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主要讲了一个14岁小姑娘乌塔,一个人独自游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资料,而且这次旅行的费用都是她每个周末到超市或餐馆发广告单挣来的。下面是整理的《乌塔》读后感【精彩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近,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深。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一个名叫乌塔的德国女孩,她才14岁,却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而十岁的我呢,出去买东西要妈妈带,上兴趣班要妈妈送,更别说独自出去旅行了。
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而我呢,做事太欠计划性。我喜欢看书,但经常把看书放到做作业的前面,因此导致我很晚才能睡觉。我一天别说写份日程了,就连起码的规划都没有,整天都急急忙忙的,像赶飞机似的。
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旅行用的所有的钱都是她自己挣的。为了挣取旅游的费用,每个周末去餐馆和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挣钱。而我呢,洗碗有时都把碗摔得稀烂,更别说去餐馆挣钱了。离开了妈妈,脏衣服没人洗,臭袜子堆得跟小山一样高,并且臭气熏天。
乌塔旅行前阅读了大量跟这次旅行有关的书籍和资料。而我呢,每次都是跟着爸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没好好阅读要去地方的书籍和资料就直接去了,结果跟没去一个样。
为什么我跟乌塔的差距那么大呢?仔细想来,还是爸妈对我太过溺爱。平日,我想自己削个水果,爸妈怕我划到手帮我削了,类似的事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到了温室的花朵,虽然得到了温暖,但没经历风雨的洗礼,生命力并不顽强。
学了《乌塔》之后,我决定要像乌塔一样,做一个自强自力的人。我向爸妈推荐《乌塔》这篇课文,并告诉他们我的想法。首先,学习自理能力。从小事做起,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房间,自己独立上下学;再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洗碗筷,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和衣服。其次,学习做事规划性。先制定并执行简单的日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不再整天风风火火的;再制定并执行周计划,安排好锻炼、阅读、社会实践时间;最后跟爸妈一起制定年度计划,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探访亲友,有准备的出去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妈很支持的我想法,并欣慰地说我长大了。于是,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独自过马路、第一次自己洗袜子、第一次卖报纸……我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信,爸妈也越来越欣慰。
我要跟乌塔一样,做一个自强自立好孩子。离开爸妈建立的“温室”,多一点磨炼,即使有乌云,努力后也有灿烂的阳光。
最近我们上了一课名叫《乌塔》的文章,它主要讲了:一个14岁小姑娘乌塔,一个人独自游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资料,而且这次旅行的费用都是她每个周末到超市或餐馆发广告单挣来的。她还立下了一个愿望,等挣够了钱,就来中国玩。
我觉得乌塔是个勇敢、独立的女孩子,可以一个人完成一件让我难以置信的事。自从看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我想:我已经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了,不能再依赖父母了,要学会独立,这是一个青少年应该学会的。我还想大声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了,请你们对我放手吧!我不再是一朵温室里的小花,我要茁壮成长!”
学完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德国和我们中国管教孩子不同我们都有不同的兴趣,他们德国人的孩子可以自己挣钱当做自己旅游的费用周游世界,让自己多见见世面学习更多丰富的知识。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却因为安全设施问题爸爸妈妈担心就在妈妈的保护下成长。
我还知道了文中的乌塔是一个刚刚14岁的女孩,她热爱生活、独立自主、热情大方、不依靠爸爸妈妈的人,乌塔的旅游住宿费还有好车费吃喝费都是自己为餐厅还有超级市场发广告还有看孩子得到的她足足准备了三年。
《乌塔》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向乌塔一样学习。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乌塔”,文中的她14岁独自环游欧洲,她去的路费是自己打工赚来的。看了这篇文章我也有很多的感触……
我们应该也有这样的意识,也要有这样的行动,不一定要去走远门,做一次香甜可口的饭、做一件对父母有用的事,而不换来报酬,我们才能茁壮的成长,不能当一个以后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我以后必须独立生活,感受到独自飞翔的快乐,以后在社会上非常好的生活,才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生活,要不人生就会枯燥无味。
乌塔有着许多很好的品质。乌塔热情,有自主意识,有责任心,活泼。
乌塔凭着这些,可以自己去挣钱,自己去旅游。她因为这些,自己去欧洲游玩,游历了很多有名的国家。虽然她是家里的宝贝,虽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她,但可以让她一个人出去游欧洲······
而我们呢?自己的饭也要爸爸妈妈帮忙打好,有些人,早餐也要爸爸妈妈买过来。女同学有时候自己会梳头发了,还有妈妈帮忙梳。我们也是家里的宝贝,为什么不能独立些,自己出去游玩呢?那是因为我们不像乌塔那样,有那么多的好品质,尤其缺乏独立自理的能力。
我们要多多向乌塔学习,学习她的好品质。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乌塔》。我从乌塔身上发现了许多优良品质,使我受益无穷。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乌塔一人周游欧洲,遇到了作者,并与作者聊天,告诉作者自己要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乌塔用了三年时间挣旅费,不向父母索要。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会向父母要,要完了事。这可以看出国内外孩子的差别。
乌塔喜欢一人出游,这点于我相同,我独自去过乌镇,杭州等地。再过几天,我还要去宋城旅游,独自出行是件快乐的事。
乌塔,我要向你学习,你身上所蕴含的优点是数不胜数的。
施子斌妈妈的感想:
今天下雨,进货到家时已经很累了,理完货,儿子正好回来。一坐下,便开口问道:“妈妈,你知道我们第27课《乌塔》是什么意思吗?”当时我一愣,不过后来就马上想当然地想,这么奇怪的字,不是某个少数民族姑娘的名字就是哪个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的一座山名或者是村名呗,……嘿嘿,想完就对儿子会心地笑了笑。又过了下,儿子又粘上来了,妈妈,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哎呀!烦不烦了,老娘全身都湿透了,冷死了!你还折腾个没完。就很没好气地说:“乌:顾名思义就是乌黑的意思,塔么,就不用我说了,就这点意思你还搞不拎清的?给我一边做作业去,我累着呢!”不曾想,儿子一本正经地拿了语文书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请你看看我的语文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写写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想吧!这可是你的作业哦。”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于是,我捧起语文书细细品读,哦,原来乌塔是个14岁的很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边读一边惊叹小乌塔的自立。课文主要讲了乌塔花三年的时间挣足了旅费,然后一个人周游欧洲。旅途中遇见作者时,很自然地与作者攀谈,还提出不少自己对于快乐的见解。其中文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地是乌塔对“宝贝”和自主自立,乐趣的超级见解,可见外国的教育就是与国内有区别。
有关乌塔对作者的一番反驳,我觉得又好又不好,因为孩子自立固然让父母省心,但前提还是孩子是否具备“放养”的资格。如果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一般的话,我觉得还是应从小事做起,切不可一律效仿乌塔之举。说得好的地方是乌塔对“爱”的不同见解。现如今,家家都是独子,通常都是6个人带一个孩子。所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怕丢了,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怕孩子学习压力大累坏了……诸如种种,是现代不少父母的通病。这就直接导致孩子变得娇气了。
当然,读完《乌塔》一文,对我感触最深也最要改变的是,我们带孩子要真正的带,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能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要孩子认同,也不能认为自己是大人,做的一定是对的,给大家说个我的笑话吧,当儿子4岁时,闹着要骑脚踏车,那时我是这么想的,男孩子这么小就骑脚踏车,万一到时候“小鸡鸡”压坏了影响发育怎么办?就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坚决不让儿子骑脚踏车,一直至今。呵呵,当然了,街上那么多骑脚踏车的小孩也没见哪个发育不良。所以,我决定,改变就从脚踏车开始,让孩子感受到动的快乐。
今天我学了汪晓洁写的《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遍欧洲的事。
说起乌塔,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和乌塔同样都是孩子,我已经九岁了,可日常生活还要父母打理,而乌塔却能独自游遍欧洲;我买东西都要父母出钱,而乌塔却可以自己打工挣钱游历欧洲;我上学、回家都要父母接送,而乌塔一个人游遍欧洲都镇定自若……
我觉得乌塔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她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自己挣钱去旅游,却不找父母要一分钱……虽然我们不能跨国旅游,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强、自立和自信,做一个阳光、向上、坚强、独立的小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乌塔,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她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打个电话或寄张名信片,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她为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可见乌塔的独立性很强,做事很有主见。
我顶多也就和朋友去个离家两三公里的地方玩玩,和她比起来,我可真是惭愧啊!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雄鹰能翱翔天空,是因为它有一对狂风也吹不折的翅膀,千里马跑千里,因为它有一双铁锤也锤不断的腿,我们要学习乌塔自立的生活技能,长大才能闯世界。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