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观后感【优秀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如下是可爱的小编惊云给大伙儿整编的7篇喋血孤城观后感。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1

前几天下午,邓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喋血孤城》。

影片震撼地再现了发生在67年前的一场惨烈血战。1943年11月,抗日正处在中日对峙阶段,日军向常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驻守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以八千将士之力死命抵抗三万精锐日军的连环炮火。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八千“虎贲”以生命为承诺,为守卫常德这座炮火中的孤城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这是一场以绝望支撑希望的战斗,明知自己是死,却为了有更多人有生的希望选择向死而生。八千“虎贲”以拼到只剩二、三百人的惨烈代价阻止了日军继续南下的步伐。常德血战,也被日军冠以“凄绝,”之名成为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役。从德山失手,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后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到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的8次冲锋的狂轰滥炸,最后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军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气气来攻打城门,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最后日军攻下常德,真是实再现了我军以8529之兵力与三万多精锐日军展开了长达20多天的殊死对决的那一幕幕悲壮战歌。

看过电影后吧,影片中将士们的勇敢豪迈让我敬佩的五体投地。在日寇妄图侵占华夏大地时,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生命扞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才是我们民族的颜面。尽管他们他们当中,有太多的名字都已无从考证。但他们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抗日勇士的英魂将长存!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2

星期四下午,我看了一部真实而又震憾人心的电影《喋血孤城》。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生死对决。从德山失手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后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军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气来攻打城门阵地,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虎贲将士为守卫常德这痤孤城,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是二虎站在牺牲的将士堆里不停地大声重复连长冯葆华的话。还有活着的吗?还有活着的吗?一声声撕心裂肺呐喊,就是听不见一个人的。回应。二虎自己依然坚持战斗

虽然这部影片没有好的结局,但是,让我最为真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我的心久久、久久不能平静。而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现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幸福生活。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前进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上。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一切,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强大。

喋血孤城电影观后感 篇3

《喋血孤城》讲叙的是抗战中余程万率领国军第五十七师(代号“虎贲”师)八千将士,在湖南常德与围城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保卫孤城常德的血泪故事。

多年以前,看过与此相关的一本小说,书名好像叫《常德保卫战》,书中描写“虎贲”师为了保卫常德,与日军进行了浴血奋战,直到多年后我对书中所描写的那惨烈的。战斗场面仍然难以忘怀。于是我对这部片子充满了期待。

但是说实话,看过之后,着实让我大为失望。大家试想想以八千血肉之躯抵御数倍于自身的日军十六昼夜,这战斗何等之惨烈。整部片子没有表现出那场保卫战惨烈的战斗场面,也没表现出余程万及其同僚等指挥官指挥战斗的过程,更没有表现出战士们舍生忘死的血战场面,却将不少篇幅给了一个所谓的编外战士和他的姐姐,还有一对即将完婚的夫妻。不知道是和平年代太久了还是什么缘故,现在的战争片都要掺杂一些爱情戏,本来要表现得主题-----战争却表现得不伦不类。

这是从微观上讲的,而从宏观上讲,整部片子没有完整的主线,没有完整的叙述整个战役前因后果,没有表现指挥官指挥、部署战斗的过程。宏观上的主线犹如一个人的骨架,而微观的人物及场面描写则是一个人的血肉,二者的结合才能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人。这部片二者都有缺失,因而表现不出一个完整的主题。另外 余程万的扮演者吕良伟,空有一身靓丽的皮囊,却无法表现出内在的将军。 套用黄真讲的一句话,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一部没有思想内涵的电影是不会成为经典的。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4

还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到文化宫看这部革命电影。而如今,电影里的画面只是记得零零碎碎的一些。今天,自己重新到网上观看了一番,很凄凉。这个60多年前就在自己脚下发生的战争,现在除了几坐沧桑的碉堡,几段破败的城墙外就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一点痕迹。

电影一开场,就是漫天飘落着日军劝降书的常德城,镜头转到一个戏楼里,安以轩正在台上唱着常德丝弦,丝弦里提到的地名估计只有常德人知道,而看台上却只有余程万师长一个人在听,可以推测人们都早已出城避难去了,曾经热闹的常德城也就只有一个人唱丝弦的声音。

飘荡的芦苇看不到一点战争的影子,而马上,这里将化为焦土。一个日本队长在写生,感叹美丽的景色,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这里,很想去,可司令官说只有等占领常德后才能一起去桃花源。真的,战争让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变成遥不可及。

一阵阵枪鸣传来,硝烟正在弥漫,桃源已成废墟。八千“虎贲”将士,仍以自己的。的生命护卫着常德——“非将敌寇驱退,绝不生离常德,与常德共存亡!”***在眼前轰鸣,烟雾在远处升起,刺刀在耳边划过,毒气在身旁弥漫……有种感觉,真实的战争真的要比想象的残酷一千倍。那个自愿参军的苗族战士二虎,那激昂的斗志在真正的战场上,也害怕得哆嗦。枪声越来越近,常德外围阵地已全部丢失。或许,这还能算一座城,死寂的孤城。日军轮番攻城不得,最后使用毒气终于攻破城墙,与国军开始巷战。巷战的惨烈都是知道的,寸土寸金,就在被战火摧毁的房屋的残垣断壁中,双方明枪暗箭。日军不断压缩推进,国军的兵力远不及日军。整座城,还剩两百余人,只能拼死突围。那位苗族战士二虎站在尸体纵横的巷子高声疾呼:“还有活着的吗?还有活着的吗?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  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所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去形容,因为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种信仰、信念!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5

这部要说的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台湾女孩安以轩好正。该片是第一部通过某党审查片中又没有某党只有国民党抗日的战争片。承德保卫战估计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说过。值得一提的是战争场面拍得非常真实,可以和拯救大兵媲美了。想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都应该看。

看完哥还做了查了很多历史资料。守军师长余程万不是像电影里坚守到最后又出去和敌人血拼,他是在还剩300人的时候弃城突围了,城失守三天后他又带着援军夺回了承德。蒋介石因此要枪毙他,是承德的老百姓上书求情他才没死。老余后来找了作家张恨水写了部小说《虎贲万岁》记录了这场保卫战。之后老余移居香港,后被黑社会抢劫时打死了。

不管他弃城对不对,他给老婆的遗书让人很感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部、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报国并祝胜利。”

这让我想起石牌之战胡琏的家书。“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也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给妻子的信::“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

从这些遗书中看出,国军的将军的文学素养要比某党的高不是一大截。只可叹那一代保家卫国的忠勇之士被从史书上抹去并已被人们遗忘。很多当时的烈士陵园也早已被铲平。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6

早先明白喋血孤城这部电影是因为安以轩,因为喜欢轩轩所以对于关于她的消息都十分关注,所以经常在百度贴吧或者是她的博客微博上头逛游,从那时起就明白她要拍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了,可是,说实在的,俺不是很喜欢看战争片,一是太血腥,二是都比较假,可是,昨日看了喋血孤城以后,这种感觉没有了。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中国唯一一部以国民党为主的,和小日本打仗的片子,片中演绎的都是那时的残酷的战争场面,以及国民党军队奋勇杀敌的场面,并且情节十分感人,看的俺还落泪了几次。其中有一场戏印象比较深刻,演的是安以轩在战争空隙,为了奋战杀敌的爱人,在战场上穿嫁衣,并主动倒酒给爱人,完成那段战争前未完成的婚礼;让人看的心里酸酸的,想想当时的那种情景下,她还能誓死相随,那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爱的力量啊。还有一个场景也让我落泪,讲的是虎贲师的师长在伤员众多的情景的去视察情景,探望伤员,吕良伟演的师长在和一个受伤军人握手的时候,伸出了右手,结果那位军人右手打仗失去了,再伸出左手的时候,那位军人的左手也没有了,最终,吕良伟眼含热泪,给那位军人敬了个军礼,同时那位军人用自我残缺的手给师长还礼。

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残酷的战争,可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被历史所记载的,我们此刻的日子也都是先烈用血用命换来的。并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我觉得我们的政府首次容许一部全篇都是国民党的军队的题材的电影的播出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以前的电影演的都是共产党多么多么的勇敢,多么多么的奋勇杀敌,多么多么的英雄,可是,不能忘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仅有共产党是抗日的,国民党的军队也曾奋勇杀过敌人,也曾不顾性命保卫过自我的国家,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篇章,所以,我们应当正视历史,正视现实。国民党也有爱国人士,也有英雄豪杰。

《喋血孤城》观后感 篇7

历史的画面犹如还在昨天,老弱妇孺在大声的啼哭着,呼啸的日军飞机在常德的古城上空穿梭来往,到处是断壁残垣,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日军肆无忌惮,百姓任其屠戮,整个电影犹如封存已久的`油画,在我面前缓缓展开。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异常惨烈的中日大战,中国军队以低劣的装备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生死对决,以命相搏,在弹尽粮绝的艰苦环境下,为守卫常德这座古城,献出了自己最后一滴鲜血。“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影片中这句普通的电影台词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相信在八年抗战中,有千千万万和“虎贲军”一样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为国尽忠,也许他们在此之前只是一位士兵,甚至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许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倭寇的残忍侵略,血雨腥风,舍身成仁,用鲜血为华夏民族赢得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战争的残酷让结局并不美好,古城常德被日军占领,余程万率军突围,八千将士化为八千英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种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支撑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支撑着中华民族繁衍至今,屹立世界千年而不倒,文化源远流长。

如今从前的废墟变成了美丽的城市,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历史已经过去但绝不会忘记,今天活着的所有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子孙将永远铭记这些英雄,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你们努力不会白费,我相信,总有一天富士山头扬汉旗!

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国军官兵致以最崇高敬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