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述职报告_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汇编3篇)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述职报告_精准扶贫工作汇报(通用3篇)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述职报告_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1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亲切关怀下,我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来的文件精神,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应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勤恳,处事公正、生活俭朴,作风正派。总的说来能积极完成组织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现将本人的有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分管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领导班子分工,主要是协助主任分管水库移民、社会扶贫、招商引资、“三送”等工作。能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水库移民工作移民直补及时到位,未出现社会不稳定现象,项目建设得到有序推进。社会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的要求督促好了省、市有关单位的定点包扶工作,协调解决好定点扶贫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在加大社会扶贫宣传力度、扩大社会扶贫影响方面做了一定工作。管理使用好“四个一组合”的1000万元产业资金。招商引资工作当好了领导的参谋,积极提供信息,为台资企业排忧解难,深得外商的好评,在招商、安商、富商方面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三送”工作能深入一线,经常到小松镇瑶上村同干部群众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通过全办干部的一致努力,工作成效突出,受到领导的好评。

二、关于廉洁自律情况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工作中才有威信。保持平常心态,公道正派,维护班子的团结,做到了“按职责办事不越权,按程序办事不越级,按规定办事不越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严于律已,带头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没有违法乱纪行为。生活俭朴,倡导节约。

总之,在认真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配合班子成员和同志们做好了其他扶贫和移民工作。当然,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在学习方面有时由于工作忙,对学习抓得不紧,尤其是对系统的理论学习不够,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另外,工作方法上有时简单化,随意批评人,脾气急躁,性情修养还需努力改进。

今后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学习上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上开拓创新,认真完成分管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在生活上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管住小节,增强素养。总之要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虚心学习,勤奋工作。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述职报告_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何闫家村位于百和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发言完毕。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述职报告_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3

县以选派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为抓手,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强化班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良好局面。

抓调研摸底数,确定“连抓三年”工作思路。开展集中调研摸实情活动。省委书记姜异康深入淄博市、平阴县、东平县的乡村、社区、企业调研,与基层群众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党员活动开展、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情况,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省委组织部抽调专门力量,到全县37个乡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调研,召开全省组织工作务虚会,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把脉”、“会诊”。开展“倾听民声、问计基层”问卷调查。在省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选取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10298份,分析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分类定级廓清底数。按先进、一般、后进三个档次,对27.8万个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定级。确定“基层组织建设年连抓三年、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工作思路,20xx年着力抓好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

抓载体出实招,选派“第一书记”帮包基层。制定《关于以选派“第一书记”为抓手,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每年从省市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包工作薄弱村、城市社区和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抓好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建制度等工作。工作薄弱村重点抓“五有”,即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工作薄弱城市社区重点抓“三基本”,即基本保障、基本服务、基本制度。工作薄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破解“三难”,即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党员发展难。省直171个单位选派582名“第一书记”进驻582个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党性教育、专题辅导、案例教学、工作研讨、互动交流、誓师大会、工作对接”七个板块培训,引导“第一书记”当好政策宣传员、农村党建工作员、脱贫致富服务员,派出单位当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指挥部、协调部、保障部。菏泽市抽调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挂任包帮县(区)委、副县(区)长,市财政为每名工作组长和“第一书记”每年拨付2万元办公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抓重点求突破,破解难题促提升。实施场所建设工程。按照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每个补贴10万元,扩建或修缮补贴5万元,配置办公设施补贴1万元标准,采取省财政补贴为主、党费补助办法,省、市、县三级配套,投入1.3亿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546个,扩建或修缮1422个,配置办公设施425个。实施增收工程。把“有集体收入”作为帮包工作薄弱村重要目标,通过三年帮包,使每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都有保障村级正常运转的稳定经营性收入。泰安市实施“强村固基”工程,选派1000名党员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梳理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工业项目等10多条促进村集体增收的路子。实施强基工程。围绕发挥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建设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队伍等9个专题进行摸底调研,抽样1万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排查,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建议。实施“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模式,加大“兼合式”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60%、工作覆盖100%。 抓责任强考核,建立“四项制度”保障落实。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约谈制度。把县(市、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情况,作为与县(市、区)委书记约谈主要内容,把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情况纳入省直单位党组织书记约谈重要内容,对考核督查中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直接约谈党组织书记,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上一线、打头阵。完善县乡党委书记专项述职制度。县、乡党委书记围绕党建工作思路、主持研究破解党建难题、推动中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等进行述职,推动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责任真正落实。实施第二批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统筹45个县(市、区)集中攻关33个项目,变一县一项目单打独斗为多个县(市、区)集体攻关。建立落实“第一书记”工作考核制度。对“第一书记”和帮包单位进行考核,重点看党组(党委)重视、目标任务完成、帮包村党员群众满意、行业帮扶立项完成、遵守纪律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激励表彰重要依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