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三年级数学下教案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三年级数学下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综艺:1、脱式计算题。 2、宫雪菲讲故事。

(二)情境导入:

师;宫雪菲同学讲的故事真不错,今天就我们一起来研究《讲故事》这个问题。刚才老师接一个消息说淘气和笑笑他们班级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是,淘气要讲一个故事是850字,试讲时用时5分钟,笑笑说每个人用时不能超过3分钟。(2—3人)

师:针对你所得到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淘气讲的故事是850字,试讲时用时5分钟,三分钟能讲多少个字?(2人)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看出淘气所讲故事字数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不能

师:那我就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的? 生:线段、表格?.。

师;我们今天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再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的答案写出)

师:下面就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画一条线段表示850字,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要想求三份是多少,必须要知道1份是多少,所以我的列式是850÷5×3等于170乘以3等于510字,答:3分钟能讲510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我花画五个一样大的格子表示850字,每个格子表示一分钟,问三个格子多少字?要求三个格子是多少?就得求出一个格子是多少字?所以我的列式是850除5乘以3等于170乘3等于510字,答3分钟能讲510字。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我们在做这道题时,我们先读懂题意,再画图分析,最后列式计算。那么淘气850字的故事在3分钟内能讲完吗?该怎么办呢?谁能给淘气出出主意?

生1:可以让淘气挑重点的来说。 生2:可以让淘气说快点。

师:淘气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于是约上了笑笑,想让大家来帮笑笑解决一下讲故事中发生的问题。(出示第二个问题)请大家按照上一题的方法来讲这道题做出。昨晚的同学同座俩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生:我是这样想的,我画五个格子,每格代表180字,再把这些字平均分成四份,求一份是多少?要下想求一份是多少,就必须的知道总共有多少个字?所以我的列式是180乘5除以4等于900除以4等于225字,答每分钟讲225字。

师:我们来看这两道题,像第一题这种类型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分是多少?像第二题这种类型是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不过这两道题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那就是画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重点。

(四)巩固练习:

师:笑笑听到同学们给她的解答方案,特别多高兴,于是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礼物就得做对题。你们有信心做对题吗?那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做完之后组长报数,取前三名。闯关模式开始,第一关,说一说再列示计算,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有准。

师:下面进行第二关,画一画,算一算。(找同学来读题,教师批改,再小组内批改。小组全对记一个星)

师:第二关开始了,每组3号选手站起来公布答案。

师:同学们顺利的过关了,那我就把笑笑的礼物发给我们的冠军小组。(孩子打开后,要求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师:兔妈妈有一对孩子,他们是双胞胎,嘴大的叫大嘴兔,嘴小的叫小嘴兔。兔妈妈要送大嘴兔和小嘴兔去斑马老师那学习。今天就把他们俩带到教室里,他俩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躲到了兔妈妈后面。兔妈妈看见了斑马老师,连忙跟老师打招呼

“斑马老师好”没等斑马老师回答,就听兔妈妈大吼一声“出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吗?那就请你们回去看看新少年里的《黑板后面的秘密》。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那我们回头想想,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不少,希望在下节课,你的收获会更多。 四、 板书:

讲故事淘气三分钟能讲多少字?

850字 850字

850÷5×3 850÷5×3 = 170×3 = 170×3 = 510(字) = 510(字)

答:三分钟能讲完510字 答:三分钟能讲完510字

5分钟 180×5÷4 =900÷4 =225(字)

答:笑笑每分钟要讲225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其算法。

2.2 教学难点:

理解并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6.1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哪些数呢?有没有听说过平均数?

生:

应该有整数、小数等。

师:

晓丽期中考试语文考了92分,数学考了94分,成绩单上写着平均分为93分,你知道平均分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师:

现在我们分成3各小组,第一个个小组分给了8只蝴蝶,第二个小组分了4只蝴蝶,第三个小组分了1只蝴蝶,你觉得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才能公平呢?

生:

不  公平。

师:现在来看看我这样分公平吗?(多媒体播放动画)

第一步:把发出去的蝴蝶先收回来。

第二步:每个组一只挨一只发,直到发完为止。

生:这个方法很公平。

师:这里面我们把12个蝴蝶平均分成了三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数。

6.2探究新知

一、求平均数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刚才的问题?(出示示意图)

师:知道了总数量和总分数,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即可求出。

生:举手发言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问题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学生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提高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问题解析:

解: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86÷2

=93

答:晓丽的平均分为93分。

师:

结论: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

二、求总数量

师:如果我们知道平均数和总分数能不能求出总数量呢?

题目:班里有5个小朋友,老师给每人都发了2个苹果,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苹果?

师:现在我们来集体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思考

师:

讲解计算原理(多媒体展示)

问题解析:

解:2×5=10

结论: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二、求总份数

师:现在同学们分小组来探索一下下面的这个问题?

题目:

现在有16个苹果,如果每人拿2个,可以分给多少人?

师:同学们分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

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问题解析:

解:16÷2=8

结论: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6.3巩固提高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来看看平均数的应用? (课件出示题目)

题目:

1、我们班有12名男生,8名女生,男生的平均体重为50Kg,女生平均体重为45Kg,那么整个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

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理清思路,细心解题。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总数量=12×50+8×45

=600+360

=960

总份数=12+8

=20

解: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960÷20

=48KG

答:整个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48Kg

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题目:

2、小花中午吃饭3次拿了12个苹果,下午吃法2次拿了6个苹果,上午比下午平均多拿了几个苹果?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解析:

中午总数量=12

中午总份数=3

下午总数量=6

下午总份数=2

解: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中午平均数=12÷3=4个

下午平均数=6÷2=3个

4-3=1个

答:上午比下午平均多拿了1个苹果。

师:

同学们再来看一个题目,这次要自己独立完成。

题目:

3、小明和小花去爬山,山路一共有1600米,小明用了40分钟,小花用了45分钟,小明比小花名分钟多走多少米?

解析:

总数量=1200

小明总份数=40

小花总数量=45

解: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小明平均数=1200÷40=30

小花平均数=1200÷45=27

30-27=3

答:小明比小花名分钟多走3米。

7 方法总结

平均数计算: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3、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课后小结

这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了平均数的意义,探索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平均数,希望同学们能用平均数的知识去解决。这节课主要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并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平均数计算过程和原理。

课后习题

1、小明参加了三次化学竞赛,总平均分为83分,后两次的平均分为81分,第一次的分数为多少?

解:

83×3-81×2

=249-162

=87

答:第一次的分数为87分。

2、小明个同学们分苹果,12个男生总共分了36个苹果,8个女生总共分了32个苹果,女生比男生平均每人多分了几个苹果?

解:

32÷8-36÷12

=4-3

=1

答:女生比男生平均每人多分了1个苹果。

3、总共有20个数,8个数的平均数为25,后12个数的平均数为30,这20个数的平均数为多少?

解:

(25×8+30×12)÷20

= (200+360)÷20

=560 ÷20

=28

答:这20个数的平均数为28。

板书

第1节平均数

平均数计算: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3、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该怎么读,怎么样才能读好,做到正确流利,并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这学期的海量阅读教学中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进一步学儿歌,朗读儿歌,感受儿歌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从小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

二、阅读内容:

《互动操》、《学写字》、《上课教育儿歌10条》、《校园文明歌》、《上课歌》、《阳光十点儿歌》、《我能行之歌》、《课间儿歌》、《说轻松》、《爱学习》、《学写字》、《十六点儿》、《快坐好》。

三、阅读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读儿歌的方法,能巧用节奏、表演、唱歌等形式来诵读儿歌。

2、培养学生学儿歌,爱儿歌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6、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四、阅读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说普通的的良好习惯。

(二)难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1.20__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20__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表

5.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第1课时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及第4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方块。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

(1)3×6=20×4=18+80=

(2)2×7=30×3=14+90=

(3)4×6=40×2=24+80=

2.学生口答,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请仔细观察每一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3.启发鼓励,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课——口算乘法。(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结合问题,请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3)小组讨论,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同学们列的式子非常准确,思路清晰。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算出结果?

(1)动手试一试,试说口算过程。

方法一:15+15+15=30+15=45(盒)(动手画)

方法二:将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动手摆)

方法三:想竖式口算。(说竖式过程)

(2)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

预设:第一种方法太麻烦,如果是计算15×6,一个一个地加,要加5次;

第二种方法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种方法容易忘记进位。

3.教师小结,提炼算理。

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忘记进位而出错。

4.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22×4=18×5=26×3=14×6=

(2)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感受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优势。

三、深入探究,算法迁移

(1)想一想:150×3=?(PPT课件出示)

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将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前两列计算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每组题目得数之间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出计算规律: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规律,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后两列计算题。

四、课堂总结,完善思维

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巩固提高,强化练习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

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

10×3=305×3=15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创设学生自主合作、讨论问题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学生在表述口算过程时,语言描述不完整,思路局限于个别学生的想法中,不能展开思路,大胆思考。

[再教设计]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多鼓励学生动手做、动嘴说,让学生在体验口算过程的同时,完善语言表达,促进发散思维的训练。

第2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及第43页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多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PPT课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进了一批水果,请大家帮忙整理整理。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10=)

(3)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4)学生汇报,教师动态呈现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课件演示)

预设: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两份,每份五盒,分别算出五盒的橙子数,再把两次算得的数加起来。

5×6=30,5×6=30,所以30+30=60(个)。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个数,再加上1盒的个数。

6×9=54,54+6=60(个)。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结果后加上0,所以6×10=60(个)。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口算方法。

2.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1)PPT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5×10=9×10=18×10=40×10=

(2)指名汇报各题口算方法。

(3)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原因。教师提示: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师:同学们对橙子数的计算比较准确,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让我们来继续整理苹果的数量吧!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2),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应该怎样口算呢?

引导观察主题图,思考多种方法。独立想一想,小组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并写板书)

三、课堂总结,积累经验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巩固提高,练习运用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1,2题。

小组比赛,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1)6×10=60(个)(2)12×20=240(个)

6×9=5412×2=24

6×1=624×10=240

54+6=6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过练习,优化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自主性不强,设计中以学生的探究交流为主,但是教师的引导过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能力没有体现。

[再教设计]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3课时口算乘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45页练习九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提高理解算理的能力。

3.加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理念。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方法。谁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口算方法来试一试?

1.(PPT课件出示)口算8×10=()我是这样想的:

口算20×3=()我是这样想的:

2.一分钟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完成有关口算乘法的一些练习。

二、目标练习,巩固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43页~45页练习九的第3,4,5,9题。

(1)第5题:完成第5题,看谁算得快?

鼓励算得快又对的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

(2)第9题: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第3,4题: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找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8题。

(1)PPT课件出示第6,7题,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第8题,夺红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3.综合练习,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0,11题。

(1)第10题,行程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间的速度差乘追及时间等于追及的路程这一关系式解决问题(3)。(学生集体讨论,选择性拔高)

(2)第11题,时间问题:1小时=60分,1天=24小时。

分析题意,理解隐含条件。

4.思维训练,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2题。

(1)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1)。

(2)提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三、拓展练习,升华提高

小组出题,互考互评。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的综合练习

16×5

10×5=506×5=30

50+30=8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题中出现隐含条件,教学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数量关系式模型,进而通过交流,掌握这一数量关系。

[不足之处]理解“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练习题第10题第(3)题的基础,也是难点,部分学生理解得不透彻。

[再教设计]可利用课件动态模拟豹子和羚羊1秒钟后距离相差了多少,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速度差,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