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非常繁荣,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2.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 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4.关于下图所人物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生活在战国时期,鲁国人 ②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③晚年对《诗》、《礼》、《书》、《易》、《中庸》、《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后被奉为儒家的经典

  ④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A.②④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5.下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6.下列言论中,属于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是 ( )

  A.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

  7.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

  A.汉武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康熙帝

  8. 在关于 “人性”的看法上,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性相近” B. 孟子:“性善论”

  C. 荀子:“性恶论” D. “性恶论”真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

  9.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0. 以下各言论与其相关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节用而爱人” B. 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 老子—— 人生来就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荀子——人们具有“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11. 战国时期的有一学派提出“以法为本”和“法不阿贵”,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1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

  13.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图意为孔子的书籍)。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 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1)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3)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荀子在《天论》中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规律)。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又说:“始则终,终则始,若环(循环)之无端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之谓本。”对此,郭沫若指出:“(荀子)只承认变化而看不出进化,只承认循环而看不出发展。”

  请回答:

  (1)荀子有哪些重要主张?

  (2)根据上引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3)荀子的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4)根据材料及荀子的主张说明荀子思想的阶级属性。

  参考答案:(1)主张: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根源: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随着铁器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他的思想正是这种社会情况的反映。

  (3)荀子认为事物运动只是无穷的简单循环,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而没能指出其实质。荀子的主张只是维护其本阶级的利益的。

  (4)荀子用简单循环论来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永恒性,他所谓的“大本”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制度的愿望和要求,说明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相关文章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2.百家争鸣习题及答案

3.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

4.高二学习方法指导

5.高考历史选择题提高效率的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