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幼儿__名,其中男__名、女__名,在经过一年多的集体生活,幼儿已初步了解一定的常规要求,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本学期在班务工作上,将仍以幼儿的养成教育和常规教育为主,充分利用晨检及全日观察,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
二、指导思想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新教育思想,确立现代育人观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营造快乐、健康的环境,启迪幼儿多元智能,培养多元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
三、保育工作
(1)严格遵守园内规章制度与时间安排,结合全园性活动开展好班内各项活动,时时不忘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2)切实为幼儿提供洁净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按照园内卫生保健要求,作好扫、拖、擦、洗、消毒等卫生工作,整理和保管好幼儿的玩具、图书、衣物等学习生活用品。
(3)认真作好各类记载及登记造册,公共财产维护等事物工作,配合保健室和妇幼保健站做好幼儿体检的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
(4)本班老师与家长紧密联系配合、口径一致、同一要求、办好家园联系栏,开展好家访及家园其它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教育。
我们一定要做到“踏实、扎实、三勤、四心”,有任务及早行动,有问题及时处理,三位老师密切协作,与家长密切联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以保证做好班务工作。
四、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扎实认真地对待每节活动,把对幼儿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贯穿于各科教学中,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寓教与玩、寓教于乐、把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与幼儿的主动操作结合起来,力争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优势。
语言教学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通过参加小组讨论、探索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音乐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音乐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五、环境教育
(1)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利用晨间、课间活动等零碎时间,与孩子讲悄悄话,加深师生感情,孩子有话敢说、愿说。尽量给孩子创设在陌生环境中的说话机会,如:到平行班联谊,讲故事,交换小老师等。用情感手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家长关系,使幼儿在温暖的大集体中茁壮成长。文学作品、典型的生活事例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听听想想说说做做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同时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2)预设主题《特别的我》、《奇妙的球》、《信息知多少》、《生肖真有趣》、四个主题,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墙饰布置将紧紧围绕主题,与幼儿互动,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布置,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自然角,墙饰布置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其中,做参与者,支持者,收获者,在自己的探索实践,成败之中积累自身的经验,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的领地,成为教育学习的智慧之墙。
(3)努力创设大胆表现,思维活跃,全面发展的班级特色,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内容,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机会让孩子表现自我,阅读与讲述作为本学期的重点,通过这一纽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许多实践发现:具有阅读能力的幼儿求知欲旺盛,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
(4)用评比栏、五角星、奖花、大苹果等积极手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作风。学习正确评价别人,学会看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如学习有的小朋友上课积极动脑,学习有的小朋友乐于助人,学习有的小朋友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学习有的小朋友生活习惯好等等。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与别人合作,培养幼儿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5)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多让幼儿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避免空洞的说教,教师做有心人,多观察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生成幼儿喜欢的,有价值的活动。
六、家长工作
以热情主动、耐心的态度与每位家长交流,争取每位家长的支持、理解与合作。
(1)每天坚持用微笑直接迎接每一位幼儿家长,用耐心、细心、爱心贯穿我们的家园工作。
(2)与内向的家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3)出好每一期家长园地,让家园共育栏真正起到家园之间的桥梁作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每天有计划地与个别家长交流,做到全面照顾。
七、自我提高
(1)多阅读,开拓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2)多反思,多写笔记。
(3)认真写好备课教育反思,改革备课的形式,更要提升备课的质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x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xx页算一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分析旅游中的信息,朝着省钱的方向,确定策略(办法)。
2、利用已确定的策略(办法),依据实际情况找出较经济的方案,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整理分析旅游中的信息,朝着省钱的方向,确定策略(办法)。
2、利用已确定的策略(办法),依据实际情况找出较经济的方案,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难点:
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买门票省钱的问题
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A:景园一日游B: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每位100元
(1)家和团:4个大人,1个小孩
(2)爱心团:2个大人,4个小孩
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步骤一:你知道哪些信息?B方案中信息的意思是什么?
步骤二:解决省钱问题,和哪些信息关系?
步骤三:策略是
步骤四:验证策略
步骤五:尝试总结
步骤六:自我检测
(1)3个大人,2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2)1个大人,7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3)4个大人,4个孩子呢?()
引导学生审题
1、收集信息。2、整理信息。3、分析信息。
问题:解决省钱问题,和哪些信息关系?
引导学生能够在审清信息的基础上(悟出单价、大人小孩人数之间的关系)朝着省钱的方向寻找策略(办法)。策略:省钱与单价、大人小孩的人数关系,小孩多,选A方案,大人多,选B方案。
总结:分析信息,找出策略,
决策验证。
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租车省钱的问题
育才小学115人去秋游,怎样租车省钱?
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
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
步骤一:请你们小组找出上表中所有的数学信息,并读懂每句信息的意思。(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互相交流交流)
步骤二:认真思考
解决省钱问题,和哪些信息关系?
步骤三:你们租车省钱的办法
步骤四:你们的方案最省钱吗?(请验证)
步骤五:全班回报交流。
三、自我检测
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
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
如果有155人去秋游,如何租车省钱呢?
方法一:通过分析信息,想出策略,直接写出租车的方案
方法二:用列表的方法通过比较找出方案
四、总结反思
我们解决了两个寻找旅游中省钱策略的问题,
今后你在旅游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分析信息——找出策略——决策验证”的思维方法。
小结:当我们通过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就能很快找到方案。如果我们不分析,就只能用以前学习的列表法一一计算比较。看来只有做好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寻找方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的应用意识。
2.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商的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逛超市。花10元钱买了3斤苹果。谁能告诉老师苹果的单价是多少呢?
板书:学生的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出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得近似值。
设计意图:除了让学生在体会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体验学习探索成功给学生带来的愉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①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预设:生1:2.5÷0.4=6.25(个)
生2:2.5÷0.4=6.25(个)≈6(个)
生3:2.5÷0.4=6.25(个)≈7(个)
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小组汇报)
预设:
生1:瓶子需要整个数,不能用小数表示。把6.25个用“四舍五入法”约等于6个。
生2:6个只能装0.4×6=2.4(千克),不够装应需要7个。
③教师概括。
师:两种答案哪一个更符合生活实际?(第二种)
师:像这样,在实际生活中,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出示例12(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①先独立思考。
预设:生1:25÷1.5=16.666……(个)
生2:25÷1.5=16.666……(个)≈17(个)
生3:25÷1.5=16.666……(个)≈16(个)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
预设:生1:盒数应取整数,把16.666……(个)用“四舍五入”法应进1,约等于17个。
生2:但实际包装时,17个礼盒要用1.5×17=25.5(米)的红丝带,丝带不够包装,应是16个。
生3:16个礼盒用了1.5×16=24(米)红丝带,剩下1米不能再包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16个。
③教师概括。
师:我们应取哪种呢?
师: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将16.666……中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去掉,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三)教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即“进一法”;有时要少一点。即“去尾法”。这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商的近似值实际应用。(板书)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一关:试一试
第二关:比一比
第三关:选一选
第四关: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六、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10÷3= 3.333···(元)≈3.33(元)四舍五入法
2.5÷0.4 = 6.25(个)≈7(个)进一法
25÷1.5=16.66……(个)≈16(个)去尾法
一、学习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 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很喜欢,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课件)
1.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 班内展示交流。(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5.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7.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8.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练习深化。
1.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班内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游戏: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四)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数 32的全部因数 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 )个()个 ()个 ( )个 ( )个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五)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
教学内容:
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巩固练习: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十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 - 53 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 - 53 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十一(二)
一、教学目标: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简便运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错的原因。
B、四则混合计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C、文字题:
2.5 乘以 6.6与1.4的和,积是多少?
1、求什么?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3、列式计算。
D、应用题讲解:
P - 55 第十二题:
1、要求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F、拓展题:
先让学生讨论完成。
G、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一、班况分析
我班原有幼儿x人,新添x人是外地生,现有幼儿人数是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一年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学会了自我照顾和遵守各方面的规则,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乐意与人交谈,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良好习惯逐渐养成,认识能力有所发展。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向刨根问底的提问为什么?他们喜欢与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4—5岁儿童在动作的灵活性和认知经验上强于3—4岁儿童,但在控制能力和认知活动的深度上又不如5—6岁儿童。因此,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教育、教学方面:
(1)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制定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学习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学会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一年,
(2)尊重、信任、支持儿童,给儿童更多的自主权。对幼儿的尝试活动给予理解和支持,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扩大活动区的种类和空间,并根据儿童活动的需要、兴趣及教育要求随时撤换和更新活动内容,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游戏时间、空间和材料,扎实抓好班级的识字教学。
(3)提供儿童为集体服务的机会,鼓励幼儿参加班级劳动,如值日生工作、照料自然角、整理玩具等,认识为别人做事的意义,使儿童从完成任务的结果中获得满足感,增强责任感。
(4)幼儿的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把好接送关。活动时视线不远离幼儿,教给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和技能。
2、保育方面:
(1)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继续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的一些常识。全班人员要做到因人施教,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特殊帮助,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每天注意检查幼儿的喝水量,根据活动量的大小为幼儿及时增减衣服。
(4)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合园里的运动会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活动,进行有针对的训练。
3、家长工作方面:
(1)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和介绍幼儿情况,相互沟通提出建议等。
(2)运用家校互联平台,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个别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信息。
(3)以家长园地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班级活动安排和教育计划,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介绍家教经验经
(4)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制度;本学期园内的大型活动项目;对幼儿在上学期的生活、学习情况作详细总结;分析班级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与支持。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三、班级特色教学
我们将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形成本班的特色教学活动——农村自然材料与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身边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材料给了幼儿充足的创造空间,让幼儿在来自生活源泉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农村自然农村与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研究,试图通过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自然材料,来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就变的越来越强,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本学期具体目标及内容
1、健康教育领域:
(1)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有困难的事情能想方设法的去自己解决,从心理上减少孩子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不以孩子最后问题解决的结果为评价,关注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孩子喜欢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幼儿对环境和天气的适应性,提高出勤率。
(3)加强体育活动技能技巧的练习,掌握单双脚跳、手脚着地爬、单双手拍球50以上、能按口令上下肢协调轻松的走跑。有自我保护意识。
2、科学教育领域:
(1)喜欢观察、促进孩子通过自发的仔细的观察去了解更多的知识,鼓励孩子从中提出发现和问题,能通过比较发现两种不同物体的不同
(2)能主动的尝试和探索生活中和实验中的为什么。
(3)认识几种常见的动植物,爱护花草、爱护动物。
(4)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怎样保护环境,找出自己可以做什么,并能够坚持做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
3、语言教育领域:
(1)培养孩子对图片的理解和讲述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开展组词和扩句活动,丰富孩子的形容词。
(2)在识字活动中请家长配合,在课后帮孩子找出没有掌握的内容,让孩子在老师复习的时候重点的学习这些内容,让孩子有目的的学习,减少对家长的依赖,逐渐培养孩子在集体中听课和学习的能力。
五、途径与方法
1、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做到动静交替,把知识渗透到各个环节。
2、根据主题和幼儿共同创设好班级环境,并及时更换。
3、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主动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
4、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深入发展游戏。
六、每月安排
九月份:随机家访,了解幼儿假期生活。与幼儿讨论,布置教师环境建构区:游戏区、语言区、益智区、艺术区、科常区、阅读区。开展《身体畅想曲》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班级环境的变化,激发升中班了的自豪感。在下旬开始建设《迎接国庆》的主题墙,充分的感受国庆的氛围。加强初期常规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册,与家长进行家园配合教育。
十月份:开展说说国庆节见闻的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爱国情感。开展《快乐的家》和《有趣的水》主题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主题活动《秋天的图画》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中的蔬菜一族中请家长一起收集蔬菜,和小朋友进行制作蔬菜印章的主题游戏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可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并且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十二月份:继续《秋天的画报》主题活动,到室外观察秋天的菊花,动手种蚕豆,发扬小组合作精神,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下旬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使幼儿能辨认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并了解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性特征。
一月份:开展《快乐的冬天》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冬季季节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地表现对冬季的感知和体验,知道冬天来了,要多穿衣服,同时开展自己穿衣服比赛。做好放寒假的总结工作,加强期末常规和假期的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1、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3.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概括和归纳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正确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加以正确运用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找数——观察——讨论——验证——归纳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学习难点:发现概括出3的倍数特征。
4、教学过程
4.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游戏复习、激发兴趣
游戏复习、设疑导入
(一)游戏复习、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举起你们的学号给老师看一看,每个人的学号里都隐藏着数学奥秘!(课件)孔子有句话“温故而知新”,根据老师的指令请中奖学号起立,高高举起你的学号,看谁反应快。小组同学判断,准备好了吗?
(课件2的倍数)第一次中奖学号:是2的倍数起立。采访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课件2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课件5的倍数)第二次学号中奖:是5的倍数起立。再采访一下: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课件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小结:看来,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秘诀是,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行了。(课件圈出个位)
【设计意图:学生在中奖学号游戏中复习旧� 】
第三次学号中奖:是3的倍数起立。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来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如何快速地判断出是不是3的倍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百数表,请在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圈起来。
2、学生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投影学生圈的百数表,并不断完善。
3、观察3的倍数,猜想一(横着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仔细观察这个百数表。猜想二(斜着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看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行吗?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活动3【讲授】学生摸索,教师讲解归纳
(三)举例验证规律
师:咱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只适合100以内的数吗?能推广到更大的数吗?
小组合作学习二:验证、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举例
各位上的数的和
是不是3的倍数
验证摆出的数
是不是3的倍数
两位数:
48
4+8=12
√
48÷3=16
√
37
3+7=10
×
37÷3 有余数
×
三位数:
四位数:
2、小组再次讨论总结。
3的倍数特征:
(四)、总结规律
下面小组的验证是否正确?
看来,通过我们的发现,进一步验证,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是(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注意】:与2、5的倍数的特征不同,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任何数字。
【设计意图:汇报验证结果形成共识,得出结论。让孩子们验证此规律在100以外的数是否适用,体会“特殊—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孩子们研究数学的科学性和思维的严谨性。体会发现—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活动4【练习】三、闯关比赛:
闯关比赛:
3的倍数的特征相信你们已经掌握,闯关开始了,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手势判断。
92 654 7203
71 164 20xx
老师质疑:7203为什么是3的倍数?如果打乱一下顺序,这个四位数还是3的倍数?你们有什么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换位探索——引导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第二关: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一个数,组成三位数并且是3的倍数。想想共有几种填法?
老师质疑:一共几种填法?有什么规律?(只要相差3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到多角度思考问题,答案不唯一,纠正自己的认识,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活动5【测试】师生闯关
第三关:师生闯关:
同学们,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一下。请学号1-9的同学上讲台,赵老师没有学号,用0代替。和你们一起组成10位数,看看这么大的数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
请看,老师取走一个数,(9)这个9位数还是3的倍数吗?
再看,老师再取走一个数,(6)这个8位数还是3的倍数吗?
猜猜看,这次取走哪数,(3)这个七位数还是3的倍数?
你们有什么发现?(划去单个数字是3的倍数,剩下的数还是3的倍数)
你能快速发现下面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想好就起立。98763963
【设计意图:发散练习:学生体会划去的数字是3的倍数,剩下的数还是3的倍数。】
第四关:猜猜中奖学号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2、3、5的数的倍数特征,看见今天最后一次中奖学号是谁呢?同时是2、3、5的倍数的学号。(30)老师期待下一个中奖学号就是你。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2、3、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的学号里藏着的数学奥秘】
活动6【作业】延伸和总结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在课结束前适时总结,重在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一些研究的方法,使孩子们掌握一些“学法”。】
五、作业(课后延伸)
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探索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把这种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选自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51的内容。
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知识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除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围绕从学生刚经历的秋游活动来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来交流估算的策略、尝试解题来总结估算的方法、实践运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除法计算)、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和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秋游场景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后,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询问学生当时的心情,一下就让学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前,就提供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复习,求出同学们步行每小时大约行多少米。接着让学生把计时的单位改小,继续求每分钟的步行速度,便于我们判断走得比较快还是慢。此时顺利进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教学中。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行探究。
1、关于所需车辆的计算:
师:同学们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不坐车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吗?”
(1)出示题目并讲述:老师联系车子的时候只有中型客车,每辆车子可以坐44人,而我们四年级参加秋游活动的学生一共有235人。现在只有5辆车子可以用,�
师:请同学来说说你的结果。(交流情况)
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235÷44≈6(辆),要6辆车子才可以。现在只有5辆,所以不够。
(240)(40)
生2:我认为够了。235÷44,235的近似数取200,235÷44≈5(辆)。
(200)(40)
生3:我认为是不够的,老师还没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师,我用小数做的行吗?
师:当然可以了。你课外知识真丰富!请你说说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结果求近似数就是约等于5,所以我觉得5辆车就够了。
生5: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应该要向前面进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观点,5辆是不够的。我是这样想的:一辆车可以坐44人,那么5辆车大约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来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辆车才够。
师:是啊,多出来的人怎么办呢?不去了吗?
师:我看,问题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两种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数的取近似数出现了分歧,那先来解决除数取近似数是怎样统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十数。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摇头表示没有)。问题是被除数到底该怎么考虑求近似数呢?在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这个问题,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生齐:生1说的那种。
生2:我现在想想应该是不够的,刚才没有仔细考虑。
师:那就是说,被除数取近似数时,要考虑尽量和原来的数接近。
生8:老师,那230也接近235的,为什么要取240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9:因为240÷40是整数6,计算方便,算得快。
师:为什么会这么快?
生9:因为我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师:这个方法真妙啊!把除数的近似数求出来后,用乘法口诀来想,找个最接近被除数的,把它取作被除数的近似数。你真会动脑筋!
师:(小结)我们用估计的方法求出了5辆车是不够的,所以决定远足秋游,还能观赏沿途风光呢,倒也是一举多得。
2.关于缆车票价的估算(出示缆车图)
(1) 理解价格表
师:到了坐缆车的地方,同学们可兴奋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这张价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吗?(指名学生发言)
生10:大人坐缆车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儿童的票价是大人的一半。
师:两人说得都很棒,生11补充得更好,那按价格表的说明,同学们每人应该付多少钱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师:老师要负责付同学们的费用了。请大家帮忙算一下:一个人的票价是15元,我们班级有58名同学参加秋游,那么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3:我们小� 大家想知道事实上老师付了多少钱吗?
(学生纷纷猜测)
生16:老师,我想您付的钱应该比870元少。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16:因为我想集体乘坐应该可以优惠的,很多地方集体购票都可以打折的。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的确如你所料,老师实际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纷纷点头。)
师:58个同学乘坐缆车,总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约多少钱吗?
列式:775÷58 ≈
生解答后交流:除数58的近似数是60,被除数考虑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数是780。师板书:775÷58 ≈ 13(元)
三、提供数据信息,鼓励学生自选解题。
在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对于自己想了解的情况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并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思:
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实践后的体会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话交流,引入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
1、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
2、我们庐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进行补充。
碧龙潭、三叠泉、龙宫洞等
3、旅游时,有哪些费用?
生1;住宿费、餐饮费。
生2:车费、门票费。
师:有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花费却有多有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旅游费用。
板书课题:旅游费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旅游时需要相关的费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的内容就是同学们旅游时经历的事情,许多旅游景点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
我们庐山有许多旅游景点,庐山长城旅行社针对庐山旅游景点,推出了两种旅游优惠方案,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优惠方案。(课件和黑板出示两种优惠方案)
庐山一日游
团体5人以上
(含5人)
每位100元
庐山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小孩每位40元
a方案、b方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优惠方案,说说每种优惠方案是什么意思?(购团体票必须要有5人。)
[设计意图:出示信息让学生观察,是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弄懂题意,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条件。]
2、解决问题1
(1)提出问题
师: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庐山旅游,有哪几个人?(她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4个大人,1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4+40×1
=640+40
=680(元)
100×5=5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3、解决问题2
(1)提出问题
师:高琦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带着四位小朋友到庐山旅游。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2个大人,4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2+40×4
=320+160
=480(元)
100×6=6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设计意图:问题1和问题2是两个不同内容的问题,问题1是大人多,问题2是小孩多,条件不同,选择哪种方案的结果也不同,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起来更加有条理,所以,一个一个地出现。]
4、尝试解决
现在有6个大人,3个小孩,到庐山去旅游,我们再来看一看,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课件出示:6个大人,3个小孩,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动笔算一算吧。
160×6+40×3
=960+120
=1080(元)
100×9=9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课件出示结果。
谁能说一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计算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了用计算的方法来比较哪种方案省钱,需要巩固,所以,让学生练习“试一试”的题目。]
三、应用知识,拓展创新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0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在“长城旅行社推出的a、b两种优惠方案”的情境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大人,2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2)1个大人,7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3)7个大人,3个小孩呢?)
第一小题
160×3+40×2
=480+80
=560(元)
100×5=5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第二小题
160×1+40×7
=160+280
=440(元)
100×8=8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第三小题
160×7+40×3
=1120+120
=1240(元)
100×10=9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解决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接着汇报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
在探索哪种旅游方案买票省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孩多时,a方案省钱;大人多时,b方案省钱。)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具体的事例中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学生探究了例题,自己完成了“试一试”的题目,又练习了练习一的第一题,有了感性认识,再来寻找规律,才能水到渠成。]
四、应用规律,提高能力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后练习第二题: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
a方案、b方案
请大家按照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一下,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因为大人多,买团体票即a方案省钱。)
请大家算一算,两种方案各多少钱,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创造性思维。3、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只有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深刻理解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一般规律,从而学会采用分析、推理、列举等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本节课,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了学生熟知的庐山旅游景�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例x、例x及练习第x、x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x页练习二第x、x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数、4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抓住不同季节的典型景物。
2、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描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运用本单元课文中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表现季节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副生动精彩的画面,那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让我们感到惊奇与敬畏,也激发了大家观察的兴趣,很多同学开始留心生活,开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变幻多姿的四季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二、描述画面,猜想季节
1、用简短的语言,抓住典型景物,表现季节的特点,但不允许说出季节的名称。
2、指名猜想同学们描述的是哪个季节,要求不仅说出是什么季节。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品位四季,引导口头表达
1、创设情景,学习表达
你们最喜爱的季节是什么?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范文,引导表达。
要求学生朗读范文,说说文章为什么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组织讨论,相机归纳:抓住春天的特点,抓住典型景物的形态、色彩、变化,从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象到的等不同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得便法手法进行细致地描写,描写有序,语言生动,抒发真情。
3、鼓励学生抓住季节特点,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变换观察角度和表达顺序,重选典型景物以及任务的衣着、开展的活动,改写、补充、续写范文,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多角度描写,防止个避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
五、描绘四季,鼓励动笔成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 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