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养花教学设计【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养花教学设计 篇1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养花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

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评点]

按下发的提纲自学,教师点拨引导,是对传统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的大胆改革探索。本设计从教师引导学生自定目标到自行达标,完全由学生主体实践来完成,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由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成的特点。教师的点拨引导已不再是“指令”性的,而仅仅是一种虚拟的设想,这无疑又是当代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前卫策略。

养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一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了乐趣。 能从课文中能够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对课文内容理解,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理解课文如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交流一些你所收集有关“花”的诗句、词语。

2、 那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二、 预习检查

同学们交流预习的方法。 交流有关作者老舍的一些资料。 检查词语的理解:

奇花异草大雨倾盆三年五载 秉烛夜游

置之不理(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做一总结)

那预习了课文,那谁来说一说《养花》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给课文分段落,并说一说每一部分讲什么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概括)

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 继续让学生交流通过预习,你还从文中获得了那些信息。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

(二) 学习课文的中心句

1、 课件出示中心句。

2、 这个中心句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间的是对花的关心,情感体验;“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劳动成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养花的意思)

3、 课文从3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哪每一方面

内容又是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呢?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第五、六自然段。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第一、二自然段。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第三、四自然段。

4、指导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5、6自然段)

2、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笑”?又为什么“忧”“泪”?画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忧”和“泪”也作是养花的乐趣?

3、再次读五六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可分为几层?第五、六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4、指导朗读五六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句子。

2、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作者爱养花,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读语句谈感受。

3、哪一、二自然段又是如何紧密的连接起来的?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1、齐读第七自然段。

2、讨论: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体会本文中的过渡句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1、读中心句。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什么了解。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中抒发了作者爱花、爱养花,从而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养花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

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等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初步学会据词定义、据句定词义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3、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养花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老舍热爱、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我班共31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而对于需要思考动脑筋的阅读题目,学生不愿独立思考,表现出望而生畏,无能为力的态度。

四、说教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 在教学中

1、以教师讲读和学生自学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作业中让学生口语交际练习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变序教学法。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五、说学法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说过程  本课我总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 认识作者,导入课题:由作家老舍的相关资料,引出他的散文《养花》。本环节用3到5分钟,,这样由作家引出阅读的文章便于六年级学生整体的复习。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10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本环节基本在15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分组读课文的3—6小节完成填表。体现了学生合作的力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合作中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阅读作品,感受人物

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读老舍先生的《猫》《草原》《趵突泉》《林海》等其他文章,感受到老舍是个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一环节基本用10分钟时间,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件出示作业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此课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养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养花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从家中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或经历。

五、教学用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交流资料,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养花的种类。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花卉图片,说说花卉的名称。

2、交流养花的知识和乐趣。

3、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词,纠正错误的读音;说说难记、难写的字。

2、说说预习课文之后对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有哪些了解。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画出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2、由中心句回顾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交流。

(四)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种类。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养花的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3、自由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指导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老舍先生总结出养花有哪些乐趣呢?他又是怎样把这么多种乐趣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理解3—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种种乐趣写具体的。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一种乐趣写具体的。

2、分组(根据选择的相关段落)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作者言之有序、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3—6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体会其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一种乐趣,注意写具体。

[板书设计]

13、养花

长见识

有益身心

养花的原因→养花的好处 分享快乐 总结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侧重于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一些精读课文在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老舍先生的这篇《养花》真实地叙述了他养花的乐趣,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养花的见识。因此,在课前,我着重布置了他们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和经历;上课之初,带领他们交流,因此,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他们读起来也觉得兴味盎然,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体会到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益处,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篇8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佳作。文中叙述了作者养花时遇到的的各种情况,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时所感受到的无穷的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文围绕着第七自然段来写的,那么我先让学生认识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划出作者从养花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的句子。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还要按部就班的再研究一遍,提问琐碎、松散,既没有意义,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更谈不上有效的阅读效果;另外,由于过分的指导使学生失去了研究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始终比较沉闷,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钻研教材,一条无限延伸的教学之路。通过这次一人一课,我还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于课文的钻研仍然很肤浅,往往总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因此在驾驭教材的时候,仍不能达到& ldquo;读透纸背”的功力。因此,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钻研教材,还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可以说,我由这一节课所想到还有许多,绝不仅仅只是以上简单的几点,不过,我想,反思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希望我在这节课中所学习到的,所悟到的能帮助我将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了教学方案,修改后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我还将细致研究,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这节语文课生动起来。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以养花为题,多角度的选取材料,意在突出作者在养花实践中的乐趣。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老舍先生1985年底创作的当时反右斗争已经在全国展开,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师先生,创作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他热爱生活、热爱新生命,他借记养花的小事,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了课外收集的资料,记住了老舍的代表作以及对他的基本评价。综观全文,养花的乐趣都在一个情字上,因为作者爱花,把花当作朋友,所以养花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喜爱什么,对他给予自己的情感,你就能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反之,尽管这件事本身有意思、有意义,如果你不爱它,它就没有了乐趣,就成为身心的负担。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强了朗读,赢到了学生体会到了不在于说得出的收获上,更在于养的心情上。另外,我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养花实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养花的乐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语言平淡朴实,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段落之间布局合理,过渡自然,在平淡朴素中见功夫。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作了课后练习,背诵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和由总到分的写作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语言朴实感人,文章结构明晰,再加上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基本上都能自主学习了,在此基础上,我以几个问题统领全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问题一: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来表现这些养花的乐趣的

问题二: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语言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 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 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 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在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的形式,套用《艺术与人生》节目,本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现场的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可能是听课的老师比较多,学生比较紧张,气氛不够活跃。以后自己在这方面有待加强,自己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养花》教学反思

一、注重在读中感悟。

我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练读课文,与书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对话。课堂上学生在练读时,我着意在一些读课文有困难的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而那些本身有着较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多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地深入,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实际也证明花在第一课上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值得的。

二、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

我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准确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而在过去,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老师眼里盯的只是教案,脑中想的只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认真倾听、仔细地思考,因而产生了对学生发言进行盲目地鼓励,不加辨析地进行肯定的现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着意留心了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朗读、发言进行了适当的鼓励,对学生有时不准确的发言进行了及时地纠正,对一些分散性的发言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上的导向性作用。如,在开课之初,我和学生交流时问了这样的问题:“你爱养花吗?为什么?”有的孩子回答喜欢养花是因为花开得香,我说 “原来你看到了养花的成果,感到快乐”,有的孩子说到自己养花很辛苦,但是看到花开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我说:“虽然养花很累,但我相信你累并快乐着。”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却将孩子们自己从养花中得到了的乐趣与老舍先生的感受相靠拢,让孩子与作者产生共鸣,既激发了学生往下读课文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绪、理清思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不过,要想使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才行。

教学目标: 篇9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用“不是……就是……”,“要是……就……”造句。

4、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课文说明: 篇10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