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精选29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各不同,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个别学生连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能正确计算,但都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因此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5、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安排:
第一周:数一数与乘法
第四周:观察物体
第五、六周: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周:方向与位置
第九周:时、分、秒
第十二、十三周:除法
第十四、十五周:统计与猜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考试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一、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到达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景分析:
本年级学生31人,家长有必须辅导本事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到达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必须提高,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资料: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本事;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本事,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此刻: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1班和二年9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年级新教材学习,已经适应新课程的教材特点,顺利度过小学适应期,逐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上,无论是口算还是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审题和解决问题策略使用上差异性比较大,有些孩子审题意识差,认字比较少,对于人民币运用方面能力比较差,涉及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本学期仍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以及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表内乘法
(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
(一),总复习。(下图)从20xx年版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的内容对比来看,修订版教材适当减低了难度,增强了问题解决部分的知识点,注重学生“四能”的培养。本册数与代数部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以及问题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也初步接触乘法和除法,表内乘法也是重点考核的内容。
实验教材
修订教材 一 长度单位 一 长度单位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三 角的初步认识 四 表内乘法
(一)四 表内乘法
(一)五 观察物体
(一)五 观察物体 六 表内乘法
(二)六 表内乘法
(二)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综合与实践 看一看,摆一摆
七 认识时间
七 统计 八 数学广角(搭配)八 数学广角(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具体到抽象转变。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课堂前测,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时计划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综合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
第八单元
认识时间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总计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数学教学一周四节课,一个学期一般只有19周教学时间,去掉国家统一休假以及考试时间2周左右时间,还有17周教学时间,共68个课时。计划课时中还剩10个课时,可以作为查漏补缺、整理复习、巩固练习课时机动进行。
一、学习准备:
本学期开始请为孩子准备好:数学书,铅笔,尺子,橡皮擦,草稿本,课堂数学作业本。
二、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①长度单位,②100以内的加、减法,③角的初步认识,④表内乘法(一),⑤观察物体(一),⑥表内乘法(二),⑦认识时间,⑧数学广角——搭配(一),⑨总复习。
三、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在一年级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学会认识准确的时间。
四、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五、习惯与思维培养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认识时间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周 (一)长度单位
第2周 (二)1、不进位加
第3周 2、进位加
第4周 3、不退位,退位减及解决问题
第5周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7周 (四)①、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8周 ② 5的乘法口诀
第9周 ③、2、3、4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④、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1周 (五)观察物体(一)
第12周 (六)7的乘法口诀
第13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量一量、比一比
第16、17周 (七)认识时间
第18周 (八)数学广角
第19周 (九)总复习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习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习新知识和复习阶段,我认真整合复习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习题练习,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
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数:45人,二年级2班学生数:45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二年级一班共有47人,二年级二班共有46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一、教材简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突破措施: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四、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男生66人,女生41人,其中,优生占40%,中等生占40%,差生占20%。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
(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
(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纵观整册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教材在编排上: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2、由“情景串”引发出“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6、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
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恰当地进行评价。
5、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
6、重视评价方法的改革。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发育乘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把加法写成乘法。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
(一)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1-5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生活情景几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辨别各种角。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
(二)1、经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书籍6-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1、使学生能辨认具体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第七单元 表内除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都会写除法算式。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掌握算题技巧。
第八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照要求分类整理。
2、通过对学生的身边有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九单元 混合运算
1、使学生掌握在算式里有加(减)法,先算乘法;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2、加强训练,使学生牢固记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他数学知识。
第十单元 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道道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教法,提高学习质量。
4、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第1周第一单元:看魔术——信息窗一、二
第2周第一单元:看魔术——信息窗三;第二单元:看杂技——信息窗一、二 第3周第三单元:小制作——信息窗一、二
第4周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一
第5周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二、三
第6周国庆放假
第7周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四;回顾整理
第8周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一、二、三
第9周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四、五;阶段性复习与诊断
第10周第六单元:小桥流水人家——信息窗一、二
第11周实践活动:我喜欢的地方;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一、二
第12周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三、四
第13周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四、五
第14周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五;回顾整理
第15周第八单元:野营——信息窗一、二
第16周第九单元:亲近大海;第十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一
第17周第十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二;第十一单元:过年
第18周第十一单元:过年、质量测试、放假。
本学期我担任二(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尽善尽美,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特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班有学生50人,二(2)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都较好,孩子们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力争落实“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4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__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一、复习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平低下,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阶段
1、分块复习。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
四、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五)综合练习和测试
复习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习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习1:口算练习…………………… 1课时
6、专项复习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习………………………………… 10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但有小部分学生的综合,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的领域包括以下6个单元: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第八单元,除法。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的方向与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时间活动领域包括三个专题活动以及一些小调查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乘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3)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做简单的统计图。
1、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5)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把握住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一、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班级分析
二(5)班现有学生50名,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优秀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间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待优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这学期的教学应继续更多关注待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方法的改进以及习惯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合理布置较为有趣的作业,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好处,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好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好处;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好处,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状况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好处,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搞笑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二(5)班学生缺少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堂作业有七、八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二(5)班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个别的孩子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没有自己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二(6)班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但二(5)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共九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2)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四、本册教材总体教学目标及要求:
1.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购物”。
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6.整理与复习。
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第六单元“测量”。
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10.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1.第九单元“除法”。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理解“倍”的意义,能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并会读写时间,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
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测量。
统计与概率:
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 数学思考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渗透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 解决问题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加与减: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购物:认识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数一数与乘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图形的变化:初步体会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
测量:认识厘米和米,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行简单的测量。
分一分与除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
乘法口诀:经历2-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时间: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统计与猜测: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措施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评价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口头测试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进度安排
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进度安排示例(仅供参考):
加与减:约2周
购物:约1周
数一数与乘法:约2周
图形的变化:约1周
测量:约2周
2-5的乘法口诀:约3周(含整理与复习)
分一分与除法:约4周
6-9的乘法口诀:约2周
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统计与猜测:穿插进行,共约2周
总复习:约2周
请注意,以上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图形与几何”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还注意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既促进了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又能使学生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的厌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感)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二(1)班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二(1)班现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基本知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肖辉、陆子安、褚翠、刘洪海等小朋友上课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东西,家长比较忙,平日也没有空辅导孩子的学习。伍梦凡、夏东硕等小朋友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关注这些孩子,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加强常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情境,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
5.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
6.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科学安排培优补偿。
7. .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
略
为了更好地为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进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较为简单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