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7篇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有着一直流传下来的民俗民风,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松糕 篇1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出门上学的大孩子,双鬓斑白的老孩子,提起松糕,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软糯香甜的感觉呢?

刚出炉的松糕身披一件棕色的大衣,挺着一个六棱形的大肚子,点缀着几颗圆滚滚的红枣以及零星一点桂花。整个糕点被笼罩在一片白色烟雾中,浓雾里又透露着一股微微的香甜味,别有一番风采。看着看着,令人想摸一摸,触碰上去,软软的,糯糯的,还有一点黏劲。看了想摸,摸了又想尝一尝,把手指放入嘴中,吮了吮,一股香糯的感觉充斥着口腔,还带有一丝丝甜味,光是这一点点就令人沉醉,何况是一大块呢?

我赶忙趁热拿了一块塞进嘴中,用牙齿咀嚼着,软软糯糯的感觉顿时塞斥了整个肺腑,回味无穷,像水果一样带有一点甘甜,又如麦芽糖一样粘牙,又好似还有一点年糕的嚼劲,这种味道浸润着整个胸腔,流淌着全身。

奔进厨房,只见妈妈熟练地拿起一碗粳米,完全浸润在水里。良久之后,妈妈将粳米捞出,不断地揉搓它,细小的粳米竟在妈妈的揉搓下变成了一块小面团,就如一个大胖小子。她一手搓着面团,一手拿过白糖洒在上面。原来,松糕的那丝甘甜是白糖的功效,我趁着妈妈不注意,偷偷撒了一把白糖在上面。妈妈又抄过一瓶浊酒,倒于面团中,搓了好一段时间便开始发酵,我轻轻碰了一下,软极了!发酵完后,妈妈将面团放在容器中,放了几颗红枣和一点点桂花,20分钟后,又一个松糕出炉了,香气弥漫着整个房间,我的口水也忍不住滴了下来。

妈妈告诉我,大年二十五炊松糕是很悠久的风俗,“糕”同“高”,寓意来年节节高升,而方方正正的形状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原来松糕历史源远流长,寓意深刻,源远流长至今,我继续吃着松糕,品味着松糕的味道,这味道背后蕴含着过年的喜庆已经悠久的历史底蕴!

202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2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吗?)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其实,这是麻麻的童年回忆)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 篇3

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姥姥也换上了大红毛衣,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姥姥一边帮我拿新衣服一边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个新气象,于是就有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顺口溜。”

去年春节,我回姥姥家过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馅,一碗干面粉和一根擀面杖。“姥姥,这是要干什么呀”我问道。“包饺子呀。这可是我们北方的习俗呀。”姥姥笑呵呵地答道。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晚会,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了。姥姥揪面团儿,我来擀皮儿,爸爸妈妈包饺子,之后姥姥嫌我擀得慢,就让我也包饺子,她自我擀皮。我包的饺子简直是四不像,有的甚至露馅儿了呢,赢得大家哈哈大笑。姥姥趁着煮饺子的时候,给我讲了关于饺子的由来。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吃它,象征着来年有好运气,平平安安的。

过了十几分钟后,姥姥把饺子端上来了。我吃着自我的劳动成果,觉得异常鲜美。吃完饺子,我就给长辈拜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姥姥笑着给我个红包。欢笑声、祝愿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春节施我最喜欢的节日,真期望天天过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篇4

清明祭拜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非常多,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寒食节……我的家乡,人们对清明节特别重视,因为这天是追思先辈、缅怀先辈的日子。

清明节那一天,妈妈约好了亲戚们,一起去拜祭祖先。人到齐后,妈妈给每个人发了几片柚子叶。柚子叶的作用是避邪,让邪气远离。

我们一起来到墓地所在的山脚下,一起登山。小孩子们精力旺盛,我与堂哥堂姐堂妹堂弟一齐向上爬到了第一位。爬到特别陡的地方,我们手脚并用,双手扶着地,脚也往上蹬,费了老大力气。我们一直爬,终于爬到了安葬先人的位置,大家气喘吁吁。作文吧

大人们把东西放好,开始布置,有的割长长的青草,有的摆放供品,有的在坟墓上插上纸花……做好了准备工作,小孩和大人们一起点香。每个人拿三根香,排队祭拜。轮到我了,我鞠躬了三下,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插下香。所有人拜完后,就要烧纸了。小孩和大人一起折纸钱,打开纸鞋、纸房子。烧纸的寓意让祖先有吃有用,什么也不缺,让祖先在天国过得幸福。我拿到要烧的纸,小心地点燃它。纸烧起来了,我很怕烧到手,心里想:没事的,很快就结束了。这几天都是这个样子,认真对待,是对清明节和祖先的尊重。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

介绍家乡的风俗四百字6年级作文 篇5

《济南的风俗》

在济南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龙抬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每一个节日,都非常热闹,象征着怒放的新生。

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此外,元宵节前后,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跑旱船、舞龙灯、舞狮子等。非常热闹。

“龙抬头”在农历二月初二时举行。它又称“春龙节”,俗称是“龙抬头”。它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老男少儿都要理发,以视为精神,朝气蓬勃,免除灾病。

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都要到千佛山上登山,站在赏菊岩上静静地赏菊,有些人还会在这时许下自己所想的心愿或者祈求,期望美梦成真。

说完了传统的节日,再说一说一些吃的吧。济南人有着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油炸荷花瓣”就是一例。将新鲜、完整的荷花瓣洗干净后,挂上一层又香又薄的鸡蛋饼。再放在油锅里炸。俯看去,锅里就像一个美丽的太阳,之后撒上一些白糖。吃在嘴里,你会觉得清爽可口,回味无穷。

油旋为济南的风味小吃。因其似于螺旋,就像小孩子玩的陀螺。表面呈金光似的金黄,故名油旋。因为它脆香,许多人吃力又吃,非常令人喜爱。

济南的习俗是多么有特色啊,使我真想去看一看啊!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篇6

飘香的端午

端午,是个美好、充满糯香的节日。

端午又至,粽子的香味溢入鼻腔,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窜入耳中,艾条插在门上的模样映入眼中……这里有数不尽的寄托、欢欣、亲情……

说着乡村的端午,谁又不会嘴上立刻产生一种甜、盐杂陈的糯香呢?幼时的端午,母亲会先在前一夜泡好白白的糯米。那一夜,我总会睡得不安稳,总是盼着、望着吃到香甜的粽子。第二天一大早,我便会起床盯着那白胖软糯的糯米,并催着母亲起床来包粽子。

母亲被催着起床,母亲捞起了那些糯米,用早已经准备好的粽叶——懈叶来折成四角的绿粽,一组接一组。年幼的我,蹲在一旁,瞅着母亲一举一动,看着白糯糯的糯米,颠了又颠,巴不得现在就吃掉那群白胖的小东西。母亲利索的手脚,很快将粽子挨个包好。现在粽子更迷人了,我更想吃了,在一旁等着粽子的出锅……

一般吃完粽子后,母亲会让我和姐姐在门上挂艾草。我对挂艾草可以说是“不离不弃”,对它十分感兴趣,由于那时矮小的我够不到那么高的门上,姐姐通常会禁不住我的要求,抱着我,我才会喜笑颜开地把艾草束插在门上。下来后我会与姐姐在门前的小院打闹追赶……就算摔了跤也是边笑边爬起来,接着和姐姐“你赶我摔”,“太累了!姐!你等我一下……”我边喘粗气,边和姐姐商量……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会去农田里祖辈的坟前,我因为对那种事是害怕的,常把脸埋在姐姐的一旁,不想看见那些坟。最后还会被迫给祖先“作个揖”,说些祝福或要寄托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算是我最珍贵的记忆了。端午啊……那是个美好珍贵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飘香的味道,欢声笑语的小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邵阳的春节也是如此。祭灶神,扫灰尘,杀年猪,打糍粑,煮年根。

从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过年的时候杀一头来煮年根。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啦,农村离养猪的很少,外婆去市场上买了几十斤猪肉,把猪肉切成大块,把上面的毛用烧红的铁烫干净,再杀几只鸡处理干净后,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锅里,用柴火煮着。等绕组到可以把筷子插进去后就差不多了。拿一个不锈钢的大盆装着放到堂屋门口,再倒上三杯酒,点上三柱香烧一些纸钱,再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我不经感叹,原来的条件艰苦却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我们更要好好学习,让生活蒸蒸日上。

传说是因为以前农耕社会不发达。杀猪杀掉自己养的猪,割肉拿去集市上卖过年的肉,但是当时的人都很贫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离不开杀年猪,以前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那时的猪养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长大的,所以比现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杀的猪肉用来煮,肉跟猪血都给邻居们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浓。

现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传统,大部分把春节当做一个普通的假期,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