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画教案【最新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绘画教案【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班绘画教案 篇1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3.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2.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图案进行组合,装饰小蛇的身体。

2.体验线描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蛇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图案呢?

2.小结:小蛇的身上有很多线条和图形组合起来的漂亮的图案。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装饰图案。

1.那你发现了哪些漂亮的图案?还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范画。

3.请个别幼儿来尝试画装饰图案。

(1)那这个图案是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组合成的呢?

(2)那谁来试试,这个图案可以怎么画?

4.引导幼儿在画面空白处进行绘画

(1)其实这条小蛇可贪吃了,你们觉得它可能会吃些什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画面空白处画上一些吃的,丰富画面内容。

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条贪吃的小蛇身上的图案不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了,而是把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组合在一起,画出了好看的装饰图案。

等会儿就请你们也来试试吧!别忘了画画它爱吃的东西!

三、组织幼儿操作

提出操作要求:我们装饰的图案要整齐地排列在小蛇的身上才好看哦!现在一起去装饰吧!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活动是幼儿第二次接触这种复合式的装饰图案,我在示范时示范了比较多,在幼儿操作时也鼓励幼儿进行模仿为主,因此效果还比较好,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六、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小班绘画教案 篇2

【关键词】幼儿 绘画活动 色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89

一、小班幼儿色彩认知和作画能力的现状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能准确辨别红色、黄色、绿色等基本颜色,但是不能区分色彩的明暗度,例如黄和淡黄,绿和浅绿等。他们对一些相似颜色也不能正确辨别,例如粉红和橘黄,红和紫,绿和蓝等。小班幼儿运用色彩作画水平还处于涂鸦状态。他们运用色彩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性,而且通常只用一种颜色来进行涂色。笔者在对幼儿进行色彩绘画水平测试时,让幼儿绘画彩色气球,发现大部分幼儿喜欢选用色彩比较鲜艳的颜色,对灰暗的颜色用得较少。因此,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运用色彩作画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

二、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戏的方法。

(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

(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在纸上画出动态不一的小鸡的形象让幼儿添画“小虫子”“点小米”或画“篱笆,小草”,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水泡等。 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比喻成木棍,竖线比喻成木棍站立,横线比喻成木棍睡觉,弧线比喻成木棍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讲鸭子画法时可以这样说,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

4.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进行教学。把要画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边讲边画,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

5.多画多练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可利用区域活动中的绘画角,扮演小画家,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幼儿提供纸和笔,供幼儿自由涂画,并以参与者的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画画,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幼儿

幼儿园的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对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 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小班绘画教案 篇3

作业活动

1、进行教学活动共记十六课时,线描画成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利用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一幅幅线条清晰、布局新异的画面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笔端。

2、画种的增加。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涂色练习、水彩蜡笔画拓展为多主题、多画种,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3、丰富的色彩感受。在原有认识24色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并使用更多的中间色。

4、绘画技法的加强。画面的底色装饰更加多种多样,图案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针对大班

幼儿善于运用各种图案和色彩的特点,加强线描画的学习和练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新颖设计。

作品展示

1、一年一度的迎“元旦”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在这样的时候,给予每一个孩子同等的表现机会。将他们所有的作品进行编辑、组合,和他们一起挑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布置到画展之中。

小班绘画教案 篇4

一、全面发展,明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幼儿可以大胆的表现、自由的创作,借助线条、构图和色彩等美术要素,直接地表达自身各种纷乱的情感。当幼儿兴趣盎然地接受美术教育时,在幼儿完成“我幸福的一家”、“乖乖虎”、“我喜欢的游乐园”等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体验到对家人、对小动物、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伴随着深刻情感的教育活动,远比频繁的枯燥说教,对幼儿良好品德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具有积极影响。

(二)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

有关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活动主要是由人的右脑支配,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右脑潜能的开发。而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性的,它虽然主要作用于右脑的潜能开发,但也对左脑的语言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美术教育所培养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更为每个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因此,促进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别意义所在。

(三)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创作活动的自由性不仅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而且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绘画活动表达出来。每一位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想到和小鱼在海底嬉戏,想象各种动物的表情,想到小花小草笑的样子,想象出很多成人想象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事物。当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时,他们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造活动。

二、因材施教,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

据研究表明,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能力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名中班幼儿教师,我认为只有在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方案。

我教导的中班孩子们年龄都是5岁,这一阶段是幼儿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开始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他们能够完整地表现事物的重要特征,他们会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所画对象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开始尝试通过描绘一些细节来表现人和物。与此同时,一半以上的幼儿具有良好的涂色控制力,约有一半幼儿会使用七色以上。如在描绘花朵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花的外形特征进行区分,能用多色进行绘画,让画面更好看。在整体构图方面,幼儿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幼儿常常会在绘画中把印象深刻的物体画得稍微大一些,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已经开始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空间的遮挡关系。

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各个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情况,给予每个幼儿适当的指导。

三、教导有方,精心设计中班幼儿美术教学方案

如上文所述,与中班幼儿绘画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能更为有效得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心智发展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中班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可以为中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空间。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 径。将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选择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会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如在绘画“我是服装设计师”时,为了让幼儿用多种线条设计服装,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与小朋友、甚至家人们的服装,并进行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绘画去表现,使幼儿画得得心应手,敢于表现。是幼儿对事物的强烈兴趣所引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使得幼儿能够集中心智于绘画表达活动。而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给予幼儿亲切而又新鲜的感动,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音乐化美术教育

从艺术的情感表达来讲,音乐与美术都是诉诸于情感表达的内在精神体验。将音乐运用于美术的启蒙教育与美术创作的教学之中,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在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可以根据绘画的题材,播放相关的音乐,这样使得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绘画《小鱼》时,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三条鱼》,使得音乐中小鱼自由自在游玩的形象更加逼真。如此这般,幼儿就会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三)游戏化美术教育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中各种活动都是“游戏”。鉴于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应当从玩游戏开始。把绘画活动与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像做游戏一样教孩子们画画,使他们觉得好玩,对感知形象形成简单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可以让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同时,尽情的用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将捏出的东西与想象相结合进行绘画。在孩子们捏捏揉揉的游戏中,一幅漂亮的作品就诞生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很自然地、很愉快地接受美术教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