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观察

(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习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习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习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篇5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5以内数的组成

教材内容

教材35——3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通过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星、小红旗。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

(出示课件)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的情景: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小红擦了2张桌子,小丽擦了3张桌子,她们俩个合起来擦了几张桌子?

根据这个情境填空:(板书)“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加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强调“合起来”的意思,复习了前面的旧知识,引出了加法的意义,说明了“合起来”会变多,团结力量大。

二、新授活动:

1.戴花游戏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丫丫他们正在为你们做花呢!请看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一起做花;两朵黄花和三朵红花合起来等。)

我们大家也来一起摆一摆吧!黄色花片表示黄花,红色花片表示红花。请先展示在桌子上,左边一种,右边一种。接着你怎么做就能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自己表现,看谁是孙悟空,又快又灵,奖励一颗智慧星)。

请学生自己交流,说一说刚才怎么得到智慧星的?

老师还可以把你们变得更聪明、更棒,因为我知道一种叫加法的算式可以表示“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2和3合起来是5,就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表示把2和3合起来是5,读作2加3等于5。(板书)

齐读:2+3=5

在这里,“2+3”表示什么呢?(2+3表示2朵黄花和3朵红花合起来)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朵花)“+”表示什么呢(合起来)

再读:2加3等于5

【设计意图】:奖励智慧星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

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2.夺红旗竞赛

现在我就来考考你:(出示课件)兔子拔萝卜,小白兔拔了3根萝卜,由于小灰兔贪玩只拔了1根萝卜,他们俩个一共拔了几根?

怎么用学具表示出来?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分四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具表示出来,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现算法多样化:“点数”法、从一个数起接着数、用数的组成知识等)。哪个小队完成得又快又好就夺得红旗。(插在前排)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充分感受加法的内涵,在活动中感知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一共”这一加法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

1.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小动物也忍不住带着小宝宝来向大家学习,看,谁来啦?(出示课件)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有3只小鸡,2只母鸡,一共有几只鸡?)

怎样列算式?[指名交流]

2.学学做做(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3只绿色小鸟和一只黄色小鸟飞到一起。请学生用学具跟着做并列式计算,读出算式,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1=4)

3.赛龙舟(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两条龙舟,一红一绿。学生相应的分红、绿两队,看图列式计算并抢答,对一次龙舟前进一步,先到达终点的那队获胜。(1+1=2、2+2=4、4+1=5等)

4.大嘴吃饭(出示课件):小机器人——大嘴,他肚子上写着“一共要吃多少饭”,手里拿着一

个数字正在吃,但还没吃饱,请从盘子里选一个数字放到他嘴边。选对了他会说,谢谢你!选错了,他会说,大嘴饿了要吃饭!(2+(1)=3、1+(3)=4、1+(4)=5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探索技巧,达到准确计算。

四、回顾总结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我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