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必修的章节知识点归纳

端正思想,认真看书,全面掌握,并结合其它资料和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必修章节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数学必修的章节知识点归纳1

1.复数及其相关概念:

(1)虚数单位i,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复数的代数形式:z=a+bi,(其中a, b∈R)

①实数——当b = 0时的复数a + bi,即a;

②虚数——当b≠0时的复数a + bi;

③纯虚数—当a = 0且b≠0时的复数a + bi,即bi.

④复数a + bi的实部与虚部—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虚部(注意a,b都是实数)

⑤复数集C—全体复数的集合,一般用字母C表示.

⑥特别注意:a=0仅是复数a+bi为纯虚数的必要条件,若a=b=0,则a+bi=0是实数。

2.复数的四则运算

若两个复数z1=a1+b1i,z2=a2+b2i,

(1)加法:z1+z2=(a1+a2)+(b1+b2)i;

(2)减法:z1-z2=(a1-a2)+(b1-b2)i;

(3)乘法:z1·z2=(a1?a2-b1?b2)+(a1?b2+a2?b1)i;

(4)除法

(5)四则运算的交换率、结合率;分配率都适合于复数的情况。

注意: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与实数的运算基本上没有区别,最主要的是在运算中将i2=-1结合到实际运算过程中去。

如(a+bi)(a-bi)= a2+b2

5.共轭复数: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

6.复数的模

根据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设a, b, c, d∈R,两个复数a+bi和c+di相等规定为a+bi=c+di?a=c且b=d,特别地a+bi=0?a=b=0.

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能由定义判断它们相等或不相等。

高三数学必修的章节知识点归纳2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2.写出点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5.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2.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3.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必修的章节知识点归纳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_h 斜棱柱侧面积 S=c'_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_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_r2

圆柱侧面积 S=c_h=2pi_h 圆锥侧面积 S=1/2_c_l=pi_r_l

弧长公式 l=a_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_l_r

锥体体积公式 V=1/3_S_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_pi_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_h 圆柱体 V=pi_r2h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高三数学必修的章节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