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掌握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基本掌握《诗经》的章法、句法特征,通过词法、句法、章法的研究,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分析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课时1

  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2.疏通文本大意,掌握诗歌所叙述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诗经》介绍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2.《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

  (1)“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

  (2)“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3)“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3.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4.《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 集体再次朗读。

  四.文本梳理

  课时2

  教学要点:1.了解文本的故事经过,把握诗歌的情感线索;

  2.了解《诗经》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分析文本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

  一.整体感知

  1.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板书:恋爱——婚变——决绝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比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关于《诗经》 :

  1、内容与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2、组成: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铺陈);“比”者,“以彼物喻此物”(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联想)。

  (三)、诵读

  1、请学生个别读,边读边纠正读音。(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

  3、齐读课文。

  4、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解决重点字词。

  (四)、梳理情节。

  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力求表达完整,叙述完美。

  贸丝——送子——复关——贿迁——桑寓——室劳——暴矣——静思——老使我怨——亦已焉哉

  2、全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热情、幸福 悔恨、沉痛 清醒、冷静

  (五)、具体研习

  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 多为四言诗。

  3、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 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大学》《中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从此失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5、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 《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的意思。“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类比,比喻,“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 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 养活我长大。东山的 糜子 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二、初读课文,正音。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 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 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赋)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赋)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比、兴)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比、兴)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赋)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赋、比、兴)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

2.高中语文《药》教案设计

3.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案设计

4.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

5.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

6.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设计

7.沪教版高中语文《诗赋论》教案

8.高中语文《天狗》优秀教案

9.高中语文《苏幕遮》优秀教案

10.高中语文教案《幽径悲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