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救郑
战国时,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郑国,包围了郑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郑文公派大夫烛之武悄悄从城墙坠下来,溜到秦国的军营。
烛之武见了亲自领兵的秦穆公,从容地对他说:“秦晋围郑,郑国知道不能免于灭亡。但是如果灭郑对秦有好处,我也就不来向您说什么了。现在 秦国在西头儿,郑国在东头儿,中间隔着晋国,您就是得到了郑国的土地, 也很难保得住。为什么灭亡郑国去增加晋国的实力呢?晋国的力量如果过分 强大,对秦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呀。如果放过了郑国,让我们做您东边道 路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使节来往于郑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尽主人的义务, 满足你们的需要。这对您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更何况晋国是个贪得无厌的国 家,既然能向东吞并郑国,又怎能保证他们以后不向西扩张,进攻秦国呢? 现在如果灭掉郑国,实际上是在削弱秦国,加强晋国。请您好好考虑一下吧。” 秦穆公听了这番话,点头称是,当场表示愿意停止进攻,与郑国结盟。 晋国看秦国变了卦,一时捞不到什么便宜,就撤兵回国了。郑国免除了一场亡国之祸。
大家好!
人生如岔道一般,如果走错第一步,那么你就会步步走错,人生中的决择,一但选错,就会一错再错。
许多人在决择面前难以选择,一个人面对两条路,如果他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那么他以后就会步步兴运,如果他走了另一条路,那么他就只有一时的高兴和欢乐,在那以后就会是失望和失落。人生也就如此,前方只有选择在你面前,一但选错,就会失望和无尽的失落。
在人生道路中,你有许多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但是你不珍惜的话,你就进入无底洞,永远无法逃出,如果在那时在机会面前你毫不珍惜无不在乎,在你想要那一条光明正道时,你就已经没有机会了只有失望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些人在机会来到他身边时,他就会紧紧抓住,在自己进入无底洞时从中逃出来,重新走上光明正道走向自己欢乐而幸福的人生。
人生之中的岔道,只因你的快乐和高兴,那么人生中的欢乐和幸福就会慢慢减少。在正道上的人在一时改变了方向,那么你的人生也就会在这个时候慢慢的被改变了。你可以再次走向正道吗?这就在你面对机会时的选择方向了。
如果你在光明正道上不坚持轻言放弃的话那么你一定难以前进无法解决道路上的问题,无法收获快乐。
人生的道路要进行多决艰难的选择才能不管前进,只有在路上多努力一下,多奋斗一下,那么在人生中会多许多的欢乐和高兴。
难忘的教诲
1962 年 9 月,英国贸易大臣埃儒尔通知我国驻英代办熊向晖:英国政府 邀请中国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 12 月访英。中国政府答复:卢将如期访英。英 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了此事。
10 月,中印边界爆发冲突。我国被迫自卫还击。英国一些政客借机反华。 英贸易大臣埃懦尔紧急约见我代办,说:英国政府决定无限期推迟卢的访问, 半小时后就正式宣布。
熊向晖非常愤怒,回到代办处立即召集主要外交官开会,认为对英国这 种帝国主义态度,应当予以回击,并急电我国外交部和外贸部,提出三条建 议:一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二主动宣布取消卢绪章访英;三削减从英 国的进口。周恩来看了电报后,立即令外交部复电,指出三点建议不妥, 不予采纳。熊向晖接电后表示坚决执行指示,但思想不通。
第二年熊向晖回国休假。周找他谈话。说:“去年你提的三点建议, 当时外交部和外贸部基本同意,到我这里挡住了。是我让外交部给你泼了冷水现在我问你,当时提出这三条,出于什么考虑?” 熊向晖说:“我本想当场对埃儒尔提出抗议,鉴于外交工作授权有限,我只表示遗憾,觉得不够分量,应该用政府的名义提出抗议。英国虽已衰落, 有时还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气焰。他们认为需要,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邀请卢访 英,他们认为不利,就单方面宣布推迟。这有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味道。我们主动取消卢的访问,可以表现我们的高姿态。我们以自力更生为 主,对英国无所求。而英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靠外贸,削减从英国的进口, 才能刺痛它,加深它的内部矛盾。对英国该拉就拉。该打就打。当时,我觉 得有必要给以回击,这是针锋相对。”
听完熊向晖的述说,周开导说:“针锋相对要看全局。美国对我国 封锁禁运,英国却邀请我国卢副部长访英,这就有区别,有矛盾,先要抓住 这一点。其次,印度是英联邦的重要成员。中印发生武装冲突,英国要是按 原计划邀卢访英,就不好向印度交待。他们的态度有反复,说明内部有争论。 他们决定无限期推迟,是因为不知道中印冲突会持续多久。他们只是推迟, 还留有余地,你为什么要取消,要把文章做绝呢?当然,英国的做法不大对 头。你向埃儒尔提出来,表示遗憾,这很好,再用政府名义,口头重申一下 就够了,何必小题大作提抗议?我们的建设以自力更生为主,也要在平等互 利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这在开国的时候就宣布了。进口的东西都是 我们需要的,我们是计划经济,突然削减进口,首先对我们不利;英国同我 们做生意的,都是私营企业,对我们的态度比较友好。削减订货,受损失的 是他们,还会落下一个不遵守合同的坏名义。你想到这些没有?这件事已经 过去了,我还是提一提,你有什么意见?”
熊向晖说:“卢绪章访英成功,证明了我原来的想法和建议错了。但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方针政策上作了具体分析,使我豁然开 朗,受到很大教育。“周说:“我记得你是 1919 年出生的,已经不是少 年,有时还那么气盛。外交工作不能意气用事,要有全局观点,从多方面考 虑。我这样讲讲,是希望你更成熟一些,但不要因此就不勇于提出建议。”
周的开导,使熊向晖心悦诚服,深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