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

有所发现”的道理。

二、预习学案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上节课,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质疑: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怎样找到骆驼的?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1—8小节:

1、听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到底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齿

2、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最容易找到这些特点?(1—8小节)

你能分清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吗?

1)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表演

引导评议为什么读得好(读出了语气的变化)

2)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要求:(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如:“谁说”或“谁怎样地说”。

(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3)交流朗读,学生点评。

4)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来朗读了对话部分,你认为提示语还是不加好呢?为什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4、集体朗读1—8小节

(2)学习课文9、10小节

1、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0小节,找出有关句子。(学生交流)

3、读了这些句子,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看见……知道……;看见……想……;看见……知道……

4、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师: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板书:看见知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

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正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7、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这两个问题之间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至于)

读读老人的最后一句话,学生可以质疑: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

让我们学着老人,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向商人作解释和指点。

(3)学习课文11小节。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启发学生思考:学到这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4)、小结以及拓展:

1、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2、说一说: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第二次,商人再见老人,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又会说些什么?

3、读全文: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检测

出示《蜜蜂引路》的前半段,让学生根据想象以及课文中所学的句式续写文章的段落。

“当列宁看见许多蜂蜜时,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见蜜蜂飞回园子时,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园子旁边有所房子,所以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利用课后的时间观察一下自己生活,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六、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见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路上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识字,区别多音字、形近字,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积累,学习运用。

2、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教师: 反映《溪居即事》意境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诗文朗读CD。

学生: 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是识记由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成的新词,积累15个词语; 三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 四是用“是”、“有”、“在”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是读读背背唐代崔道融的诗《溪居即事》; 六是朗读小诗《看红灯》; 七是复习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读小诗; 八是自主识字园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一题区别多音字: “觉”、“乐”。建议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分多音字。

* 第二题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15个词语。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自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读记这15个词语。

* 第三题安排了四组形近字。建议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组字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对比组词语,从字形、字义上加以区别。四组字都可以抓偏旁表义来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 第四题通过提供的例子,训练学生写一句话的能力。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 可以通过听(朗读能力好的教师可以当堂范读,朗读能力较差的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也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背诵。

《溪居即事》这首诗的意思是: 篱笆墙外谁家没拴好的小船,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小童见了以为有客人来了,急忙跑向柴门去抽开门栓。

* 多数小朋友都看过红灯笼或玩过红灯笼,对红灯笼很熟悉,很喜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也可以配上其他的动作。

* 教学此题,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运用已学过的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既运用了部首查字法,又自学了生字,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 二是朗读小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 建议学生自主圈画出认识的字,再分四人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识字的方法、经验。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第六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和好多汉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它们可高兴了。今天,这些好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第二题。请大家大声地叫一叫你的好朋友的名字(读词语),忘了的问一问你的同桌。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积累。

二、教师小结,拓展到自主识字园地

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还交了不少朋友。看,它们来了(出示“自主识字园地”里的字、词)。

1、认一认园地里的汉字,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运用字典查一查,能认多少认多少。

2、把认识的字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数一数有几个。

3、说一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些汉字朋友的,和同学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

三、读读玩玩(兼作课间休息)

1、自读儿歌,想一想这两首儿歌分别写的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背诵的把儿歌背下来。

3、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拍手读儿歌,进行课间休息。

四、指导学生回到座位,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 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大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背诵。

五、区别多音字和用形近字组词语

要求: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完成第一题,一组做第三题。

1、自主读一读,弄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完成。

2、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做得正确。

3、两大组交换。

建议: 教师在学生分组自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培优补差,注重分层教学,力争把差生的问题解决在课内。

六、读一读,写一写

1、读第四题每一组的例句。

2、仿照例句写句子。

3、同桌交流,看谁写得正确、通顺。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抽学生说说部首查字的方法: 先找到要查的字的部首,数一数有几画; 然后在字典“部首目录”里找到它,翻到部首对应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该部首; 再数数要查的字去掉部首后剩几画,就在几画里找到要查的字,看看要查的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接着在字典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2、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出文中带点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在四线格里。

3、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通过多种方式熟读小诗,然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参考资料

《溪居即事》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漂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经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雕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 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而透过这一切,我们还隐约可见一位翘首拈须、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领略到他那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过程与方法

A: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

B: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B: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重难点、关键: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好伙伴》,(板书:好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猎狗伙伴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留下的感受)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全班交流感动)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

读剩下的部分。(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全文)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师: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一看谁才是玛莎的好伙伴?

课件播放故事。

六、友谊格言欣赏

师: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七、歌曲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

大概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 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师补充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生字偶、鬓、衰、客、何)

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

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

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

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 得很认真,并且读得很大声,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同学们读得不够有感情。(师范读,生读)赞扬生,再请男生读,女生读,第几组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快赶超老师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读一读诗歌把它背下来。(生读背)

师:(拍手表暂停)有哪位同学背出来了呢?请几位同学来背,师点评并赞扬,最后,说:“现在我要请大胆的同学都站起来背一背。(学生都纷纷站起来背)夸赞生的勇敢。

四、让学生说一说对诗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都把这首诗背出来了,那大家在想一想这首诗说了什么呢?(让生思考)

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那谁来说一说呢?请生来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赞扬生真棒)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诗歌里说有一个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到了很老才回来,那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呢?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师:谁来?这个人是谁?

生:“(某个)是贺知章本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出了诗人从小离开家乡。

师:“真棒!”大家表扬他。

师:“那老师还有个疑问,那客又是谁啊?

生:是贺知章本人。生答

师;同学们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这首诗就是写贺知章爷爷自己,他三十多岁外出做官,八十多岁才回来,回到家乡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全班诵读一遍这首诗,去感受贺知章爷爷的思想感情吧!”

生读。

五、课后作业。

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写一行。

六、板书。

回乡偶书

偶 客?贺知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呢?快速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4、理解文中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从哪里能够感受荷花的美丽。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四、拓展延伸

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我是一朵花、我是一棵草、我是一条鱼、我是一棵树、我是一只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7

1.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词典。

(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学年度 下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1 导言——1、大海的歌

2 2、帽子和鸟窝——4、沙滩上的童话

3 语文百花园一——6、蜗牛

4 7、寓言两则中秋节

5 8、好伙伴——语文百花园二 运动会

6 语文百花园二 国庆节

7 9、电脑棋手——10、走马灯的奥秘

8 10、走马灯的奥秘——语文百花园三

9 13、古诗两首——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0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11 17、七颗钻石——19、倾斜的伞

12 20、一颗豌豆——语文百花园五

13 21、群众也在淋雨——23、“神童”的秘诀

14 24、说话算数——语文百花园六

15 25、古诗两首——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6 28、南极,一片净土——语文百花园七

17 29、炎帝创市——31、阿凡提的故事

18 32、哪吒闹海——语文百花园八元旦

19 复习

20 复习

21 复习

22 期考

教案

课名 导言课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本册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册学习要求,并规范课前预习和课前五分钟要求。

3、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已经是哥哥和姐姐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教案

课题 1大海的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手段、方法 谈话、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个人修改

计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检查背诵情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