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无价演讲稿(推荐3篇)

诚信无价演讲稿(精选3篇)

诚信无价演讲稿 篇1

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一言九鼎”、“驷不及舌”、“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讲究诚信则是理想的高等境界,它是为人处世的必备条件,亦是人们几千年来的强烈追求。

把诚信这两个字拆分开,就是诚实和守信,显而易见,诚信的两大敌人便是说谎和违信,然而,这种作风并不见少,古代的楚厉王就是一个典型。

楚厉王曾经对老百姓说过,假使国家发生了急事,就打鼓为号;百姓听到鼓响,就要立刻集合起来。有一次,楚厉王喝醉了酒,从鼓架旁走过,便拿鼓槌乱打起鼓来,老百姓听见鼓声,大家都十分恐慌地聚集在宫门外。楚厉王知道了,便派人去告诉老百姓:“刚才打鼓,并没有什么急事,只是国王喝醉了酒,为着好玩,才打鼓的。”

过了几个月,楚国真的发生了紧急事情,可老百姓却不再拿鼓声当一回事了,没人赶去救急。

听完了这则寓言,你是否有所启发呢?楚厉王确实无聊得可笑,他对自己亲自发布的命令开玩笑,堂堂一国之君,把敲鼓当儿戏一般,失去了百姓对他的信任,到了关键时刻,就不再相信他了,实在是自作自受。这就是言而无信的下场。

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意思是人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足。在如今的社会,有些企业为了牟取利益,做出了欺骗消费者的勾当,如在馒头里掺洗衣粉,将病猪当成好猪卖给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或是给未成熟的西瓜“打针”,使西瓜变得红嫩水灵……但最终这些说谎骗人的企业是不会有长久利益的,正因为他们一开始对诚信不屑一顾,以消费者对自己的企业失去信任为代价,造成了今后生意场上门可罗雀的局势。当消费者发现自己受骗时,还会再次上当吗?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有许许多多诚实守信的人,无论是在朋友、亲人还是竞争对手之间,他们始终言行一致,将说过的话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无疑,他们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而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则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上街去。曾妻骗他说,要他回去,等会儿杀猪给他吃。曾妻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连忙阻止:“你真的要杀猪呀?我是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小孩怎么可以说谎话呢?”说着,就把猪杀了。

两种一比,实属天壤之别。由此可见,没有诚信的人,是绝对不会获得长远的利益,而历来诚实守信的人,等于拥有了一座稳固的金山,因为美德向来就好似一颗闪闪发亮的钻石,虽然想得到它很辛苦,但你一旦得到了,就会终生受益。

朋友们,不要忘记,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最基本的准则,但它却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让我们用诚实、守信的好风范,建立起诚信的桥梁,让它成为不畏风雨、不怕一时踩踏的永恒之桥吧!

诚信无价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诚信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晴空,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闪亮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毫无疑问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立身,友善待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一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大力宣扬的道德品质。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让我想到河南一位卖鸡蛋的大哥,任庆河。他原来的店铺拆迁了,他担心拿着店里鸡蛋票的顾客找不到店家着急,因此在店铺旧址一等就是三个月。这个看似平常的等待,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也因而在网络上被网民称为“诚信鸡蛋哥”。其实诚信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一种契约精神下的道德垂范,更是一个可以改变现实的“技巧”。中国传统文化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诚信其实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所以,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言出必行,诚信对己,诚信待人。

诚信无价演讲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无价。

众所周知,诚信,是眼下很时髦的一个词。买卖东西要讲诚信、与人处事要讲诚信、商业谈判更要讲诚信。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社会,诚信是基础,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社会的稳定。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我们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中国可以说是“诚信”的故乡,“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在20xx多年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信”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孔子常常谈“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孔子每天反躬自省的三项内容中的两项。在《论语》中从个人修养也说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作为一个人来说,人无信则无以立,无以行。孔子谈到治理国家大事时还说到“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站在为政者的立场上,孔子认为“信”比军队、粮食还要重要。荀子也认为“诚信生神”。到汉朝董仲舒则把“信”列为“五常之一”:“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饬也。”汉朝许慎在《说文》中释“诚”为“信也”,释“信”为“诚也”,诚信互训。宋朝朱熹认为,诚是自然的实,信是做人的实。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则认为:“人与人相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相于而已矣。”这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信义的施行,所以人和人之间相互服务的关系,也要重视信义的施行。讲信用,实在是日常活动中最基本的道德和守则。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是何等宝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