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是汉元帝时期陈汤所说,但却是最能体现汉武帝的一句话。说起汉武帝就不得不提起“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这场战役长达44年,双方投入的兵力以数十万计,旷日持久、惨烈程度用千古罕见都不夸张。也就是这一仗直接打出了汉民族的自信心,也算是为陈汤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下铺垫了。“文景之治”作为中华五大盛世之一,也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但它却也是与“汉武盛世”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两个时代,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是截然不同,比如:汉朝政府的角度与汉朝人民的角度。“文景之治”时代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之高,但是军事实力方面可能略不足于“汉武盛世”;虽然“汉武盛世”军事实力稍强于“文景之治”,但是却横征暴敛,百姓的赋税过重,民不聊生。
后人很喜欢用“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来形容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人,比如: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炀帝的修建运河、三征高句丽。这里先不谈秦始皇和隋炀帝的问题,单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代大儒董仲舒于公元前134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择推行,至此儒学成为20xx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该如何看待儒学的分支“程朱理学”?王阳明为何要自诩上乘的“孔孟之道”,而非董仲舒?如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该如何看待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何时才能再来一次“百家争鸣”?汉武帝到底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还是罪在千秋,功在千秋?
高中时期曾经听过这句话:如果乔丹是一个神,那么科比就是最接近神的那个人。其实这个说法依然适用于秦始皇与汉武帝二人,只是乔丹和科比是篮球领域,而秦始皇与汉武帝是历史领域,因此后人也经常把“秦皇汉武”放在一起比较。他们二人,一个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个是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贡献者,并且他们都是一直备受争议的暴君。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汉武帝刘彻。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后人多称他的谥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建树直追始皇帝嬴政。如果给我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来个能力排名的话,以笔者个人的看法汉武帝至少要排前五名,毕竟“雄才大略”这个词汇就是因为他而产生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汉武帝是个颇具争议的皇帝,历朝历代关于汉武帝的评价都是两极分化,直到现如今依然如此。因此,笔者这篇文章会尽量避免出现关于汉武帝的评价,至于“评价”如何,笔者相信自然会在各位看官的心中,毕竟历史是充满主观性的。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空前统一,国力强盛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政治方面: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二思想文化方面:A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B在长安兴办太学,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三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富商豪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四军事方面: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被削弱;B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C 进军西南东南,平定南方的地方割据政权,开疆拓土。但是汉武帝征伐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也极大的消耗了西汉的国力,武帝好大喜功封禅耗费无数,总之到武帝晚年西汉府库已消耗殆尽,繁重的徭役和税赋以使农民苦不堪言,小规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汉武帝时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繁盛丰实的创造性的成果。
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值得重视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变化,汉王朝才开始真正地面对世界。正如张维华《论汉武帝》一书所说:“张骞通西域,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即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亦具有重大意义。”
《淮南子》和《史记》是汉武帝时代的两座文化丰碑。此外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相如及其作品。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赋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这些赋以气势恢廓,景物华美,词藻奇丽为特征,正反映了当时文化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采。
《轮台诏》可以理解为汉武帝个人的《罪己诏》,为什么最后要提《轮台诏》呢?因为笔者认为它是该如何看待汉武帝最为关键的一环。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皇帝是不能错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功我来领,祸由他人担待。汉武帝是何等人物?他一生的作为无论是对也好,是错也罢,都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他却在晚年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让人反思,汉武帝到底是好大喜功?还是真的看到了民族的危机,从而引发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