用,让学生在几年学习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熏陶。因此,笔者从组织教学到词汇注释,从句子分析到作业布置,课堂上各个环节尽量多多使用英语。

课外接触学生也是这样,主动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问候、交谈。我还了解学生家庭电话号码,公布自己家庭电话号码。在节假日,我有目的地与学生在电话中进行英语会话等,深受学生欢迎。这实际上诱导了学生说英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录音或进行听力测试,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课文教授结束后,让学生合拢书本,再让学生听录音,接着进行复述或开展学生间的对话,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述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进行听力测试(教材与练习册都有这种练习),提高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4、进行英语表演,维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现行新教材,表演内容几乎函盖了每单元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表演,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情感和教学是相通的。我充分利用学生好说好动,记忆力强和模仿力强的优点,以种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将学生引向一个其乐融融的英语天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课文时,我安排了如下表演:Answer phone. Go to a park. Where are you from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Come to the Party! What do English/ Chinese people eat? What a good girl! What am I doing? What do you have on the weekdays ? 等等。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这些表演就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再现了课文中的交际情景。表演者用英语对话,是一种说话实践。合作的表演者一定在听懂对方的发话后才能回答,这也是一种听的实践。学生观众看和听又是一种视听实践。学生们为在讲台上表演成功,加紧在课外一遍遍地排练,这就加大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了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本领,养成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加强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看图进行口头作文

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Unit 6 A Field Trip一课时,在完成了整个单元新课的传授后,我给学生四幅不同的图片,第一幅为同伴郊游图,第二幅为参观动物园图,第三幅为动物图,第四幅为整体画面图,然后让四位学生分别口头描述以上图画,再由一位学生串述,这样就形成了一篇生动而又完整的口头作文。这样做,锻炼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及运用英语能力。

6、开展课外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推进口语活动

二、百练读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表达能力

学生英语写作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笔者认真抓好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使学生的习作逐步达到上下连贯,文理通顺,语法准确的要求。做法如下:

1、让学生改写课文

(1)叙述方式。在学完Unit 3 Part B Read and write后,我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利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改为用叙述的形式进行描述,即把部分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对课文进行改写,将对话式的一段小课文改成用自己的话描述的一篇记叙文,以培养学生的转换人称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2)对话表演改写为记叙文。在学完了Unit 3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后,我要求学生将整单元的对话串连起来表演,并改写为一篇记叙文,可以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形式改写,这样让学生既转换了人称,又改变了动词形式,从而使他们得到了锻炼。

2、活动后写作

在学校、班级组织开展了诸如体育活动,植树活动,参观访问后,我及时布置学生写作,例如:The 100 -meter race , The high jump, Planting trees ,The visit to People’s Park, 类似这些题目我都会提供一些适当的范文,要求学生根据范文仿作。批改后,我还打印了学生中优秀作文,发给学生阅读,鼓励了学生写作积极性。

3、提示作文

小学生用英语写作开始时往往东一句,西一句,缺乏连贯性、整体性,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每篇作文都给予他们一些提示,犹如教小孩学走路,扶着他们一步步向前,让他们有话可写,乐意去写。例如命题作文My good friend,我作了以下提示:(1)好朋友姓名、年龄、个子。(2)爱好英语,擅长数学。(3)乐于助人,帮我学习功课。(4)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爱打篮球。

4、听完短文后笔述

有些课文讲完后,我将其概括为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先让他们集中心思、听懂文章主题与大意,然后写出该短文。

5、让学生根据范文写作

仿作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例如,在教学学生写英语书信的要领与格式,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范文进行仿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下册有关书信的课文时,出示了Sarah的一封信,让学生读后给她复信。 学生根据提示与范文,开动脑筋,写得有板有眼。在学生学习了The weather report 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回家听取本地天气预报,然后进行The weather report 的仿作,也取得了成功。

6、将一串问题组合成作文。

在教六年级上册Unit 4时,我要学生向他的或她的朋友尽可能地多提问些问题,先把答案记下来,然后利用所了解的情况写一段有关他或她的朋友情况的短文。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使用。

1).What's your name ? How old are you ?

2).What's your address ?

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4).Who are they ? What are their names ?

5).How old is your father / mother ?

6).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me ?

7).Are there any animals in your home ?

8).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

9).Is there a TV in your home ? Is it colour or black and white ?

10).How many bikes are there in your home ?

11).Is there a telephone in your home ?

12).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全体学生在课外向朋友们积极地开展了调查,认真地写了一段有关他朋友的短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篇2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系统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角度,经过专家反反复复的修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套教材本身就是一套系统化的语言学习载体,各学年、各单元、各板块知识是前后联系的。小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帮助学生挖掘整本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授新知时,从新旧知之间的关系上展开,能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记牢这些知识。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It’slate》中有很多数字和时间,在第八单元《Inclass》的PartG部分,就可以联系起来。

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往往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内容,形成几个场景,掌握相关的单词、句型和对话等。又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nEnglishfriend》中,教材以Tom的相关信息为中心,通过介绍他的居住地点、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等,设计成几个场景,然后将有关的知识整合在里面。介绍Tom的情况放在第一部分,一直到第五部分落实如何使用英语介绍一个人的方法,前后联系,环环相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在第一部分,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WheredoesTomlive?Whatdoeshelike?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以板块为核心,因“序”呈现

在英语教材单元内部的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展开。但教材是死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帮有鲜活生命、各具特点的个体,要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灵活处理教材,重新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

1.充分利用板块中的资源创建场景

在教材各板块内部有很多资源,却容易被我们忽略,其实这些资源往往更生动、更有效。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obbies》中,在单元的最后部分就有一首英文歌曲,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它应用到单元导入环节,随着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能使学生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感受,然后产生要学习歌曲中相关句子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情感和知识的准备。这样的资源,其实在很多单元中都有,一个游戏、一首诗都可以被我们利用起来,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本单元进行。

2.有意识地应用单元中的图片创设场景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uyingfruit》中,第一部分是MissLi购买的水果,设计成一个场景,而在第五部分,又是MissLi购买苹果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购买活动先开始,再到购买的水果,这样既符合逻辑顺序,又能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

三、总结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3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教材编者也会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关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振奋的地方,并在这个共振点处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即兴口头作文。教材的共振点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能够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口头作文氛围。下面笔者根据在小学的实习经历,以具体课文为例,阐述口头作文训练的方法。

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秋天到了》中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讲到这一段时,我发现学生异常兴奋,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一段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经常就这样看着天空,数天空中的大雁,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听到学生们纷纷同意的声音,高兴的同时我赶紧抓住他们共同的振奋点,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找找这段写大雁南飞的话语中,哪个字是相同的?”这时学生们的小眼睛都盯着这一段,有的学生说有两个“一会儿”。接着我抛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结合平日里看到的其他小动物,也试着用‘一会儿’造一个句子?”这时,学生们特别兴奋,纷纷思考,举起他们的小手。有的学生说:“小狗特别可爱,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跑开。”有的学生说:“小金鱼很活泼,一会儿吃食,一会儿吐泡。”就这样,学生们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欢快地说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太会作文,像这样根据教材中的例子,当堂即兴说出一两句话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日后进行作文训练的。

又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难忘的故乡》一文时,当我与学生们一起朗读主人公在雪地里打雪仗、摔跤、打滚儿的情景描写时,学生们有很多话要说。这些是哈尔滨地区的孩子,他们每个冬天都会看到洁白的雪花,正处于爱玩耍阶段的他们自然可以说出,也乐意说出在雪地上做的各种游戏。就此,我马上拟出半命题作文“雪地上的____”,紧接着给出提示,可以是雪地上的游戏,雪地上的欢快,雪地上的忧伤,要求在作文中具体描述出人物、地点、雪地上发生的事情及心情,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学生们思考五分钟,当堂口头作文300字左右。根据学生们的口头描述,我再和其他的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积累作文素材,课前五分钟演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基于此,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并把触动心弦的地方记录在素材积累本上,以备演讲时使用。以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口述,能够锻炼学生听、说及人际沟通的能力。

关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有多种渠道。比如说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句、好人好事。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方法和技巧记录在作文笔记本中,对于感受特别深的地方作出标记,以便应用到课前演讲中;也可以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作文知识、获得的感受记在作文笔记本中。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爱观察的眼睛,他们普遍对生活中的事物敏感。教师应指导学生把他们观察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趣闻乐事概括成一两句话随时记录下来,在课前演讲中再进一步详细地口述。

有了一定的作文素材,就要把它们加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便是锻炼学生胆识、展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好方式。教师可以在每次演讲前给出演讲主题,可以直接把刚刚学过的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当作演讲主题。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沙漠里的船》和《雪猴》,这个单元主要是描写小)●(动物。教师可以把演讲的主题确定为“我爱动物”,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及日常接触到的小动物,列出一个作文提纲,在课前演讲。演讲的主题也可以由师生讨论后共同确立,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与语文作文相关的都可以成为演讲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演讲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姓氏顺序排列演讲序号。不同学段的学生,演讲的时间也应有所区别。第一学段(1~2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由于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安排4~5人进行演讲。第二学段(3~4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1~2分钟,每次安排3人。第三学段(5~6)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2~3分钟左右,每次安排2人。学生们演讲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演讲人的语音、语调、语言、仪态及演讲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纠错的同时尽量多鼓励、多赞扬学生,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口头作文的兴趣。

三、制订口头作文训练方案,定期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课

口头作文训练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方案,并且按照训练方案定期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课,以便遵循语文自身的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一学段(1~2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对作文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学说普通话,运用所学词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片、微型电影等引导学生做说话练习。根据学习时间的不断推进,由浅入深地加以练习。先以说一两句话作为练习的开始,逐步扩大到三四句、一两段话的练习。可以每两周开展一次口头作文训练课,每次45分钟;也可以采用朗读精美篇章或学生自主选定题目口头作文的形式。

第二学段(3~4年级),此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关键期,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字、词、句进行简单的概括与归类。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期,相应地加大口头作文训练的难度。要求学生用心观察周围世界,充分利用课内外积累的素材,别出心裁地把自己平日里感受最深的内容说出来。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口头作文训练应以记叙文为主,以说明文为辅。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开展一次口头作文训练课,每个学生口述3~4分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篇4

面对这样极具个性的群体,课程标准做出了科学、明确、多维度的要求。而这些基本的要求与本册教材的三维 目标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们通过认真研读可以发现,这五方面的要求都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兴趣”,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各种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是我们首要努力的方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习惯品质等方面的学习在“兴趣”这一关键点的推动下将更加体现主观能动性。

二年级全册的知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字、词的学习,同时增加词语和句子训练的分量,围绕知识基础点生发出各方面的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感受、理解,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倡探究性学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全册的知识概况:每一单元都是围绕以下五个领域的内容组成,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如图所示。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从第三册到第四册逐步侧重于识字方法的探究与交流,侧重于自主识字合作识字,生字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有所提高:

1.数量上有所增加;

2.字的结构较复杂;

3.字义逐渐加深。

4.加强了汉字学习的广度

5.写字方面: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强调间架结构的逐步掌握,提高学生对汉字评价的能力,把汉字写美观。特别是指导学生对偏旁部首的书写,以点带面,提高一个字的质量,一课生字的质量,乃至一单元、整册生字的书写质量,使之受益终身。

二、阅读方面侧重于阅读与思考的结合。

1.词语:虽然各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不断理解词语的意思,逐步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从尝试性学习到能自主性的运用所学到的优美词语,为写话做准备,提高应用能力。

2.句子:更加注重仿写句子、积累句子。

3.朗读课文方面: 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形式多样。要求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够赋予文本,在交流中不断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写话方面

上册教材注重纽带作用的发挥,更多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这正是为了下册的写话作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在下册教材的编排中解决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比如第一单元中,首先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从身边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各种现象,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展示讨论后的成果(自然现象、文字材料、图画、对联、谚语),最后把自己的想法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话是在充分的感受、理解、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进行训练的,分散了写话的难度,教给学生写话的方法,提高了写话的成效,学生由会写到乐写,只有乐写,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最后养成较好的写作习惯。尽管这只是点点渗透,但是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会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有所感悟的。

四、口语交际方面

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交流,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用比较完整、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养成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方面

各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逐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依据各单元主题和实际情况的不同,积极利用一切资源,如上网、查阅图书、讨论交流等等,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故事会、猜谜语、资料交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活动能有所感悟,并乐于和别人交流,形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