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大全

采薇一般指小雅·采薇。《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目录

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

高中语文采薇注释

高中语文采薇赏析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

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

通假字

岁亦莫止 莫——暮 mù

彼尔维何,维常之花 花——华

玁狁孔棘 棘——急 jí

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岂不日戒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日日)

古今异义

小人所腓

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今义:道德卑劣的人。

君子所依

君子 古义:将帅 今义:道德高尚的人

>>>返回目录

高中语文采薇注释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猃(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聘(pìn):问候的音信。

刚:坚硬。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无。

盬(gǔ):止息,了结。

启处:休整,休息。

孔:甚,很。

疚:病,苦痛。

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君子:指将帅。

小人:指士兵。

戎(róng):车,兵车。

牡(mǔ):雄马。

业业:高大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腓(féi):庇护,掩护。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当初从军。

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三、多实践

“生活是个大课堂”,“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开放性,我们要学好语文,再如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