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实习日记范文优秀3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外贸实习日记范文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外贸业务员实习日志 篇1

这周基本上是跟着经理或是一些前辈往外跑,主要是去学习他们是如何跟客户当面交流的。首次见到面谈生意的场面,感觉很紧张,虽说我是在旁看看,但还是深怕自己会犯什么错一样的,比如说吃饭了,都感觉吃不下的感觉哈。经理会让我跟客户做个自我介绍,当时我都有点吞吞吐吐了,不过客户还是个蛮和蔼的人。说实话当时也听不进什么了,有些产品他们在谈,我总觉得很耳熟,但具体的样,有点糊涂了。感觉他们只是在说笑,跟聊天一样的谈着,但内容还是紧跟着产品的,经理不愧是经理,很是有经验,这个客户的生意就促成了,我觉得这种生意上的交流是需要下功夫的,自己得好好努力。

外贸实习日记 篇2

1、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其他本专业范文的工作。

2、实习形式

3、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2)收到32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131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习总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2、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外贸实习日记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3+1”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直接进出口自主权。这些情况使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熟练掌握外语而且具有外贸专业知识,尤其是有外贸行业从业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我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能进入外贸行业的很少,很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方面,很难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这就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究其原因,首先,高校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结合外贸业务的实际做法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次,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安排很少,即使有实践教学,大多也是采用模拟软件来进行,与实际业务存在很大差距。

2.课程设置存在弊端。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由通识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几部分构成,通识课是教育部规定的,为了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上求全求多,所占课时较多,而对总课时又有严格限制,这势必会挤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使得本来就占比不多的实践教学的课时也受到影响。

3.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校内实践主要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和案例教学法两种方式。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训存在“重流程、轻内容”和“重流程、轻两端”的缺陷。外贸模拟软件大多让学生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做具体的业务,填写相应的单据。但对单据内容的正确性却不进行审查。重视学生对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掌握,却忽视了国际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开拓和国际化运作的两端。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在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并能增加对理论的运用能力。但案例教学对所用案例要求较高,必须是来自于实际外贸业务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并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外贸易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并且有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但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符合此要求的教师很少。

4.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外实习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习主要是由学校与外经贸企业、银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外经贸业务相关的实际操作情况。在实际的外贸经营管理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实践经验。同时,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机会了解外贸实务。但是,由于前几年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多,而学校与外经贸企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的实习基地数目很有限,合作企业和部门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据调查,一般而言企业每次愿意接收的实习学生数目不超过10人,这就造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难以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这就客观上限制了实践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效果。

二、“3+1”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西安培华学()院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将培养定位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定位建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了“3+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上课,最后一年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解决以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课,优先选聘“双师型”教师来担任,或者请有外贸业务从业经验的老师走上进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其实战经验相结合。另外由学校通过制度安排,将专业课教师轮流送到外贸公司挂职,掌握国际经贸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以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2.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在“3+1”模式下,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所有的课程调到前三年学习,压缩一些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给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保证。

3.强化校内实训环节,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模拟软件。在“3+1”模式下,我们在第七学期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训。在原有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软件。在原有模拟软件基础上,强化了学生开拓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解决了“重流程、轻两端”的问题。除了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练习以外,还使用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系统提供的单证模板,练习正确填写外贸业务中常用的各种单证,从而解决了“重流程、轻内容”的问题。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4.强化实践环节的组织和执行力度,使校外实习能够真正落实。对于校外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首先,鼓励学生动用自己的各种资源,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以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提供一定指导。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加大对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对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障学生能按照培养方案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和锻炼。对于确实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同学,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实习。这样以来,可以解决学生太多,实习单位无法接收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保证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实习效果。另外,要严格执行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应规范要求。对于实习要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写实习日记,上交单位对学生的实习鉴定。使校外实习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白玲。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3).

[2]纪良纲。高校贸易经济学科改革思路[J].商业时代,2007(13).

[3]欧阳有旺,等。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2).

[4]刘春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0(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