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

  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滕王阁的文章——《滕王阁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二

  【探海导航】

  《滕王阁序》是骈文的优秀篇章,学习时要抓住文体特点。本文用典多,文辞简奥,给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要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可以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学习中,要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要像读诗词那样,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要注意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式对偶(正对),词义相近。“时”与“序”是同义词,即“时序”之意;“维”与“属”是同义词,即“在、是”之意。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其在结构和抒情上所起的作用。总之,对骈文句式的理解,是学习的关键,可结合跟踪试题的练习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记忆。

  【思路结构】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语言揣摩】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名题讲析】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解析:本对联用典较多,且多为文史典故,好在我们学过四楼的有关作品。其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本题考查对对联中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上联“杜少陵……三过必醉”写有关岳阳楼的史实传说,下联“洞庭湖……东道崖疆”盛绘岳阳楼的山川形盛。尤其是范希文、滕子京两个人名及“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描绘在中学学习《岳阳楼记》时接触过,据此断定为岳阳楼。

  答案:B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又由《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两字关情”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忧”、“乐”。鹳鹊楼、滕王阁、黄鹤楼没有影响如此深远的两字。答案:C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

  【风景剪辑】

  风景1:

  ①《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周公意属于婿盂学土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②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缯。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风景2: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亦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翼轸(zhen) 骖(can)騑 睇眄(mian) 捧袂(mei)

  B.瓯(ou)越 潦(liao)水 簪(zhan)笏 桑梓(zi)

  C.台隍(huan) 舸(ge)舰 帝阍(hun) 叨(dao)陪

  D.懿(yi)范 彭蠡(ni) 虢(guo)州 遄(chang)飞

  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3. 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 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 填空题

  5.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 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诵读文章,理解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并给予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着一千古绝唱。

  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4、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5、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 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四、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五、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部编版高中必修三《滕王阁序》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2.高中语文人教版《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原文

4.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5.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范文3篇

6.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3篇

7.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8.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9.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10.2019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3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